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哝哝(譨譨)  拼音:nóu nóu
多话的样子。《楚辞。王逸。九思。逢尤》:「令尹兮謷謷,群司兮哝哝。」《聊斋志异。卷二。红玉》:「闻一人在门外,哝哝与小儿语。」
《國語辭典》:哝哝(噥噥)  拼音:nóng nóng
低声交谈。《聊斋志异。卷一。贾儿》:「又闻二人以次复来,哝哝入竹丛中。」《老残游记》第一○回:「听他们又喁喁哝哝了好久,玙姑方回。」
《漢語大詞典》:语偷(語偷)
言语苟且敷衍。语本左传·文公十七年:“臣闻 齐 人将食 鲁 之麦。以臣观之,将不能。 齐君 之语偷。” 杜预 注:“偷,犹苟且。”太平广记卷一七一引 唐 袁郊 甘泽谣·魏先生:“观吾子气沮而目乱,心摇而语偷。气沮者新破败;目乱者无所主;心摇者神未定;语偷者思有谋於人。”
分類:苟且敷衍
《國語辭典》:支应(支應)  拼音:zhī yìng
1.应付、搪塞。如:「无论好歹,你把他支应走算了。」
2.伺侯。《红楼梦》第三八回:「山坡桂树底铺下两条花毯,命支应的婆子并小丫头等也都坐了,只管随意吃喝。」
3.供应、供付。《绿野仙踪》第四回:「就多带几个人,多住几个月,他家还支应得起。」
4.供给物。《西游记》第六八回:「正说处,有管事的送支应来,乃是一盘白米、一盘白面、两把青菜、四块豆腐。」
《國語辭典》:劳承(勞承)  拼音:láo chéng
殷勤、体贴,多指虚情假意。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二折:「紧紧的将咱搂定,那温存,那将惜,那劳承。」也作「劳成」、「牢成」。
《国语辞典》:支桩(支桩)  拼音:zhī zhuāng
1.具有支撑作用的桩柱。如:「H钢支桩」。
2.拖延敷衍。如:「既不能答应,又不好拒绝,只有一个支桩的法子。」
《國語辭典》:过场(過場)  拼音:guò cháng
1.戏曲中在表演无关紧要,或贯串前后的情节时,角色上场后,不多停留,就穿越舞台从另一侧下场。也称为「走过场」。
2.花样。如:「唯有你这ㄚ头过场特别多。」
《國語辭典》:唐塞  拼音:táng sè
唐,堤防。「唐塞」原指堵塞堤防上的孔。语本《淮南子。人间》:「唐有万穴,塞其一,鱼何遽无由出。」后多指敷衍了事、塞责应付。《聊斋志异。卷三。毛狐》:「戴月披星,终非了局。使君自有妇,唐塞何为?」也作「搪塞」、「塘塞」。
《漢語大詞典》:虚套
(1).空洞的俗套。多指言辞、礼节。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若今日所咏,明日亦可咏之;此人可赠,他人亦可赠之,便是空腔虚套,陈腐不堪矣!” 清 蒋士铨 《桂林霜·胁降》:“送来圆领乌纱帽,式样 云南 造,管取拜新恩,无须衍虚套。”
(2).空敷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有些虚套应酬的信,我也不必告诉 继之 ,随便同他发了回信, 继之 倒也没甚説话。” 张天翼 《清明时节》一:“ 罗二爷 做事向来不讲什么虚套的。”
(3).空场面。 明孙仁孺《东郭记·顽夫廉》:“郭外遨游为汝笑,嘆英雄好是无聊,餬口墦间,骄颜枕畔,早覷破一生虚套。”
《國語辭典》:搭讪(搭訕)  拼音:dā shàn
1.攀谈。《红楼梦》第六四回:「因见二姐手中拿一条拴著荷包的手巾摆弄,便搭讪著,往腰内摸一摸。」也作「搭赸」。
2.勉强找话说以消除尴尬。《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邓公听了,倒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便搭讪著问褚一官道:『咱们外头的事情,都齐了没有?』」
《國語辭典》:支腾(支騰)  拼音:zhī téng
敷衍、应付。《红楼梦》第七二回:「暂且把老太太查不著的金银傢伙偷著运出一箱子来,暂押千数两银子,支腾过去。」
分類:应付敷衍
《國語辭典》:俗讲(俗講)  拼音:sú jiǎng
唐代的说唱文学。唐代僧人根据佛经的内容加以铺陈演义,以通俗有趣的说唱方式向在家人宣扬佛法。《资治通鉴。卷二四三。唐纪五十九。敬宗宝历二年》:「上幸兴福寺,观沙门文溆俗讲。」
《國語辭典》:偷工减料(偷工減料)  拼音:tōu gōng jiǎn liào
不依照生产或工程所规定的品质及数量要求,而削减工序和用料。《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下游一带的工程都是偷工减料作的,断靠不住。」也作「减工偷料」。
《國語辭典》:虚与委蛇(虛與委蛇)  拼音:xū yǔ wēi yí
心境空虚寂静,随物变化。语本《庄子。应帝王》:「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后指假意慇勤,敷衍应付。《清史稿。卷四三九。廖寿恒传》:「风闻法使至天津,称越南既议款,因以分界撤兵事要约李鸿章,鸿章拒不允,拟即来都磋商译署。论者谓当虚与委蛇。」
《国语辞典》:连朦带忽(连朦带忽)  拼音:lián méng dài hū
隐瞒欺骗,敷衍过去。如:「对于这样敏感的问题,他只好连朦带忽的敷衍过去。」
《国语辞典》:外交词令(外交词令)  拼音:wài jiāo cí lìng
国际外交场合常为顾及许多因素,陈述与事实未尽相合的敷衍应付的说词。后来比喻表面上动听,实际上并不诚恳确实的言词。如:「他说这种话只是种外交词令,不可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