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42,分110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得鱼
江鱼
白鱼
鱼腹
观鱼
鱼水
鱼肥
银鱼
为鱼
鱼盐
鱼乐
鱼矶
禽鱼
鲸鱼
鱼目
《骈字类编》:得鱼(得鱼)
庄子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苏轼后赤壁赋今者薄暮举网得鱼
《漢語大詞典》:江鱼(江魚)
石头鱼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三·石头鱼
《國語辭典》:白鱼(白魚)  拼音:bái yú
1.动物名。节肢动物门昆虫纲。体小色银白,尾毛有三。会蛀蚀衣物、书籍。也称为「壁鱼」、「蠹虫」、「蠹鱼」、「衣鱼」。
2.白带鱼的别名。参见「白带鱼」条。
《國語辭典》:白鲦(白鰷)  拼音:bái tiáo
动物名。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条鳍亚纲。产于淡水,大者约尺许长,形体狭长,背淡黑,微青,腹呈白色,鳞颇细,好群游于水面。也称为「白条」。
《漢語大詞典》:鱼腹(魚腹)
(1).鱼的腹腔。史记·陈涉世家:“ 陈胜 、 吴广 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 陈胜 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南朝 梁 吴筠 《檄江神责周穆王璧》:“藏玉泥中,匿珪鱼腹。”
(2).谓葬身鱼腹,淹死。语本楚辞·渔父:“寧赴 湘 流葬於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序:“三军鱼腹,云横 歇浦 之帆。”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阮龙光》:“迄今髑髏载土,念鱼腹而心酸。”
《漢語大詞典》:观鱼(觀魚)
见“ 观渔 ”。
《漢語大詞典》:观渔(觀漁)
亦作“ 观鱼 ”。 春秋 时 鲁隐公 故事。左传·隐公五年:“五年春,公将如 棠 观鱼者。” 杨伯峻 注:“鱼者意即捕鱼者。”三国志·魏志·鲍勋传:“昔 鲁隐 观渔於 棠 ,春秋讥之。虽陛下以为务,愚臣所不愿也。”后泛指观看捕鱼或观赏游鱼以为戏乐。周书·孝闵帝纪:“帝欲观渔於 昆明池 ,博士 姜须 諫,乃止。” 唐 高适 《东征赋》:“人多嗜艾,俗喜观渔。” 毛泽东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莫道 昆明池 水浅,观鱼胜过 富春江 。”
《國語辭典》:鱼水(魚水)  拼音:yú shuǐ
1.桓公使管仲求𡩋戚,𡩋戚回应他:「浩浩乎」。管仲从侍婢所引诗「浩浩者水,育育者鱼,未有室家,而安招我居」,得知𡩋戚因未有家室而不愿受召。典出《管子。小问》。后比喻夫妇。如:「鱼水和谐」。
2.刘备曾谓得孔明有如鱼得水。典出《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后比喻君臣相得。唐。李白〈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诗:「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国语辞典》:鱼肥(鱼肥)  拼音:yú féi
将鱼不可食用的部分加工曝乾制成的肥料。
《國語辭典》:银鱼(銀魚)  拼音:yín yú
动物名。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条鳍亚纲鲑目。体细长,银白色,长三寸许,无鳞。栖息海边,初夏上溯河流产卵。也称为「白小」。
《漢語大詞典》:银鱼符(銀魚符)
银质的鱼符。 唐 代授予五品以上官员佩带,用以表示品级身分。亦作发兵、出入宫门或城门之符信。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卷一:“ 唐高祖 武德 元年九月改银菟符为银鱼符也。”亦省作“ 银鱼 ”。 唐 刘禹锡 《酬严给事贺加五品并简同制水部李郎中》:“初佩银鱼随仗入,宜乘白马退朝归。” 金 元好问 《寄程孙铁安》诗:“已能骑竹马,想亦爱银鱼。” 明 张煌言 《间行杂感》:“伏匿那能忘铁马,潜游犹觉负银鱼。”
《漢語大詞典》:为鱼(爲魚)
