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65,分7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鸣玉
和鸣
钟鸣
鹿鸣
鸣凤
凤鸣
悲鸣
鸣鸠
哀鸣
鹤鸣
鸣蝉
鸣弦
自鸣
鸣钟
鸣驺
《國語辭典》:鸣玉(鳴玉)  拼音:míng yù
1.古时富贵人家常佩带宝玉为饰,一有动作,佩玉便相触发声,因此称为「鸣玉」。《国语。楚语下》:「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相。」
2.击玉发出响声。《文选。陆机。文赋》:「惧蒙尘于叩缶,顾取笑乎鸣玉。」
《國語辭典》:和鸣(和鳴)  拼音:hé míng
鸟的鸣声相应和。比喻音乐或歌唱声调相谐。《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文选。嵇康。琴赋》:「远而听之,若鸾凤和鸣戏云中。」
《骈字类编》:钟鸣(钟鸣)
唐 孟浩然 夜归鹿门山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七十六 彤阁钟鸣碧鹭飞,皇君催熨紫霞衣。
《國語辭典》:鹿鸣(鹿鳴)  拼音:lù míng
1.鹿鸣叫。《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2.《诗经。小雅》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鹿鸣,燕群臣嘉宾也。」首章二句为:「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國語辭典》:鸣凤(鳴鳳)  拼音:míng fèng
1.凤鸣。晋。孙绰〈游天台山赋〉:「觌翔鸾之裔裔,听鸣凤之嗈嗈。」
2.比喻珍贵华美、世所罕见。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风骨》:「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章之鸣凤也。」
3.明王世贞所撰的《鸣凤记》。叙述杨继盛劾严嵩的故事。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四出:「丑腔恶态,演出真鸣凤。」
《漢語大詞典》:凤鸣(鳳鳴)
(1).凤凰鸣唱。比喻优美的乐声。 汉 刘向 列仙传·萧史:“ 萧史 者, 秦穆公 时人也。善吹簫……日教 弄玉 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
(2).凤凰鸣唱。比喻夫妻感情和洽。 宋 吴坰 五总志:“白屋同愁,已失凤鸣之侣;朱门自乐,难容乌合之人。”参见“ 凤鸣朝阳 ”。
《國語辭典》:凤鸣朝阳(鳳鳴朝陽)  拼音:fèng míng zhāo yáng
原指天下太平的祥瑞。语本《诗经。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后比喻性行及才华优异的人。《晋书。卷九二。文苑传。褚陶传》:「顾彦先凤鸣朝阳,谓东南之宝已尽,不意复见褚生。」亦比喻忠臣直谏,是种难得的美行。《新唐书。卷一○五。韩瑗传》:「自瑗与遂良相继死,内外以言为韩将二十年。帝造奉天宫,御史李善感始上疏极言,时人喜之,谓为『凤鸣朝阳』。」也作「朝阳鸣凤」。
分類:贤才遇时
《國語辭典》:悲鸣(悲鳴)  拼音:bēi míng
哀伤的鸣叫。汉。李陵〈录别〉诗:「寒凉应节至,蟋蟀夜悲鸣。」
《國語辭典》:鸣鸠(鳴鳩)  拼音:míng jiū
班鸠的别名。参见「斑鸠」条。《诗经。小雅。小宛》:「宛彼鸣鸠,翰飞戾天。」《文选。陆机。悲哉行》:「翩翩鸣鸠羽,喈喈仓庚吟。」
分類:斑鸠
《國語辭典》:斑鸠(斑鳩)  拼音:bān jiū
1.动物名。鸟纲鸠鸽目,后颈有黑色的斑轮环。因其善鸣,故称为「鸣鸠」。也称为「鹘鸠」、「鹘鸼」。
2.语本《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后比喻入赘的女婿。《刘知远诸宫调。第三》:「团练常便不图豪贵,故招知远做斑鸠。」
《国语辞典》:哀鸣(哀鸣)  拼音:āi míng
悲痛哀伤或凄厉的鸣叫。《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獑胡豰蛫,栖息乎其间,长啸哀鸣,翩幡互经。」
《國語辭典》:鹤鸣(鶴鳴)  拼音:hè míng
《诗经。小雅》的篇名。共二章。根据〈诗序〉:「鹤鸣,诲宣王也。」或以为招隐之诗。首章二句为「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漢語大詞典》:鸣蝉(鳴蟬)
寒蝉;秋蝉。《文选·潘岳〈河阳县作〉诗》:“鸣蝉厉寒音,时菊耀秋华。” 李善 注引礼记:“孟秋,寒蝉鸣。” 唐 高适 《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诗:“远路鸣蝉秋兴发,华堂美酒离忧销。”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分類:寒蝉秋蝉
《漢語大詞典》:鸣弦(鳴弦,鳴絃)
亦作“ 鸣絃 ”。
(1).论语·阳货:“子在 武城 ,闻弦歌之声。”原谓 子游 以礼乐为教,故邑人皆弦歌。后以“鸣弦”泛指官吏治政有道,百姓生活安乐。后汉书·循吏传赞:“一夫得情,千室鸣弦。” 李贤 注:“一夫谓守长也。千室谓黎庶。言上得化下之情,则其下鸣弦而安乐也。” 宋 曾巩 《送韩玉汝使两浙》诗:“使传东驰下九天,此邦曾屈试鸣弦。”
(2).拨动琴弦,使之作响。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之一:“援琴鸣弦发清音,短歌微吟不能长。”
(3).指琴瑟琵琶等弦乐器。 晋 陶潜 《闲情赋》:“仰睇天路,俯促鸣絃。” 南朝 梁简文帝 《戏赠丽人》诗:“但歌聊一曲,鸣弦未息张。” 唐 杨炯 《和郑校仇内省眺瞩思乡怀友》:“頽风暌酌羽,流水旷鸣絃。” 清 褚人穫 《坚瓠秘集·李近楼琵琶》:“《耳谭》载京师瞽者 李近楼 ,籍锦衣千户,善琵琶,能左右手。弹新声古曲,无不絶妙,平生羈愁哀怨,及人己胸中事,皆於鸣弦铁拨发之,令人髮上指,泪交下。”
(4).指弓弦。 唐 李白 《秋猎孟诸夜归》诗:“骏发跨名驹,雕弓控鸣弦。”
《漢語大詞典》:自鸣(自鳴)
自我表白;自我显示。 唐 韩愈 《送孟东野序》:“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兵部郎叙功:“先外祖既不自鸣,言路亦无为称荐者。” 梁启超 《新史学·中国史学萃·论书法》:“吾壹不解夫 中国 之史家,果据何主义,以衡量天下古今事物,而敢嚣嚣然以书法自鸣也。”
《國語辭典》:鸣钟(鳴鐘)  拼音:míng zhōng
敲钟。《续汉书志。第四。礼仪志上》:「诸行出入皆鸣钟,皆作乐。」《三国演义》第二七回:「关公甚喜,同上马过了沂水关,到镇国寺前下马。众僧鸣钟出迎。」
《國語辭典》:钟鸣鼎食(鐘鳴鼎食)  拼音:zhōng míng dǐng shí
古代富贵人家吃饭时,击钟为号,列鼎而食。形容生活极为奢华。唐。王勃〈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红楼梦》第二回:「谁知这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也作「击钟鼎食」。
《國語辭典》:鸣驺(鳴騶)  拼音:míng zōu
显贵的人驾车出行。《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及其鸣驺入谷,鹤书赴陇,形驰魄散,志变神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