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题目(題目)  拼音:tí mù
1.文章或诗篇的标名。如:「这篇文章光是题目,就引起许多读者的好奇及兴趣。」唐。杜甫〈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诗:「天老书题目,春官验讨论。」
2.考试时要求应试人作答的问题。如:「这次的题目难倒了大多数的考生。」《旧唐书。卷一八。宣宗本纪》:「三月,试宏词举人,漏泄题目,为御史台所劾。」
3.评其优劣,定其高下。《晋书。卷四三。列传。山涛》:「涛所奏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称山公启事。」
4.戏剧用语。南戏在第一出前介绍的故事纲要,称为「题目」。如《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题目》:「李琼梅设计丽春园,孙必达相会成夫妇;朱邦杰识法明犯法,遭盆吊没兴小孙屠。」
5.名义、藉口。如:「他正苦无机会找你麻烦,如今抓了这题目,一定会大作文章。」唐。白居易〈送吕漳州〉诗:「独醉似无名,借君作题目。」
6.名堂,花样。《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四:「其间又有奸诈之徒,就这些贪爱上面,想出个奇巧题目来,做自家妻子不著,装成圈套,引诱良家子弟,诈他一个小富贵,谓之『扎火囤』。」
《國語辭典》:题目正名(題目正名)  拼音:tí mù zhèng míng
元杂剧在结尾处用二或四句对子,总括剧情,并以末句为剧名全称,这种一定格式称为「题目正名」。如元代白朴《梧桐雨》的题目为「安禄山反叛兵戈举,陈玄礼拆散鸾凤侣」,正名为「杨贵妃晓日荔枝香,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国语辞典》:大题目(大题目)  拼音:dà tí mù
重要的话题。《红楼梦》第四三回:「你想著只你一个跟了我出来,回来你怕担不是,所以拿这大题目来劝我。」《文明小史》第一九回:「但小弟还有一事请教,这几年社会上很把女人缠脚一事,当作大题目去做。」
分类:话题
《國語辭典》:题目正名(題目正名)  拼音:tí mù zhèng míng
元杂剧在结尾处用二或四句对子,总括剧情,并以末句为剧名全称,这种一定格式称为「题目正名」。如元代白朴《梧桐雨》的题目为「安禄山反叛兵戈举,陈玄礼拆散鸾凤侣」,正名为「杨贵妃晓日荔枝香,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国语辞典》:唱题目(唱题目)  拼音:chàng tí mù
宋代的一种说唱伎艺,艺人在表演当场指物赋诗,称为「唱题目」。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九。合生》:「始自王公稍及闾巷,即是合生之原起,自唐中宗时也。今人亦谓之『唱题目』。」也称为「合生」。
《國語辭典》:一道  拼音:yī dào
1.唯一的方法。《吕氏春秋。开春论。爱类》:「利民岂一道哉?当其时而已矣!」《商君书。更法》:「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2.一条通路。《北史。卷九七。西域传。序》:「自玉门度流沙,北行二千二百里至车师,为一道。」唐。储光羲〈终南幽居献苏侍郎三首时拜太祝未上〉诗之二:「深林开一道,青嶂成四邻。」
3.一起、一并。唐。李白 秋浦歌一七首之一三:「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四出》:「且打交你尘簌簌,一道与男女揣个骨看。」也作「一道儿」。
4.量词。如:「一道菜」、「一道公文」、「一道彩虹」。
《國語辭典》:题名(題名)  拼音:tí míng
1.题记姓名。如:「题名留念」。
2.唐代举人及第后有曲江会题名席,进士张莒亦有雁塔题名的故事,因此以题名为应考录取之意。如:「金榜题名」。
3.文体名。为留下纪念或表扬人事而作的文字。清。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题名〉:「按题名者,纪识登览寻访之岁月与其同游之人也,其叙事欲简而赡,其秉笔欲健而严,独昌黎集有之,亦文之一体也。」
4.作品的命名。如:「有新作出版,请长辈题名。」
5.说出来。《警世通言。卷三六。皂角林大王假形》:「莫怪,不知道是真的。若得回东京,切莫题名!」
《國語辭典》:即事  拼音:jí shì
1.任职、做事。《史记。卷二八。封禅书》:「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唐。韩愈 南海神庙碑:「五鼓既作,牵牛正中,公乃盛服执笏,以入即事。文武宾属,俯首听位。」
2.眼前的事物。晋。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二首之二:「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后文人因景有感而作诗词,常以即事作为题目。如司空曙有〈江村即事〉诗、杜甫有〈草堂即事〉诗等。
《漢語大詞典》:新题(新題)
诗文的新题目。 唐 李商隐 《细雨成咏献尚书河东公》:“府公能入咏,聊且续新题。” 宋 范成大 《送郭明复寺丞守蜀州》诗:“潭潭相业堂,新题我所刊。”
分類:诗文题目
《漢語大詞典》:诗题(詩題)
(1).诗的题目。 唐 陆龟蒙 《怀杨台文杨鼎文二秀才》诗:“钓具每随轻舸去,诗题閒上小楼分。” 宋 徐铉 《和钱秘监与边谏议南宫同直赠答》:“筵上诗题共笔牀,罇前酒兴话 高阳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上思有以难之,值乙未会试,钦命诗题为‘灯右观书’四字。”
(2).诗的题材。 宋 杨万里 《寒食雨中同舍人约游天竺得十六绝句呈陆务观》之九:“城里哦诗枉断髭,山中物物是诗题。”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景大先生 么?这样好天气,他先生正好到 六桥 探春光,寻花问柳,做 西湖 上的诗。絶好的诗题,他怎肯在店里坐着?”
《國語辭典》:分题(分題)  拼音:fēn tí
旧时诗人聚会分派题目而赋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拟古,有连句,有集句有分题。」
《國語辭典》:一瞥  拼音:yī piē
迅速地看一眼。比喻极短暂的时间。如:「惊鸿一瞥」。宋。苏轼〈聚星堂雪〉诗:「模糊桧顶独多时,历乱瓦沟裁一瞥。」
《國語辭典》:标题(標題)  拼音:biāo tí
标明文章或作品内容的简短语句。《南齐书。卷二。高帝本纪下》:「若标题犹存,姓字可识,可即运载,致还本乡。」元。周密《齐东野语。卷六。绍兴御府书画式》:「装褾裁制,各有尺度,印识标题,具有成式。」
《國語辭典》:命题(命題)  拼音:mìng tí
1.考试或作文出题目,称为「命题」。
2.逻辑学上指表达判断的语句。通常以直陈语句或假定句表达。
《漢語大詞典》:御题(御題)
(1).天子亲笔题写;亦指天子亲笔题写的诗或字。 唐 杜甫 《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诗:“三絶自御题,四方尤所仰。” 仇兆鳌 注:“《唐书》: 虔 善图山水,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帝大署其尾曰:‘ 郑虔 三絶。’” 唐 张蠙 《宴驸马宅》诗:“座中古物多仙意,壁上新诗有御题。” 宋 无名氏 《盛事美谈》:“御题其门。”
(2).天子命名诗文题目。 唐 李洞 《龙州送人赴举》诗:“踏月趋金闕,拂云看御题。” 宋 叶梦得 岩下放言·来岁状元赋:“至御试,御题果出《铸鼎象物赋》。”
《國語辭典》:出题(出題)  拼音:chū tí
拟订测验题目。《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文宗从内出题以试进士,谓侍臣曰:『吾患文格浮薄,昨自出题,所试差胜。』」《儒林外史》第三回:「童生诗词歌赋都会,求大老爷出题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