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一麾
(1).犹一挥,有发令调遣意。 汉 王充 论衡·感虚:“ 襄公 志在战,为日暮一麾,安能令日反?”
(2).形容举事简捷。 宋 范仲淹 《寄石学士》诗:“一麾了婚嫁,万事蠹精神。”
(3).一面旌麾。旧时作为出为外任的代称。 唐 杜牧 《即事》诗:“莫笑一麾东下计,满江秋浪碧参差。” 宋 曾巩 《和邵资政》诗:“拂衣久欲求三径,窃食聊须把一麾。” 清 沈涛 《迭韵和子方谢鹤》:“五貺可无诗媵鹤,一麾聊当梦游仙。”参见“ 一麾出守 ”。
《國語辭典》:一麾出守  拼音:yī huī chū shǒu
秉持旌麾出任太守。原指阮籍受排挤才出任始平太守。语本《文选。颜延之。五君咏五首之四》:「屡荐不入官,一麾乃出守。」后以一麾出守指京官外任。唐。柳宗元 为刘同州谢上表:「岂意天听忽临,鸿恩荐及,八命作牧,一麾出守。」
分類:排挤阮咸
《漢語大詞典》:旌麾
亦作“旍麾”。
(1).帅旗。三国志·魏志·夏侯渊传:“大破 遂 军,得其旌麾。”梁书·武帝纪上:“旍麾所指,威稜无外。” 唐 卢象 《送赵都护赴安西》诗:“下客候旌麾,元戎復在斯。”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一:“凡二公旌麾所驻,盗贼为之潜踪。”
(2).泛指旗帜。旧唐书·封常清传:“ 常清 所以不死者,不忍污国家旌麾。” 宋 王安石 《送李才元校理知邛州》:“关吏相呼迎印綬,里儿争出望旌麾。” 姚椿 《题〈杜陆两家诗集〉》诗:“旌麾坚 梁 垒,金鼓扫 秦 缶。”
(3).借指征战;战乱。 三国 魏 曹植 《离思赋》:“欲毕力於旌麾,将何心而远之。” 唐 虞世南 《从军行》之一:“结髮早驱驰,辛苦事旌麾。” 清 杜浚 《初闻灯船鼓吹歌》:“九州富庶无旌麾, 扬州 之域尤稀奇。”
《國語辭典》:指麾  拼音:zhǐ huī
发号施令,指示别人行动。三国魏。阮籍 为郑冲劝晋王笺:「吕尚磻溪之渔者,一朝指麾,乃封营丘。」也作「指挥」。
《國語辭典》:指挥(指揮)  拼音:zhǐ huī
1.发号施令,指示别人行动。《薛仁贵征辽事略》:「薛仁贵指挥士卒,欲立云梯。」《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吾水陆并进,若蜀兵大至,只看吾指挥而击之。」也作「指麾」。
2.发令调度的人。如:「乐团指挥」、「交通指挥」。
3.职官名。由唐至明有都指挥使等,明清京城有兵马司指挥。《儒林外史》第二二回:「他那管家都是锦衣卫指挥五品的前程,到我下处来了几次,我只得到他家盘桓了几天。」
《國語辭典》:麾下  拼音:huī xià
1.本指旗下,借指将帅的部属。《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红楼梦》第一四回:「如今又没路奠,命麾下各官在此伺候。」
2.对将帅的敬称。《三国志。卷五三。吴书。张纮传》:「今麾下恃盛壮之气,忽彊暴之虏,三军之众,莫不寒心。」也称为「节下」。
《國語辭典》:麾节(麾節)  拼音:huī jié
旌旗与符节。指将帅的指挥。唐。李华〈韩国公张仁愿庙碑铭〉:「瞻我麾节,以为进退。」
《國語辭典》:麾幢  拼音:huī chuáng
仪仗。《孤本元明杂剧。卓文君。第四折》:「却怎么闹骈阗车马嘶,拥麾幢道列旌旗。」
《漢語大詞典》:军麾(軍麾)
军中指挥用的旗。引申指担任指挥的人。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军麾命服之序,监督方部之数。” 刘良 注:“军麾,以毛为之,以指麾也。” 唐 杜甫 《遣兴》诗:“天地军麾满,山河战角悲。” 明 屠隆 《綵毫记·难中相会》:“军麾要我赞谋謨,我忠贞怎把英风挫,甘受羈囚任坎坷。”《清朝野史大观·清人逸事三·王壮武公不愧儒将》:“军麾所至,輒以忠义风动其民。”
