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573 【介绍】: 即栾武子。春秋时晋国人。栾枝孙。初为晋下军之佐。晋景公十一年鞍之战,大败齐师,公劳之,答以“士用命,书何力之有”。后代郤克将中军,为政。厉公六年,鄢陵之战,大败楚师。厉公失政,乃与中行偃使人杀厉公而立悼公。谥武子。
吴聿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楚东人,字子书。有《观林诗话》。
王绅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王绅(1487年—?),字子书,号对川,直隶河间府沧州人,军籍。顺天府乡试第七十一名举人。嘉靖八年(1529年)中式己丑科会试第三百九名,登第三甲第三十七名进士。授知县,十二年九月选授福建道试御史,十三年五月实授,十五年巡按陕西,二十年巡按浙江,二十一年掌河南道印,主京察,二十八年七月升光禄寺少卿,三十年十月升顺天府府丞,三十一年五月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清理淮浙等处盐法,三十二年四月盐法屯牧营田都御史等官职被裁革,王绅、王达、王玑俱回籍听候。
《國語辭典》:子书(子書)  拼音:zǐ shū
中国古代图书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中的第三部。包括诸子百家的著作、释道宗教的学说、小说、技艺、术数等作品。也称为「丙部」、「子部」。
《國語辭典》:子部  拼音:zǐ bù
中国古代图书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中的第三部。包括诸子百家的著作、释道宗教的学说、小说、技艺、术数等作品。也称为「丙部」、「子书」。
《漢語大詞典》:四子书(四子書)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部儒家的经典。此四书是 孔子 、 曾子 、 子思 、 孟子 的言行录,故合称“四子书”。 清 邵懿辰 《仪宋堂后记》:“ 明太祖 既一海内,与其佐 刘基 ,以‘四子书’章义试士。行之五百年不改,以至於今。”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九:“余撰《文勤神道碑》,即据其子 儒卿 等所撰行状,言公年十有一,‘四子书’、‘十三经’皆卒读。”亦省作“ 四子 ”。朱子语类卷一○五:“‘四子’,‘六经’之阶梯;近思録,‘四子’之阶梯。” 清 薛福成 《选举论中》:“常科以待天下佔毕之士,试策论;论仍以‘四子’、‘五经’命题,特易其体格而已;策则参问古今事。”参见“ 四书 ”。
《國語辭典》:四书(四書)  拼音:sì shū
宋朱熹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二篇,合以《论语》、《孟子》,称为「四书」,并为之章句集注。也称为「四子书」。
分類:理学家
《漢語大詞典》:折子书(折子書)
曲艺名词。指从评语、弹词等的长篇曲目中,选择一回或一段,经过一定的整理加工,成为一个可以独立演出的曲目。一般要求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有头有尾。现在苏州评话、弹词的一出折子书,大多在四十五分钟到一个小时内演完。
《分类字锦》:天子书门(天子书门)
唐书田游岩传帝营奉天宫游岩旧宅直宫左诏不听毁天子自书榜其门曰隐士田游岩
分类:宅舍
《國語辭典》:才子书(才子書)  拼音:cái zǐ shū
清代金圣叹所批点评注的六部书。其目为《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传》、《西厢记》。
《國語辭典》:电子书(電子書)  拼音:diàn zǐ shū
一种以电子档案形式配上检索条件,储存于磁片发行的书籍。如:「以光碟储存的电子书,因具储存量大、可具多媒体效果,又便于携带的好处,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
《分类字锦》:男子书年(男子书年)
史记秦始皇纪十六年初令男子书年
分类:赋税
《國語辭典》:六才子书(六才子書)  拼音:liù cái zǐ shū
清朝金圣叹集《庄子》、《离骚》、《史记》、杜甫之律诗、《水浒传》、《西厢记》为六才子书。清。金圣叹〈三国演义序〉:「余尝集才子书者六,其目曰:《庄》也,《骚》也,马之《史记》也,杜之律诗也,《水浒》也,《西厢》也。」
《漢語大詞典》:绝弦(絶絃)
见“ 絶弦 ”。
《國語辭典》:道藏  拼音:dào zàng
道家书籍的汇合总编。入藏者五千五百册,明有正统、万历二刻,颇多精本。其中包括有周秦以下道家子书及六朝以来道教经典等。
《国语辞典》:新约全书(新约全书)  拼音:xīn yuē quán shū
书名。基督教典籍,二十七卷,分为四福音、使徒行传、弟子书信等。为信徒对耶稣生前的言行,所作的纪录和讨论。简称为「新约」。
《漢語大詞典》:定武兰亭(定武蘭亭)
《〈兰亭序〉帖》石刻名。 唐太宗 喜 晋 王羲之 父子书法,得《兰亭序》真迹,命人临拓,刻于学士院。 五代 梁 时移置 汴都 ,后经战乱而遗失, 北宋 庆历 间发现,置于 定州 州治。 大观 中, 徽宗 命取其石,置于 宣和殿 。 北宋 亡,石亦散失不传。 定州 在 宋 时属 定武军 ,故称此石刻及其拓本为“定武兰亭”或“定武石刻”。其拓本简称“定本”。一说《〈兰亭序〉帖》原本为 唐 人所作,非 王羲之 书。参阅 宋 桑世昌 兰亭考、 郭沫若 等《兰亭论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