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迷国(迷國)
(1).指隐居不仕。 汉 王逸 《〈楚辞章句〉序》:“若夫怀道以迷国,佯愚而不言,颠则不能扶,危则不能安……盖志士之所耻,愚夫之所贱也。”后汉书·周燮黄宪等传序:“然用舍之端,君子之所以存其诚也。故其行也,则濡足蒙垢,出身以效时;及其止也,则穷栖茹菽,臧宝以迷国。” 晋 皇甫谧 《高士传·闵贡》:“ 仲叔 高栖,藏宝迷国,一介弗取,卓然贞白。”参见“ 迷邦 ”。
(2).使国迷乱。 宋 叶适 《宋吏部侍郎邹公墓亭记》:“ 子厚 迷国,罪无匹朋,最大者二后废立之际,尤大者臣子不忍言也。”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诗二:“人臣私聚敛,迷国坏纲纪。”
(3).谓使国人着迷。 宋 陈师道 《黄梅》诗:“留花如有待,迷国更须香。”
《漢語大詞典》:迷邦
论语·阳货:“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言 孔子 不仕,是怀其宝也;知国不治而不为政,是迷邦也。”后因以“迷邦”指不肯从政,隐居不仕。《周书·儒林传·沈重》:“若居形声而去影响,尚迷邦而忘观国,非所谓也。” 唐 刘禹锡 《故荆南节度推官董府君墓志》:“居数岁,投老於南 荆 ,迷邦纵性,委和从化。” 明 王錂《春芜记·访友》:“岂终怀宝迷邦,谩説灌园避世。”
《漢語大詞典》:丰芑(豐芑)
(1).《诗·大雅·文王有声》:“ 丰水 有芑, 武王 岂不仕;詒厥孙谋,以燕翼子, 武王 烝哉。” 孔颖达 疏:“ 丰水 是无情之物,犹以润泽而生菜为己事,况 武王 岂不以功业为事乎。言实以功业为事,思得泽及后人,故遗传其所以顺天下之谋,以安敬事之子孙。”后以“丰芑”指诗·大雅·文王有声。 宋 魏了翁 《安少保果州生祠记》:“ 周 自 文 、 武 、 成 、 康 以来,《棫模》《丰芑》《嵩高》《烝民》歌咏得人,本非一世之积。”
(2).指帝王慎选储君,教育子孙。用诗·大雅·文王有声典故。宋史·乐志十四:“ 丰 芑貽谋,建尔元子。” 清 顾汧 《玉牒赋》:“追 丰 芑而踵武,与 有邰 而共轂。”
(3).指帝王推衍教育子孙之泽于国人,广设学校,为国储才。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杭学游士聚散:“慨祖宗之立法,广学校以储材;非惟衍 丰 芑以貽后人,盖亦隆 汉 都而尊上国。” 元 柳贯 《处州路新修庙学碑铭》:“将令千里之民,均霑 丰 芑之泽,仁渐义渍,貽训远矣。” 明 张居正 《翰林院读书说》:“圣天子迺犹念倾 丰 芑,网罗草泽,特选尔诸士,登诸词苑。”
(4).指一般人对子孙的教育培养。 元 吴莱 《遣儿谔初就学》诗:“ 丰 芑务貽谋, 宋 苗寧揠长。” 明 章懋 《芙蓉书屋》诗:“回视昔年读书处,溪上芙蓉即 丰 芑;貽谋万卷书传香,更有凤毛为世瑞。”
(5).借指国家奠基之地。 明太祖 建都于 南京 , 成祖 北迁,仍建为 留都 。 明 代诗文时以“丰芑”指 南京 。 明 杨涟 《与熊操江书》:“ 丰 芑重地,鼎藉纪纲。眼明力定,识远机沉,中间葆护正人,肃清邪崇(祟),绥靖地方, 留都 宫殿山川,另是一番清明气色,固已社稷实式凭之。” 清 黄宗羲 《陈定生先生墓志铭》:“会 眉生 保举入 京 ,劾 杨武陵 ,并及 大鋮 妄画条陈,鼓煽 丰 芑, 大鋮 始阻丧,先生与 次尾 因草, 留都 防乱揭。”
《漢語大詞典》:蕃夷
