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驱鬼(驅鬼)  拼音:qū guǐ
驱逐鬼怪。《南史。卷三十八。柳元景传》:「吾尝请道士上章驱鬼,安用此鬼名邪。」
《漢語大詞典》:出舍
(1).出外居住。左传·成公十五年:“ 鱼石 、 向为人 、 鳞朱 、 向带 、 鱼府 出舍於 睢 上。”孟子·梁惠王下:“大戒於国,出舍於郊。”史记·留侯世家:“ 沛公 入 秦 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 樊噲 諫 沛公 出舍, 沛公 不听。”
(2).谓离开居丧时的住室。汉书·常山宪王舜传:“ 汉 使者视 宪王 丧, 棁 自言 宪王 病时,王后、太子不侍,及薨,六日出舍,太子 勃 私姦、饮酒、博戏、击筑,与女子载驰,环城过市,入狱视囚。”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出服舍也。”
(3).谓入赘之婿驱逐不贞的妻子。《元典章·刑部四·犯奸出舍》:“令 张乞僧 将妻出舍,与伊父同居舍下。”
(4).谓入赘之婿超过一定的年限,携妻出外与岳父母分开居住。《元典章·户部四·嫁聚写立婚书》:“或女婿养老、出舍,争差年限,诉讼到官。”《元典章·户部四·嫁聚写立婚书》:“若招召女婿,指定养老或出舍年限,其主婚保亲媒妁人等画字,依理成亲,庶免争讼。”
(5).犹出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一恶少感寒疾,昏憒中魂已出舍,悵悵无所适。”
《漢語大詞典》:驱傩(驅儺)
旧时岁暮或立春日迎神赛会,驱逐疫鬼。始载后汉书·礼仪志中:“季冬之月,星迴岁终,阴阳以交,劳农大享腊。先腊一日,大儺,谓之逐疫。其仪:选中黄门子弟十岁以上,十二岁以下,百二十人为侲子。皆赤幘皁製,执大鼗。 方相氏 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执戈扬眉。十二兽有衣毛角。中黄门行之,宂从僕射将之,以逐恶鬼于禁中。” 唐 孟郊 《弦歌行》:“驱儺击鼓吹长笛,瘦鬼染面惟齿白。”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岁时风俗·驱傩:“《礼纬》曰: 高阳 有三子,生而亡去为疫鬼,二居江水中为疟,一居人宫室区隅中,善惊小儿,於是以正岁十二月命祀官持儺以索室中而驱疫鬼。《轩辕本纪》曰: 东海 渡塑山 有 神荼 、 鬱垒 之神,以御凶鬼,为民除害,因制驱儺之神。” 马南村 《燕山夜话·守岁饮屠苏》:“驱傩的意思是要驱逐疫疠之鬼,与我们现在说的送瘟神的意思相同。”
《漢語大詞典》:弃逐(棄逐)
(1).舍弃驱逐。管子·轻重戊:“ 楚王 闻之,告其相曰:‘……禽兽者羣害也,明主之所弃逐也。今 齐 以其重寳贵买吾羣害,则是 楚 之福也。’”
(2).犹放逐。《楚辞·九章·哀郢》:“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战国策·秦策二:“今臣不肖,弃逐於 秦 而出关,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汉书·汲黯传:“召 黯 拜为 淮阳 太守…… 黯 既辞,过大行 李息 ,曰:‘ 黯 弃逐居郡,不得与朝廷议矣。’”
《国语辞典》:逐出  拼音:zhú chū
驱逐、赶出。《三国演义》第二回:「十常侍奏帝曰:『张钧欺主。』帝令武士逐出张钧。」
