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焘

相关人物:共 18 位
共 1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6—1015 【介绍】: 宋濮州鄄城人,字复之,号乖崖。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历太常博士、枢密直学士等职。出知益州,参与镇压李顺起事,对蜀民实行怀柔政策,恩威并用。真宗立,入拜御史中丞。又出知杭州、永兴军、益州、升州,所至有政绩。累进礼部尚书,上疏极论丁谓、王钦若大兴土木,致国库空虚,请斩之以谢天下。旋遭排挤出知陈州。卒谥忠定。平生以刚方自任,为政尚严猛,好慷慨大言。与寇准最善,每面折其过,虽贵不改。有《乖崖集》。
全宋诗
张咏(九四六~一○一五),字复之,号乖崖,濮州鄄城(今属山东)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授大理评事、知鄂州崇阳县。雍熙元年(九八四),迁著作佐郎。端拱元年(九八八),转秘书丞。二年,通判相州。召还,知开封府浚仪县,出为荆湖北路转运使。淳化四年(九九三),擢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兼掌三班院。五年,出知益州。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召拜给事中,迁户部使,改御史中丞。二年,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五年,改知永兴军。六年,加刑部侍郎、再知益州。景德三年(一○○六),复掌三班院兼判登闻检院。四年,知升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五)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改知陈州(同上书卷七八)。八年八月卒,年七十。谥忠定。有《张乖崖集》十卷(《郡斋读书志》卷一九),南宋时增广为十二卷。事见宋钱易《故枢密直学士礼部尚书赠左仆射张公墓志铭》,《宋史》卷二九三有传岩。 张咏诗,以《续古逸丛书》影印宋本《乖崖先生文集》(十二卷、附一卷)为底本,参校宋咸淳五年伊赓刻本(今存前六卷,简称残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曹溶旧藏钞本(十卷、附一卷,简称曹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四十九年吕无隐钞本(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丁丙钞补本(仅前七卷,以配明澹生堂钞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光绪八年莫祥芝刻本(简称莫刻),并酌采清蒋继功、黄丕烈、近人傅增湘校勘成果(分别称蒋校、黄校、傅校)。另从《西昆酬唱集》等辑得集外诗五首,附编卷末。
黄鹤楼志·人物篇
张咏(946—1015) 北宋诗人。字复之,号乖崖。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县)人。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授大理评事、知鄂州崇阳,累官枢密直学士、礼部尚书。工诗善赋,有《乖崖集》。任荆湖北路转运使期间长至黄鹤楼赏景作诗,从成都罢归途经武昌时再游黄鹤楼,作七律《登黄鹤楼》。后人在其登楼作诗处建“乖崖亭”以示纪念。
全宋文·卷一○八
张咏(九四六——一○一五),字复之。
以「乖则违众,崖不利物」自戒,因号乖崖子;又号九河生。
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北)人。
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即授大理评事,知鄂州崇阳县。
淳化初,由知浚仪县擢为荆湖北路转运使。
四年,官枢密直学士、知银台通进封驳司,兼掌三班院。
咏历迁外任,曾于淳化五年、咸平六年两知益州,景德三年,出知升州,皆以政绩闻。
大中祥符三年,官工部尚书,同年秋,加礼部尚书。
八年八月一日卒,年七十,赠左仆射,谥忠定。
咏刚方自任,为治尚严猛,「文章雄健有气骨,称其为人」。
有文集十卷,后人增为十二卷。
宋史》卷二九三有传,又见《乖崖先生文集》附录李焘《湖北漕司乖崖堂记》,钱易所撰墓志铭,韩琦所撰神道碑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济州巨野人,字子西。晁公武弟。高宗绍兴八年进士。以文章闻名于时。官至朝奉大夫。有《嵩山居士集》。
全宋诗
晁公溯,字子西,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公武弟。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清康熙《清丰县志》卷四)。史籍无传,据本集诗文,知其举进士后历官梁山尉、洛州军事判官、通判施州,绍兴末知梁山军。孝宗乾道初知眉州,后为提点潼川府路刑狱,累迁兵部员外郎(《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有《嵩山居士文集》五十四卷,刊于乾道四年(一一六八),又有《抱经堂稿》,已佚。 晁公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嵩山居士文集》为底本。校以清初抄本(简称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知圣道斋抄本(简称知圣道本,藏上海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六八○
晁公溯(一一一七——?
