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麦饵(麥餌)
麦饼。用小麦浸泡后连水磨成麦糊(不去麸皮),然后做成饼,贴锅上烧烤而成。 宋 陆游 《邻曲》“拭盘堆连展”自注:“ 淮 人以名麦饵。”
《漢語大詞典》:烧研(燒研)
烧制过的砚。研,同“ 砚 ”。 唐 李洞 《迁村居》诗之二:“远客传烧研,幽禽看衲衣。”参见“ 烧砚 ”。
烧焙后细磨成粉末。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蜀葵:“捣烂涂火疮,烧研傅金疮。”
《漢語大詞典》:烧砚(燒硯)
(1).以火烤煨石砚或烧制陶砚。亦指煨过的石砚或烧制的陶砚。参阅 宋 米芾 砚史
(2).谓自愧文不如人而欲自烧其砚,不复写作。晋书·陆机传:“ 君苗 见兄文,輒欲烧其笔砚。” 北周 庾信 《谢滕王集序启》:“非有 班超 之志,遂已弃笔;未见 陆机 之文,久同烧砚。”
《国语辞典》:药末(药末)  拼音:yào mò
用药磨成的粉末。《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如此两三度,搅入一两样,不按君臣的药末,饎起成糕。」《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取出囊中之物,加上我的药末,倾刻化为水,毛发不存矣。」
《國語辭典》:荞麦面(蕎麥麵)  拼音:qiáo mài miàn
1.荞麦实制成的面粉。
2.用荞麦粉作成的面。
《漢語大詞典》:榆面
亦作“ 榆麵 ”。 榆树皮磨成的粉,旧时荒年用以制面食以充饥。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榆:“古人春取榆火。今人采其白皮为榆麪,水调和香剂,黏滑胜於胶漆。” 清 陈淏子 《花镜·花木类考·榆》:“荒岁,其皮磨为粉可食,亦可和香末作糊。榆麵如胶,用粘瓦石,极有力。”
《国语辞典》:芋泥  拼音:yù ní
一种点心。把芋头去皮后磨成糊状,加入糖、猪油等蒸熟而成。
《漢語大詞典》:云豆面(雲豆麵)
菜豆种子磨成的粉。 杨朔 《乱人坑》:“他们吃的是高粱面、棒子面、黑豆面、云豆面。”
《漢語大詞典》:饘粑
糌粑。饘,通“ 糌 ”。青稞麦等炒熟后磨成的面,是 藏 族的主食。 清 李心衡 《金川琐记·饘粑》:“番地无米穀,夷人日食饘粑,炒青稞磨粉,或用大麦、小麦、豌豆为之,入牛乳酥少许,用手搅和,捻成团子。”
《漢語大詞典》:橡子面(橡子麵)
橡实磨成的粉。可以充饥,味苦。 杨朔 《海市》:“我家里净吃苦橡子面,等着粮食下锅。” 高玉宝 《高玉宝》第十二章:“离开家乡这些年,尽吃橡子面。”
《國語辭典》:小米面(小米麵)  拼音:xiǎo mǐ miàn
1.用小米磨粉制成的面。
2.北平方言。以糜子、黄豆及白玉米等碾粉制成的面。
《国语辞典》:水泥熟料  拼音:shuǐ ní shóu liào
在水泥炼制过程中,将开采而来的石灰石、黏土、铁渣、细砂等研磨成粉的生料,放进窑里锻烧成半成品,称为「水泥熟料」。
《国语辞典》:兰花末儿(兰花末儿)  拼音:lán huā mò ér
泽兰子与烟草拌和磨成的细末。如:「午饭后,他照例要吸口兰花末儿,让自己提提神。」
《国语辞典》:果汁机(果汁机)  拼音:guǒ zhī jī
一种能将水果削碎并研磨成果汁的器具。
《国语辞典》:搓汤圆(搓汤圆)  拼音:cuō tāng yuán
1.把糯米研磨成糊状的汤圆材料再揉成圆球形。如:「每年冬至,搓汤圆成了弟妹们的最大乐趣。」
2.比喻选举或投标时,一方以金钱贿赂,使其对手退选或退出。如:「每次选举,一些即将参选而财力较差的候选人,常被以搓汤圆的方式劝退。」
《国语辞典》:麦末(麦末)  拼音:mài mò
麦子研磨成的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