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不事周
  
伯夷食菜
 
北山薇
 
叩马西山
 
周粟不顾
 
问首阳
   
夷齐采薇
 
夷齐饿
 
夷齐饿首阳
  
孤竹饿
 
耻周粟
  
故山薇
 
笑首阳
  
薇堪采
 
薇老首阳
 
西山羞
 
西山老
 
西山薇蕨
 
西山遗老
 
西山食粟
 
西山饿
  
采蕨为粮
  
采薇歌
 
采薇士
 
采薇翁
 
采薇蕨
 
双麋不返
 
食周薇
 
食薇
 
饿死西山
 
饿首阳
  
首阳二子
 
首阳人
 
首阳山
 
首阳薇
 
首阳饿
 
首阳魂

相关人物
伯夷
 
叔齐


《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222~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薇,蕨也。」
《昭明文选》卷五十四〈论四·辩命论〉~2348~
夷叔毙淑媛之言,子舆困臧仓之诉。唐·李善注引《古史考》曰:「伯夷、叔齐者,殷之末世,孤竹君之二子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野有妇人谓之曰:子义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于是饿死。」
《孟子注疏》卷十上〈万章章句上〉~76~
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汉·陆贾《新语·无为》
曾闵之孝,夷齐之廉,岂畏死而为之哉?教化之所至也。

简释

夷齐:喻指有气节,不接受敌人施舍。唐李白《梁园吟》:“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例句

苟非夷齐心,岂得无战争。 于濆 古征战

采薇易为山,何必登首阳。 于濆 感怀

以我采薇意,传之天姥岑。 储光羲 酬綦母校书梦耶溪见赠之作

耕凿时未至,还山聊采薇。 储光羲 杂诗二首

憀然歌采薇,曲尽心悠悠。 元季川 登云中

可惜官仓无限粟,伯夷饿死黄口肥。 元稹 有鸟二十章

奸声入耳佞入心,侏儒饱饭夷齐饿。 元稹 立部伎

公方伯夷操,事殷不事周。 元稹 阳城驿

武王亦至明,宁哀首阳饥。请君勿执古,执古徒自隳。 刘叉 勿执古寄韩潮州

不食黄精不采薇,葛苗为带草为衣。 刘商 移居深山谢别亲故

旅食伤飘梗,岩栖忆采薇。 刘长卿 罢摄官后将还旧居留辞李侍御

采薇留客饮,折竹扫仙坛。 厉玄 送顾非熊及第归茅山

好移钟阜蓼,莫种首阳薇。 吴融 和睦州卢中丞题茅堂十韵

无才敢更期连茹,有意兼思学采薇。 吴融 得京中亲友书讶久无音耗以诗代谢

唯忆首阳路,永谢当时人。 孟郊 感怀

举才天道亲,首阳谁采薇。 孟郊 感怀

伊吕代封爵,夷齐终身饥。 孟郊 罪松

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 岑参 东归晚次潼关怀古

白水可洗心,采薇可为肴。 常建 空灵山应田叟

挂冠东都门,采蕨南山岑。 张九龄 在郡秋怀二首

首阳山翠千年在,好奠冰壶吊伯夷。 徐夤 逐臭苍蝇

味掩商山芝,英逾首阳蕨。 李德裕 忆药苗

濩落久无用,隐身甘采薇。 李欣 东京寄万楚

夷齐是何人,独守西山饿。 李白 少年子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李白 月下独酌四首

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李白 梁园吟

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齐饿死终无成。 李白 笑歌行(以下二首。苏轼云是伪作。)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李白 行路难三首

饮水箕山上,食雪首阳颠。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周粟犹不顾,齐圭安肯分。 李白 送张秀才从军

