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取成
(1).媾和。左传·庄公十四年:“春,诸侯伐 宋 、 齐 请师于 周 。夏, 单伯 会之,取成于 宋 而还。”
(2).谓学成。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 李节 ﹞少工 欧阳率更 书……尝於衢路间,忽见士人, 节 谓之曰:‘速将二千钱来,二十日内,教你 欧 书取成。’”
分類:媾和学成
《國語辭典》:和戎  拼音:hé róng
与戎敌言和。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诗:「廉颇仍走敌,魏韩已和戎。」
《漢語大詞典》:平戎
原谓与 戎 人媾和。后指对外族采取和解政策,或平定外族。左传·僖公十二年:“ 齐侯 使 管夷吾 平 戎 于王,使 隰朋 平戎于 晋 。” 杜预 注:“平,和也。” 唐 王维 《奉和圣制赋乐贤诗应制》:“将非富民宠,信以平戎故。” 宋 张孝祥 《踏莎行》词:“日月开明,风云感会。切须稳上平戎计。” 清 孙枝蔚 《记梦》诗:“开筵为赏平戎策,下马先成露布文。”
《國語辭典》:和约(和約)  拼音:hé yuē
1.交战国间因停战议和而订定的条约。如:「辛丑和约」、「巴黎和约」。宋。陆游〈醉歌〉诗:「战马死槽枥,公卿守和约。」
2.订定议和条约。《新唐书。卷一七四。列传。牛僧孺》:「是时,吐蕃请和约驰兵。」
《漢語大詞典》:结和(結和)
媾和言好。《史记·律书》:“今未能销距,愿且坚边设候,结和通使,休寧北陲,为功多矣。”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奉命受使,结和诸侯,通命达旨,赂往遗来。”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元年:“ 辽 萧哈里 之亡入 女真 克展部 也,遣其族人 额特勒 结和于 英格 。”
《漢語大詞典》:和邻(和鄰)
(1).与邻国媾和交好。
(2).指和好的邻国。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墓志铭》:“自非名高絶国,威被和邻,岂得称族而行尊君之礼。”
《漢語大詞典》:讲盟(講盟)
谓订盟媾和。明史·田寿民传:“今乃讲盟结约,若与国然。”
分類:订盟媾和
《漢語大詞典》:讲平(講平)
讲和,媾和。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杂志》:“上使 曹利用 驰遗 契丹 书,与之讲平。”
分類:讲和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