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中道
合乎道义。《礼记·中庸》:“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孔颖达 疏:“从容閒暇而自中乎道。”汉书·董仲舒传:“万民皆安仁乐谊,各得其宜,动作应礼,从容中道。” 明 杨慎 丹铅总录·人品·尹和靖对宋高宗:“儒者对君之言,从容中道若此,所养可知矣!”
分類:中道道义
《國語辭典》:酌中  拼音:zhuó zhōng
折中、不偏不倚。《旧五代史。卷一四八。选举志》:「望以中书条件及王松等所论事节委铨司点检,务在酌中,以为定制。」《朱子语类辑略。卷五。论自注书》:「医者用药,也只用平平稳稳底药,亦不能为害,亦不能治病。是他初不曾识得病,故且如此酌中。」
分類:折中适中
《國語辭典》:调和(調和)  拼音:tiáo hé
1.烹调。《吕氏春秋。孟春纪。去私》:「庖人调和而弗敢食,故可以为庖。」《水浒传》第一○回:「因见小人勤谨,安排的好菜蔬,调和的好汁水,来吃的人都喝采,以此买卖顺当。」
2.和谐、融洽。《墨子。节葬下》:「故凡大国之所以不攻小国者,积委多,城郭修,上下调和。」
3.消弭争端。《红楼梦》第二二回:「细想自己原为他二人,怕生隙恼,方在中调和。」
4.协调整理。《庄子。天运》:「一清一浊,阴阳调和。」
5.调味佐料。《西游记》第六八回:「行者暗笑道:『沙僧,好生煮饭,等我们去买调和来。』」
6.安慰。《水浒传》第七回:「妇人家水性,见了衙内这般风流人物,再著些甜话儿调和他,不由他不肯。」
《漢語大詞典》:中数(中數)
(1).中气一周之数,即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周礼·春官·大史“正岁、年以序事” 汉 郑玄 注:“中数曰岁,朔数曰年,中、朔大小不齐,正之以闰,若今时作历日矣。” 孙诒让 正义:“玉海·天文《三礼义宗》云:‘岁者,依中气一周,以为一岁;年者,依日月十二会,以为一年’……《月令》 孔 疏云:‘中数者,谓十二月中气一周,总三百六十五日四分之一,谓之一岁;朔数者,十二月之朔一周,总三百五十四日,谓之为年。此是岁年相对,故有朔数、中数之别。’”
(2).居中、折中之数。汉书·律历志上:“天之中数五。” 颜师古 注引 韦昭 曰:“一、三在上,七、九在下。”宋史·食货志下:“祖宗旧制并 政和 新令,场务立额之法:併以五年增亏数较之。併增者,取中数;併亏者,取最高数。”
《漢語大詞典》:节中(節中)
犹折中,取正。《楚辞·离骚》:“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歷兹。” 林云铭 注:“节中,即折中,乃持平之意。” 清 戴震 《原善》卷下:“是故谓之天德者三:曰仁,曰礼,曰义,善之大目也,行之所节中也。”
《漢語大詞典》:持中
持守中道。 南朝 梁 沈约 《述僧设会论》:“今之僧众,非唯持中者少,乃有腆恣甘腴、厨膳丰豪者。”亦用以指折中骑墙。 鲁迅 《集外集·我来说“持中”的真相》:“夫近乎‘持中’的态度大概有二:一者‘非彼即此’,二者‘可彼可此’也。”
《國語辭典》:抹稀泥  拼音:mǒ xī ní
1.以柔和话语消解他人的忿怒之气。如:「该付的钱不给,光靠抹稀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2.对事情不做长远的计画和澈底的解决,只图眼前过得去就好的得过且过心态。如:「做人一味抹稀泥是成不了大事的。」
《國語辭典》:附片  拼音:fù piàn
清制,在奏摺中夹片,附奏其他事项。
《國語辭典》:和稀泥  拼音:huò xī ní
北平方言。将稀烂的泥巴搅和在一起。多用来指不分青红皂白,毫无原则地为人调解或处理纷争。如:「本指望他评断是非,谁知他竟和稀泥地乱搞一通!」
《漢語大詞典》:合稀泥
犹和稀泥。比喻无原则地调和或折中。 老舍 《骆驼祥子》十六:“ 祥子 打算合合稀泥,把长脸一拉,招呼她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