举族共资随月俸,一身惟忆故山薇。 李谅 苏州元日郡斋感怀寄越州元相公杭州白舍人

颍水有许由,西山有伯夷。 李邕 铜雀妓

家住嵩山下,好采旧山薇。 李频 嵩山夜还

何日一名随事了,与君同采碧溪薇。 杜牧 中途寄友人

薇蕨饿首阳,粟马资历聘。 杜甫 早发

空里愁书字,山中疾采薇。 杜甫 送卢十四弟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二十韵

留连树蕙辞,婉娩采薇歌。 柳宗元 种术

复笑采薇人,胡为乃长往。 王维 偶然作六首

立惟孤竹子,拂衣首阳山。夷齐各一身,穷饿未为难。 白居易 访陶公旧宅(并序)

心同合浦叶,命寄首阳薇。 皇甫冉 太常魏博士远出贼庭江外相逢因叙其事

吾爱元紫芝,清介如伯夷。 皮日休 元鲁山

夷齐饿死日,武王称圣明。节义士枉死,何异鸿毛轻。 卢仝 扬州送伯龄过江

自惟负贞意,何岁当食薇。 卢象 家叔徵君东溪草堂二首

由来那敢议轻肥,散发行歌自采薇。 秦系 献薛仆射

流水知行药,孤云伴采薇。 耿湋 赠韦山人

傅岩既纡郁,首山亦嵯峨。操筑无昔老,采薇有遗歌。 薛稷 秋日还京陕西十里作

伯夷位事愚臣忝,喜奏声成凤鸟来。 苏颋 奉和圣制春台望应制

孤竹人藏处,无因认本峰。 许棠 过中条山

如何归故山,相携采薇蕨。 邵谒 下第有感

采薇秦山镇,养亲湘水源。 邵谒 送从弟长安下第南归觐亲

诗人公署如山舍,只向阶前便采薇。 郑谷 题汝州从事厅

入山非买山,采竹异采蕨。 钱起 奉使采箭簳竹谷中晨兴赴岭

数岁白云里,与君同采薇。 钱起 忆山中寄旧友

徇禄仍怀橘,看山免采薇。 钱起 晚归蓝田酬王维给事赠别

野老采薇暇,蜗庐招客幽。 钱起 玉山东溪题李叟屋壁

独收和氏玉,还采旧山薇。 钱起 落第刘拾遗相送东归

去俗因解绶,忆山得采薇。 钱起 酬陶六辞秩归旧居见柬

西山伤遗老,东陵有故侯。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之十四

故山可往薇可采,一自人间星岁改。 韦应物 送褚校书归旧山歌

枕流方采北山薇,驿骑交迎市道儿。 韩偓 余卧疾深村闻一二郎官今称继使闽越笑余迂古潜于异乡闻之因成此篇

首阳及汨罗,无乃褊其衷。 顾况 从江西至彭蠡入浙西淮南界道中寄齐相公

心期共贺太平世,去去故乡亲食薇。 鲍溶 寄宋申锡评事时从李少师移军回归

东岩采薇人,岩际朝见月。 鲍溶 庐山石镜

典故
叩角夜漫漫
 
长夜漫漫


《史记》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列传·邹阳〉~2473~
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昔者司马喜膑脚于宋,卒相中山;范雎摺胁折齿于魏,卒为应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位,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是以申徒狄自沈于河,徐衍负石入海。不容于世,义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故百里奚乞食于路,缪公委之以政;宁戚饭牛车下,而桓公任之以国。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东汉·应劭曰:「齐桓公夜出迎客,而宁戚疾击其牛角商歌曰:『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遭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曼曼何时旦?』公召与语,说之,以为大夫。」
典故
丞相阁
 