分类:逐出驱逐
《國語辭典》:门神(門神)  拼音:mén shén
守门的神。相传黄帝时以神荼、郁垒二人,画于门户为古代的门神。至唐太宗时,命画工画秦叔宝、尉迟恭二形象于宫掖左右,永为门神,而民间取为镇邪之用。见谈徵引风俗通。
《漢語大詞典》:傩鼓(儺鼓)
谓驱逐疫鬼仪式中敲击的鼓声。 宋 陆游 《朝中措·梅》词:“鼕鼕儺鼓饯流年,烛焰动金船。”
《漢語大詞典》:屏逐
驱逐,排除。南齐书·东昏侯纪:“ 陈显达 事平。渐出游走,所经道路,屏逐居民。”明史·罗钦顺传:“时 张璁 、 桂萼 以议礼骤贵,秉政树党,屏逐正人。” 梁启超 《新史学·论书法》:“今之谈国事者,輒曰恨某枢臣病国,恨某疆臣殃民。推其意,若以为但能屏逐此一二人,而吾国之治,即与 欧 美 最文明国相等者。然此实为旧史家谬説所迷也。”
分類:驱逐排除
《漢語大詞典》:三去
犹三驱。谓三次驱逐。《左传·僖公十五年》:“千乘三去,三去之餘,获其雄狐。” 杨伯峻 注引 石韫玉 曰:“三去即三驱,其词应於下文之‘三败及 韩 ’盖 晋 人三败,则 秦 人三驱之矣。”
分類:三次驱逐
《漢語大詞典》:蒙倛
亦作“ 蒙箕 ”。 古时腊月驱逐疫鬼或出丧时所用之神像。脸方而丑,发多而乱,形凶恶。荀子·非相:“ 仲尼 之状,面如蒙倛。” 杨倞 注:“倛,方相也。其首蒙茸然,故曰蒙倛…… 韩侍郎 云:‘四目为方相,两目为倛。’”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 咎繇 面如蒙箕。” 唐 韩愈 《杂说》之三:“其貌有若蒙倛者。”
《漢語大詞典》:驱妖(驅妖)
驱逐妖魔。宋书·谢灵运传:“既住年而增灵,亦驱妖而斥疵。” 清 俞樾 右台仙馆笔记卷十三:“侍郎私念扶箕伪耳,安足驱妖,不欲往。”
分類:驱逐妖魔
《漢語大詞典》:解逐
谓设祭驱逐鬼神。 汉 王充 论衡·解除:“解逐之法,缘古逐疫之礼也。”
《漢語大詞典》:逐疫
古时腊月禳祭,驱逐疫鬼。后汉书·礼仪志中:“先腊一日,大儺,谓之逐疫。” 刘昭 注引《汉旧仪》:“ 顓頊氏 有三子,生而亡去为疫鬼。一居 江水 ,是为虎(虐鬼);一居 若水 ,是为罔两蜮鬼;一居人宫室区隅(沤庾),善惊人小儿。”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二:“今岁暮大儺,谓之逐疫是也。”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非无鬼:“自四郊迎气,以至大儺逐疫,善恶皆明鬼也。”
《漢語大詞典》:讨逐(討逐)
(1).征伐,征讨驱逐。后汉书·樊準传:“时 羌 復屡入郡界, 準 輒将兵讨逐。”魏书·辛雄传:“初, 萧宝夤 在 雍州 起逆,城人 侯众德 等讨逐之,多蒙爵赏。” 唐 李德裕 《请密诏塞上事宜状》:“请密詔 刘沔 与 仲武 讨逐,先经略此贼。”
(2).搜求并惩处。后汉书·方术传上·郭宪:“ 莽 阴奇之。及后篡位,拜 宪 郎中,赐以衣服。 宪 受衣,焚之,逃于 东海 之滨。 莽 深忿恚,讨逐不知所在。”南史·循吏传·郭祖深:“有所讨逐,越境追禽。”
《國語辭典》:吆喝  拼音:yāo he
高声呼喝。《西游记》第六回:「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儒林外史》第一六回:「就把这句话哭著,吆喝醒了;把你爷也吓醒了。」也作「么喝」、「喓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