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经义(經義)  拼音:jīng yì
1.经书的意旨。《汉书。卷八一。张禹传》:「禹见之于便坐,讲论经义。」《三国志。卷五三。吴书。薛综传》:「建立学校,导之经义。」
2.以经文为题所作的文章。唐宋用以取士,明清变为八股,称为「制义」。《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一》:「神宗始罢诸科,而分经义、诗赋以取士。」
《國語辭典》:经理(經理)  拼音:jīng lǐ
1.经书的义理。《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及寐。」
2.常理。《荀子。正名》:「道也者,治之经理也。」
3.经营治理。《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皇帝明德,经理宇内。」《三国演义》第三九回:「且说当时孙权承孙策遗命,掌江东之事。经理未定,人报周瑜自巴丘提兵回吴。」
4.公司、企业中主持策划整个部门事务的负责人。如:「业务经理」、「饭店经理」。
《國語辭典》:高谊(高誼)  拼音:gāo yì
行为高尚而有义气。《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足下高谊,实在古人之上。」也作「高义」。
《國語辭典》:汪洋  拼音:wāng yáng
1.水势浩大。《楚辞。王褒。九怀。蓄英》:「临渊兮汪洋,顾林兮忽荒。」《平妖传》第四○回:「李遂上前,叫军士一条麻绳索儿,绑缚个四马攒蹄。就打入胡永儿伪宫中来,只见一派汪洋大水,并无门路。众人都慌了。」
2.比喻气度宽宏。南朝梁。刘孝威〈重光〉诗:「风神潇落,容止汪洋。」唐。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3.比喻文章气势盛大。《新唐书。卷一七六。列传。韩愈》:「横骛别驱,汪洋大肆。」《宋史。卷三三九。列传。苏辙》:「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
4.形容非常恢宏深广。唐。沈佺期 则天门赦改年诗:「歌舞将金帛,汪洋被远黎。」唐。韩愈〈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其说汪洋奥美,关节开解。」
《國語辭典》:琢磨  拼音:zhuó mó
1.雕琢和磨制玉石。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七。委羽山》:「洞之侧产方石,周正光泽,五色错杂,虽加琢磨,殆不是过。」
2.比喻对品德或文章不断精益求精。《荀子。大略》:「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诗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谓学问也。」
3.思索、研究。如:「他琢磨了一夜,终于把问题想通了。」
《國語辭典》:文义(文義)  拼音:wén yì
文辞的义理、含义。《汉书。卷八七。扬雄传。赞曰》:「今扬子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晋书。卷三一。后妃传上。武悼杨皇后传》:「言及文义,辞对清华,左右侍听,莫不称美。」
《國語辭典》:谈玄(談玄)  拼音:tán xuán
谈论深奥玄妙的道理。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
《漢語大詞典》:风义(風義)
讽谏评议。晋书·陆机传:“奇伟则 虞翻 、 陆绩 、 张惇 以风义举政。”一本作“ 讽议 ”。
分類:讽谏评议
《國語辭典》:精义(精義)  拼音:jīng yì
精要的义理。《文选。曹摅。思友人诗》:「精义测神奥,清机发妙理。」《老残游记》第一一回:「要推其精义,有非一朝一夕所能算得尽的。」
《漢語大詞典》:无象(無象)
(1).失去常态、常道。左传·襄公九年:“ 士弱 曰:‘…… 商 人閲其祸败之衅,必始於火,是以日知其有天道也。’公曰:‘可必乎?’对曰:‘在道,国乱无象,不可知也。’” 杜预 注:“言国无道,则灾变亦殊,故不可必知。” 孔颖达 疏:“若国家昏乱,无復常象,不可知也。”《文选·王粲〈七哀〉诗之一》:“ 西京 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李善 注引 河上公 曰:“象,道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 伊洛 既燎烟, 函崤 没无象。”一本作“ 无像 ”。