公孙阁
 
冬阁
 
叩阁
 
孙弘阁
 
孙阁
 
平津东阁
  
弘阁
 
招贤阁
  
东阁延宾
 
东阁留宾
 
翘才客
 
开东阁
  
开阁伫孙弘
 
开阁延贤
 
开黄阁

相关人物
公孙弘

参考典故
黄阁


《汉书》卷五十八〈公孙弘卜式儿宽列传·公孙弘〉~263~
公孙弘,菑川薛人也。少时为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馀,乃学春秋杂说……元朔中,代薛泽为丞相。先是,汉常以列侯为丞相,唯弘无爵,上于是下诏曰:「朕嘉先圣之道,开广门路,宣招四方之士,盖古者任贤而序位,量能以授官,劳大者厥禄厚,德盛者获爵尊,故武功以显重,而文德以行褒。其以高成之平津乡户六百五十封丞相弘为平津侯。」其后以为故事,至丞相封,自弘始也……时上方兴功业,娄举贤良。弘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于是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与参谋议。弘身食一肉,脱粟饭,故人宾客仰衣食,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馀。然其性意忌,外宽内深。诸常与弘有隙,无近远,虽阳与善,后竟报其过。杀主父偃,徙董仲舒胶西,皆弘力也。唐·颜师古注:「閤者,小门也,东向开之,避当庭门而引宾客,以别于掾史官属也。」
《西京杂记》卷四~082~2~
平津侯自以布衣为宰相,乃开东阁营客馆以招天下之士。其一曰钦贤馆以待大贤,次曰翘材馆以待大才,次曰接士馆以待国士。其有德任毗赞佐理阴阳者处钦贤之馆,其有才堪九列将军二千石者居翘材之馆,其有一介之善一方之艺居接士之馆。而躬身菲薄,所得俸禄以奉待之。
《宋书》卷十五〈礼志二〉~42~
三公黄閤,前史无其义。史臣按,礼记「士韠与天子同,公侯大夫则异」。郑玄注:「士贱,与君同,不嫌也。」夫朱门洞启,当阳之正色也。三公之与天子,礼秩相亚,故黄其閤,以示谦不敢斥天子,盖是汉来制也。张超与陈公笺,「拜黄閤将有日月」是也。

