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归葬(歸葬)  拼音:guī zàng
尸骨被运回故乡埋葬。《史记。卷三五。管蔡世家》:「悼公死于宋,归葬。」《儒林外史》第三九回:「我本是湖广人,而今把先君骸骨背到故乡去归葬。」
《國語辭典》:掩面  拼音:yǎn miàn
遮住脸孔。《三国演义》第四回:「酒行数巡,王允忽然掩面大哭。」《红楼梦》第三回:「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
《國語辭典》:裹尸(裹屍)  拼音:guǒ shī
包裹尸体。南朝梁。何逊 见征人分别诗:「且当横行去,谁论裹尸入。」
《國語辭典》:裹尸马革(裹屍馬革)  拼音:guǒ shī mǎ gé
古人若战死疆场上,往往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比喻效命疆场。宋。陆游〈陇头水〉诗:「裹尸马革固其常,岂若妇女不下堂。」明。邵灿《香囊记》第一二出:「还须上万言策,拼取微躯,裹尸马革。」也作「马革裹尸」。
《國語辭典》:二京  拼音:èr jīng
地名。指西汉京都长安和东汉京都洛阳。东汉张衡曾据此写〈二京赋〉。
《國語辭典》:京观(京觀)  拼音:jīng guàn
古代战争胜利者为显示战功,收集敌人的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左传。宣公十二年》:「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后汉书。卷七一。皇甫嵩传》:「首获十馀万人,筑京观于城南。」也作「京丘」。
《漢語大詞典》:二京赋(二京賦)
《西京赋》《东京赋》的合称。后汉书·张衡传:“ 衡 乃拟 班固 《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諫。”亦省称“ 二京 ”。 晋 左思 《三都赋序》:“余既思慕《二京》而赋‘三都’,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其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 张衡 《二京》,迅发以宏富。”
《國語辭典》:遗体(遺體)  拼音:yí tǐ
1.人的身体,都是父母遗留下来的骨肉,故称为「遗体」。《礼记。祭义》:「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中孺趋入拜谒,将军迎拜,因跪曰:『去病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体也。』」
2.死者的尸体。
《國語辭典》:北首  拼音:běi shǒu
北向。《文选。孔融。论盛孝章书》:「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南背国门,北首山园。」唐。李善。注:「广雅曰:『首,向也。』」
《漢語大詞典》:遗蜕(遺蜕)
(1).蜕皮。《花月痕》第五二回:“故人麟阁千秋重,遗蜕蝉吟一殻轻。”
(2).遗弃形骸。指尸解;仙逝。 明 汤显祖 《〈刘大司成文集〉序》:“上追 洪厓 驂鸞之跡,下睨 仙严 遗蜕之处。”
(3).僧、道认为死是遗其形骸而化去,故称其尸体为“遗蜕”。 明 宋濂 《万寿宫住持提点张公碑铭》:“后三日,奉遗蜕焚於 石子冈 ,执紼从者至数千人。” 清 黄宗羲 《吴山益然大师塔铭》:“尝过 武林 石屋寺 ,毘卢阁中有僧遗蜕,师谓寺僧曰:‘此我前身也。’” 鲁迅 《二心集·张资平氏的小说学》:“但作者一转方向,则一人得道,鸡犬飞升,何况神仙的遗蜕呢,《张资平全集》还应该看的。”
(4).遗迹;遗留物。 郭沫若 《潮集·游里加湖》:“湖尚在群山之中,盖是死火山口之遗蜕。”
(5).指化石。 严复 天演论·察变按语:“而矿事日闢,掘地开山,多得古禽兽遗蜕,其种已灭,为今所无。”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夫石灰为动物之遗蜕,石墨为植物之槁株,设无生物存,何得有是?”
