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春动香葭
 
灰动葭莩
 
灰飞玉琯
 
灰飞缇室
 
玉管春葭
 
玉管飞灰
 
琯灰
 
缇室飞灰
 
葭吹六琯
 
葭琯飞灰
 
飞律灰
 
香葭暖透黄钟管


《后汉书》志第一〈律历上·候气〉~306~
夫五音生于阴阳,分为十二律,转生六十,皆所以纪斗气,效物类也。天效以景,地效以响,即律也。阴阳和则景至,律气应则灰除。是故天子常以日冬夏至御前殿,合八能之士,陈八音,听乐均,度晷景,候钟律,权土炭,效阴阳。冬至阳气应,则乐均清,景长极,黄钟通,土炭轻而衡仰。夏至阴气应,则乐均浊,景短极,蕤宾通,土炭重而衡低。进退于先后五日之中,八能各以候状闻,太史封上。效则和,否则占。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户闭,涂衅必周,密布缇缦。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内端,案历而候之。气至者灰动。其为气所动者其灰散,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殿中候,用玉律十二。惟二至乃候灵台,用竹律六十。候日如其历。

《周礼注疏》卷二十二〈春官宗伯·大司乐〉~339~
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汉·郑玄注:「以黄钟之钟、大吕之声为均者。黄钟,阳声之首,大吕为之合,奏之以祀天神,尊之也。」
《礼记注疏》卷十七〈月令〉~344~
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其虫介其音羽,律中黄钟。其数六,其味咸,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肾。汉·郑玄注引《周语》曰:「黄钟所以宣养六气九德。」又,「律中大吕。」汉·郑玄注引《周语》曰:「大吕助阳宣物。」
典故
律应黄钟
 
律按黄钟
 
应律黄钟
 
黄钟应律


《礼记注疏》卷十七〈月令〉~340~
仲冬之月,日在斗,昏东壁中,轸旦中,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其虫介,其音羽,律中黄钟。东汉·郑玄注:「黄钟者,律之始也,九寸。仲冬气至,则黄钟之律应。」
典故 
伶伦吹
 
伶伦曲
 
伶伦管
 
伶伦采
 
伶伦凤律
 
伶管
 
伦伶
 
伦律
 
学凤鸣
 
嶰谷枝
 
嶰谷黄钟
 
相关人物
伶伦
 
黄帝


《吕氏春秋·纪部》卷五〈仲夏纪·古乐〉~284~
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阮隃之阴,取竹于嶰溪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吹曰『舍少』。次制十二筒,以之阮隃之下,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钟之宫,适合。黄钟之宫,皆可以生之,故曰黄钟之宫,律吕之本。黄帝又命伶伦与荣将铸十二钟,以和五音,以施英韶,以仲春之月,乙卯之日,日在奎,始奏之,命之曰咸池。

简释

伶伦吹:咏音乐、音律。唐李商隐《钧天》:“伶伦吹裂孤生竹,却为知音不得听。”

伶伦采:咏竹。唐李贺《苦篁调啸引》:“伶伦采之自昆丘,轩辕诏遣中分作十二。”


例句

未遭伶伦听,非安子猷宠。 元稹 寺院新竹

伶伦吹裂孤生竹,却为知音不得听。 李商隐 钧天

伶伦采之自昆丘,轩辕诏遣中分作十二。 李贺 苦篁调啸引

肉管伶伦曲,箫韶清庙章。 杜牧 奉和门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领相印出镇全蜀诗十八韵

律比昆崙竹,音知燥湿弦。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祗应更指伶伦见,写尽雌雄双凤鸣。 柳宗元 清水驿丛竹天水赵云余手种一十二茎

