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法施  拼音:fǎ shī
解说佛法,使听闻者获益。《大宝积经。卷十三。密迹金刚力士会第三之六》:「加用法施,救济危厄。」
《國語辭典》:颁行(頒行)  拼音:bān xíng
公布施行。《宋史。卷八二。律历志十五》:「因更造历,六年,历成,诏试礼部尚书冯梦得序之;七年,颁行,即成天历也。」《大宋宣和遗事。元集》:「又诏书颁行天下,将元祐贤臣,籍做奸党,立石刊刻姓名。」
《國語辭典》:舍身(捨身)  拼音:shě shēn
1.为事物尽力而不惜牺牲自己。《儒林外史》第一二回:「自今以后,我的心事已了,便可以舍身为知己者用了。」
2.出家为僧,或为弘扬佛法而牺牲己身。《梁书。卷三。武帝本纪下》:「三月辛未,舆驾幸同泰寺舍身。」
《國語辭典》:檀那  拼音:tán nà
1.布施。为梵语dāna的音译。《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顾阿秀喜舍檀那物,崔俊臣巧会芙蓉屏。」
2.施主。明。李昌祺《剪灯馀话。卷三。武平灵怪录》:「檀那一去寺久荒,清宵赋咏来诸郎。」
《國語辭典》:结缘(結緣)  拼音:jié yuán
佛教上指建立关系。
《國語辭典》:信士  拼音:xìn shì
1.诚实不欺的人。《荀子。王霸》:「人无百岁之寿,而有千岁之信士,何也?」《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褚少孙补卫青传》:「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
2.在家的男性佛教徒。唐。郭崧〈药师像赞。序〉:「立召良工,彫磨斯像,使信士等日加精勤。」元。朱凯《昊天塔》第四折:「我也曾杀的番军怕,几曾有个信士请,直到中年才落发为僧。」
《漢語大詞典》:配德
(1).布施恩德。国语·晋语二:“公子勉之,亡人无狷洁,狷洁不行,重赂配德,公子尽之,无爱财。” 韦昭 注:“以重赂配己之德。”
(2).谓德行堪与匹配,尊称别人之妻。南史·后妃传序:“ 梁武 拨乱反正,深鉴奢逸,配德早终,长秋旷位。”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选优》:“既不为内外兵马,想是正宫未立,配德无人?”
《漢語大詞典》:托钵(託鉢)
(1).手托钵盂。佛教戒律规定僧人到斋堂用膳或向施主家乞求布施,都手托钵盂。《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 目连 蒙佛勑,遂即託鉢持盂,寻觅阿孃。”
(2).指乞食。《廿载繁华梦》第三四回:“纵或不然,妾寧沿门託鉢,以全终始,方称妾心。”
《國語辭典》:行乞  拼音:xíng qǐ
向人乞讨。《管子。轻重己》:「食如言而勿遗,多者为功,寡者为罪,是以路无行乞者也。路有行乞者,则相之罪也。」《吕氏春秋。慎大览。报更》:「臣宦于绛,归而粮绝,羞行乞而憎自取,故主于此。」
《國語辭典》:敷教  拼音:fū jiào
传布教化。也作「敷化」。
《國語辭典》:化缘(化緣)  拼音:huà yuán
1.僧、尼、道士向人求乞布施。因布施者与仙佛结下善缘,故称为「化缘」。《西游记》第二○回:「那老儿听得这篇言语,哈哈笑道:『原来是个撞头化缘的熟嘴儿和尚。』」《喻世明言。卷二九。月明和尚度柳翠》:「寺里有两个小和尚都去化缘,因此寺中冷静,无人走动。」也称为「募化」、「求化」。
2.与俗世的因缘。唐。白居易〈唐抚州景云寺律大德上弘和尚石塔碑铭〉:「随顺化缘,故坐甘露坛而誓众生盟者二十年。」《景德传灯录。天竺第二十六祖不如蜜多》:「吾化缘已终,当归寂灭。」
《漢語大詞典》:解泽(解澤)
(1).布施恩泽。史记·乐书:“上自朝廷,下至人民,得以接欢喜,合殷勤,非此和説不通,解泽不流。” 张守节 正义:“言非此乐和适,亦悦乐之不通,散恩泽之事不流,各一世之化也。” 宋 王安石 《谢李舜举赐诏书药物表》:“而离明昭晰于隐微,解泽频繁于疏逖。”
(2).指恩泽。 清 顾炎武 《感事》诗之二:“詔令屯雷动,恩波解泽流。”
《漢語大詞典》:流惠
布施恩惠。《汉书·翼奉传》:“今陛下明圣,深怀要道,烛临万方,布德流惠,靡有闕遗。”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吾虽薄德,位为藩侯,犹庶几勠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
《國語辭典》:施主  拼音:shī zhǔ
供养财物、饮食给出家人或寺院的俗家信徒。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今朝无甚事,施主人家化些道粮走一遭去。」《红楼梦》第一五回:「那时有个施主姓张,是大财主。」
《國語辭典》:檀越  拼音:tán yuè
施主。译自胡语。指以财物、饮食供养出家人或寺院的俗家信徒。平时出家人也用来尊称一般的在家人。《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像你小檀越偷钱买书念,这是极上进的事。」也译作「檀樾」。
《漢語大詞典》:施人
施恩于人。 汉 崔瑗 《座右铭》:“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廉於殖财,施人不倦。”亦指布施的人。 宋 徐照 《送奭上人化缘》诗:“阁盛灵佛像,碑载施人名。”
分類:施恩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