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553
词典
44
分类词汇
502
佛典
7
共502,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声尘
清乐
备乐
乐音
兜离
英韶
国乐
夷乐
风乐
众艺
遗乐
咬哇
侈乐
武声
肉竹
《漢語大詞典》:
声尘(聲塵)
(1).佛教语。六尘之一。
《圆觉经》
:“善男子:根清浄故,色尘清浄;色清浄故,声尘清浄。”
(2).指世俗的音乐或娱乐等活动。 唐
白居易
《祭崔常侍文》
:“辱为僚友三十餘年,又膳部房与公同声尘之游,定胶漆之分。” 宋
范成大
《读白傅洛中老病后诗戏书》
诗:“岂惟背声尘,亦自屏杯酌。” 元
耶律楚材
《和景贤又四绝》
之一:“年来世事已参商,但有声尘尚未忘。”
(3).指名声。 南朝 梁 刘孝标
《自序》
:“余声尘寂寞,世不吾知,魂魄一去,有同秋草。” 宋
李昉
《寄孟宾于》
诗:“昔日声尘喧 洛 下,近年诗价满 江 南。”
分類:
佛教语
世俗
名声
音乐
六尘
娱乐
《國語辭典》:
清乐(清樂)
拼音:
qīng yuè
1.参见「清商乐」条。
2.南宋时以笙、笛、觱篥、方响、小提鼓、拍板、劄子等合奏的器乐。乐声轻细。
分類:
佛经
清雅
偈颂
音乐
笙笛
《漢語大詞典》:
备乐(備樂)
指具备文德、尽善尽美的音乐。
《
左传·成公十二年
》
:“貺之以大礼,重之以备乐。”
《
礼记·乐记
》
:“干戚之舞,非备乐也。” 郑玄 注:“乐以文德为备,若
《咸池》
者。 孔子 曰:‘
《韶》
,尽美矣,又尽善也。’谓‘
《武》
,尽美矣,未尽善也’。”
分類:
备文
文德
尽善尽美
音乐
《國語辭典》:
乐音(樂音)
拼音:
yuè yīn
物体规律振动有明显泛音列规则,所产生具有固定音高的音,通常是悦耳的声音。为英语musical sound的意译。
分類:
乐音
音乐
频率
和谐
悦耳
声音
《漢語大詞典》:
兜离(兜離)
(1).我国古代少数民族音乐名称。
《文选·班固〈东都赋〉》
:“四夷间奏,德广所及,僸佅兜离,罔不具集。万乐备,百礼暨。皇欢浹,群臣醉。” 李善 注:“ 毛萇
《诗传》
曰:‘东夷之乐曰韎,南夷之乐曰任,西夷之乐曰朱离,北夷之乐曰禁。’然説乐是一,而字并不同,盖古音有轻重也。”
(2).喻不典雅的音乐。 宋
梅尧臣
《韩子华内翰见过》
诗:“诚惭兜离音,唐突韶与濩。”
(3).形容言语难懂。
《
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
》
:“人似禽兮食臭腥,言兜离兮状窈停。”
分類:
不典
言语
典雅
少数民族
难懂
音乐
乐名
《漢語大詞典》:
英韶
(1).古乐
《五英》
、
《韶》
的并称。相传 帝喾 作
《五英》
, 舜 作
《韶》
乐。
《
吕氏春秋·古乐
》
:“ 黄帝 又命 伶伦 与 荣将 铸十二鐘,以和五音,以施
《英》
《韶》
。”
(2).泛指优美的音乐。 南朝 梁
庾肩吾
《书品论一》
:“ 詹尹 端策,故以迷其变化;
《英》
《韶》
倾耳,无以察其音声。”
分類:
古乐
优美
音乐
帝喾
《國語辭典》:
国乐(國樂)
拼音:
guó yuè
1.本国固有的、传统的音乐。
2.由国家制定,作为大庆典时演奏的音乐。
分類:
国家
宫廷
乐队
音乐
庆典
祭祀
《漢語大詞典》:
夷乐(夷樂)
古指各少数民族的音乐。
《
周礼·春官·旄人
》
:“旄人,掌教舞散乐,舞夷乐,凡四方之以舞仕者属焉。” 郑玄 注:“夷乐,四夷之乐,亦皆有声歌及舞。” 宋
