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涌升流(涌升流)  拼音:yǒng shēng liú
海水由深处向表面流动,该处海面水温较四周为低。
《国语辞典》:持蠡测海(持蠡测海)  拼音:chí lí cè hǎi
蠡,古代舀水用具。持蠡测海指用瓢来测量海水。比喻见识浅陋。《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语曰:『以筦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国语辞典》:铝镁齐(铝镁齐)  拼音:lǚ měi jì
一种由铝和镁所合成的铝合金。对于海水的耐蚀性高于其他合金,但铸造比较困难。
《国语辞典》:金黄藻(金黄藻)  拼音:jīn huáng zǎo
植物名。海水、淡水及湿泥中常见的一群藻类,为构成海洋中浮游生物的重要部分。单细胞或呈疏松排列的群体。细胞内有明显的核、液泡及色素体,含大量叶绿素及胡萝卜素,呈深金黄色或黄褐色,大部分具有矽质的壁,体呈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细胞壁状如由上、下二壳嵌合而成,含有多量矽化物,并呈现各种微细花纹。
《国语辞典》:金目鲈(金目鲈)  拼音:jīn mù lú
一种食用鱼。可在淡水或海水中养殖,以海水养殖者肉质较佳。一般以吴郭鱼或杂鱼为饵料喂食之。台湾地区金目鲈养殖业以台中、嘉义、屏东及花莲最为发达。
《国语辞典》:咸水鱼(咸水鱼)  拼音:xián shuǐ yú
栖于海水中的鱼类。
《国语辞典》:羊栖菜  拼音:yáng xī cài
植物名。褐藻类马尾藻科马尾藻属。丛生于浅海水中的岩上,藻体褐色,乾则变为黑色。长十五至二百公分,轴部细长,周围生短棒状枝,细匙形或线形,粗锯齿缘或具波状缺刻,单一不分歧,内部有空腔,两端细或上部膨大。可供食用。产台湾及大陆地区辽宁、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等省沿海。
《国语辞典》:浅海波(浅海波)  拼音:qiǎn hǎi bō
指波长大于或等于海水深度一半的波。此时水粒子的运动会受海底影响,运动轨迹呈椭圆形。也称为「浅水波」。
《国语辞典》:太阴潮(太阴潮)  拼音:tài yīn cháo
海水受月球引力所产生的潮汐现象。
《漢語大詞典》:高潮线
涨潮至高潮时,海水水面与海岸陆地相接的界线。不同时间的高潮线并不完全一致,通过测定和计算,可得出平均高潮线。
《漢語大詞典》:防锈漆
可保护金属表面免受大气、海水等的化学或电化学腐蚀的涂料。可分为物理性和化学性防锈漆两大类。前者靠颜料和漆料的适当配合,形成致密的漆膜以阻止腐蚀性物质的侵入,如铁红、铝粉、石墨防锈漆等;后者靠防锈颜料的化学抑锈作用,如红丹、锌黄防锈漆等。用于桥梁、船舶、管道等金属的防锈。
《漢語大詞典》:海岸带
海水对陆地作用的地带。包括海岸、潮间带(平均低潮线和平均高潮线之间)、水下岸坡(平均低潮线以外的浅海地带)等三个部分。
《國語辭典》:海枯石烂(海枯石爛)  拼音:hǎi kū shí làn
海水枯乾,石头风化粉碎。形容经历时间长久。后多用以表示意志坚定,永久不变的盟誓之词。《三国演义》第四七回:「汝要说我降,除非海枯石烂!」也作「石烂海枯」。
《漢語大詞典》:海况
①指海区的温度、海水成分、浮游生物组成等情况。②指海面在风的作用下波动的情况,根据波浪的大小有无,分为0—9共10级。见‘海况表’。
《漢語大詞典》:海水声道
海洋中易于声传播的水层。由于海水中温度、盐度的分布不均,再加上压力作用,造成声速分布不均而形成。人们以此建立海洋水声系统,进行水下通信,接收遇险船舶求救信号,记录海底地震和火山爆发的时间和地点,军事上用以建立海上警戒、反潜、防潜作战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