伶管灰先动,秦正节已逢。 裴次元 律中应钟

曾失玄珠求象罔,不将双耳负伶伦。 赵嘏 成名年献座主仆射兼呈同年

不意伶伦子,吹之学凤鸣。 陈子昂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

虽令伶伦吹,苦韵难可改。 韩愈 嘲鼾睡二首

《國語辭典》:黄钟(黃鐘)  拼音:huáng zhōng
乐律名。我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中六阳律的第一律。亦为六律、六吕的基本音。也作「黄钟」。
《國語辭典》:黄钟毁弃(黃鐘毀棄)  拼音:huáng zhōng huǐ qì
可用以校正音律的乐器却遭到毁坏抛弃。语出《楚辞。屈原。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后比喻贤才不被重用。如:「在位者若是亲小人,远贤才,鼠辈猖狂而黄钟毁弃,怎么能有所作为呢?」也作「黄钟长弃」。
分類:贤才
《國語辭典》:十二律  拼音:shí èr lǜ
相传为黄帝的乐官伶伦利用竹筒长短造成发音高低不同的原理,而定出的声律准则。分为阳律六: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律六:林钟、南吕、应钟、大吕、夹钟、中吕。也称为「十二宫」。
《漢語大詞典》:黄钟宫(黄鐘宫)
亦作“黄鐘宫”。 宫调名。新唐书·礼乐志十二:“正宫、高宫、中吕宫、道调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为七宫。”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凉州曲:“《唐史》又云:‘其声在本宫调。今 凉州 见於世者凡七宫曲,曰黄钟宫、道调宫、无射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高宫。不知 西凉 所献何宫也。’” 清 凌廷堪 燕乐考原·宫声七调:“无射宫今为黄鐘宫,用凡字者,今琵琶之凡字调也。”
《漢語大詞典》:黄钟毁(黄鐘毁)
见“ 黄钟毁弃 ”。
《國語辭典》:黄钟毁弃(黃鐘毀棄)  拼音:huáng zhōng huǐ qì
可用以校正音律的乐器却遭到毁坏抛弃。语出《楚辞。屈原。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后比喻贤才不被重用。如:「在位者若是亲小人,远贤才,鼠辈猖狂而黄钟毁弃,怎么能有所作为呢?」也作「黄钟长弃」。
分類:贤才
《漢語大詞典》:黄钟调(黄鐘調)
亦作“黄鐘调”。 燕乐羽声七调之第五运。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平声羽七调:第一运,中吕调;第二运,正平调;第三运,高平调;第四运,仙宫调;第五运,黄钟调;第六运,般涉调;第七运,高般涉调。” 清 凌廷堪 燕乐考原·羽声七调:“七羽之第五运,即琵琶四弦之第七声也。南吕一均,既如七宫实用太蔟、夹鐘、仲吕、林鐘、南吕、无射、黄鐘之七律,则此调居第七,名为林鐘,实应黄鐘,故不曰林鐘羽,而曰黄鐘调也。”
《分类字锦》:黄钟算法(黄钟算法)
隋书经籍志黄钟算法三十八卷
分类:数学
《漢語大詞典》:黄钟瓦缶(黄鍾瓦缶)
比喻艺术性较高和较低的文艺作品。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试诵我诗一篇或一联,以见黄钟瓦缶,声调同异,则工拙两存乎心,所论公平,靡不服矣。”亦作“ 黄鐘瓦釜 ”。 茅盾 《西江月·为新刊〈苏联文学〉作》词:“形象思维谁好,典型塑造孰优。黄鐘瓦釜待搜求,不宜强分先后。”
《漢語大詞典》:黄钟瓦釜(黄鐘瓦釜)
见“ 黄钟瓦缶 ”。
《漢語大詞典》:黄钟瓦缶(黄鍾瓦缶)
比喻艺术性较高和较低的文艺作品。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试诵我诗一篇或一联,以见黄钟瓦缶,声调同异,则工拙两存乎心,所论公平,靡不服矣。”亦作“ 黄鐘瓦釜 ”。 茅盾 《西江月·为新刊〈苏联文学〉作》词:“形象思维谁好,典型塑造孰优。黄鐘瓦釜待搜求,不宜强分先后。”
《國語辭典》:黄钟长弃(黃鐘長棄)  拼音:huáng zhōng cháng qì
比喻贤才不受重用。参见「黄钟毁弃」条。《聊斋志异。卷一。叶生》:「君出馀绪,遂使孺子成名。然黄钟长弃,奈何!」
《國語辭典》:黄钟毁弃(黃鐘毀棄)  拼音:huáng zhōng huǐ qì
可用以校正音律的乐器却遭到毁坏抛弃。语出《楚辞。屈原。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后比喻贤才不被重用。如:「在位者若是亲小人,远贤才,鼠辈猖狂而黄钟毁弃,怎么能有所作为呢?」也作「黄钟长弃」。
分類:贤才
《分类字锦》:黄钟满脰(黄钟满脰)
柳宗元 牛赋 牟然而鸣,黄钟满脰。
分类:
《分类字锦》:黄钟纪元(黄钟纪元)
见以律起历注
分类:历法
《國語辭典》:黄钟毁弃(黃鐘毀棄)  拼音:huáng zhōng huǐ qì
可用以校正音律的乐器却遭到毁坏抛弃。语出《楚辞。屈原。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后比喻贤才不被重用。如:「在位者若是亲小人,远贤才,鼠辈猖狂而黄钟毁弃,怎么能有所作为呢?」也作「黄钟长弃」。
分類:贤才
《國語辭典》:黄钟大吕(黃鐘大呂)  拼音:huáng zhōng dà lǚ
黄钟,我国古乐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六种阴律的第四律。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文辞正大、庄严而高妙。宋。陆九渊《语录下》:「先生之文如黄钟大吕,发达九地。真启洙泗邹鲁之秘,其可不传耶?」
《國語辭典》:伶伦(伶倫)  拼音:líng lún
1.黄帝时代的乐官,音律的创作者。《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院隃之阴,取竹于嶰溪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断两节间。」
2.演员、戏子。元。无名氏《蓝采和》第二折:「因此处有个伶伦,姓许名坚,乐名蓝采和。」
3.戏剧曲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宦门子弟错立身。第四出》:「老身幼习伶伦,生居散乐。」
《漢語大詞典》:昆仑竹(崑崙竹)
昆仑山 所产之竹。相传 黄帝 取之以制律管。见汉书·律历志上。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律比 崑崙 竹,音知燥溼弦。”亦省称“ 崑竹 ”。 北齐 刘昼 刘子·崇学:“海蚌未剖,则明珠不显; 崑 竹未断,则凤音不彰。”崑,一本作“ 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