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杂剧(雜劇)  拼音:zá jù
一种戏曲。原为宋代以滑稽方式表演的戏,至元代则指以北曲为主干的戏剧。通常分为四折,有的则依剧情在开头或两折之间加楔子,每折用同一宫调及同一个韵,由一个角色独唱,其他角色则用道白。
《國語辭典》:元杂剧(元雜劇)  拼音:yuán zá jù
中国最早的一种戏曲。盛行于元代,最初为金院本中的一种演出形式。以唱曲为主,剧词、音乐的结构十分严谨。剧本体裁通常分为四折,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必要时另加楔子。因主唱者不同,可分为末本、旦本两种。也称为「北曲」、「元曲」。
《高级汉语词典》:优人杂剧
乐舞戏曲
《漢語大詞典》:脱剥杂剧(脱剥雜劇)
指 元 曲中的武戏。 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一折:“我试数几段脱剥杂剧,做一段老令公刀对刀, 小尉迟 鞭对鞭。”
分類:武戏
《漢語大詞典》:温州杂剧(温州雜劇)
即南戏。也叫“永嘉杂剧”。 明 祝允明 《猥谈》:“南戏出於 宣和 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参见“ 南戏 ”。
分類:南戏
《國語辭典》:南戏(南戲)  拼音:nán xì
一种宋、元时期流行于南方的戏曲。是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直接影响明代传奇。因起源于浙江温州,故也称为「永嘉杂剧」、「温州杂剧」。当地称为「戏文」。所用的音乐主要是南曲。南戏的早期作品传世很少,直到元代末期,始有一些艺术成就较高的作品出现,如《琵琶记》,及四大传奇的《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等流传至今。
《漢語大詞典》:哑杂剧(啞雜劇)
宋 杂戏名。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继有二三瘦瘠,以粉涂身,金睛白面,如髑髏状,繫锦绣围肚看带,手执软仗,各作魁谐趋蹌,举止若排戏,谓之‘哑杂剧’。”
分類:杂戏
《國語辭典》:南杂剧(南雜劇)  拼音:nán zá jù
一种戏曲形式。明代时,南曲盛行,某些剧作家以南曲或兼用南北曲编写杂剧,篇幅较短,一至十馀折不等。有分唱、合唱等演唱形式。剧本数量较少,著名的戏剧有《中山狼》、《四声猿》等。
《分类字锦》:神鬼杂剧(神鬼杂剧)
东京梦华录近殿水中横列四彩舟上有诸军百戏如大旗狮豹掉刀蛮牌神鬼杂剧之类
分类:杂戏
《漢語大詞典》:驾头杂剧(駕頭雜劇)
指表演帝王、宫廷故事的杂剧。 元 黄雪蓑 《青楼集·南春宴》:“姿容伟丽,长於驾头杂剧,亦京师之表表者。”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国初榜文:“今后人民倡优装扮杂剧,除依律神仙道扮,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及欢乐太平者不禁外,但有褻瀆帝王圣贤之词曲、驾头杂剧,非律所该载者,敢有收藏、传诵、印卖,一时挐送法司究治。”亦省作“ 驾头 ”。 元 黄雪蓑 《青楼集·珠帘秀》:“姓 朱 氏,行第四,杂剧为当今独步,驾头、花旦、软末泥等,悉造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