《國語辭典》:埋藏  拼音:mái cáng
掩埋隐藏。晋。王嘉《拾遗记》卷一○:「其剑可以切玉断犀,王深宝之,遂霸其国,后以石匣埋藏。」
《國語辭典》:僵尸  拼音:jiāng shī
1.尸体、死者。《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赞曰》:「及巫蛊事起,京师流血,僵尸数万。」
2.俗传人死后,尸体历久不坏,成为害人的怪物,称为「僵尸」。《西游记》第二七回:「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也作「僵尸」、「僵尸」。
《國語辭典》:僵尸(殭屍)  拼音:jiāng shī
人死后,由于埋葬地点乾燥、有防腐吸湿设备等因素而致尸体僵硬不腐时称为「僵尸」。旧时传说有些僵尸会变成害人的精怪。如:「最近电影界纷纷以僵尸为题材,拍摄了一系列的鬼怪影片。」
《國語辭典》:伏尸  拼音:fú shī
尸体横倒地上。《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伏尸千万,流血漂橹,此皆天下所共知也。」《文选。贾谊。过秦论》:「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也作「伏尸」。
《國語辭典》:伏尸(伏屍)  拼音:fú shī
1.尸体横倒地上。《战国策。魏策四》:「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也作「伏尸」。
2.伏抚尸体。《战国策。燕策三》:「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红楼梦》第六六回:「湘莲反不动身,泣道:『我并不知是这等刚烈贤妻,……。』湘莲反伏尸大哭一场。」
《漢語大詞典》:积尸(積屍)
亦作“ 积尸 ”。
(1).尸体堆积。《汉书·梅福传》:“於是积尸暴骨,快心 胡 越 ,故 淮南王 安 缘间而起。”
(2).星名。晋书·天文志中:“荧惑入舆鬼,犯积尸。”周书·武帝纪上:“太白入舆鬼,犯积尸。”隋书·炀帝纪下:“秋七月壬子,荧惑守积尸。”
《漢語大詞典》:青磷
亦作“ 青燐 ”。
(1).人和动物尸体腐烂时,会分解出磷化氢,常在夜间田野中自燃,发生青绿色的光焰,古称“青燐”。俗称鬼火。 明 夏完淳 《哭吴都督》诗之五:“白草荒春月,青燐大泽烟。” 清 顾炎武 《莱州》诗:“郊垒青燐出,城陴白骨枯。” 茅盾 《子夜》一:“向西望,叫人猛一惊的,是高高地装在一所洋房顶上而且异常庞大的霓虹电管广告,射出火一样的赤光和青磷似的绿焰。”
(2).喻指死者。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监禁》:“如此则深浅异监,罪犯之轻重有别;新旧互管,牢头之积弊可除。庶青燐怨气,不亦渐少哉。” 柳亚子 《咏史》之二:“可怜半壁东南劫,十万青燐带血飞。”
《漢語大詞典》:漆身
(1).以漆涂身。 战国 晋 豫让 为 智伯 复仇事。战国策·赵策一:“ 豫让 又漆身为厉,灭鬚去眉,自刑以变其容。”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为厉披髮为狂不足以为臣耻。” 司马贞 索隐:“﹝厉﹞音赖,癩病也。言漆涂身,生疮如病癩。” 明 陆垹 《篑斋杂著》:“知同漆身,义比采薇。” 清 刘震 《易水歌》:“报仇更比漆身苦,两人后先得死所。”
(2).以漆涂尸。为保存尸体的方法之一。太平广记卷九六引《纪闻录》:“﹝ 僧伽大师 ﹞至 景龙 四年三月二日,於 长安 荐福寺 端坐而终。 中宗 即令於 荐福寺 起塔,漆身供养。俄而大风歘起,臭气徧满於 长安 。”
《國語辭典》:勘验(勘驗)  拼音:kān yàn
详细查验。《宋史。卷一七三。食货志上一》:「逃民复业及浮客请佃者,委农官勘验。」
《國語辭典》:茶毗  拼音:chá pí
梵语jhāpita的音译。意为焚烧、火葬。原为印度葬法之一。在中国专指出家人圆寂后的火葬。茶、荼二字音、形皆近似,故「茶毗」也作「荼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