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谨度(謹度)
慎行礼法;严守礼法。孝经·诸侯:“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唐玄宗 注:“慎行礼法谓之谨度。” 晋 袁宏 《后汉纪·和帝纪下》:“盖闻诸侯之义,以制节谨度为忠,然后能保其社稷,和其民人。” 明 海瑞 《规士文》:“束以青丝,欲其节制谨度,收敛於礼法之内而不敢纵也。”
《漢語大詞典》:遵礼(遵禮)
遵守礼法。汉书·成帝纪:“公卿列侯亲属近臣,四方所则,未闻修身遵礼、同心忧国者也。” 唐太宗 《咏司马彪〈续汉志〉》:“观仪不失序,遵礼方由事。”
《漢語大詞典》:规行(規行)
规规矩矩地行走。喻拘于礼法而不逾矩。 晋 陆机 《长安有狭邪行》:“规行无旷迹,矩步岂逮人。” 南朝 梁 江淹 《哀千里赋》:“信规行之未旷,知矩步之已难。” 宋 孔平仲 续世说·直谏:“拯溺不规行,疗飢非鼎食。”
《漢語大詞典》:异义(異義)
(1).不同的含义;意思不同。墨子·尚同上:“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上下同字异义例:“古书亦有上下文同字而异义者。”
(2).不同的观点;新的见解。后汉书·章帝纪:“其令羣儒选高才生,受学《左氏》《穀梁春秋》《古文尚书》毛诗,以扶微学,广异义焉。”晋书·王接传:“﹝ 接 ﹞备览众书,多出异义。”
(3).指不同的意见,异议。 宋 苏轼 《次韵答刘泾》:“新音百变口如鶯,异义蜂起弟子争。”一本作“ 异议 ”。
(4).道理不同。 汉 班固 《白虎通·三军》:“告天何?示不自专,非出辞反面之道也,与宗庙异义。” 南朝 宋 颜延之 《重释何衡阳》:“故方罚矜功,而滥咎忘贤,遗存异义,公私殊异,已备前白。”
(5).违反常规、礼法。 汉 何休 《〈春秋公羊传〉序》:“传春秋非一,本据乱而作,其中多非常异义可怪之论。” 徐彦 疏:“非常异义者,即 庄 四年 齐襄 復九世之讎而灭 纪 , 僖 元年实与 齐桓 专封是也,此即非常之异义,言异於 文 武 时……若其常义,则诸侯不得擅灭,诸侯不得专封。” 宋 曾巩 《为人后议》:“故为人后者,为之降其父母之服,则有之矣;为之絶其父母之名,则未之有也……今欲使从所后者为属,而变革其父母之名,此非常异义也。”
《漢語大詞典》:服礼(服禮)
遵行礼法。韩非子·问田:“臣闻服礼辞让,全之术也;修行退智,遂之道也。” 唐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诗:“服礼求毫髮,惟忠忘寝兴。”
《國語辭典》:夏礼(夏禮)  拼音:xià lǐ
夏代制定的礼法。《论语。八佾》:「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
分類:礼法
《漢語大詞典》:汉礼(漢禮)
(1). 汉 代礼法。 唐 李竦 《长至日上公献寿》诗:“ 汉 礼方传珮, 尧 年正捧觴。”
(2).汉族礼仪。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谒庙行香》:“如行 汉 礼,唱跪兴四拜;行 满 礼,唱三跪九叩头。”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四章第一节:“在这样不同的经济关系基础上, 夏国 建立起所谓‘蕃官’与‘ 汉 官’两套并行的政治制度,同时也存在着‘蕃礼’与‘ 汉 礼’两种不同的文化。”
《国语辞典》:悖礼(悖礼)  拼音:bèi lǐ
违背礼法。《孝经。圣治章》:「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漢語大詞典》:名检(名檢)
亦作“ 名俭 ”。 名誉与礼法。文选·干宝〈晋纪总论〉:“谈者以虚薄为辩而贱名俭,行身者以放浊为通而狭节信。”俭,五臣本作“检”。 张铣 注:“名检,法度也。” 唐 白居易 《寄元九》诗:“身为近密拘,心为名检缚。” 明 唐顺之 《与蔡白石郎中书》之二:“ 江 左诸人,任情恣肆,不顾名检,谓之脱洒。”《西湖佳话·南屏醉迹》:“你是个有意思的高僧,为何这等倒街卧巷,不惜名检?”
《漢語大詞典》:官礼(官禮)
官府的礼法。管子·侈靡:“官礼之司,昭穆之离,先后功器,事之治,尊鬼而守故。战事之任,高功而下死。本事,食功而省利。劝臣,上义而不能与小利,五官者,人争其职,然后君闻。”
分類:官府礼法
《国语辞典》:踰墙(踰墙)  拼音:yú qiáng
跳墙。指不合礼法。《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罗女生同月日,曾与共塾而作书生,幼谦契合金兰,匪仅踰墙而搂处子。」
分类:合礼礼法
《国语辞典》:踰闲(踰闲)  拼音:yú xián
不守礼法。《论语。子张》:「大德不踰闲,小德出入可也。」
《漢語大詞典》:法士
(1).指崇尚礼法之士。荀子·劝学:“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 金 蔡松年 《和子文晚望》:“高人法士互憎爱,美酒空名谁重轻。”
(2).即法师。 唐 徐浩 《宝林寺作》诗:“赖居兹寺中,法士多瓌能。洗心听经论,礼足蠲凶灾。”参见“ 法师 ”。
《國語辭典》:法师(法師)  拼音:fǎ shī
1.精通佛法、善说教理并致力于修行传法的出家人。一般也作为对出家人的敬称。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又七月十六日,吾于孝感寺侍上真子,听契玄法师讲观音经。」
2.遵守师承。《佛开解梵志阿颰经》:「沙门所说,言必法师,其所不闻,不得意造。」
3.精通道法,可为人师或进行法事的道士。《唐六典。卷四。尚书礼部。祠部郎中》:「道士修行有三号:其一曰法师,其二曰威仪师,其三曰戒律师。」《水浒传》第四十七回:「说这厮也好大胆,独自一个来做细作,打扮做个解魇法师,闪入村里来。」也作「法官」。
《漢語大詞典》:礼刑(禮刑)
(1).谓使刑罚合乎礼法。 汉 崔駰 《大理箴》:“ 子罕 礼刑, 卫 人释艰。”
(2).礼仪与刑罚。 晋 潘尼 《乘舆箴》:“忠信之薄,礼刑实滋。”
《漢語大詞典》:文俗
谓拘守礼法而安于习俗。后汉书·公孙述传论:“ 述 虽为 汉 吏,无所凭资,徒以文俗自熹,遂能集其志计。”世说新语·任诞“ 阮籍 遭母丧”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籍 性至孝,居丧虽不率常礼而毁几灭性,然为文俗之士 何曾 等深所讐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