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宦辙(宦轍)
指仕宦之路;为官之行迹、经历。 明 宋濂 《故民匠提举司知事许府君墓志铭》:“命书既下,州人士具壶觴以为寿。府君笑曰:‘吾秋髮种种矣,倘何情落宦辙哉?’辞弗赴。” 明 李东阳 《〈洛阳刘氏族谱〉序》:“先生尝闻之曾大母,仅得其世系名爵。又於宦辙所经,搜访遗跡,亦间有所得。惧其久而益忘,乃用 欧阳 氏例为谱图而传之。” 清 赵翼 《树斋述庵奉使秦邮别后却寄》诗:“人间朋游乐,此可入画谱。宦辙一朝分,相望万里阻。”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七:“三十华年四牡騑,每谈宦辙壮怀飞。”
《國語辭典》:灭迹(滅跡)  拼音:miè jī
消灭踪迹。《文选。李陵。答苏武书》:「灭迹扫尘,斩其枭帅。」
《漢語大詞典》:异迹(異迹)
(1).不同的行为、行迹。 晋 慧远 《沙门袒服论》:“於是服膺圣门者,咸履正思顺,异迹同轨,缅素风而怀古,背华俗以洗心。”
(2).优异的政绩。汉书·路温舒传:“迁 临淮 太守,治有异迹,卒於官。”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上:“ 鸿 官至 琅邪 太守,所在有异迹。” 宋 王安石 《答戚郎中启》:“民无隐情,治有异迹。”
(3).反叛的形迹。南史·刘季连传:“ 季连 有憾於 遥欣 ,乃密表 明帝 言其有异迹。”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包藏祸心者,谓之异志。形见於事为,谓之异迹。”
(4).奇异的事迹。 宋 苏轼 《赵先生舍利记》:“ 盎 与先生异迹极多, 张道安 作先生墓誌,具载其事。”
《國語辭典》:潜踪(潛蹤)  拼音:qián zōng
藏匿踪迹。《聊斋志异。卷一二。二班》:「骇极,惟恐其觉,潜踪而遁。」《儒林外史》第八回:「此时潜踪在外,虽这一点物件,也恐被人识认,惹起是非。」
《漢語大詞典》:谥号(謚號)
亦作“諡号”。 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与朝廷颁赐的不同。史记·郑世家:“乃更立 昭公 弟 子亹 为君,是为 子亹 也,无謚号。”《晋书·礼志下》:“立德济世,挥扬仁风,以登封 泰山 者七十有四家,其諡号可知者十有四焉。”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諡号千秋定,铭旌百禩彰。”《文史知识》1984年第1期:“死去的 司马光 、 吕公著 被夺去了谥号,活着的 吕大防 、 刘挚 、 范纯仁 和 苏轼 兄弟先后被贬谪。”
《國語辭典》:韬晦(韜晦)  拼音:tāo huì
隐藏才能,不使外露。《三国演义》第二一回:「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漢語大詞典》:义行(義行)
同“ 仪形 ”。 效法。史记·赵世家:“中国者……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
分類:义行效法
《漢語大詞典》:迹状(迹狀)
亦作“跡状”。亦作“蹟状”。 行迹,迹象。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时禁中失火…… 涓 因歷壖囿,按据迹状,乃上直中官遗火所致也。” 宋 欧阳修 《论台谏官唐介等宜早牵复札子》:“出处本末,迹状甚明。” 宋 洪迈 《夷坚丁志·玉女喜神术》:“县令考其跡状,曰:‘某所行盖玉女喜神术也。’” 宋 洪迈 《夷坚丙志·忠孝节义判官》:“然以官不显,又无蹟状,故州县不肯上其事,祠竟不克立。”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鳌拜:“今朕备稽事实,蹟状显然。”
