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稽古  拼音:jī gǔ
考察古事。《书经。尧典》:「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汉灭嬴项,武功积年,陆贾稽古,作《楚汉春秋》。」
分類:考察古事
《國語辭典》:三传(三傳)  拼音:sān zhuàn
1.春秋三传的简称。参见「春秋三传」条。
2.比喻通晓古事、多才多艺的人。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妓乐》:「昨汴京有孔三传编成传奇灵怪,入曲说唱。」《刘知远诸宫调。第一》:「翁翁姓李,排房最大,为多知古事,善书算阴阳,时人美呼三传。」
分類:解释古事
《國語辭典》:傅会(傅會)  拼音:fù huì
1.结合比附古事与时事而发议论。《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2.牵强、附会。《梦溪笔谈。卷二一。异事》:「详『肤施』之义,亦与尸毗王说相符。按《汉书》:『肤施县乃秦县名。』此时尚未有佛书,疑后人傅会县名为说。」
《國語辭典》:事类(事類)  拼音:shì lèi
1.同类的事。汉。王充《论衡。实知》:「放象事类以见祸,推原往验以处来。」《后汉书。卷四六。陈宠传》:「宠为昱撰辞讼比七卷,决事科条,皆以事类相从。」
2.文章中引用古事例典故以类比事理。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事类》:「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證今者也。」
《漢語大詞典》:顺考(順考)
谓考校古事,择善而行。《书·尧典》“曰若稽古帝 尧 ” 孔 传:“能顺考古道而行之者,帝 尧 。” 孔颖达 疏:“言顺考古道者,古人之道,非无得失,施之当时,又有可否,考其事之是非,知其宜於今世,乃顺而行之。” 宋 王禹偁 《上太保侍中书》:“后代帝王而设諫官,闢諫垣,盖所以顺考古道而乐闻己过也。”
分類:考校古事
《国语辞典》:疑古  拼音:yí gǔ
一种治学方法。古人、古事、古书因为年代悠远,许多地方都难以凭信,故近代学者每提倡先以怀疑的精神,寻绎可疑的线索,别求实證,另创新说。
《漢語大詞典》:古记(古記)
(1).记载古事的书籍。汉书·平帝纪:“徵天下通知逸经、古记、天文、历算……教授者,在所为驾一封軺传,遣诣京师。”
(2).旧时留下的记号。《四游记·灵光在斗梓宫投胎》:“若无三般古记,便不是我送来的。”
(3).旧话;故事。《醒世姻缘传》第九八回:“他还説了一大些不该休了老婆,不该替人写休书的古记哩。” 清 方苞 《七思·妻蔡氏》:“昼娱姑兮诵古记,夜助我兮龡荆燧。”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到晚来便讲些老话儿,説些古记儿,引得他困了好睡。”
《國語辭典》:讲古(講古)  拼音:jiǎng gǔ
1.讲论古理。唐。柳宗元〈答严厚舆论师道书〉:「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
2.在台湾称说书为「讲古」。讲古通常讲述历史故事、稗官野史或民间传说,具有休閒娱乐及教育功能。
《漢語大詞典》:遗想(遺想)
(1).俗虑;杂念。 南朝 陈 徐陵 《齐国宋司徒寺碑》:“孤松独秀,德音长往。节有推迁,情无遗想。” 唐 王昌龄 《裴六书堂》诗:“閒堂闭空阴,竹林但清响。窗下长啸客,区中无遗想。经纶精微言,兼济当独往。”
(2).对古人古事或往事的怀想。 宋 林逋 《池上春日》诗:“独有浴 沂 遗想在,使人终日此徘徊。”
《国语辞典》:怀古幽情(怀古幽情)  拼音:huái gǔ yōu qíng
对古事古物所兴发的追念情思。如:「在鹿港的民俗馆,触目所见的古代文物,总会引发怀古幽情。」
《漢語大詞典》:稽古振今
谓考查古事作为借鉴,以振兴现代。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稽古振今,士风一奋。”
《国语辞典》:稽古之力  拼音:jī gǔ zhī lì
因考研古事而得到的益处。《后汉书。卷三七。桓荣传》:「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哉!」《幼学琼林。卷四。文事类》:「以物求文,谓之润笔之资;因文得钱,乃曰稽古之力。」
分类:古事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