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一杯酒
 
不如杯酒
 
季鹰杯
 
张翰一杯
 
张翰一杯酒
 
张翰杯
 
张翰酒
 
生前一杯酒
 
生前杯
 
虚名何与身前后
 
身后功名
 
身后名
 
身后虚名

相关人物
张翰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任诞〉~739~
张季鹰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晋书》卷九十二〈文苑列传·张翰〉~2384~
翰任心自适,不求当世。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人贵其旷达。性至孝,遭母忧,哀毁过礼。年五十七卒。其文笔数十篇行于世。

简释

季鹰杯:喻为人旷达。唐高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辛酸陈候诔,叹息季鹰杯’”


《國語辭典》:身后(身後)  拼音:shēn hòu
1.死后。晋。陆机〈豪士赋序〉:「游子殉高位于生前,志士思垂名于身后。」《文明小史》第六○回:「听说荛翁遗物,身后全归汪氏。」
2.身体的背后。如:「小心身后有人偷袭。」
分類:身后死后
《国语辞典》:身后事(身后事)  拼音:shēn hòu shì
死后的事情。多指丧事而言。如:「他在台举目无亲,一切身后事,就多偏劳你了。」
分类:丧事
《国语辞典》:身后萧条(身后萧条)  拼音:shēn hòu xiāo tiáo
死后景况凄凉,没有遗下产业或子女。如:「他老来多病,花光积蓄,身后萧条,非常凄惨。」
《國語辭典》:遗事(遺事)  拼音:yí shì
前代或先人流传下来的事迹。唐。皮日休 南阳润卿将归雷平因而有赠诗:「竹屏风扇抄遗事,柘步舆竿系隐书。」
《國語辭典》:后事(後事)  拼音:hòu shì
1.将来的事。《左传。昭公三十二年》:「虽有后事,晋勿与知可也。」《儒林外史》第二九回:「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2.作战时后方的事。《晋书。卷四三。山涛传》:「帝谓涛曰:『西偏吾自了之,后事深以委卿。』」
3.死后的事。像装殓、棺椁、殡葬等。《三国演义》第二回:「中平六年,夏四月,灵帝病笃,召大将军何进入宫,商议后事。」《红楼梦》第二五回:「合家人口无不心慌,都说没指望了,忙著将他二人的后事都治备下了。」
《漢語大詞典》:后名(後名)
身后声名。后汉书·崔駰传:“时人或讥其太玄静,将以后名失实。”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山下潭中有 杜元凯 碑, 元凯 好尚后名,作两碑,并述己功。”南齐书·王思远传:“﹝ 思远 ﹞谓 晏 曰:‘兄荷 世祖 厚恩,今一旦赞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权计相须,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
分類:身后声名
《漢語大詞典》:遗荣(遺榮)
(1).谓抛弃荣华富贵;超脱尘世。 晋 张协 《咏史》:“达人知止足,遗荣忽如无。” 唐 柳宗元 《柳常侍行状》:“味道腴以代膏粱,含德辉而轻紱冕,遗荣养素,恬淡如也。” 清 钱柏龄 《酬朱穆公天台见怀四韵》:“远媿遗荣客,深居 桐柏山 。”
(2).指身后之荣誉。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吴王 不自杀, 越王 復使谓曰:‘何王之忍辱厚耻也。世无万岁之君,死生一也。今子尚有遗荣,何必使吾师众加刃於王。’”《宋书·范晔传》:“恩非望始,没有遗荣,终古以来,未有斯比。” 唐 张说 《赠陈州刺史义阳王神道碑》:“王生不得志,没受遗荣。”
(3).犹残花。 明 刘基 《题钱舜举折枝山茶》诗:“岁暮寒气结,百卉无遗荣。懿此独不凋,方冬燁红英。”
《漢語大詞典》:追贲(追賁)
旧指身后追加恩荣。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元年:“癸酉,贵妃 张氏 薨……宜有以追賁之。”
