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通释(通釋)
疏通解释。北史·宇文恺传:“令録其疑难,为之通释,皆出证据,以相发明。”北史·成淹传:“ 淹 上《接舆释游论》,帝览之,詔尚书 李訢 曰:‘卿诸人不如 成淹 论,通释人意。’” 清 浦起龙 有史通通释
《國語辭典》:说明(說明)  拼音:shuō míng
1.用言语或文字来解释明白。《初刻拍案惊奇》卷五:「今当与公说明,公前生是个大商,有二千万赀财。」《红楼梦》第六八回:「你就愿意给,也要三媒六證,大家说明,成个体统才是。」
2.解释的文字。如:「新机器上附有一张用法说明。」
《漢語大詞典》:玄义(玄義)
(1).玄妙精深的义理。南齐书·张融传:“ 融 玄义无师法,而神解过人,白黑谈论,鲜能抗拒。”法苑珠林卷四五:“出玄义而似云屯,决众难而方泉涌。”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他若虽一卉木竹石,视之均函有神閟性灵,玄义之中,不同凡品。”
(2).佛教 天台宗 解释诸经,先于卷首论此经要旨,题为玄义,相当于现代著作的绪论。如《法华经玄义》金光明经玄义等。
《國語辭典》:通解  拼音:tōng jiě
通达理解。《北齐书。卷四四。儒林传。冯伟传》:「少从李宝鼎游学,李重其聪敏,恒别意试问之。多所通解,尤明礼传。」《新唐书。卷一八四。杨收传》:「疏眉目,寡言笑,博学彊记,至它艺无不通解。」
《國語辭典》:则个(則個)  拼音:zé gè
加强语气的语助词。《大宋宣和遗事。亨集》:「今日办了几杯淡酒,与洗泥则个。」《水浒传》第四八回:「我因打祝家庄失利,欲求相见则个。」
《国语辞典》:多义(多义)  拼音:duō yì
词、词组或句子有一个以上的解释,称为「多义」。
《國語辭典》:开解(開解)  拼音:kāi jiě
1.开导劝解。宋。柳永 忆帝京。薄衾小枕天气词:「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红楼梦》第六四回:「如若见林妹妹伤感,再设法开解。」
2.扫除障蔽,领悟了解。《景德传灯录。卷一四。澧州龙潭崇信禅师》:「悟曰:『见则直下便见,拟思即差。』师当下开解。」
《國語辭典》:分解  拼音:fēn jiě
1.判别。《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纪》:「后辄分解趣理,各得其情。」《红楼梦》第七三回:「我不听见便罢;既听见,少不得替你们分解分解。」
2.解说。如章回小说中每回之末常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3.解决、了结。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他也有风情有手策,你也会圆成会分解。」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四折:「相公啊!你恩也波慈,从来不受私,早分解了这跷蹊事。」
4.化学上一化合物因化学作用生成二种以上元素或化合物时,称为「分解」。如碳酸钙加热分解为氧化钙与二氧化碳。
《漢語大詞典》:解字
分析字形,解释字义。后汉书·儒林传下·许慎:“ 慎 以‘五经’传説臧否不同,於是撰为《五经异义》,又作説文解字十四篇,皆传於世。”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今地球万国,异文并列,审音、解字、联句、纂文之难易,截然歧途,不可混合。” 许地山 《春桃》:“因为他自己认得的也不算多,解字就更难了。”
《國語辭典》:注文  拼音:zhù wén
注解的文字。如:「阅读古代典籍,必须广泛参照前辈学者所作的注文,如此才能充分了解文义!」
《国语辞典》:新解  拼音:xīn jiě
新的答案或解释。如:「他尝试从不同的方向来分析这个问题,以求得新解。」
《漢語大詞典》:解驳(解駁,解駮)
(1).离散间杂。 唐 韩愈《南海神庙碑》:“云阴解駮,日光穿漏。” 宋 陆游 《昆仑行》:“阴云解驳朝暾红, 黄河 直与 昆仑 通。” 金 元好问 《赋邢州鹊山》诗:“苍茫失层叠,解驳见縈带。” 清 钱谦益 《游黄山记》之三:“云气解駮,如浪文水势。”
(2).解释辩正。 清 毛岳 《赠奉直大夫福建台湾县知县姚君墓志铭》:“始编修君问学淹沉,穿并奥賾。凡有所考覈解駮,都不纂述,輒注于简,或写别纸附之。”
《國語辭典》:解难(解難)  拼音:jiě nàn
解决困难。如:「排纷解难」。
分類:解除灾难
《國語辭典》:转注(轉注)  拼音:zhuǎn zhù
1.转相流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注》:「江水翼县转注,故有东渡西渡焉。」
2.六书之一。由一形衍化,音近义同,可以彼此辗转相注者。如:考、老诸字。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國語辭典》:释义(釋義)  拼音:shì yì
1.解释文义。汉。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昔孝宣会诸儒于石渠,章帝集学士于白虎,通经释义,其事优大。」
2.佛教的思想。《北史。卷三。魏高祖孝文帝本纪》:「善谈庄、老,尤精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