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歌谣(歌謠)  拼音:gē yáo
1.可以唱的韵语。有乐曲伴奏的称「歌」,没有乐曲伴奏的称「谣」。《汉书。卷三○。艺文志》:「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哀吊》:「然履突鬼门,怪而不辞,驾龙乘云,仙而不哀;又卒章五言,颇似歌谣,亦彷佛乎汉武也。」
2.民间歌曲或通俗的歌曲。如:「乡土歌谣」。
《國語辭典》:诗歌(詩歌)  拼音:shī gē
1.诗与歌曲的总称。唐。王勃〈九成宫颂〉:「诗歌百堵,黄图未洽。」
2.诗的通称。古今之诗,或可歌,或不可歌,统称为「诗歌」。
《漢語大詞典》:应律(應律)
(1).应合乐律。《楚辞·九歌·东君》:“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蔽日。” 唐 吕纯 《忆江南》诗:“万蕊初生将比类,黄鐘应律始归家。” 明 刘基 《圣人出》诗:“八风应律《九歌》奏,圆方交格神灵輳。”
(2).应合历象。 明 唐顺之 《请皇太子受朝疏》:“及兹正阳履端之辰,苍龙应律之候,羣臣诣 奉天殿 朝贺礼成,即诣 文华殿 朝贺皇太子。”
《漢語大詞典》:暖律(煖律)
古代以时令合乐律,温暖的节候称“暖律”。 唐 罗隐 《岁除夜》诗:“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宋 范纯仁 《鹧鸪天》词:“腊后春前暖律催,日和风暖欲开梅。” 明 方孝孺 《友筠轩赋》:“春之时也,暖律乍起,和风方刚。”
煖律:指温暖的节候。 宋 玉英 《浪淘沙》词:“塞上早春时,煖律犹微。”煖,一本作“ 暖 ”。
《漢語大詞典》:诗乐(詩樂)
指合乐的诗歌。汉书·武帝纪赞:“协音律,作诗乐。” 梁启超 《渊实君译中国诗乐之变迁与戏曲之关系》:“ 清 承 明 旧,专用八股。八股之为物,其性质与诗乐最不能相容,是此学所以衰落之原因一也。”
分類:合乐诗歌
《國語辭典》:乖调(乖調)  拼音:guāi diào
不协调的曲调。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乐府》:「子建士衡,咸有佳篇,并无诏伶人,故事谢丝管,俗称乖调,盖未思也。」
分類:合乐乐调
《国语辞典》:响排(响排)  拼音:xiǎng pái
传统戏剧在排戏的最后阶段,配合乐器,加入音效所作的排练。响排时除了演员不化妆著戏服外,一切都与正式演出时无异。
《國語辭典》:主文谲谏(主文譎諫)  拼音:zhǔ wén jué jiàn
假借对事物的形容以寄寓规谏的意思。语本《诗经。大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國語辭典》:主文  拼音:zhǔ wén
法律上判决文的第一段,记载判决结果与适用的法律。
《漢語大詞典》:不着调(不着調)
不合乐调。引申为不正派,没规矩。古名家本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説一会那丈夫打凤的机关,使了些不着调虚嚣的见识。” 孙芋 《妇女代表》:“这个死媳妇,就象迷住了窍似的,这么不着调,吃饱了又走啦!”
《國語辭典》:手舞足蹈  拼音:shǒu wǔ zú dào
手、脚舞动跳跃。语本《孟子。离娄上》:「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形容非常高兴喜悦。《红楼梦》第四一回:「当下刘姥姥听见这般音乐,且又有了酒,越发喜的手舞足蹈起来。」《文明小史》第一五回:「不禁手舞足蹈,乐得不可收拾。」也作「足蹈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