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禅心(禪心)  拼音:chán xīn
进入禅定境界的心。唐。李颀〈题璿公山池〉诗:「片石孤峰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禅心。」《红楼梦》第九一回:「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风舞鹧鸪。」
《漢語大詞典》:静者
深得清静之道、超然恬静的人。多指隐士、僧侣和道徒。吕氏春秋·审分:“得道者必静,静者无知。” 南朝 宋 谢灵运 《过始宁墅》诗:“拙疾相倚薄,还得静者便。” 黄节 注引论语:“智者动,仁者静。” 唐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 蔡侯 静者意有餘,清夜置酒临前除。” 仇兆鳌 注:“ 梦弼 谓: 蔡侯 为人恬静而意气有餘。” 清 赵翼 《题邹莲浦小照》诗:“超然静者心,小憇寄幽瞩。”
《國語辭典》:湛然  拼音:zhàn rán
1.清明莹澈的样子。晋。干宝《搜神记》卷二○:「不数日,果大雨。见大石中裂开一井,其水湛然。」宋。苏轼〈以双刀遗子由子由有诗次其韵〉:「湛然如古井,终岁不复澜。」
2.水深的样子。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清水注》:「寺左右杂树疏颁,有一石泉,方丈馀,清水湛然。」
3.安静的样子。唐。王维〈西方净土变画赞〉:「湛然不动,疑过于往来。」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六二。服气十事》:「譬如婴儿居胎中,湛然不动。」
4.淡泊。唐。韩偓 地炉诗:「禅客钓翁徒自好,那知此际湛然心。」
5.唐代高僧的法号。(西元710~782)荆溪(今江苏宜兴)人,俗姓戚。为中国天台宗九祖。二十岁从左溪玄朗学习天台宗教义,三十八岁在宜兴净乐寺出家。玄朗圆寂后,住天台山国清寺,中兴天台宗。世称「荆溪大师」。著有《法华玄义释签》、《止观大意》、《金刚錍论》等。
《漢語大詞典》:清斋(清齋)
(1).谓举行祭祀或典礼前洁身静心以示诚敬。旧唐书·礼仪志四:“其太尉行事前一日,於致斋所具羽仪卤簿,公服引入,亲授祝版,乃赴清斋所。” 唐 顾云 《华清词》诗:“相公清斋朝蕊宫,太上符籙龙蛇踪。”《武王伐纣平话》卷下:“ 文王 清斋三日,沐浴圣体。第三日, 文王 宣文武排鑾驾再去求贤。”
(2).谓素食,长斋。 晋 支遁 《五月长斋》诗:“令月肇清斋,德泽润无疆。” 唐 王维 《积雨辋川庄作》诗:“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清 唐孙华 《恕堂再次前韵见赠复次韵答之》:“中夜饥肠自雷转,清斋三月常无盐。”
(3).清静之室。 郁达夫 《盐原日记诗抄》之二:“何人解得山居乐,六月清斋午梦凉。”
《國語辭典》:清闲(清閑)  拼音:qīng xián
清静悠闲。《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咱待把三五百贯钱与他开个解库,撰些清闲饭吃,怎不快活?」《三国演义》第八十回:「上合天心,下合民意。则陛下安享清闲之福。」也作「清閒」。
《國語辭典》:清閒  拼音:qīng xián
清静閒适。《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那里要甚么桃源,只如老爹这样清閒自在,住在这样城市山林的所在,就是现在的活神仙了。」《文明小史》第一回:「所以,到这里做官的人,倒也镇日清閒,逍遥自在。」也作「清闲」。
《韻府拾遺 删韻》:清閒(淸閒)
漢書蕭望之傳願賜淸閒之晏口陳災異之意
《國語辭典》:仙居  拼音:xiān jū
1.仙人居住的地方。唐。白居易 答微之夸越州州宅诗:「贺上人回得报书,大誇州宅似仙居。」
2.尊称他人的住处。如:「仙居何方?」
《漢語大詞典》:仙居术
白术之一种。以产于 浙江省 仙居县 得名。其根状茎,中医用以入药。 鲁迅 《彷徨·孤独者》:“人送他仙居术,他自己是不吃的。”
分類:白术浙江
《國語辭典》:澄心  拼音:chéng xīn
1.使心绪清静澄明。《淮南子。泰族》:「凡学者能明于天人之分,通于治乱之本,澄心清意以存之,见其终始,可谓知略矣。」《醒世姻缘传》第九三回:「晁梁澄心定虑了一会,将那寺中房廊屋舍园甫庭堂合他坐过的禅房榻炕,都能想记无差。」
