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反顾(反顧)  拼音:fǎn gù
回顾。《楚辞。屈原。离骚》:「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國語辭典》:退步  拼音:tuì bù
1.脚步向后退。《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上》:「法师一见,退步惊惶。」
2.落后。如:「他的成绩退步不少。」
3.退后的馀地。《三国演义》第一九回:「徐州四面受敌,操必力攻,我当先思退步。」
4.让步,抽身引退。《说郛。卷七七。东谷所见。贪欲》:「予年近七旬,尽宜省事乐间,息心退步,何必贪欲,于受用无几之日。」
5.套间,正屋后面的小屋。《红楼梦》第一七回:「后院,有大株梨花兼著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
《漢語大詞典》:退身
(1).引退;隐居。管子·宙合:“故退身不舍端,修业不息版,以待清明。” 汉 严忌 《哀时命》:“孰魁摧之可久兮,愿退身而穷处。” 唐 元结 《处规》:“吾厌世人饰言以由道,藏智以全璞,退身以显行,设机以树名。” 清 吴敏树 《湖北按察使贵阳唐子方先生哀辞》:“原公之始,方被任而决於退身。”
(2).指脱身。 丁玲 《韦护》第三章:“他想自动辞脱一切职务,退身出来,离开这里。”
(3).后退。 孙犁 《澹定集·〈善闇室纪年〉摘抄》:“另一方面也因为家有一点恒产,有退身之路,可以不依附他人,所以能把腰直立起来。”
《漢語大詞典》:却退(卻退)
亦作“却退”。
(1).击退。国语·晋语七:“ 魏颗 以其身却退 秦 师于 辅氏 ,亲止 杜回 ,其勋铭於 景钟 。”
(2).后退;撤退。汉书·王商传:“ 商 起,离席与言,单于仰视 商 貌,大畏之,迁延却退。”旧五代史·晋书·少帝纪:“丙辰奏,大军自 遂城 却退至 满城 。” 清 梅曾亮 《送韩珠船序》:“一使其言塞事阻,迁延却退,常以无事。”
(3).退还。 宋 苏轼 《论高丽买书利害札子》:“所以 熙寧 中通判 杭州 日,因其餽送书中不称本朝正朔,却退其物,待其改书称用年号,然后受之。”
(4).减退。 叶圣陶 《祖母的心》:“应当一面服药,一面用冰囊贴着身体,却退热势。”
《國語辭典》:撤退  拼音:chè tuì
放弃阵地或撤离占领地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九回:「再过两天,督抚衙门的防守兵也撤退了,算了解严了。」
《漢語大詞典》:煞后(煞後)
(1).殿后,走在最后面。《金瓶梅词话》第四八回:“然后才把堂客轿子起身,官客骑马在后, 来兴儿 与厨役慢慢的抬食盒煞后。”
(2).指后退。如:请您煞后一点儿,让车过去。
《漢語大詞典》:逆退
后退;倒退。仪礼·士昏礼:“﹝士﹞摄皮逆退,适东壁。” 贾公彦 疏:“云‘逆退’者,二人相随自东而西,今以后者先向东行,故云逆退也。” 李大钊 《时》:“这种时的观念所产生的历史观、人生观,是逆退的,是静止的,是背乎大自然大实在进展的方面的,是回顾过去的,是丧失未来的。”
分類:后退倒退
《國語辭典》:进退(進退)  拼音:jìn tuì
1.前进或后退。如:「进退不得」。晋。李密〈陈情表〉:「臣之进退,实为狼狈。」《魏书。卷四二。列传。郦范》:「腹背受敌,进退无途。」
2.和尊长、客人等见面、告退之类的礼仪。《论语。子张》:「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礼记。内则》:「在父母舅姑之所,有命之,应唯敬对进退周旋慎齐。」
3.出仕或退隐。《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馀裕哉?」宋。叶适 故知枢密院事资政殿大学士施公墓志铭:「进退以义,士之节也;枉道干进,士之耻也。」
4.任用或罢免。唐。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明史。卷一七九。列传。邹智》:「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5.使之进退,犹言指挥。《宋史。卷三六五。列传。岳飞》:「飞还兵于舒以俟命,帝又赐札,以飞小心恭谨、不专进退为得体。」
《國語辭典》:升降  拼音:shēng jiàng
1.上升与下降。《礼记。曲礼上》:「升降不由阼阶,出入不当门隧。」《文选。左思。魏都赋》:「习步顿以升降,御春服而逍遥。」
2.盛衰。《书经。毕命》:「道有升降,政由俗革。」
3.增减。《新唐书。卷五一。食货志一》:「然是时天下户未尝升降。」
《國語辭典》:迁延(遷延)  拼音:qiān yán
1.形容徘徊不前。《汉书。卷八二。王商传》:「商起,离席与言,单于仰视商貌,大畏之,迁延却退。」
2.拖延。《晋书。卷五三。悯怀太子传》:「不若迁延却期,贾后必害太子,然后废贾后,为太子报雠。」《三国演义》第三○回:「若迁延日月,粮草不敷,事可忧矣。」
3.恣意徜徉。《淮南子。主术》:「迁延而入之。」
《國語辭典》:却立(卻立)  拼音:què lì
退后几步才站住。《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分類:后退站立
《國語辭典》:退避  拼音:tuì bì
离去、避开。《汉书。卷八一。张禹传》:「数病上书乞骸骨,欲退避凤。」《三国演义》第二六回:「关公怒目横刀,大喝一声,门吏皆退避。」
《國語辭典》:退避三舍  拼音:tuì bì sān shè
比喻遇到实力很强的对手,为避免正面冲突折损太多,乃主动让步,不与人争。参见「辟君三舍」条。《儒林外史》第一○回:「贤侄少年如此大才,我等俱要退避三舍矣。」《镜花缘》第五六回:「非独本郡众人所不能及,即天下闺才,亦当退避三舍哩!」
《國語辭典》:披靡  拼音:pī mǐ
1.倾倒伏地的样子。《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应风披靡,吐芳扬烈。」《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川岳为之震动,草木尽是披靡。」
2.溃败逃散的样子。《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國語辭典》:退缩(退縮)  拼音:tuì suō
畏缩而退却不前。《金史。卷一○九。陈规传》:「平居则意气自高,遇敌则首尾退缩。」
《漢語大詞典》:退飞(退飛)
亦作“ 退蜚 ”。
(1).谓鸟飞遇风而退缩不进。《春秋·僖公十六年》:“六鷁退飞过 宋 都。” 杜预 注:“鷁,水鸟,高飞遇风而退。”史记·宋微子世家:“六鶂退蜚,风疾也。”后用以比喻畏缩后退。 隋 伊式 《送晋熙公别诗》:“ 太行 君失路,扶摇我退飞。”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滥波国:“﹝王﹞乃招集异学德业高深者百人……重下令曰:‘外道论师并俊英也,沙门法众宜善宗义,胜则崇敬佛法,负则诛戮僧徒。’於是 如意 詰诸外道,九十九人已退飞矣;下席一人,视之蔑如也。” 唐 黄滔 《答陈磻隐论诗书》:“是时 张乔 、 许彬 、 林希 、 刘皆 咸有诗名,而退飞不已。”
(2).比喻落榜不中。 宋 宋乂 《新编分门古今类事·梦兆门中·魏清除代》:“ 魏清 累举进士未第,逼春闈,梦一乌衣云:‘ 魏公 勉旃,将来当同 陈皋 。’盖 皋 几八举。是岁第五人 乔舜 座下及第,而 清 復退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