),字子西,号嵩山居士,又号箕山先生,钜野(今山东钜野)人。
靖康元年,北敌发难,年仅十岁即随家人逃离汴京,东游吴楚。
次年十一岁时,父冲之留佐东道,败死于宁陵。
绍兴初入蜀投靠姑丈孙涪州,八年与李焘同科进士及第。
十年任梁山尉,二十五年留佐夔州路转运判官王珏,三十年为涪州军事判官,隆兴元年知梁山,乾道元年知眉州,乾道二年升任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公事,既兼漕挽。
衰迟之年曾赴上都,再入江南。
著有《嵩山集》。
宋史》无传,事迹略见所作《悯孤赋》、《送子嘉兄赴达州司户序》、《梁山县令题名记》、《自过犍为山水益佳》诗、《上张待制劄子》、《与李仁甫结交书》、《省斋记》、《王少卿墓志铭》、《程氏经史阁记》、《答苏小溪小简》、《上虞参政劄子》、《尽心堂记》、《与石通判劄子》等诗文及师璿《嵩山集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眉州人,字唐英,世称莲峰先生。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少以《古乐府》、《洪范》等论往见张浚,浚谓其大类苏轼。年十四举于乡,赴鹿鸣宴犹著粉红裤,人疑其文未工,太守命赋诗,尧弼援笔立就。未授官而卒。有《莲峰集》。
全宋诗
史尧弼,字唐英,世称莲峰先生,眉州(今四川眉山)人。
幼年即以文学知名,年十四预眉州乡举,李焘第一,尧弼第二。
高宗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四川类试下第,遂东西游,入潭师张浚幕。
明年,湖南漕试第一,是科张栻第二,遂与张栻交。
二十七年第进士。
仕历不详,寻卒。
有《莲峰集》三十卷,已佚。
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为十卷。
事见本集卷首宋任清全序、《浩然斋雅谈》卷中。
 史尧弼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莲峰集》(诗二卷)为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
新辑集外诗一首附卷末。
全宋文·卷四八二六
史尧弼(一一一九——?
),字唐英,世称莲峰先生,眉州(治今四川眉山)人。
绍兴二年,李焘十八岁为眉州解魁,尧弼居第二,年仅十四。
遵亲命,束书东游。
张浚在潭州,乃以古乐府、《洪范》等论贽之,浚谓其大类东坡。
绍兴二十七年与其弟尧夫登第。
绍兴三十一年金兵渡淮进至长江,张浚复起,尧弼谓浚用兵必败,已而果然,人以为知言。
乾道二年省斋书《莲峰集序》,称「天下学士欲拜下风而不得」,可知尧弼必卒于绍兴末乾道初之五六年间。
见省斋、任清全《莲峰集序》(《莲峰集》卷首),《宋元学案补遗》卷五○。
李熹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3—1175 【介绍】: 宋眉州丹棱人,字明甫。
李焘弟。
以荫补官。
监雅州庐山县酒务,历利州、潼川府两路提刑司检法官,终知成都府成都县。
性刚直,居官砺志廉节,不求知名。
能诗,不为藻饰,而务达其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6—1189 【介绍】: 宋婺州金华人,字季海。
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
以荐除监察御史,迁右正言。
曾劾罢宰相汤思退,荐举学者郑伯熊、李焘等。
孝宗淳熙二年,除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
八年,拜右丞相兼枢密使,旋迁左丞相。
因好友唐仲友为朱熹所劾,乃擢陈贾、郑丙官,使攻道学,始开庆元伪学之禁。
卒谥文定。
全宋诗
王淮(一一二六~一一八九),字季海,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十五年(一一四五)进士,调台州临海尉。召为监察御史,除右正言。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为福建转运副使,除秘书少监兼恭王府直讲。出知建宁府,改浙西提刑,寻召为太常少卿、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知制诰。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签书枢密院事,累迁右丞相兼枢密使,九年,左丞相。十五年,奉祠,十六年卒,年六十四,谥文定。事见《诚斋集》卷一二二《王公神道碑》、《攻愧集》卷八七《王公行状》,《宋史》卷三九六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四九九六
