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赞和(贊和)
伴唱。 唐 白行简 《李娃传》:“其党耆旧,共较其所能者,阴教生新声,而相讚和。”
赞成附和;赞同。魏书·崔浩传:“又羣臣共赞和 渊 等,云 渊 少时尝諫 苻坚 不可南征, 坚 不从而败。”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上:“时 山 东人 石介 、 孙復 皆好醇儒,为直讲,力相赞和,期兴庠序。” 鲁迅 《〈呐喊〉自序》:“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
《漢語大詞典》:高赞(高讚)
见“ 高讚 ”。
高声附和、赞同。宋书·张畅传:“二议未决,更集羣僚议之。 畅 曰:‘若 歷城 、 鬱州 可至,下官敢不高讚。’”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引此文作“高赞”, 胡三省 注曰:“高,抗也;赞,助也;言抗声以助决其议也。”
《漢語大詞典》:乡和(鄉和)
趋从附和。乡,通“ 向 ”。汉书·王莽传上:“於是大小乡和,承风从化。” 颜师古 注:“乡,读曰嚮。”
分類:附和
《漢語大詞典》:承附
奉承附和。后汉书·王允传:“ 允 矫情屈意,每相承附, 卓 亦推心,不生乖疑。”
分類:奉承附和
《漢語大詞典》:吸习(吸習)
翕习。附和亲近,习以为常。三国志·魏志·管辂传“闻 晏颺 皆诛,然后舅氏乃服” 裴松之 注引《管辂别传》:“吾数与 平叔 共説 老 庄 及,常觉其辞妙於理,不能折之。又时人吸习,皆归服之焉,益令不了。”宋书·恩倖传·戴法兴:“ 法兴 与太宰、 颜 柳 一体,吸习往来,门客恒有数百。”
《國語辭典》:帮腔(幫腔)  拼音:bāng qiāng
1.戏曲、曲艺唱腔中的一种演唱形式,即指当台上有人在主唱时,许多人在台后和著唱。
2.附和别人做事或发言。也作「帮喘」。
《漢語大詞典》:儳和
(1).从旁插言。后汉书·儒林传·孔僖:“邻房生 梁郁 儳和之曰:‘如此, 武帝 亦是狗邪?’” 李贤 注:“儳,谓不与之言而傍对也。”
(2).谓插言附和。 宋 无名氏 《朝野遗记》:“ 德谦 知有间可乘,又使中贵人儳和,以为娘娘尚未见玄孙,而 杨氏 相命,皆宜子。”
分類:附和
《漢語大詞典》:附协(附協)
亲附和协。国语·齐语:“是以大国惭媿,小国附协。”宋书·徐湛之传:“ 湛之 为大将军 彭城王 义康 所爱,与 刘湛 等颇相附协。”
《國語辭典》:盲从(盲從)  拼音:máng cóng
不辨是非,毫无主见的附和他人。如:「要有定见,不要盲从。」
《漢語大詞典》:与世沈浮(與世沈浮)
亦作“ 与世浮沉 ”。 随波逐流,附和世俗。史记·游侠列传:“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於世,岂若卑论儕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 宋 司马光 《右班殿直传君墓志铭》:“然不能与世浮沉。平视贵要,若无人,故所至齟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商三官:“然 三官 之为人,即萧萧 易水 ,亦将羞而不流;况碌碌与世浮沉者邪!”
《漢語大詞典》:以言徇物
用违心的话语附和别人。 宋 苏轼 《〈乐全先生文集〉叙》:“公为布衣,则頎然已有公辅之望。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人。虽对人主,必同而后言,毁誉不动,得丧若一。”
《國語辭典》:以水济水(以水濟水)  拼音:yǐ shuǐ jì shuǐ
比喻雷同一响,同声附和,毫无助益。《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
《漢語大詞典》:随葫芦打汤(隨葫蘆打湯)
方言。附和着人家的话。 李文元 《婚事》:“ 阮大娘 有时候不搭腔,可有时候也随葫芦打汤地扯上几句。”
《國語辭典》:一倡百和  拼音:yī chàng bǎi hè
一人提倡,百人附和。比喻响应附和的人很多。语本汉。桓宽《盐铁论。结和》:「人罢极而主不恤,国内溃而上不知,是以一夫倡而天下和。」也作「一唱百和」。
《漢語大詞典》:潝潝訾訾
谓众口附和,诋毁诽谤。《诗·小雅·小旻》:“潝潝訿訿,亦孔之哀。” 毛 传:“潝潝然患其上,訿訿然思不称乎上。” 孔颖达 疏:“潝潝为小人之势,是作威福也;訾訾者,自营之状,是求私利也。”亦省作“ 潝訿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二·考察胁免:“谓年来潝訿成风,乃有市井憸邪、千人所指如 马某 者,亦得借建言之名。” 林纾 《感秋赋》:“嗟皇父之孔圣兮,日潝訿以自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