例句

此来多愧食鱼心,东阁将辞强一吟。 刘沧 入关留别主人

已闻开阁待,谁许卧东溪。 刘长卿 和袁郎中破贼后军行过剡中山水谨上太尉

有地先开阁,何人不扫门。 刘长卿 奉和杜相公新移长兴宅呈元相公

几人犹忆孙弘阁,百口同乘范蠡舟。 刘长卿 汉阳献李相公

东阁邀才子,南昌老腐儒。 刘长卿 送李七之笮水谒张相公

召南风更阐,丞相阁还开。 孟浩然 荆门上张丞相

久废南山田,叨陪东阁贤。 孟浩然 题长安主人壁

共言东阁招贤地,自有西征谢傅才。 孙逖 和左司张员外自洛使入京中路先赴长安逢立春日赠韦侍御等诸公

作京雄近县,开阁宠平津。 孙逖 奉和李右相赏会昌林亭

作相开黄阁,为郎奏赤墀。 张子容 赠司勋萧郎中

空闻迁贾谊,不待相孙弘。 李商隐 哭刘司户蕡

羡归丞相阁,空望旧门栏。 李嘉祐 润州杨别驾宅送蒋九侍御收兵归扬州

东阁论兵后,南宫草奏期。 李嘉祐 送王端赴朝

平津旧东阁,深巷见南山。 李嘉祐 题裴十六少卿东亭

桂友寻东阁,兰交聚北堂。 李峤

公孙阁里见君初,衣锦南归二十馀。 李涉 酬彭伉

长吁问丞相,东阁几时开。 杨重玄 正朝上左相张燕公

孙弘阁闹无闲客,传说舟忙不借人。何似抡才济川外,别开池馆待交亲。 白居易 宿裴相公兴化池亭

孙弘不开阁,丙吉宁问牛。 邵谒 论政

林间客散孙弘阁,城上山宜绮季家。 钱起 登刘宾客高斋

孙弘莫惜频开閤,韩信终期别筑坛。 韩偓 和王舍人抚州饮席赠韦司空

却笑昔贤交易极,一开东閤便垂名。 韩偓 隰州新驿赠刺史

汲黯薪逾积,孙弘阁未开。 骆宾王 帝京篇

典故
南山戚
 
南山白石
 
南山石烂
 
叩牛
 
叩牛歌
 
叩角哀
 
叩角歌
  
商声讴
 
叹短衣
 
宁子商歌
  
宁戚牛
 
宁戚饭牛
 
宁牛
 
悲牛角
 
扣牛角
   
扣角而歌
  
击辕歌
 
东门牛
 
歌牛下
  
白石吟
  
短衣扣角
 
舍牛相齐
 
长歌叩辕
   
相关人物
宁戚
 
齐桓公(名小白)


《楚辞》战国楚·屈原《离骚》
「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东汉·王逸注:「宁戚,卫人。该,备也。宁戚脩德不用,退而商贾,宿齐东门外。桓公夜出,宁戚方饮牛,叩角而歌。桓公闻之,知其贤,举用为卿,备辅佐也。」
《吕氏春秋·览部》卷十九〈离俗览·举难〉~3~
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自进,于是为商旅将任车以至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爝火甚盛,从者甚众。宁戚饭牛居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歌。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
《淮南子》卷十二〈道应训〉~389~
宁越欲干齐桓公,困穷无以自达,于是为商旅,将任车,以商于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爝火甚盛,从者甚众。宁越饭牛车下,望见桓公而悲,击牛角而疾商歌。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
《史记》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列传·邹阳〉
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昔者司马喜膑脚于宋,卒相中山;范雎摺胁折齿于魏,卒为应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位,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是以申徒狄自沈于河,徐衍负石入海。不容于世,义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故百里奚乞食于路,缪公委之以政;宁戚饭牛车下,而桓公任之以国。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应劭曰:「齐桓公夜出迎客,而宁戚疾击其牛角商歌曰:『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遭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曼曼何时旦?』公召与语,说之,以为大夫。」
《淮南子》卷十三《泛论训》
「夫百里奚之饭牛,伊尹之负鼎,太公之鼓刀,宁戚之商歌,其美有存焉者矣。」东汉·高诱注:「宁戚卫人也,商旅于齐,宿郭门外,疾世商歌以干桓公。」

简释

宁戚牛:咏人怀才未遇。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之七:“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例句

思乡每读登楼赋,对月空吟叩角歌。 刘沧 汶阳客舍

魏阙望中何日见,商歌奏罢复谁听。 严维 韦情献相公

田子莫嫌弹铗恨,宁生休唱饭牛歌。 姚岩杰 报颜标

歌残白石扣牛角,赋换黄金爱马卿。 徐夤 依韵赠严司直

谁听宁戚敲牛角,月落星稀一曲歌。 李咸用 秋日送严湘侍御归京

愿君听扣角,当自识贤臣。 李峤

齐歌初入相,燕阵早横功。 李峤

宁戚未匡齐,陈平终佐汉。 李白 南奔书怀(一作自丹阳南奔道中作。此诗萧士赟云是伪作。)

宁武子,朱买臣,扣角行歌背负薪。 李白 笑歌行(以下二首。苏轼云是伪作。)

元瑜正及从军乐,宁戚谁怜叩角哀。 李郢 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

商歌如不顾,归棹越南𤃩。 杜牧 分司东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刘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韵

独坐亲雄剑,哀歌叹短衣。 杜甫

商歌还入夜,巴俗自为邻。 杜甫 与严二郎奉礼别

滥窃商歌听,时忧卞泣诛。 杜甫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

东门牛屡饭,中散虱空爬。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五十二韵之作因其韵增玉八十通赠二君子

