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忍辱  拼音:rěn rù
1.忍受耻辱。《后汉书。卷五三。周黄徐姜申屠列传。申屠蟠》:「玉之节义,足以感无耻之孙,激忍辱之子。」《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石郎造晋起兵端,忍辱甘心父契丹。」
2.佛教用语。梵语kṣānti的意译。谓忍耐迫害、苦难、虚荣、自大及种种诱惑,使心安住不受影响。为佛教修行方法六度之一。《大智度论》卷一四:「我今求学佛道,当如诸佛法,不应起瞋恚如魔界法,以是故应当忍辱。」
《漢語大詞典》:忍辱铠(忍辱鎧)
佛教语。袈裟的别名。谓忍辱能防一切外难,故以甲铠为喻。《法华经·持品》:“恶鬼入其身,駡詈毁辱我。我等敬信佛,当著忍辱鎧。” 南朝 梁简文帝 《谢赉纳袈裟启》:“忍辱之鎧,安施九种,功德之衣,惭愧八法。”亦省作“ 忍鎧 ”。大智度论卷十:“忍鎧心坚固,精进弓力强。”
《漢語大詞典》:忍辱草
佛经中说雪山有草,名为忍辱,牛羊食之,则成醍醐。见《涅槃经》卷二七引《师子吼菩萨》。亦省作“ 忍草 ”。 唐 宋之问 《游法华寺》:“晨行踏忍草,夜诵得灵花。”
《国语辞典》:忍辱含羞  拼音:rěn rù hán xiū
忍受羞辱。《西游记》第七二回:「我要打他,恐怕污了棍子,又怕低了名头,是以不曾动棍,只变做一个饿老鹰,彫了他的衣服,他都忍辱含羞,不敢出头,蹲在水中哩。」也作「忍辱含垢」。
《国语辞典》:忍辱偷生  拼音:rěn rù tōu shēng
忍受羞辱,苟且求生。《三国演义》第八回:「妾恨不即死;止因未与将军一诀,故且忍辱偷生。」也作「忍垢偷生」、「忍耻偷生」。
《国语辞典》:含羞忍辱  拼音:hán xiū rěn rù
怀著羞愤,忍受耻辱。《红楼梦》第三○回:「到底唤了金钏儿之母白老媳妇来,领了下去。那金钏儿含羞忍辱的出去。」
分类:忍受耻辱
《國語辭典》:含垢忍辱  拼音:hán gòu rěn rù
忍受耻辱。唐。陈子昂 谢衣表:「未雪国耻,所以含垢忍辱,图死阙庭。」也作「含垢忍耻」。
《國語辭典》:忍辱负重(忍辱負重)  拼音:rěn rù fù zhòng
忍受屈辱怨谤而承担重任。《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三国演义》第八三回:「仆虽一介书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
《國語辭典》:忍辱含垢  拼音:rěn rù hán gòu
忍受羞辱。汉。班昭《女诫。卑弱》:「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也作「忍耻含垢」、「忍耻含羞」、「忍辱含羞」。
分類:忍耻耻辱
《国语辞典》:忍辱求全  拼音:rěn rù qiú quán
忍受屈辱以顾全大局。如:「为了完成任务,请大家忍辱求全,暂时按捺住脾气,不要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