《漢語大詞典》:黄麾
古代天子或大臣所乘车舆的装饰品。东观汉记·班超传:“ 建初 八年,称 超 为将兵长使,假鼓吹黄麾。” 唐 沈佺期 《上之回》诗:“黄麾摇昼日,青幰曳松风。” 明 王圻 三才图会·仪制三·黄麾:“通典曰: 黄帝 振兵,设五旗五麾,则黄麾製自 有熊 始也。 汉 卤簿有前后黄麾。《开元礼义纂》, 唐太宗 法 夏后 之前制,取中方之正色,故制大麾色黄。 宋 制以絳帛为之如旛,错綵成黄麾篆字,下绣交龙及云日,朱漆竿,金龙首,上垂朱丝,小盖四角垂佩,末有横板作碾玉文, 元 制同,今制亦同, 宋 但盖用朱丝,黄麾字楷书用金,下二龙涂金为之。”
《高级汉语词典》:麾去
撤掉;退掉
《漢語大詞典》:云麾(雲麾)
古将军名号。 南朝 梁 置, 陈 承 梁 制。 唐 时定为武散阶,从三品上。 唐 书法家 李邕 书有《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云麾将军李秀碑》,后因以“云麾”泛指称颂 李 氏功业的碑铭。 金 元好问 《蓟北杜国宝以真定教官李进之所撰大父中宪公及其先人帅府从事行状见示》诗之三:“长留 北海 文章在,千古云麾有姓名。”参见寰宇访碑录·唐金石萃编卷七二、八五。
分類:将军时定
《漢語大詞典》:节麾(節麾)
(1).古代朝廷授予大将的符节和令旗。 宋 王安石 《贺韩魏公启》:“兼两镇之节麾,备三公之典策。” 清 曼殊室主人 《班定远平西域》第二幕:“朕今特举行军旗亲授式,以重使命,卿请前席祗受节麾呀!”
(2).用为对职掌兵权者的敬称。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其与 百制府 书云:‘…… 额 自上去九月,接奉恩命,调任 江 巡,依侍节麾,俾供驱策。’”
《漢語大詞典》:戎麾
军旗。亦借指军队。晋书·明帝纪论:“不得不推诚将相,以总戎麾。” 唐 杜甫 《哭王彭州抡》诗:“顷壮戎麾出,叨陪幕府要。” 郭孝威 《云南光复记》:“ 鍔 等以皭火微萤,亦得以附驥尾于戎麾。”
分類:军旗军队
《漢語大詞典》:麾斥
(1).纵横奔放貌。 宋 苏轼 《书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诗:“麾斥八极隘九州,化为两鸟鸣相酬。”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脱靴返棹二图赞:“凌轢兮万象,麾斥兮八极。” 清 刘石龄 《登祝融峰顶宿上封寺》诗:“麾斥隘八区,幽寻愜孤秉。”
(2).犹斥骂。 宋 洪迈 容斋续笔·秦隋之恶:“自 三代 讫於 五季 ,为天下君而得罪于民,为万世麾斥者,莫若 秦 与 隋 ,岂 二世 之恶浮于 桀 紂 哉?”
《漢語大詞典》:麾旌
(1).本为指挥旗。后多指将帅之旗。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曹公 东征 先主 , 先主 败绩”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 先主 ﹞自将数十骑出望公军,见麾旌,便弃众而走。”
(2).引申为旗仗。《隋书·音乐志中》:“鑾轩循辙,麾旌復路。”
《國語辭典》:麾盖(麾蓋)  拼音:huī gài
旗帜与车盖。《南史。卷五五。杨公则传》:「尝登楼望战,城中遥见麾盖。」《三国演义》第一九回:「陈宫在布侧大骂曹操奸贼,一箭射中其麾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