何薳
《
春渚纪闻·杂书琴事
》
:“噫!羯鼓,夷乐也;琴,治世之音也。”
分類:
少数民族
音乐
《漢語大詞典》:
风乐(風樂)
犹音乐。 唐 虞世南
《和銮舆顿戏下》
:“ 瑶山 盛风乐,抽简荐徒謡。”
分類:
音乐
《漢語大詞典》:
众艺(衆藝)
(1).特指其他乐器演奏的音乐。
《文选·嵇康〈琴赋〉》
:“良质美手,遇今世兮;纷纶翕响,冠众艺兮。” 吕向 注:“众艺,谓众乐也,言首出诸乐也。”
(2).各种技艺,艺术。 唐
司空曙
《送曹同椅》
诗:“青春三十餘,众艺尽无如。” 唐
韩愈
《通解》
:“且古圣人言通者,盖百行众艺备於身而行之者也。”
分類:
技艺
乐器
艺术
演奏
音乐
《漢語大詞典》:
遗乐(遺樂)
谓失去乐趣。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
:“惊风奋而遗乐兮,虽云起而亡忧。”
指前代留下的音乐。
《南齐书·王僧虔传》
:“北国或有遗乐,诚未可便以补中夏之闕,且得知其存亡,亦一理也。”
分類:
前代
失去
代留
留下
乐趣
音乐
《漢語大詞典》:
咬哇
指俚俗靡曼的音乐。 唐
柳宗元
《答问》
:“黄鐘、元间之登清庙也,鏗天地,动神祇,而呜呜咬哇,不入里耳。”集注引 孙汝听 曰:“咬哇,邪声。” 宋
梅尧臣
《次韵再和永叔尝新茶杂言》
:“公不遗旧许频往,何必丝管喧咬哇。”参见“ 哇咬 ”。
分類:
俚俗
靡曼
音乐
《漢語大詞典》:
哇咬
(1).俚俗的音乐;民歌。 汉
傅毅
《舞赋》
:“眄般鼔则腾清眸,吐哇咬则发皓齿。” 唐
柳宗元
《吊屈原文》
:“哇咬环观兮,蒙耳大吕。” 宋
欧阳修
《读梅氏诗有感示徐生》
诗:“吾尝哀世人,声利竞争贪。哇咬聋两耳,死不享
《韶》
《咸》
。” 清
黄景仁
《贾礼耕用昌黎石鼓歌韵赠诗和赠一首》
:“ 夔 襄 子野 不在世,奈此哇咬羣声何!”
(2).形容声音繁细。 唐
刘禹锡
《采菱行》
:“笑语哇咬顾晚暉,蓼花緑岸扣舷归。”
分類:
俚俗
声音
音乐
民歌
《漢語大詞典》:
侈乐(侈樂)
指声音洪大、乐调诡异的音乐。
《
吕氏春秋·侈乐
》
:“ 夏桀 、 殷紂 作为侈乐,大鼓鐘磬管簫之音,以鉅为美,以众为观,俶诡殊瑰,耳所未尝闻,目所未尝见,务以相过,不用度量。”参阅 陈奇猷
《吕氏春秋集释·侈乐》
题解。
奢侈享乐。
《
管子·侈靡
》
:“今吾君战,则请行民之所重。饮食者也,侈乐者也,民之所愿也。”
《东周列国志》
第六回:“ 鲁 相国 季斯 安享太平,忘其所自,侈乐之志,已伏胸中。”
分類:
奢侈
声音
享乐
洪大
乐调
诡异
音乐
题解
《漢語大詞典》:
武声(武聲)
(1).谓慷慨雄壮的声音。
(2).威武的名声。
《
三国志·魏志·陈矫传
》
:“若蒙救援,使为外藩,则 吴 人剉谋, 徐方 永安,武声远震,仁爱滂流。”
(3).指 周武王 时的音乐。
《
新唐书·杨收传
》
:“止!如子之言,少商, 武 弦也。且 文 世安得 武 声乎?”
分類:
威武
慷慨
周武王
名声
雄壮
声音
音乐
《漢語大詞典》:
肉竹
泛指音乐。肉,声乐;竹,管乐。语本 南朝 宋 刘义庆
《
世说新语·识鉴
》
:“ 武昌 孟嘉 作 庾太尉 州从事。” 刘孝标 注引
《孟嘉别传》
:“听伎,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何也?” 清
蒲松龄
《
聊斋志异·西湖主
》
:“言甫毕,旱雷聒耳,肉竹嘈杂,不復可闻言笑。”
分類:
音乐
声乐
管乐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