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回声探测(回声探测)  拼音:huí shēng tàn cè
利用声波在海水中传递速度及时间,推算深度,以研究海底地形的方法。
《国语辞典》:填海造地  拼音:tián hǎi zào dì
填平海水,变成陆地。如:「荷兰人填海造地的技术,为『人定胜天』这句话做了完美的注解。」
《国语辞典》:煮海为盐(煮海为盐)  拼音:zhǔ hǎi wéi yán
煮海水为盐,相传此法始于黄帝之臣夙沙氏。见汉。宋衷《世本。卷一。宿沙作煮盐》。《汉书。卷四九。晁错传》:「吴王即山铸钱,煮海为盐,诱天下豪桀,白头举事。」
《国语辞典》:盐度(盐度)  拼音:yán dù
海水中所含溶解电解质的总量,常以千分比表示,一般海水盐度约为33~35‰。
《国语辞典》:海白菜  拼音:hǎi bái cài
植物名。石莼科石莼属。生海水中,以盘状假根附著于高潮线附近之岩石。植物体叶状,由两层细胞所组成,形状变化很多,色鲜绿,可以食用。也称为「菜石莼」。
《国语辞典》:海迹湖(海迹湖)  拼音:hǎi jī hú
由于地壳隆起或海岸线下降,使海水的一部分与海洋隔绝所形成的湖泊。因它原来与海相通,所以湖水的性质与海相同。如里海、咸海。
《国语辞典》:海水面  拼音:hǎi shuǐ miàn
海水的平面。通常指平均海水面,用为地面上测量高度的基准点。
《国语辞典》:海水盐(海水盐)  拼音:hǎi shuǐ yán
一种人造海水素。可将淡水转化成与海水成分相同的水,以供饲养海鱼。也称为「人工海盐」。
《国语辞典》:海水浴  拼音:hǎi shuǐ yù
一种在海水中浸泡、游泳,以调和血液,锻鍊身体的户外运动。
《国语辞典》:打上来(打上来)  拼音:dǎ shàng lái
1.把东西由下往上送。如:「我用木桶把井里的水打上来。」
2.形容海水往前拍打。如:「海浪不断打上来,弄湿了双脚。」
3.参赛者名次逐渐往前进,取得佳绩。如:「这次比赛他从资格赛一路打上来,好不容易进入决赛。」
4.指将文字打字上传网路。如:「最近听到一段很感人的话,打上来和大家分享。」
《国语辞典》:滨线(滨线)  拼音:bīn xiàn
陆地与海水的界线。
《国语辞典》:筛板(筛板)  拼音:shāi bǎn
1.植物筛管细胞的侧壁及横壁上有许多小孔,形成筛状构造,称筛域;筛域分布于筛管分子之横壁,即称筛板。
2.棘皮动物吸收海水的器官。也称为「穿孔体」。
《国语辞典》:溺谷  拼音:nì gǔ
由于海平面相对上升,海水淹没原来的沿海陆地与河流下游谷地所形成的地形。
《国语辞典》:海退  拼音:hǎi tuì
海水大规模撤退后移的现象。
《国语辞典》:半咸水湖(半咸水湖)  拼音:bàn xián shuǐ hú
海水和淡水混合,使盐分变淡的湖泊。多为海水流入海岸附近形成的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