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默静
沉默清静。 三国 魏 嵇康 《太师箴》:“默静无文,大朴未亏。”南史·裴松之传:“ 子野 在禁省十餘年,默静自守,未尝有所请謁。”
分類:沉默清静
《漢語大詞典》:靖室
(1).清静的房间。靖,通“ 静 ”。晋书·文苑传·王沈:“亲客阴参於靖室,疏宾徙倚於门侧。”
(2).道家修养静息的处所。靖,通“ 静 ”。云笈七籤卷五:“﹝ 昇真王先生 ﹞乃於洞西北岭上结靖室以居,研味玄秘。”云笈七籤卷四五:“若师在远处,入靖室,面向师所在方,至心再拜。”
《漢語大詞典》:孤澹
亦作“ 孤淡 ”。 清高淡泊;孤单清静。 宋 林逋 《赠胡明府》诗:“一琴牢落倚松窗,孤澹无君得趣长。” 宋 曾巩 《菊花》:“游人有几爱孤淡,零落野水空巖隈。”
《漢語大詞典》:清佚
清静安逸。佚,通“ 逸 ”。 宋 苏轼 《答范梦得书》之一:“疲薾无状,馆中清佚,至为福地。”
《漢語大詞典》:清枯
清静空寂。 唐 牟融 《题朱庆馀闲居》诗之一:“道人能爱静,诸事近清枯。” 明 屠隆 《〈王茂大修竹亭稿〉序》:“士之寥廓者语远,端亮者语壮……清枯者语幽,疏朗者语畅。”
分類:清静空寂
《漢語大詞典》:证性(證性)
佛教语。指佛教徒一意修行、清静寂定的心性。 唐 皎然 《奉酬颜使君真卿见过郭中寺寺无山水之赏故予述其意以答焉》诗:“州西 柳家寺 ,禪舍隐人间。证性轻观水,栖心不买山。”
《漢語大詞典》:漃漻
水清静貌。文选·枚乘〈七发〉:“漃漻薵蓼,蔓草芳苓。” 李善 注:“言水清浄之处,生薵、蓼二草也。《上林赋》曰:‘悠远长怀,寂漻无声。’‘漃’与‘寂’音义同也。”
分類:水清清静
《漢語大詞典》:澄宁(澄寧)
清静安定。 唐 陆龟蒙 《战秋辞》:“曾忘鏖剪,自意澄寧。”
《國語辭典》:谧谧(謐謐)  拼音:mì mì
沉寂的样子。唐。李贺〈昌谷〉诗:「谧谧厌夏光,商风道清气。」
分類:清静汇解
《漢語大詞典》:偷闲躲静(偷閑躲静)
摆脱杂务,得个清静。红楼梦第十九回:“第一个 凤姐 事多任重,别人或可偷闲躲静,独他是不能脱得的。”
《國語辭典》:恬淡无为(恬淡無為)  拼音:tián dàn wú wéi
心境清静淡泊而无所营求。《庄子。在宥》:「释夫恬淡无为,而悦夫啍啍之意。」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遵游自然之势,恬淡无为之场。」
《国语辞典》:清曹峻府  拼音:qīng cáo jùn fǔ
曹,官府。清曹峻府指清静肃穆、禁令森严的官署。《唐语林。卷三。方正》:「朝廷上下相蒙,善恶同致。清曹峻府,为鼠辈养资,岂所以裨政耶?」
《国语辞典》:淡冷处(淡冷处)  拼音:dàn lěng chù
清静处、人少的地方。《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正字兄,我和你先到淡冷处走走。」
分类:清静静处
《国语辞典》:安閒自在  拼音:ān xián zì zài
清静安閒,自由自在。《醒世恒言。卷一五。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倦来眠纸帐,閒暇理丝桐,好不安閒自在。」《精忠岳传》第一三回:「贤契们不必介怀,只恐朝廷放我不下;若能休致,老夫倒得个安閒自在。」
《国语辞典》:打鬼净净(打鬼净净)  拼音:dǎ guǐ jìng jìng
形容清静得连个鬼影子都没有。《喻世明言。卷二四。杨思温燕山逢故人》:「二人随后也入里面去,只见打鬼净净的一座败落花园。」
分类: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