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不成  拼音:bù chéng
1.无所成就。《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三国演义》第四回:「今事不成,乃天意也!」
2.不行。《红楼梦》第五七回:「宝玉伸手要,袭人递过,宝玉掖在被中,笑道:『这可去不成了。』」
3.难道。表示反诘的语气。宋。程垓〈凤栖梧。有客钱塘江上住〉词:「芳草梦魂应记取。不成忘却池塘句。」《水浒传》第二八回:「看你怎地奈何我!没地里倒把我发回阳谷县去不成?」
《國語辭典》:指点(指點)  拼音:zhǐ diǎn
1.指示、引导。如:「指点迷津」。《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小姐每日拘著他在房里,讲四书,读文章,公孙也在傍指点。」
2.议论、批评、挑毛病。唐。白居易〈东南行〉:「时遭人指点,数被鬼揶揄。」
《國語辭典》:风教(風教)  拼音:fēng jiào
1.风俗与教化。如:「风教淳善」。《晋书。卷三。武帝纪。制曰》:「祯祥显应,风教肃清,天人之功成矣,霸王之业大矣。」
2.诗歌的教育感化作用。语本《诗经。大序》:「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國語辭典》:际遇(際遇)  拼音:jì yù
遭遇,多指碰到好的机会。《元史。卷一七九。杨朵儿只传》:「家世寒微,幸际遇至此,已惧弗称,尚敢求多乎?」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四出:「我老汉多病年衰,也不望甚么际遇了。」
《國語辭典》:回护(回護)  拼音:huí hù
包庇、袒护。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这是他自犯下来的,教我怎生回护他?」《金瓶梅》第五八回:「若是在家藏著,你进去对他妈说,教他快收拾一答儿来。俺就与你替他回护两句言语儿,爹就罢了。」也作「回护」。
《國語辭典》:回护(迴護)  拼音:huí hù
袒护、包庇。《老残游记》第一六回:「刚弼道:『你公公横竖已死,你何必替他回护呢?』」也作「回护」。
《國語辭典》:反目  拼音:fǎn mù
不和,多指夫妻而言。《易经。小畜卦》:「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妾屡屡谏也,遂至反目,因弃了妾,同他一夥无籍人到边上立功去,竟无音耗回来了。」
《國語辭典》:下家  拼音:xià jiā
游戏、赌博或行酒令时,下一个轮到的人。也称为「下手」。
《國語辭典》:奶奶  拼音:nǎi nai
1.祖母。《红楼梦》第一一九回:「你琏二哥糊涂,放著亲奶奶倒托别人去。」也称为「奶奶」。
2.对主妇的尊称。《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要些油酱柴火,奶奶不离口,不要赛儿费一些心。」《儒林外史》第二回:「就如女儿嫁人的:嫁时称为『新娘』,后来称呼『奶奶』、『太太』,就不叫『新娘』了。」也称为「奶奶」。
3.旗人对母亲的称呼。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爹爹,你来家也,俺奶奶在那里?」也称为「奶奶」。
《國語辭典》:奶奶(嬭嬭)  拼音:nǎi nǎi
1.祖母。也称为「奶奶」。
2.对妇人的尊称。宋。柳永 玉女摇仙佩。飞琼伴侣词:「愿奶奶、兰心蕙性,枕前言下,表余深意。」也称为「奶奶」。
3.母亲。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奶奶,不妨事,我一心则待要嫁他。」也称为「奶奶」。
4.乳房。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则见他白松松两只料袋也似的大奶奶,必定是养儿子的。」
《漢語大詞典》:龙肝(龍肝)
(1).喻指珍美稀有的佳肴。 郭沫若 《卓文君》第二景:“假如皇帝要叫我们吃他的御屎、御尿,我们也当得是受宠若惊,如像吞食龙肝、凤胆一样。”参见“ 龙肝凤髓 ”。
(2).即龙肝瓜。
《國語辭典》:龙肝凤髓(龍肝鳳髓)  拼音:lóng gān fèng suǐ
比喻难得珍美的肴馔。《三国演义》第三六回:「虽龙肝凤髓,亦不甘味。」也作「凤髓龙肝」、「麟肝凤髓」。
分類:珍奇佳肴
《漢語大詞典》:斜界
(1).谓斜入一线。界,划线。《花间集·孙光宪〈清平乐〉词》:“尽日目断魂飞,晚窗斜界残暉。” 华锺彦 注:“界,划线也,谓残暉一线,斜入晚窗也。”
(2).谓划出侧斜的界线。 郭沫若 《卓文君》第二景:“左翼前端有疏篱斜界,有门通外院。”
《國語辭典》:青庐(青廬)  拼音:qīng lú
旧时举行婚礼的地方。《乐府诗集。卷七十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礼异》:「北朝婚礼,青布幔为屋,在门内外,谓之青庐,于此交拜。」
《國語辭典》:不作声(不作聲)  拼音:bù zuò shēng
沉默不语。《红楼梦》第五七回:「紫鹃看他怎样回答,只见他总不作声。」也作「不则声」、「不做声」。
《漢語大詞典》:敞豁
宽广;开阔。 唐 杜甫 《寄题江外草堂》诗:“臺亭随高下,敞豁当清川。”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工部·京师营造:“余幼时曾游城外一花园,壮丽敞豁,侔于勋戚。” 郭沫若 《卓文君》第二景:“馀壁敞豁,下以碧绒面地。”
《漢語大詞典》:耳识(耳識)
(1).佛教语。“六识”之一。指耳根对声境所发生的识别作用。 清 吴伟业 《赠刘虚受》诗之一:“悟物谈功进,忘情耳识空。” 清 龚自珍 《〈蒙古象教志〉序》:“而此 震旦 耳根非劣,耳识非殊,虽有高僧,不臻神悟,故撰《象教志》,专以推尊因明门中声明一门,而非讚叹夫食肉衣黄,堕邪师见也。”参见“ 六识 ”。
(2).犹赏识。 郭沫若 《卓文君》第二景:“哼!‘孰谓 鄹 人之子知礼乎?’我那么恭维他,他才不大耳识我。”
《國語辭典》:六识(六識)  拼音:liù shì
佛教上指感官接触环境时,所产生的眼、耳、鼻、舌、身、意(心理活动)的分别作用。
《漢語大詞典》:界隔
(1).隔开。 郭沫若 《卓文君》第二景:“厅下为庭园,右翼及右后隅有林垣界隔。”
(2).犹界限。 克非 《春潮急》三五:“一则跟富农划清了界隔;二则打脱了自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