2.清静之心。《文选。陆机。文赋》:「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
《國語辭典》:幽寂  拼音:yōu jí
清幽寂静。唐。长孙佐辅〈山居〉诗:「看书爱幽寂,结宇青冥间。」《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此颇幽寂,可以息劳。」
《漢語大詞典》:清思
清雅美好的情思。亦谓清静地思考。汉书·礼乐志:“勿乘青玄,熙事备成。清思眑眑,经纬冥冥。” 唐 孟郊 《立德新居》诗之一:“碧峰远相揖,清思谁言孤。”《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 杜亮 ﹞有时或烹甌茶儿,助他清思;或煖杯酒儿,接他辛苦。”
《漢語大詞典》:清暇
清静安闲。亦指清闲之时。 元 乔吉 《两世姻缘》第一折:“解元,趁此清暇,好歹多饮几杯咱。”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四海昇平,翠幄雍容探六籍;万几清暇,瑶编披览惜三餘。” 清 姚鼐 《偕一青仲郛应宿登城北小山至夜作》诗:“情集交悲欢,生得几清暇。”
《國語辭典》:清禁  拼音:qīng jìn
1.皇宫。晋。傅咸〈申怀赋〉:「穆穆清禁,济济群英。」宋。苏轼〈永遇乐。长忆别时〉词:「西垣清禁,夜永露华侵被。」
2.清除道路,禁止閒杂人物出入。《宋书。卷十六。礼志三》:「阳路整卫,正途清禁。」
《漢語大詞典》:清宁(清寧)
(1).清明宁静。语本《老子》:“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 清 黄鷟来 《题杨人庵总戎无著图》诗:“天地贵得一,清寧以定位。” 清 黄景仁 《过钓台》诗:“乾坤自清寧,道不与消长。”
(2).指时世太平。后汉书·光武帝纪下:“今天下清寧,灵物仍降。”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醋钵儿:“四海清寧未有期,诸公衮衮正当时。”
(3).清静,安静。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由此大富,宅遂清寧。”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阿弥陀佛念几声,耳伴清寧到零利。”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中德文化书》:“然而自然界之秩序,永远保持数学的谨严,那又是何等清宁的状态。”
《漢語大詞典》:清彻(清徹)
(1).清静明朗。世说新语·言语“ 温 曰: 嶠 虽不敏” 刘孝标 注 晋 虞预 晋书:“ 嶠 字 太真 , 太原 祁 人,少标俊清彻,英颖显名。”南史·张融传:“ 融 形貌短丑,精神清彻。”《书·洪范》“视曰明” 唐 孔颖达 疏:“视必明於善恶,故必清彻而审察也。” 明 李东阳 《嘉禾姜封君哀辞》:“﹝ 嘉禾 ﹞内秉刚毅,外鍳清彻。”
(2).清而透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湍水:“水甚清彻。” 叶圣陶 《倪焕之》四:“他看 焕之 有一双敏锐而清彻的眼睛。”
(3).清脆;清晰。多形容音响。 唐 冯贽 云仙杂记·造笙:“遇吹时,飞沙於中激扬,声愈清彻。”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名臣:“凡人耳有灵响……其后听於静中,若铃声远闻,耆年之后,愈觉清彻。” 鲁迅 《彷徨·高老夫子》:“只有打出来的骨牌拍在紫檀桌面上的声音,在初夜的寂静中清彻地作响。”
《國語辭典》:恬淡  拼音:tián dàn
心境安然淡泊,不慕名利。《庄子。天道》:「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晋。张华赠挚仲洽〉诗:「恬淡养玄虚,沉精研圣猷。」也作「恬澹」。
《國語辭典》:幽閒  拼音:yōu xián
娴静柔顺。宋。曾巩 祭亡妻晁氏文:「不矜以色,不伐以辞,幽閒深谧,度量谁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