客里冯谖剑,歌中宁戚牛。 钱起 新丰主人

日夕云台下,商歌空自悲。 钱起 秋馆言怀

不遇张华识,空悲宁戚歌。 钱起 长安落第作

否去泰来终可待,夜寒休唱饭牛歌。 韦庄 湘中作

扣角干名计已疏,剑歌休恨食无鱼。 韦庄 东游远归

刘伶避世唯沉醉,宁戚伤时亦浩歌。 韦庄 云散

寄诗同心子,为我商声讴。 韩愈 驽骥

安能羡鹏举,且欲歌牛下。 高适 苦雪四首之四

徒为击角歌,且惭雕剑字。 鲍溶 秋思

典故
唾壶口
  
唾壶敲碎
  
唾壶残
 
唾壶空击
 
唾壶缺
 
壶堪击
 
壶敲缺
 
壶边击断
 
壶频叩
 
扣壶歌
 
扣铜壶
  
击壶
 
击壶边缺
 
击樽破
 
击歌壶
 
击玉唾壶
 
击碎村醪𧣴
 
击碎歌壶
 
击碎玉唾壶
 
击铜壶浩叹
 
敲壶
 
敲柳瘿
 
敲玉壶
 
敲碎琼壶
 
敲缺唾壶
 
敲缺铜壶
 
狂叩唾壶
  
玉壶敲怨
 
琼壶敲缺
 
碎唾壶
 
空击铜壶
 
缺唾壶
  
缺壶声
 
醉击玉壶
 
银壶缺

相关人物
王敦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下〈豪爽〉~598~
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晋书》卷九十八〈王敦列传〉~2557~
初,敦务自矫厉,雅尚清谈,口不言财色。既素有重名,又立大功于江左,专任阃外,手控强兵,群从贵显,威权莫贰,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遂引刘隗、刁协等以为心膂。敦益不能平,于是嫌隙始构矣。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为节,壶边尽缺。

简释

缺唾壶:指击节咏叹,或喻壮怀激烈。宋苏轼《次韵刘景文见寄》:“莫因老骥思千里,醉后哀歌缺唾壶。”