王淮(一一二六——一一八九),字季海,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幼敏悟力学,绍兴十五年登第,为台州临海尉。除监察御史,寻迁右正言,劾罢宰相汤思退,擢秘书少监兼恭王室直讲,出知建宁府,改浙西提刑。入朝,除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知制诰。淳熙二年,以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进同知,兼参政。八年,拜右丞相兼枢密事,旋迁左丞相。淮素不喜朱熹,遂攻道学,庆元「伪学」之禁实肇于此。奉祠,提举洞霄宫。十六年卒,年六十四,赠少师,谥文定。有诗文、制草、奏议四十卷,多已亡佚。见楼钥《少师观文殿大学士鲁国公致仕赠太师王公行状》(《攻愧集》卷八七),《宋史》卷三九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徽州歙县人,字元养,一字仲退,号鉴轩。
试礼部第一,教授荆门。
周必大、李焘、程大昌交荐之,授太平州教官,除太学博士。
学问贯通经史。
所作《正论》、《机策》十余篇,多讥切时弊。
全宋诗
方恬,字养元,一字仲退,号鉴轩,歙县(今属安徽)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调荆门军教授。丁母忧服除,授太平州教授。卒,年三十七。事见明弘治《徽州府志》卷八。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六一六二
方恬,字元养,一字仲退,号鉴轩,又号师古,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
乾道五年试礼部第一,教授荆门。
周必大、李焘、程大昌交荐,授太平州教官,除太学博士。
其学贯穿经史,务为可用。
有论传世。
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之一七,《宋历科状元录》卷六,《宋元学案补遗》卷七一。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三六一
李垕,字仲信,丹棱(今四川丹棱)人,李焘长子。
乾道四年,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授秘书省正字,寻迁著作郎,兼国史实录院检讨官。
与其父同掌史事,时人荣之。
淳熙四年,为言者所劾,放罢,未几卒。
见《宋史》卷三八八《李焘传》及《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五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4—1190 【介绍】: 宋临江军人,徙居庐陵,字子澄,号静春先生。
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
知宜黄县,以荐召对,论“古今未有俗不可变、弊不可革者”。
历太常寺主簿、差权发遣常州,改衡州。
被诬告罢归,筑槐阴精舍以讲学。
光宗立,起知袁州,病卒。
初中进士后欲应博学宏词科,及晤朱熹,遂志于理学。
与吕祖谦、张栻神交,为汪应展、李焘敬慕。
有《曾子内外杂编》、《戒子通录》、《墨庄总录》及文集等。
全宋诗
刘清之(一一三四~一一九○),字子澄,学者称镜春先生,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明隆庆《临江府志》卷一二)。靖之弟。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进士。历知建德、宜黄县。孝宗召对,改太常主簿,通判鄂州,改知衡州。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以言者论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四八)。光宗即位,起知袁州,未赴而卒。年五十七。有文集、《衡州图经》等(《宋史·艺文志》),均佚,仅《戒子通录》八卷传世。《宋史》卷四三七、《宋元学案》卷五九有传。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五七九九
刘清之(一一三四——一一九○),字子澄,号静春,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调万安县丞,知宜黄县。丞相周必大荐于孝宗,召对称旨,改太常寺主簿。通判鄂州。差权发遣常州,改衡州。光宗即位,起知袁州,疾作,犹贻书执政论国事。绍熙元年卒,年五十七。清之少从兄靖之学,后见朱熹,遂致力于义理之学。著有《曾子内外杂篇》、《训蒙新书》、《外书》、《戒子通录》(存)、《墨庄总录》、《祭仪》、《时令书》、《续说苑》、《农书》、文集。《宋史》卷四三七有传,又见《朱文公文集》卷八七《祭刘子澄文》,雍正《江西通志》卷五○。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李镗,眉州丹棱(今属四川)人。
焘孙。
曾官宣义郎。
事见《周文忠集》卷六六《李文简公)神道碑》。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李钖,眉州丹棱(今属四川)人。
焘孙。
曾官修职郎,为彭州九陇县主簿。
事见《周文忠集》卷六六《李文简公)神道碑》。
共 1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