分類:行迹迹象
《漢語大詞典》:长者辙(長者轍)
显贵者所乘车辆之行迹。语本史记·陈丞相世家:“﹝ 陈平 ﹞家乃负郭穷巷,以獘席为门,然门外多有长者车辙。”后常用为称颂来访者之典实。 唐 李峤 《宅》诗:“屡逢长者辙,时引故人车。” 唐 杜甫 《酬韦韶州见寄》诗:“深惭长者辙,重得故人书。” 唐 权德舆 《奉和崔评事寄外甥刘同州》:“多逢长者辙,不屑诸公辟。” 唐 王缙 《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林中独酌邻家酒,门外时闻长者车。” 唐 杜甫 《对雨书怀走邀许十一簿公》:“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
《漢語大詞典》:矫迹(矯迹)
(1).高卓的行迹。三国志·蜀志·谯周传“ 周 三子”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桓温 平 蜀 ,表荐 秀 曰……‘有洗耳投渊以振玄邈之风,亦有秉心矫迹以惇在三之节。’” 晋 陆机 《吴王郎中时从梁陈》诗:“在昔蒙嘉运,矫迹入 崇贤 。”《文选·江淹〈杂体诗·效陆机“羁宦”〉》:“服义追上列,矫迹厕宫臣。” 刘良 注:“上列,谓 牧乘 、 相如 ……等,言我举迹厕于数人之门。”
(2).犹高蹈。指隐逸。 唐 陈子昂 《洪厓子〈鸾鸟诗〉序》:“ 洪厓子 遁我玄魁,賁其默行,矫迹 汾水 ,习隐 洛阳 。”
《漢語大詞典》:退迹(退跡)
亦作“ 退跡 ”。
(1).谓改变行迹。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灵王:“ 老聃 在 周 之末,居反景日室之山,与世人絶跡……及 聃 退跡为柱下史,求天下服道之术,四海名士,莫不争至。”
(2).退归;退居。 唐 柳宗元 《谥议贞元十五年正月日故银青光禄大夫柳公从孙宗元谨上》:“奉上尽陪辅之志,退迹有推让之高。” 宋 刘攽 《为冯参政久旱待罪又表》:“臣等虽復退迹于编氓,固亦蒙恩于鸿造。”
《國語辭典》:秽迹(穢跡)  拼音:huì jī
丑恶而令人不齿的事迹。《福惠全书。卷九。编审部。编审馀论》:「秽迹彰闻,官箴大玷。」
分類:污浊行迹
《漢語大詞典》:寝迹(寢跡)
亦作“ 寝跡 ”。 隐藏行迹。指隐居。 晋 陶潜 《张长公》诗:“寝迹穷年,谁知斯意。” 晋 陶潜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诗:“寝跡衡门下,邈兴世相絶。”
《漢語大詞典》:诔行(誄行)
谓累列死者行迹。 宋 苏辙 《乞赐张宣徽谥札子》:“窃以谓约身杀礼,虽人臣执谦之美;而誄行易名,本人君追远之义。”
分類:死者行迹
《漢語大詞典》:奸乱(姦亂)
亦作“奸乱”。
(1).谓心术不正,行迹不轨。《淮南子·主术训》:“为惠者生姦,而为暴者生乱,姦乱之俗,亡国之风。” 汉 王符 《潜夫论·德化》:“民蒙善化,则人有士君子之心;被恶政,则人有怀姦乱之虑。” 清 唐甄 潜书·思愤:“其於愚人,则流於佣隶,入於窃乞。其於才人,则流於徼幸,入於奸乱。”
(2).淫乱。汉书·江充传:“西入关,更名 充 。诣闕告 太子丹 与同产姊及王后宫姦乱。”后汉书·董卓传:“又姦乱公主,妻略宫人,虐刑滥罚,睚眦必死,羣僚内外莫能自固。”魏书·刑罚志:“ 神龟 中, 兰陵公主 駙马都尉 刘辉 ,坐与 河阴县 民 张智寿 妹 容妃 , 陈庆和 妹 慧猛 ,姦乱耽惑,殴主伤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