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观傩(觀儺)
观看驱逐疫鬼的仪式。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打鬼》:“打鬼本西域佛法,并非怪异,即古者九门观儺之遗风,亦所以禳除不祥也。”参阅周礼·夏官·方相氏礼记·月令
《漢語大詞典》:迸逐
驱逐,斥逐。迸,通“ 屏 ”。 唐 元稹 《有鸟》诗之五:“秋鹰迸逐霜鶻远,鵩鸟护巢当昼啼。” 明 刘元卿 《贤奕编·证学》:“ 耿楚侗 先生官南都,有士人为恶僧侮辱,以告先生,白所司治之。其僧逋,先生意第迸逐,不令復係籍本寺,士人未释然,必欲捕而枷之。”
分類:驱逐斥逐
《漢語大詞典》:驱禁(驅禁)
驱逐禁止。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十三日》:“盖自 雍正 年间驱禁以后, 咸丰 十年与各国立约,復许传教。”
分類:驱逐禁止
《漢語大詞典》:呵逐
斥骂驱逐。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内黄狐怪:“忽见一狐立门槛上,望月,群呵逐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义犬:“﹝某甲﹞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 金和 《双拜冈纪战》诗:“ 蜀 军自东来,呵逐 楚 士开。”
分類:斥骂驱逐
《漢語大詞典》:逐斥
清 代官吏处分的一种处理方式。官吏有过被斥责驱逐回籍不予使用。《六部成语注解·吏部》:“逐斥:不要此人做此官,退而去之。”
《國語辭典》:逼遣  拼音:bī qiǎn
1.胁迫、逼迫。《北史。卷七。齐本纪。显祖文宣帝》:「或聚棘为马,纽草为索,逼遣乘骑,牵引来去,流血洒地,以为娱乐。」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则被那官司逼遣,他道是没收成千里无烟,著俺分房减口为供膳。」
2.驱赶。《魏书。卷二四。列传。崔玄伯》:「太宗以郡国豪右,大为民蠹,乃优诏徵之,民多恋本,而长吏逼遣。」
《漢語大詞典》:弃遣(棄遣)
抛弃、驱逐。三国志·蜀志·刘琰传:“ 胡氏 有美色, 琰 疑其与 后主 有私,呼(卒)五百挝 胡 ,至於以履搏面,而后弃遣。”
分類:抛弃驱逐
《漢語大詞典》:驱祟(驅祟)
旧时岁暮迎神赛会以驱逐鬼祟。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除夜:“自禁中动鼓吹,驱祟出 东华门 ,转 龙池湾 ,谓之埋祟而散。”
《漢語大詞典》:驱剪(驅翦)
驱逐剪除。 北周 庾信 《商调曲》之二:“昔我 文祖 ,执心且危虑。驱翦豺狼,经营此天步。”一本作“ 驱剪 ”。
分類:驱逐剪除
《漢語大詞典》:傩逐(儺逐)
指驱逐疫鬼仪式中所唱的歌。 明 徐渭 《陈山人墓表》:“其所自娱戏者,虽琐至 吴 歈 越 曲,緑章释梵,巫史祝咒,擢歌菱唱,伐木輓石,薤辞儺逐……靡不穷态极调。”
《漢語大詞典》:攻逐
攻击驱逐。史记·秦本纪:“﹝ 周平王 ﹞曰:‘ 戎 无道,侵夺我 岐 丰 之地, 秦 能攻逐 戎 ,即有其地。’”
分類:攻击驱逐
《漢語大詞典》:诃逐(訶逐)
呵斥驱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娥:“又恐女郎惊觉,必遭訶逐,遂潜伏绣褶之侧。”
分類:呵斥驱逐
《漢語大詞典》:斥疵
驱逐邪恶。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既住年而增灵,亦驱妖而斥疵。”
分類:驱逐邪恶
《漢語大詞典》:破逐
击破并驱逐。史记·匈奴列传:“於是 惠后 与 狄后 、 子带 为内应,开 戎狄 , 戎狄 以故得入,破逐 周襄王 ,而立 子带 为天子。”
分類:击破驱逐
《漢語大詞典》:驱摈(驅擯)
驱逐摈弃。《宋书·夷蛮传·呵罗单国》:“此是大家国,今为恶子所夺,而见驱摈,意颇忿惋,规欲雪復。”
分類:驱逐摈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