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假官
(1).临时授予官衔。 宋 周密 武林旧事·人使到阙:“四日,赴 玉津园 燕射,命善射者假官伴之。”
(2).伪装官员的人。 清 戴名世 《左忠毅公传》:“巡视中城,搜获假官、假印、假文卷以百数,吏胥宿蠹为之一清。”
《国语辞典》:茶棚  拼音:chá péng
1.临时的茶馆。多设于庙会、香会或消暑场所。
2.路边备有茶水、桌椅等供人喝茶休息的棚子。也称为「茶棚子」。
《國語辭典》:便桥(便橋)  拼音:biàn qiáo
临时架设的河桥。参见「倍力桥」条。
《漢語大詞典》:便门桥(便門橋)
汉 长安 城西北、 渭水 上的桥名, 武帝 建元 三年始建。汉书·武帝纪:“初作 便门桥 。” 颜师古 注:“ 苏林 曰:‘去 长安 四十里。’ 服虔 曰:‘在 长安 西北, 茂陵 东。’ 便门 , 长安 城北面西头门,即 平门 也……於此道作桥,跨渡 渭水 以趋 茂陵 ,其道易直,即今所谓 便桥 是其处也。便读如本字。”
《漢語大詞典》:行署
(1). 唐 代流外官的通称。旧唐书·职官志二:“郎中一人掌小銓,亦分为九品,通谓之行署。以其在九流之外,故谓之流外銓,亦谓之小选。”
(2).旧时大吏出行的临时住所。 宋 苏舜钦 《祭舅氏文》:“处以行署,拔于荆柴,异俗改眼,驩然相陪。”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海忠介公:“及 海忠介 至,吏请为行署於 江 之北岸。”
(3).行政公署的简称。 徐迟 《火中的凤凰》:“这条法令,已由 华北 人民政府通令了各行署、省府及 天津 海关。” 萧平 《三月雪》:“那是一个很复杂的村子,国民党 鲁东 行署在那里住过,敌人在那里安过据点。”
《漢語大詞典》:青帐(青帳)
(1).青色的床帐、营帐。 唐 白居易 《自咏老身示诸家属》:“置榻素屏下,移炉青帐前。” 唐 李贺 《平城下》诗:“青帐吹短笛,烟雾湿画龙。”
(2).青色的供帐。古代供迎送接待的临时设施。宋史·道学传一·程颢:“内侍 王中正 按閲保甲,权焰章震,诸邑竞侈供张悦之。主吏来请, 顥 曰:‘吾邑贫,安能效他邑。取於民,法所禁也,独有令故青帐可用尔。’”
(3).即青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寄生:“ 张 待之既久,知其不行,遂亦以舆马送 五可 至,因另设青帐于别室。” 何垠 注:“青帐,青庐也。”参见“ 青庐 ”。
《國語辭典》:青庐(青廬)  拼音:qīng lú
旧时举行婚礼的地方。《乐府诗集。卷七十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礼异》:「北朝婚礼,青布幔为屋,在门内外,谓之青庐,于此交拜。」
《漢語大詞典》:权节(權節)
(1).平衡调节。国语·齐语:“令夫农羣萃而州处,察其四时,权节其用,耒、耜、耞、芟。” 韦昭 注:“权,平也,平节其器用小大倨句之宜也。”
(2).指临时的调节。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若夫笔句无常,而字有条数,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或变之以三五,盖应机之权节也。”
《國語辭典》:转调(轉調)  拼音:zhuǎn diào
音乐进行时,从某一调转变成另一调。为英语modulation的意译。可丰富乐曲的表现力。如从C大调转到G大调。
《漢語大詞典》:铃辕(鈴轅)
长官的公署或临时驻地。 清 冯桂芬 《怀人·罗椒生太仆时视学皖江》诗:“午夜铃辕静读书,青毡风味似寒儒。”
《國語辭典》:公差  拼音:gōng chā
1.数学上指等差级数相邻的两项,其差永远相等。此相等的差称为「公差」。如等差级数2、4、6、8等的公差为2。
2.机械零件在制造完成装配的时候,其松紧程度必须适合需要,故规定在加工时,其尺寸偏差必须在许可范围之内,此许可范围则称为公差。
《國語辭典》:督办(督辦)  拼音:dū bàn
1.监督办理。《清史稿。卷二二。穆宗本纪二》:「丙申,命刘铭传督办陕西军务,谕严禁四川州县苛派,拨款续赈北山难民。」
2.督率办理公事的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一回:「其实是叫他兄弟暗中做督办的监督,恐怕他在外头胡混。」
《漢語大詞典》:权事(權事)
临时措施。宋书·庾悦传:“夫设官分职,军国殊用,牧民以息务为大,武略以济事为先。今兼而领之,盖出於权事,因藉既久,遂为常则。”
