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人。安帝时,江京、阎显等相结党,废太子刘保为济阴王。渠任王之谒者长。后与孙程等拥立济阴王为顺帝。获封高望亭侯。
梁高望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三百五
高望。玄宗时官易州遂成县书助教。
《漢語大詞典》:高望
(1).登高远望。史记·孔子世家:“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唐 司空曙 《送郑况往淮南》诗:“登树因高望,停橈放溜閒。” 明 傅汝舟 《屴崱峰酬陈子惟濬》诗:“秋日同高望,秋空指顾间。”
(2).高门望族。北齐书·祖珽传:“ 珽 推崇高望,官人称职,内外称美。” 清 恽敬 《赠光禄大夫陈公神道碑铭》:“自古高望华阀,品升于朝,门地著于天下。”
《国语辞典》:凭高望远(凭高望远)  拼音:píng gāo wàng yuǎn
登临高处而远望。如:「凭高望远,视野显得更广阔。」
分类:登临远望
《国语辞典》:登高望远(登高望远)  拼音:dēng gāo wàng yuǎn
1.登上高处,视野可以广远。如:「登高望远,气象开阔。」
2.比喻境界越高,眼光就越远大。如:「广泛涉猎各种知识,方能登高望远。」
《国语辞典》:功高望重  拼音:gōng gāo wàng zhòng
功勋甚高,声望隆重。明。孙梅锡《琴心记》第三二出:「将军不必怨怅,你功高望重,不久自明。」
《國語辭典》:巴高望上  拼音:bā gāo wàng shàng
力求上进。《红楼梦》第四六回:「别说是鸳鸯,凭他是谁,那一个不想巴高望上,不想出头的?」
《國語辭典》:德高望重  拼音:dé gāo wàng zhòng
德行高,声望隆。多用以称颂年高德劭,且有声望的人。明。归有光〈上总制书〉:「伏惟君侯,德高望重,谋深虑渊。」也作「德隆望重」、「德隆望尊」、「德深望重」、「德尊望重」。
《漢語大詞典》:德高望尊
道德高,声望高。例如:先达德高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漢語大詞典》:道高望重
犹言德高望重。 郑观应 《与青城山人书》:“道高望重之人……一心一德,力行公天下之制,主张大同,联合世界异同之民族,组织全球统一之政府。其所持之政纲,必以道德为本。”
分類:德高望重
《漢語大詞典》:年高望重
年纪大,名望高。 邹韬奋 《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而且不仅知识青年的自由安全毫无保障,甚至年高望重为中外人士所敬佩的 马寅初 先生,也……被‘遣送前方考察经济’。” 洪深 《五奎桥》:“ 周 乡绅颏下的长须,教人看了觉得他是‘年高望重’,不止他实际所过的五十三岁了。”
《國語辭典》:东山(東山)  拼音:dōng shān
1.日观峰的别名。参见「日观峰」条。
2.《诗经。豳风》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东山,周公东征也。」或亦指东征之士既归而述怀之诗。首章二句为:「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漢語大詞典》:临下(臨下)
(1).从高望下。国语·晋语七:“ 悼公 与 司马侯 升臺而望曰:‘乐夫!’对曰:‘临下之乐则乐矣,德义之乐则未也。’”
(2).指治理下属。 汉 蔡邕 《陈太丘碑》:“不徼訐以干时,不迁贰以临下。”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在上哀矜,临下庄敬。”北齐书·幼主纪论:“网罗俊乂,明察临下,文武名臣,尽其力用。” 鲁迅 《坟·论照相之类》:“治 吴 时候,如此骄纵酷虐的暴主(指 孙皓 ),一降 晋 ,却是如此卑劣无耻的奴才。 中国 常语说,临下骄者事上必谄,也就是看穿了这把戏的话。”
《漢語大詞典》:膺门(膺門)
(1).马的胸膛。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膺门沫赭,汗沟走血。” 李善 注:“《相马经》曰:‘膺门欲开,汗沟欲深。’”按, 南朝 宋 徐咸 《相马书》作“胸堂欲开”。
(2).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是时朝庭日乱,纲纪穨阤, 膺 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后以“膺门”借指名高望重者的门下。 唐 元稹 《陪诸公游通德湖》诗:“唯有满园桃李下, 膺 门偏拜 阮元瑜 。” 唐 杜牧 《昔事文皇帝》诗:“吠声嗾国猘,公议怯 膺 门。” 前蜀 贯休 《别卢使君》诗:“幸到 膺 门下,频蒙俸粟分。”
《漢語大詞典》:高观(高觀)
高大的宫观。 汉 王粲 《思友赋》:“登城隅之高观,忽临下以翱翔。”
居高望远。 晋 郭璞 《登百尺楼赋》:“在青阳之季月,登百尺以高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