旧时中原人对外族或异国人的统称。蕃,通“ 番 ”。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每元朔朝会,禁军御杖宿於殿庭……文武缨佩,蕃夷酋长皆序列。” 明 唐顺之 《重修泾县儒学记》:“ 汉 兴,立博士,置辟雍……蕃夷武卒,莫不受经。”
《漢語大詞典》:大服
(1).十分信服。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杀 舟之侨 以徇于国,民于是大服。”史记·荆燕世家:“ 吕产 王也,诸大臣未大服。” 宋 苏轼 《上韩魏公论场务书》:“惟能於扰扰急迫之中,行宽大闲暇久长之政,此天下所以不测而大服也。”
(2).谓帝王、王后死后国人为之持服。汉书·王莽传下:“闰月丙辰,大赦天下,天下大服民私服在詔书前亦释除。”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 莽 妻本以此岁死,天下大服也。私服,自丧其亲。皆除之。”
《国语辞典》:弦高  拼音:xián gāo
人名。春秋郑国人,生卒年不详。以经商为业。秦往袭郑,弦高遇之于滑,乃以十二头牛犒秦师,诈称郑国已知,且遽告于郑,秦遂不敢袭郑。
《國語辭典》:全民  拼音:quán mín
全体人民。如:「维护社会安全,打击犯罪,须赖全民共同参与。」
《漢語大詞典》:国言(國言)
国人的谤言。《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楚郤宛 之难,国言未已,进胙者莫不谤令尹。” 南朝 宋 颜延之 《自陈表》:“臣 延之 人薄宠厚,宿尘国言。”
分類:国人谤言
《漢語大詞典》:高渐离
战国末燕国人。为谋刺秦始皇的荆轲送行时,在易水为其击筑伴唱。秦灭燕后,隐姓埋名做雇工,后为人发觉。因善击筑,被秦始皇熏瞎双眼,留在宫中击筑。后在筑中暗藏铅块扑击始皇,不中被杀。
《国语辞典》:列禦寇  拼音:liè yù kòu
人名。战国时郑国人,生卒年不详。是著名思想家。学术思想接近黄老,属道家。唐代天宝元年时,被尊封为「冲虚真人」。后人尊称为「列子」。
《國語辭典》:掸人(撣人)  拼音:shàn rén
亚洲中南半岛的一支民族。主要分布在缅甸东部的掸邦。西元初,居住在中国西南边疆和东南亚北部,并曾建立掸国,十四世纪时,则在缅甸北部建立阿瓦王朝。西元一九四八年缅甸独立后,三十三个土司邦联合为掸邦,获得一定的自治权。掸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茶叶、甘蔗和罂粟等。
《国语辞典》:支谶(支谶)  拼音:zhī chèn
人名。支娄迦谶之缩称。生卒年不详。月支国人,在东汉桓帝末年到洛阳,于汉灵帝时翻译道行般若经、兜沙经等,是最早将大乘佛教传入中国的西域高僧。
《国语辞典》:宋画(宋画)  拼音:sòng huà
1.宋国人的绘画。
2.宋代人的绘画。宋代是历史上文艺最兴盛的时代,在北宋开国之初,就设有翰林画院,依照才艺分授画师,画院内人才济济,专业画工辈出。因此,无论人物道释、山水、花鸟等创作都极为丰富,不少佳作传世。
《国语辞典》:养由基(养由基)  拼音:yǎng yóu jī
人名。生卒年不详。春秋时代楚国人。善射箭。射击相距百步的柳叶,百发百中。
《国语辞典》:国父(国父)  拼音:guó fù
本国人民对创建国家及对国家有特殊功勋的人之尊称。如中华民国以孙中山先生为国父。
《漢語大詞典》:武露
古时认为从露水降落的状态,可以推断国人的习性喜好。如降露布散,则人尚武,谓之武露;如降露凝沉,则人尚文,谓之文露。初学记卷一引《春秋佐助期》:“武露布,文露沉。” 宋均 注:“甘露见其国,布散者,人尚武。文采者,则甘露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