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新教  拼音:xīn jiào
十六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后,因反对罗马教皇的统治,而分裂出来的基督教各教派的统称。
《國語辭典》:旧教(舊教)  拼音:jiù jiào
1.旧有的训诲。《淮南子。泛论》:「循先袭业,据籍守旧教。」
2.天主教。以别于十六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后,所产生的基督教。
《国语辞典》:路德教派  拼音:lù dé jiào pài
西元十六世纪初,由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在日耳曼北部创立的基督教新教派。他是新教中最大的一派,地区以今德国北部和北欧各国为主。也称为「路德会」、「路德教会」。
《国语辞典》:马丁路得(马丁路得)  拼音:mǎ dīng lù dé
Martin Luther
人名。(西元1488~1546)十六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者,基督教路德教派的创始人,生于德国萨克森,因教会腐败,极力倡导改革。西元一五一七年发表抨击教皇出售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点。之后又发表论说,强调信徒可凭信心与上帝直接交通,否定了教皇权威,并提倡在宗教仪式中用方言代替拉丁语,并将圣经译作日耳曼文。后被逐出天主教会,乃另组新教会,从此奠定了基督教的基础。也译作「马丁路德」。
《国语辞典》:宗教改革  拼音:zōng jiào gǎi gé
十六世纪时,因罗马教会日趋腐败,欧洲各国遂有一连串的宗教改革运动。如以德人马丁路德为首,提倡革新宗教之说,领导修改罗马天主教部分教义,主张基督教教旨,以圣经为信仰的最高原则,各国多附和,遂有新教派的建立。此外瑞士贾尔文、英国亨利第八亦相继响应,自此西洋宗教分裂成许多派系。
《国语辞典》:宗教战争(宗教战争)  拼音:zōng jiào zhàn zhēng
因宗教纷争所引起的战争。如十六、十七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后,西班牙国王派遣无敌舰队征英之役,其藉口便是捍卫旧教,讨伐新教。三十年战争更为惨烈,因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压迫境内新教活动,遂由内战演变成国际性战争,所幸战后各国签订条约,确立了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并承认各新教教派的独立地位。
《国语辞典》:喀尔文教派(喀尔文教派)  拼音:kā ěr wén jiào pài
西元十六世纪初,西方宗教改革运动后,由法国宗教改革家喀尔文(John Calvin)于瑞士日内瓦所建立的新教派。主张克勤克俭、过自律而简朴的生活,实践圣经的教训。不久传至欧洲各国,在荷兰及苏格兰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教会。英国的长老会及移民北美的清教徒,均受其影响。
《国语辞典》:密尔顿(密尔顿)  拼音:mì ěr dùn
Milton, John
人名。(西元1608~1674)英国诗人。因反对查理一世的宗教改革,弃神职而转向文学创作。他的代表作《失乐园》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佳的叙事诗,继莎士比亚之后最伟大的英国诗人。著有《乐园复得》、《参孙的悲剧》等。也译作「密尔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