左传·昭公元年:“微 禹 ,吾其鱼乎。”言若无 大禹 治水,人们将淹没为鱼。后因用“为鱼”喻遭受灾殃。 唐 杜甫 《草堂》诗:“一国实三公,万人欲为鱼。”新唐书·薛仁贵传:“帝思其功,乃召见曰:‘畴岁 万年宫 ,微卿,我且为鱼。’”
《漢語大詞典》:鱼盐(魚鹽)
(1).鱼和盐。都是滨海的出产。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北曰 幽州 ……其利鱼盐。” 孙诒让 正义:“鱼亦谓海鱼,盐即煑海之盐。”左传·昭公三年:“鱼盐蜃蛤,弗加於海。” 唐 耿湋 《登锺山馆》诗:“野市鱼盐隘,江村竹苇深。”
(2).借指经营鱼盐的商人。《孟子·告子下》:“ 胶鬲 举於鱼盐之中。” 赵岐 注:“ 胶鬲 , 殷 之贤臣,遭 紂 之乱,隐遁为商。 文王 於鬻贩鱼盐之中得其人,举之以为臣也。”
《國語辭典》:鱼乐(魚樂)  拼音:yú lè
本是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上辩论的题旨。典出《庄子。秋水》。后比喻一种透过万物同源所领略的自然本情。如:「我如此推论,正如庄子鱼乐之说,是一份同情。」
《漢語大詞典》:鱼矶(魚磯)
可供垂钓的水边岩石。 元 陈普 《野步》诗之八:“鸟影鱼磯日暮,豆花村屋秋深。” 明 高启 《答默堂在绍兴见寄》诗:“共买鱼磯瓮城下,邇来江湖向谁明。”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词:“一水浓阴如罨画,数峰无恙又晴暉。溅裙谁独上鱼磯。”参见“ 渔磯 ”。
《漢語大詞典》:渔矶(漁磯)
可供垂钓的水边岩石。 唐 戴叔伦 《过故人陈羽山居》诗:“峯攒仙境丹霞上,水遶渔磯緑玉湾。” 清 曹寅 《胡静夫先归白门即席同用依字》诗:“ 吴 船快于马,迟我坐渔磯。”
《骈字类编》:禽鱼(禽鱼)
南北朝 萧子良 行宅诗 幼赏悦禽鱼,早性羡蓬艾。
唐 刘禹锡 卧病闻常山旋师策勋宥过王泽大洽因寄李六侍郎 禽鱼各有化,予欲问齐谐。
唐 窦巩 放鱼 金钱赎得免刀痕,闻道禽鱼亦感恩。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 其十八 蜂蝶自云乐,禽鱼更可怜。
宋 苏轼 和陶归园田居六首 其一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
宋 张耒 冬日杂兴六首 其二 二年亲友绝,惟有对禽鱼。
宋 陈造 饮殖轩 怅然又与禽鱼别,波影沉堤晚照明。
宋 陆游 雨霁 雨霁禽鱼乐,风生草木香。
《國語辭典》:鲸鱼(鯨魚)  拼音:jīng yú
动物名。脊椎动物门哺乳纲目。外形似鱼,但用肺呼吸,为现今世界上最大的动物。生活于海洋,胎生,鼻孔在头顶上,故常露出水面呼吸。皮肉可食,脂肪可制油,亦供医药、工业用。
分類:鲸鱼撞钟
《漢語大詞典》:鱼目(魚目)
(1).鱼的眼珠子。尚书大传卷一下:“东海:鱼须、鱼目。”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自连珠以下,拟者间出。 杜篤 、 贾逵 之曹, 刘珍 、 潘勖 之辈,欲穿明珠,多贯鱼目。” 唐 李白 《鞠歌行》:“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 卞和 耻。” 胡先骕 《诗别萧叔絅燕京》:“碔砆鱼目徵上选,遗珠弃璧空晶莹。”参见“ 鱼目混珠 ”。
(2).泪眼。 唐 李贺 《题归梦》诗:“劳劳一寸心,灯花照鱼目。” 董懋策 注:“鱼目,泪目也。” 王琦 汇解:“鱼目有珠,故以喻含泪珠之目。”
(3).相传鳏鱼眼睛终夜不闭,旧称无妻曰鳏,故诗文中多以鱼目用为无偶独宿或不娶之典。 清 金农 《短睡十韵》:“长袖善舞更擅曲,行云行雨迷 阳臺 ……斯须拱揖遽别去,依旧独眠鱼目开。”
(4).骏马名。汉书·西域传赞:“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於黄门。”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四骏马名也。”
(5).俗以汤未煮沸者为盲汤,初沸称蟹眼,渐大称“鱼目”,也称鱼眼。 唐 陆羽 茶经·煮:“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
《國語辭典》:鱼目混珠(魚目混珠)  拼音:yú mù hùn zhū
以鱼眼睛混充珍珠。语本《文选。任昉。到大司马记室笺》:「惟此鱼目」句下李善注引《韩诗外传》:「白骨类象,鱼目似珠。」比喻以假乱真。《花月痕》第一七回:「他道你是鱼目混珠,你该罚他钟酒。」
分類:以假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