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贸易(貿易)  拼音:mào yì
1.买卖。《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年前带了些资本,往京贸易,颇得些利息。」《幼学琼林。卷四。制作类》:「兴贸易,制耒耜,皆由炎帝。」
2.变易。《汉书。卷七五。眭两夏侯京翼李传。李寻》:「即位出入三年,灾变数降,日月失度,星辰错谬,高下贸易,大异连仍,盗贼并起。」《后汉书。卷四九。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仲长统》:「而权移外戚之家,宠被近习之竖,亲其党类,用其私人,内充京师,外布列郡,颠倒贤愚,贸易选举,疲驽守境,贪残牧民,挠扰百姓,忿怒四夷。」
《国语辞典》:贸易保护(贸易保护)  拼音:mào yì bǎo hù
国家为了保护确有发展前途的新兴产业,主张实施保护贸易,采取配额输入或课重税之方式,以排除或减少先进国家的竞争。参见「保护主义」条。
《国语辞典》:贸易差额(贸易差额)  拼音:mào yì chā é
进口总值和出口总值之间的差额。
《国语辞典》:贸易赤字(贸易赤字)  拼音:mào yì chì zì
一国全年国际贸易支出总额大于收入总额,呈负数成长,称为「贸易赤字」。如:「美国去年贸易赤字,将近一千五百亿美元。」
《国语辞典》:贸易逆差(贸易逆差)  拼音:mào yì nì chā
一国在某一特定期间,商品与劳务的输出额小于输入额,称为「贸易逆差」。
《国语辞典》:贸易收支(贸易收支)  拼音:mào yì shōu zhī
由于商品输出和输入等交易行为,所产生的收入和支出,称为「贸易收支」。
《国语辞典》:贸易顺差(贸易顺差)  拼音:mào yì shùn chā
一国在某一特定期间,商品与劳务的输出额大于输入额,称为「贸易顺差」。
《国语辞典》:贸易网路(贸易网路)  拼音:mào yì wǎng lù
1.结合政府或民间商界力量,所建立的国际贸易脉络关系。
2.指透过网际网路所建立的贸易往来系统。
《国语辞典》:贸易协定(贸易协定)  拼音:mào yì xié dìng
两国或多国之间,经贸易谈判之后,所定下的书面协定。如:「中美贸易协定」。
《国语辞典》:三角贸易(三角贸易)  拼音:sān jiǎo mào yì
指一国厂商接受外国客户(购买者)之订货,而转向第三国供应商(供应者)采购,货物可由供应国直接运往购买国,或经过本国转运原购买者的贸易方式。
《国语辞典》:国际贸易(国际贸易)  拼音:guó jì mào yì
国与国之间商品的交换或买卖。依商品移动的方向观察,可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与三角贸易。若从交易进行的方式而言,则有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之分。国际贸易如从本国立场来观察,即为对外贸易。亦简称为「国贸」。
《国语辞典》:国营贸易(国营贸易)  拼音:guó yíng mào yì
由政府直接经营及管理对外的一切贸易。
《国语辞典》:进口贸易(进口贸易)  拼音:jìn kǒu mào yì
国贸上指货物由外国向本国流入交易,称为「进口贸易」。
《国语辞典》:间接贸易(间接贸易)  拼音:jiàn jiē mào yì
输入国及输出国的业者,经第三国业者中介而从事的贸易。如:「这两国之间的间接贸易逐年热络。」
《国语辞典》:贸易白皮书(贸易白皮书)  拼音:mào yì bái pí shū
政府对贸易问题所作的官方立场及政策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