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贼难(賊難)
残害使之受难。逸周书·周祝:“故木之伐也,而木为斧;贼难而起者,自近者。” 孔晁 注:“因木以伐木,因近以成贼。”
分類:残害受难
《漢語大詞典》:吊灾(弔災)
慰问遭灾受难的人。左传·文公十五年:“ 史佚 有言曰:‘兄弟致美。救乏、贺善、弔灾、祭敬、丧哀,情虽不同,毋絶其爱,亲之道也。’”
《漢語大詞典》:凤凰饥(鳳凰饑)
杜甫 《述古》之三:“凤凰从东来,何意復高飞。竹花不结实,念子忍朝饥。”后用“凤凰饥”比喻贤者受难。 清 高晫 《寄答桑楚执见怀》诗:“自笑 子长 牛马走,谁怜 杜甫 凤凰饥。”
分類:贤者受难
《国语辞典》:涝户(涝户)  拼音:lào hù
大雨成灾的受难人家。如:「台风过后,涝户急需各界援助。」
《漢語大詞典》:厄日
遭灾受难之日。 李大钊 《五一纪念日于现在中国劳动界的意义》:“各国资本阶级都是战战兢兢的过这一天,人称此日是资本家的厄日。”
分類:遭灾受难
《国语辞典》:矜贫救厄(矜贫救厄)  拼音:jīn pín jiù è
怜悯贫困、救济受难的人。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四○。崇百药》:「与穷恤寡是一药,矜贫救厄是一药。」
《国语辞典》:马太受难曲(马太受难曲)  拼音:mǎ tài shòu nàn qǔ
乐曲名。根据耶稣受难故事、《马太福音》第二六、二七章的词句谱成的宗教音乐,由朗诵调和抒情调、神剧及合唱构成。德文Matthäuspassion的中译名。以许兹和巴赫的作品最有名,又以巴赫作品编号BWV244最常被演奏,该曲创作于西元一七二七年(在莱比锡担任教会指挥时),内容共有「最后的晚餐」、「耶稣之死」共六十八首曲子所组成。而演出时须有两个管弦乐团、多位独唱者,以及少年与混声两个合唱团,加上管风琴伴奏,演奏全曲需要约三小时。
《国语辞典》:最后的晚餐(最后的晚餐)  拼音:zuì hòu de wǎn cān
内容在描绘耶稣基督受难前夕,召集十二门徒举行诀别的晚餐,并教以互助互爱的诫命。历代欧洲美术家常作为创作的题材,其中以达文西在米兰郊外的小教堂所绘的壁画,最为出名。
《国语辞典》:波波吒吒  拼音:bō bō zhà zhà
波波、吒吒,寒颤声,引申有受难的意思。或以为二者本为地狱之名。见《三法度论》。「波波吒吒」意指指责、磨难。《豆棚闲话》第三则:「可见苏东坡只为这口不谨慎,受了许多波波吒吒。」
《国语辞典》:难中人(难中人)  拼音:nàn zhōng rén
受难中的人。《通俗常言疏證。踪迹。难中人》引《鲛绡记剧》:「老哥,他是难中人。」
分类:受难
《国语辞典》:慰问金(慰问金)  拼音:wèi wèn jīn
安慰、问候受难者及其家属时所赠予的钱财。如:「今天他到医院问候受伤警员,并赠予一笔慰问金。」
《国语辞典》:受难节(受难节)  拼音:shòu nàn jié
基督教节日。主要为纪念耶稣受难死亡的事,于复活日前的星期五举行。
《國語辭典》:伐罪吊民(伐罪弔民)  拼音:fā zuì diào mín
征讨残暴的统治者,以抚慰被压迫的人民。《文选。陆倕。石阙铭》:「似夏民之附成汤,殷士之窥周武,安老怀少,伐罪吊民。」也作「吊民伐罪」。
《漢語大詞典》:苍生涂炭
人民大众受苦受难,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例如:国土沦亡,苍生涂炭。
《國語辭典》:圣餐(聖餐)  拼音:shèng cān
一种基督教的仪式。用面包和葡萄酒象徵耶稣的肉与血,在仪式中,教徒领受并食用,以纪念耶稣为救赎世人而受难。天主教则认为经过仪式,面包和酒化为基督的身体和血,不仅是象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