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停尸(停尸)  拼音:tíng shī
停放尸体。如:「停尸间」、「停尸处」。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想皇天报应不容私,则道你长街上装好汉,谁想你血泊内也停尸。」
《漢語大詞典》:分尸(分屍)
将尸体分裂。谓惨死。红楼梦第六八回:“ 凤姐 一面又駡 贾蓉 :‘天打雷劈,五鬼分尸的没良心的东西。’”
《國語辭典》:野葬  拼音:yě zàng
一种印度葬法。将死者弃于野林中,任禽兽分食而尽。
《漢語大詞典》:闭骨(閉骨)
埋葬尸体。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烟断火絶,闭骨泉里。” 唐 李白 《自溧水道哭王炎》诗之一:“故人万化尽,闭骨 茅山 冈。天上坠玉棺,泉中俺龙章。”
分類:埋葬尸体
《國語辭典》:支骸  拼音:zhī hái
肢体骨骸。《后汉书。卷六。孝质帝纪》:「死亡流离,或支骸不敛,或停棺莫收,朕甚悯焉。」也称为「肢骸」。
《國語辭典》:烧化(燒化)  拼音:shāo huà
燃烧成灰烬。多指焚烧尸首或冥器。《水浒传》第二六回:「来到城外化人场上,便教举火烧化。」《儒林外史》第二○回:「不要把我烧化了。倘得遇著个故乡亲戚,把我的丧带回去。」
《國語辭典》:土葬  拼音:tǔ zàng
一种将尸体放入棺材,埋在土中的葬法。《南史。卷七八。夷貊列传上。海南诸国》:「死者有四葬:水葬则投之江流,火葬则焚为灰烬,土葬则瘗埋之,鸟葬则弃之中野。」
《国语辞典》:孤桩(孤桩)  拼音:gū zhuāng
树橛子、孤木桩。比喻无头尸体。《醒世姻缘传》第二○回:「虽勉强穿了衣服,两个没头孤桩放在一处,单等晁凤领了头来。」也作「枯桩」。
《漢語大詞典》:覆尸(覆屍)
亦作“ 覆尸 ”。 尸体倒地。多指被杀或被杀者。《后汉书·左雄传》:“髠钳之戮,生於睚眥;覆尸之祸,成於喜怒。” 唐 卢仝 《月蚀诗》:“忍使 黔娄生 ,覆尸无衣巾。” 孙种因 《重九战记》:“以机关枪由后夹击, 李 军死数十人,覆尸枕藉。”
分類:尸体倒地
《國語辭典》:丛葬(叢葬)  拼音:cóng zàng
1.将众多尸体埋葬于一处。如:「七十二烈士丛葬于黄花冈。」
2.坟墓丛聚的地方。《聊斋志异。卷八。陈锡九》:「会晚经丛葬处,有数人遮道,逼索饭贺。」
《漢語大詞典》:绞衾(絞衾)
入敛时裹束尸体的束带和衾被。《礼记·檀弓下》:“是故制绞衾,设蔞翣,为使人勿恶也。” 郑玄 注:“绞衾,尸之饰;蔞翣,棺之饰。”管子·立政:“生则有轩冕、服位、穀禄、田宅之分,死则有棺槨、绞衾、壙垄之度。” 明 叶盛 水东日记·杨文贞公遗嘱:“只用幅巾深衣,殮须用绞衾,庶几柩归,经过闸坝,可以稳当。”
《國語辭典》:收尸(收屍)  拼音:shōu shī
收殓尸体。如:「他真可怜!死了也没人帮他收尸。」也作「收尸」。
《國語辭典》:水葬  拼音:shuǐ zàng
把死者的尸体投进水中,任其沉流漂散的葬法。《南史。卷七八。夷貊传上。海南诸国传》:「水葬则投之江流,火葬则焚为灰烬。」唐。皮日休 馆娃宫怀古五绝五首之五:「不知水葬今何处?溪月弯弯欲效颦。」
《國語辭典》:木乃伊  拼音:mù nǎi yī
古代埃及人用防腐药品所保存之不坏的尸体。为英语mummy的音译。也译作「木默」。
《国语辞典》:海被  拼音:hǎi bèi
覆盖在尸体上的大被子。《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三:「揭开海被一看,正不知死人尸骸在那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