分類:临时措施
《漢語大詞典》:协音(協音)
把某字临时改读为某音,以使声韵和谐;也指需临时改读的韵脚。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 焦贡 《易林》……云:‘酒为欢伯,除忧来乐。福喜入门,与君相索。’伯音博,协音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四皓名:“《韩诗》:‘虎有爪兮牛有角,虎可搏兮牛可触。’ 蔡 氏註:‘角、触,协音也。’”参阅 王力 《诗经韵读·对叶音说的批判》
《漢語大詞典》:行城
(1).古代守城拒敌的设备。墨子·备高临:“羊黔者,将之拙者也,足以劳卒,不足以害城。守为臺城,以临羊黔,左右出巨各二十尺,行城三十尺。” 孙诒让 间诂:“臺城,即行城也。”《孙膑兵法·官一》:“攻兼用行城。”参见“ 臺城 ”。
(2).临时建成的城垣。 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 隋炀帝 率大军出 榆林塞 ,令 宇文恺 作观风行殿,又作行城,可以在平地上临时造出大城和大殿。”
(3).即行像。岁时广记卷二十引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二月八日, 释氏 下生之日, 迦文 成道之时,信捨之家建八关斋戒,车轮宝盖,七变八会之灯。至今二月八日平旦,执香花绕城一匝,谓之行城。”参见“ 行像 ”。
《國語辭典》:台城(臺城)  拼音:tái chéng
晋、宋时称朝廷禁省为「台」,故称禁城为「台城」。其旧址在今南京城北,玄武湖侧,与鸡鸣山相接。见宋。洪迈《容斋续笔。卷五。台城少城》。唐。韦庄 台城诗:「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漢語大詞典》:行像
(1).即行乐图。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巧艺:“ 戴安道 中年画行像甚精妙。”参见“ 行乐图 ”。
(2).用宝车载着佛像巡行城市街衢的一种宗教仪式。也称行城。一般多在佛生日举行;西域也有在其他节日举行的。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屈支国:“每岁秋分数十日间,举国僧徒皆来会集……诸僧伽蓝庄严佛像,莹以珍宝,饰之锦綺,载诸輦舆,谓之行像。”法苑珠林卷四一:“至四月八日, 成都 行像, 硕 ( 邵硕 )於众中匍匐作狮子形。”参阅 宋 赞宁 大宋僧史略卷二。
(3).塑像的一种方法。先塑成泥胎,再用漆把麻布贴在泥胎外面,待漆干后,反复涂多次,最后把泥胎取空。这种方法塑像不但逼真,而且质地轻,故称“行像”。
《漢語大詞典》:草台(草臺)
旧时在乡间为演戏而临时搭建的戏台。《人民文学》1981年第1期:“我想起在童年,在故乡的乡间看草台上演出的兴化戏(莆仙戏)。”
《漢語大詞典》:白徒
(1).未经训练的兵卒;临时征集的壮丁。管子·七法:“以教卒练士击敺众白徒,故十战十胜,百战百胜。”汉书·邹阳传:“今 吴 楚 之王练诸侯之兵,敺白徒之众,西与天子争衡, 济北 独底节坚守不下。” 颜师古 注:“白徒,言素非军旅之人,若今言白丁矣。” 宋 叶适 《兵总论二》:“ 斡离不 始挟兵才万餘,长驱而至,莫有敌者,仓卒遣人召白徒以勤王,京师不守,则勤王之人寇掠遍天下矣。”金史·古里甲石伦传:“但敌势颇重,而往者皆新集白徒,絶无精鋭,恐不能胜。” 清 萧抡 《宝山田若谷明府钧团练乡勇》诗:“只愁白徒不习战,勇怯相半难从征。”
(2).佛教对俗人的称呼。僧衣黑色,故称俗人为“白徒”。 南朝 宋 何承天 《与宗居士书》:“ 冶城 慧琳道人 作《白黑论》,乃为众僧所排摈,赖蒙值明主善救,得免波罗夷耳。既作比丘,乃不应明此,白徒亦何为不言?”
(3).指不出家的徒弟。《南史·循吏传·郭祖深》:“僧尼十餘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道人又有白徒,尼则皆畜养女,皆不贯人籍,天下户口几亡其半。”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男僧得收白徒,女尼得收养女,白徒养女不入户籍,免除一切课役。”
(4).指不学无术之徒。 章炳麟 《程师》:“学之成验,定於校试,校试固不能无偏重轻,藉令试之殿廷,然诸校録者復多白徒,稍上非寄象之材,则目録之士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