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叫呼
亦作“ 叫嘑 ”。亦作“ 叫謼 ”。
(1).呼喊;呼叫。《淮南子·兵略训》:“喜怒而合四时,叫呼而比雷霆。”新唐书·南蛮传中·南诏下:“二月,蛮以云梁、鹅车四面攻,士叫謼。”新唐书·陈子昂传:“春作无时,何望有秋?彫甿遗噍,再罹艰苦,有不堪其苦,则逸为盗贼,揭梃叫嘑,可不深图哉!”
(2).指称呼。 清 李渔 《巧团圆·得妻》:“只为他错投胎,把娘来叫呼。致令我莽报德,借伊来偿补。”
(3).指讥笑。后汉书·荀韩锺等传论:“ 汉 自中世以下,阉竖擅恣,故俗遂以遁身矫絜放言为高。士有不谈此者,则芸夫牧竖已叫呼之矣。” 李贤 注:“叫呼,讥笑之也。”
《分类字锦》:如叫呼声(如叫呼声)
尔雅大埙谓之嘂疏孙炎曰音大如叫呼声
分类:杂乐器
《國語辭典》:嗷嗷  拼音:áo áo
拟声词:(1)形容哀号声。《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宋。欧阳修〈绿竹堂独饮〉诗:「残花不共一日看,东风送哭声嗷嗷。」(2)形容众口嘈杂声。《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无罪无辜,谗口嗷嗷。」也作「熬熬」。
《漢語大詞典》:鸣唤(鳴唤)
鸣叫呼唤。宋书·徐羡之传:“又当拜时,双鸛集 太极 东鴟尾鸣唤。” 唐 刘希夷 《代闺人春日》诗:“林间鸟鸣唤,户外花相待。” 宋 苏轼 《读孟郊诗》诗之二:“飢肠自鸣唤,空壁转飢鼠。”
《漢語大詞典》:噭呼
高声叫呼。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下:“﹝ 范讽 ﹞好朋饮高歌噭呼,或不冠幘。”
分類:高声叫呼
《漢語大詞典》:噭嘑
大声叫呼。 唐 韩愈 《汴州东西水门记》:“此邦之人遭逢疾威,嚚童噭嘑,劫众阻兵。”
分類:大声叫呼
《漢語大詞典》:嚎呼
大声哭叫呼唤。 宋 梅尧臣 《新霜感》诗:“我母魂何之,膏火麋我肠,隔棺三寸地,如在万里乡。嚎呼不闻声,饮食空置傍。”
《國語辭典》:大呼小叫  拼音:dà hū xiǎo jiào
高声喊叫,乱吵乱嚷。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一折:「老汉是杨令公家的老院公,是什么人在门前大呼小叫,我去看咱。」《儒林外史》第一回:「遣几个粗夯小厮,动不动大呼小叫,闹的王冕不得安稳。」也作「大呼小喊」。
分類:大声叫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