《漢語大詞典》:余思(餘思)
(1).事后或身后留下来的思念。鬼谷子·本经阴符:“缀去者,谓缀己之繫言,使有餘思也。”
(2).指思念前人、前事。后汉书·刘玄传论:“ 汉 起,驱轻黠乌合之众,不当天下万分之一,而旌旃之所撝及,书文之所通被,莫不折戈顿顙,争受职命。非唯 汉 人餘思,固亦几运之会也。”
(3).传留后世的思想情致。 唐 樊宗师 《绛守居园池记》:“ 絳 即 东雍 ,为守理所,禀参实沉分,气蓄两河润,有 陶唐 冀 遗风餘思。” 宋 曾巩 《墨池记》:“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餘思,被於来世者如何哉!” 清 吴敏树 《与梅伯言先生书》:“徒以气力雄长閭伍之间耳,则及其死也,固无流风餘思之存焉。”
《漢語大詞典》:遗思(遺思)
(1).犹怀念。 汉 秦嘉 《留郡赠妇》诗之三:“何用敍我心,遗思致款诚。” 汉 刘桢 《公燕》诗:“遗思在玄夜,相与復翱翔。” 晋 陆机 《赴洛道中作》诗之一:“永叹遵北渚,遗思结南津。”
(2).谓死者身后人们对他的怀念。 宋 梅尧臣 《南阳谢紫微挽词》之三:“里社当存祀,邦人定立碑。还同 羊叔子 ,罢市见遗思。” 元 袁桷 《忆昔》诗之二:“《凯风》有遗思,愿言继餘芳。” 明 张居正 《恭述祖德》诗:“太平十八祀,万姓有遗思。”
(3).指死者留下令人怀念之物。《宋书·黄回传》:“先朝御服,犹有二舆,弓剑遗思,尚在车府。”
(4).犹留意。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今天下新定,矢石之勤始瘳,而主上方以边垂为忧,忿葭萌之不柔,未遑於论都而遗思 廱州 也。” 李贤 注:“遗犹留也。”
《漢語大詞典》:托后(託後)
托付以身后大事。指使承继帝位或继承职权,辅佐大政。《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不然,空使谤议上及山陵,下流后世,远闻百蛮,近布海内,甚非先帝託后之意也。”后汉书·刘表传:“及 表 病甚, 琦 归省疾,素慈孝, 允 等恐其见 表 而父子相感,更有託后之意。”三国志·魏志·徐宣传:“ 高祖 用 陈平 之智而託后於 周勃 也。”
《國語辭典》:遗嘱(遺囑)  拼音:yí zhǔ
1.遗言。人在生前或临终嘱咐处理后事的言辞。如:「国父遗嘱」。也称为「遗言」。
2.预先处置身后事务或财产的文书,单独表示意思的行为,至死后方发生效力者,称为「遗嘱」。
《漢語大詞典》:追命
(1).旧指身后由朝廷授予某种封赐。左传·昭公七年:“ 卫 齐恶 告丧于 周 ,且请命。王使 郕简公 如 卫 弔,且追命 襄公 。” 唐 白居易 《李愬赠太尉制》:“钦我追命,可赠太尉。” 宋 王安石 《参知政事欧阳修曾祖某赠某官》:“本朝追命之礼,亦从其子孙名数之卑尊。”
(2).后来命名;补称。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辩史:“由是言之,则所谓中元、后元者,岂亦后来之追命乎?宜其无所讳避也。”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辩史:“自 元鼎 以前之元,皆有司所追命也。”
(3).勾命;索命。宋史·职官志三:“应詔狱及案劾命官,追命姦盗,以程督之。”《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这捕人乃森罗殿前的追命鬼,心肠比钢铁还硬。” 清 蒲松龄 《灌仲孺论》:“其真英魂为厉,尚能追命於九泉耶?”
《漢語大詞典》:遗封(遺封)
(1).身后的封赐。 三国 吴 韦昭 《秋风》诗:“身逸获高赏,身没有遗封。” 宋 沈文通 《内东头供奉官廖浩然可内殿崇班》:“今尔考不幸,乃有遗封以尔为请。”
(2).指前人留下的封赐。 明 何景明 《述归赋》:“ 有申氏 之遗封兮,吾显祖乃肇家。”
(3).前人坟墓。梁书·沈约传:“余世德之所君,仰遗封而掩泪。” 明 刘基 《望武夷山作》诗:“缅怀 紫阳子 ,千载谁与同。琼佩邈烟雾,石函閟遗封。” 清 黄景仁 《英布墓》诗:“ 淮南 尚有遗封在,寂寞谁为弔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