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游 → 游遊”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游僧(遊僧)
游方僧。四方云游的和尚。 宋 陆游 《兰亭道上》诗之二:“乌笠游僧云际去,白衣醉叟道傍眠。”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一》:“有游僧至山寺中,与数人宿。”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却説这 能仁寺 原是一座败落古庙,向来有两个游僧在内栖身抄化。”参见“ 游方 ”。
游方僧人。 明 徐渭 《送啸上人之五台》诗:“ 白下 珠林最有名,忽来 燕 赵 作游僧。”《禅真逸史》第二十回:“闻人传説大儿为救游僧,被朝廷提究,一时惊死,人离家破。”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尝见一巨公四月八日在佛寺礼懺放生,偶散步花下,遇一游僧。”
《國語辭典》:游方(遊方)  拼音:yóu fāng
云游四方。唐。于武陵 访道者不遇诗:「及户无行迹,游方应未归。」《西游记》第四四回:「摇身一变,变做个游方的云水全真。」也作「游方」。
《国语辞典》:游僧攒住持(游僧攒住持)  拼音:yóu sēng cuán zhù chí
比喻喧宾夺主,鸠占鹊巢。《儿女英雄传》第七回:「这可是新样儿的游僧攒住持,我们的屋子,我倒没了坐儿了!」
《國語辭典》:云根(雲根)  拼音:yún gēn
1.山的高处。南朝宋。孝武帝〈登作乐山〉诗:「屯烟扰风穴,积水溺云根。」清。朱彝尊〈夏初临。贺六浑来〉词:「人说当年,离宫筑向云根。」
2.唐宋诗人多称山石为「云根」。唐。李咸用 石版歌:「云根劈裂雷斧痕,龙泉切璞青皮皴。」
《漢語大詞典》:杖锡(杖錫)
拄着锡杖。谓僧人出行。锡,锡杖,云游僧所持法器。 晋 庐山诸道人 《游石门诗》序:“释法师以 隆安 四年仲春之月,因咏山水,遂杖锡而游。” 唐 崔颢 《赠怀一上人》诗:“传灯遍都邑,杖锡游王公。” 明 宋濂 《佛慧圆明广照无边普利大禅师塔铭》:“师度不为时所容,与弟子 希昇 杖锡踰 涛江 而东,至 乌伤 之 伏龙山 。” 清 孙枝蔚 《劝酒歌》之一:“正逢老僧杖锡来,见我相劝学参禪。”
《國語辭典》:行脚僧(行腳僧)  拼音:xíng jiǎo sēng
云游四方寻师求法的出家人。宋。陆游 双流旅舍诗三首之一:「开门拂榻便酣寝,我是江南行脚僧。」《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穿了黑衣,做个行脚僧打扮,辞了亲属出家访道。」
《漢語大詞典》:打包僧
即云游僧。 宋 陈造 《次韵杨宰葫芦格》:“仍烦析尘语,远寄打包僧。” 宋 陆游 《俶装》诗:“絶物离人恨未能,聊为旦过打包僧。” 清 曹寅 《月当厅·闻钟》词:“跏趺浑似打包僧,何限老身,古寺待来听经。”参见“ 打包 ”。
分類:云游游僧
《國語辭典》:打包  拼音:dǎ bāo
1.整理并包扎物品。如:「搬家时,最好先将这些书打包。」《金瓶梅》第六六回:「客夥中标船几时起身?咱好收拾打包。」
2.行脚僧所背负的包裹。引申为行脚僧到处云游的意思。宋。陆游 感事诗:「老夫看尽人间事,欲向山僧学打包。」
3.客人在餐厅用餐完毕后,请服务生将剩馀的菜肴包好带走,俗称「打包」。
《國語辭典》:参头(參頭)  拼音:cān tóu
禅宗寺院中负责指挥教导新到僧人、行者工作的僧人。《董西厢》卷二:「几个参头行者,著箭后即时坐化。」《喻世明言。卷二四。杨思温燕山逢故人》:「思温听其语音,类东京人,问行者道:『参头,仙乡何处?』」
《漢語大詞典》:云水斋(雲水齋)
供应云游僧道的斋饭。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幽怪传疑:“ 贾似道 母 两国夫人 ,尝就道堂设云水斋,有一道人,满身疥癩,謁斋。”
《漢語大詞典》:黑沙地狱(黑沙地獄)
佛教语。十六游僧地狱之一。长阿含经卷十九:“宿罪所牵,不觉忽到黑沙地狱,时有热风暴起,吹热黑沙来著其身。”
游僧撵住持
【俗语佛源】
游方僧撵走住持僧。游僧,指在外云游参学,到别的寺院去挂单暂时居住的和尚。住持,主持一个寺院的大和尚。相似意义的俗语还有「香火赶出和尚」。比喻反客为主,外人撵走主人。如《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那妇人也要挨著他坐。他喝声道:『你另找地方坐去!』那妇人道:『这可是新样儿的!游僧撵住持,我们的屋子,我倒没了座了!』」(李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