(2).没有形迹;没有具体形象。管子·幼官:“备具胜之原,无象胜之本。” 赵守正 注:“无象,指军行隐蔽,使人们看不到形象。”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譬若画形於无象,造响於无声。” 唐 张九龄 《请东北将吏刊石纪功德状》:“观变早於未萌,必取预於无象。”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或兀坐冥搜,求声於寂寥,写真於无象。”
(3).原为道家形容道玄虚无形之语,后亦泛指诸种义理的玄微难测,或玄微难测的义理。语出老子:“绳绳兮不可名,復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忽怳。” 南朝 梁 沈约 《雅乐歌·諴雅之一》:“怀忽慌,瞻浩荡……出杳冥,降无象。” 唐 李华 《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道行无跡,妙极无象:谓体性空,而本源清净;谓诸见灭,而觉照圆明。” 宋 苏辙 《郊祀庆成》诗:“治道初无象,神功竟莫宣。” 清 王士禛 渔洋诗话卷下:“ 吴 之 洞庭山 有丐者, 汪钝翁 记其数诗,有云:‘……有形皆是假,无象孰为真?悟到无生地,梅花满四邻。’”
《漢語大詞典》:古义(古義)
(1).古人立身行事的道理。诗·郑风·女曰鸡鸣序:“陈古义,以刺今不説德而好色也。” 孔颖达 疏:“陈古之贤士好德不好色之义。” 宋 苏轼 《孔毅父妻挽词》:“高风相宾友,古义仍兄弟。”
(2).古书的义理。史记·酷吏列传:“ 汤 决大狱,欲傅古义,乃请博士弟子治尚书春秋补廷尉史,亭疑法。”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古义弘深,圣问奥远,非臣所能详尽。”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第十七》:“大都君臣借天象傅古义,以交相儆也。”
(3).古人对经籍的传统解释。汉书·儒林传·丁宽:“ 宽 至 雒阳 ,復从 周王孙 受古义,号《周氏传》。”
(4).文字词汇的古代意义。 杨树达 《〈古声韵讨论集〉序》:“读书必求其义,而古义寓於古音;以今音求古义,犹适 燕 代 而南其辕也。”
《國語辭典》:玄机(玄機)  拼音:xuán jī
1.神奇的计谋。《三国演义》第九三回:「此是何人,识吾玄机?」《西游记》第二回:「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
2.道家指深奥的道理。唐。张说〈道家四首奉敕撰〉诗四首之三:「金炉承道诀,玉牒启玄机。」
《國語辭典》:文理  拼音:wén lǐ
1.文字组织的条理。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颂赞》:「自商已下,文理允备。」《文明小史》第一七回:「所以往往一本书被翻译翻了出来,白话不像白话,文理不成文理。」
2.文科、理科的合称。如:「文理补习班」。
《漢語大詞典》:谈空(談空)
(1).清谈。指 魏 晋 时期崇尚 老庄 ,空谈玄理的一种风气。 南朝 梁 陶弘景 《题所居壁》诗:“ 夷甫 任散诞, 平叔 坐谈空。”旧唐书·魏元忠传:“臣尝读 魏 晋 史,每鄙 何晏 、 王衍 终日谈空。”
(2).谈论佛教义理。空,佛教以诸法无实性谓空,与“有”相对。此泛指佛理。 唐 孟浩然 《游明禅师西山兰若》诗:“谈空对樵叟,授法与山精。” 唐 高适 《同群公宿开善寺赠陈十六所居》诗:“谈空忘外物,持诫破诸邪。” 孙钦善 校注:“佛家谓诸法无实性曰空。”
《國語辭典》:妙法  拼音:miào fǎ
1.奥妙的佛法。南朝梁。刘孝绰 栖隐寺碑:「自妙法东注,宝化西渐,公卿贵士,贤哲伟人,莫不严事招提,归仰慧觉,欲使法灯永传,胜因长久。」《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列传。神秀》:「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
2.妙计。《三国演义》第一○二回:「自古及今,未闻有『木牛』『流马』之事。不知丞相有何妙法,造此奇物?」《文明小史》第一三回:「也罢!你们几个暂且在我衙门里等一会儿,我此刻去见两司,大家商议一个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