例句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李白 玉壶吟

犹酌甘泉歌,歌长击樽破。 杜甫 屏迹三首之三

长歌敲柳瘿,小睡凭藤轮。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

长啸林木动,高歌唾壶缺。 独孤及 代书寄上裴六冀刘二颍

閒斋夜击唾壶歌,试望夷门奈远何。 窦常 立春后言怀招汴州李匡卫推

歌敲玉唾壶,醉击珊瑚枝。 罗隐 钱塘遇默师忆润州旧游。

《國語辭典》:叩门(叩門)  拼音:kòu mén
敲门。《史记。卷一○一。袁盎晁错传》:「夫一旦有急叩门,不以亲为解,不以存亡为辞,天下所望者,独季心、剧孟耳。」晋。陶渊明〈乞食〉诗:「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也作「扣门」。
分類:叩门敲门
《國語辭典》:叩头(叩頭)  拼音:kòu tóu
伏身跪拜,以头叩地。为古代的最敬礼。《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淳于髡传》:「欲赴佗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三国演义》第八回:「貂蝉跟允到阁中,允尽叱出妇妾,纳貂蝉于坐,叩头便拜。」也称为「叩首」、「扣头」。
《國語辭典》:叩关(叩關)  拼音:kòu guān
1.敲门请求进入。《汉书。卷六七。梅福传》:「昔秦武王好力,任鄙叩关自鬻;缪公行伯,繇余归德。」也称为「扣边」。
2.攻打关卡,进犯他国。《文选。贾谊。过秦论》:「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國語辭典》:叩阍(叩閽)  拼音:kòu hūn
阍,皇宫门。叩阍指吏民趋宫门陈诉冤屈。《资治通鉴。卷二五八。唐纪七十四。昭宗大顺元年》:「不然,方且轻骑叩阍。顿首丹陛,诉奸回于陛下之扆坐,纳制敕于先帝之庙庭。」
《漢語大詞典》:叩舷
谓以桨击船舷以为歌咏的节拍。 晋 郭璞 《江赋》:“忽忘夕而宵归,咏採菱以叩舷。” 唐 韩愈 《湘中》诗:“苹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叩舷歌。”
《漢語大詞典》:叩角
敲牛角。艺文类聚卷九四引 汉 蔡邕 《琴操》:“ 宁戚 饭牛车下,叩角而商歌…… 齐桓公 闻之,举以为相。”后因以“叩角”为求仕或用言语打动君主而获显官之典。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博采之道弘,则异闻毕集;庭燎之耀辉,则奇士叩角。” 唐 刘沧 《汶阳客舍》诗:“思乡每读《登楼赋》,对月空吟叩角歌。” 刘泽湘 《过西山辟支生墓》诗:“叩角谁賡 宁戚 歌,飞鳧莫辨 王乔 舄。”
《國語辭典》:叩马(叩馬)  拼音:kòu mǎ
拉住马,不使前进。《史记。卷六一。伯夷传》:「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也作「扣马」。
《骈字类编》:一叩
书太甲伊尹拜手稽首疏郑云稽首头至地头下至地也顿首头下至地暂一叩之而已此言拜手稽首者头至手乃复申头以至于地至手是为拜手至地乃为稽首
《國語辭典》:叩首  拼音:kòu shǒu
伏身跪拜,以头叩地。为古代的最敬礼。《红楼梦》第一二回:「一面叫,一面在枕上叩首。」也称为「叩头」、「扣头」。
分類:叩首磕头
《漢語大詞典》:叩齿(叩齒)
(1).牙齿上下相碰击。古代的一种养生之法。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吾尝患齿,摇动欲落,饮食热冷皆苦疼痛。见抱朴子有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行之数日,即便平愈。” 唐 白居易 《晚起闲行》诗:“皤然一老子,拥裘仍隐几。坐稳夜忘眠,卧安朝不起。起来无可作,闭目时叩齿。”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胎息》:“每日以子时后,披衣坐,面东或南,盘足坐,叩齿三十六通。” 清 曹寅 《惠山纳凉歌》:“临风叩齿漱寒泉,今夜移舟 太湖 尾。”
(2).道家所行的祝告仪式之一。叩左齿为鸣天鼓,叩右齿为击天磬,驱祟降妖用之。当门上下八齿相叩,为鸣法鼓,通真、朝奏用之。 宋 无名氏 《灯下闲谈·坠井得道》:“道士乃临楹秉简,叩齿焚香。”《水浒传》第七回:“众人有叩齿的,齐道:‘赤口上天,白舌入地。’”《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 韩夫人 叩齿礼拜。”
《國語辭典》:伯夷  拼音:bó yí
1.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山海经。海内经》:「伯夷父生西岳,西岳生先龙,先龙始生氐羌,氐羌乞姓。」晋。郭璞。注:「伯夷父颛顼师,今氐羌其苗裔也。」也称为「伯夷父」、「颛顼师」。
2.人名:(1)舜的臣子,生卒年不详。《书经。舜典》:「有能典朕三礼,佥曰:『伯夷』。」(2)孤竹君的长子,生卒年不详。参见「伯夷叔齐」条。《孟子。公孙丑上》:「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
《國語辭典》:伯夷叔齐(伯夷叔齊)  拼音:bó yí shú qí
殷末孤竹君的二个儿子。伯夷,名元,字公信。叔齐,名智,字公达。相传其父遗命要立叔齐为继承人。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国。周武王伐纣,二人叩马谏阻。及殷亡,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遂饿死。见《史记。卷六一。伯夷列传》。《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漢語大詞典》:夷叔
伯夷 、 叔齐 的并称。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彭城相袁元服》:“ 伯楚 名 彭 ,清拟 夷 叔 ,政则 冉季 ,歷典三郡,致位上列。”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二:“积善云有报, 夷 叔 在 西山 !”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五:“空谤 齐景 非,徒称 夷 叔 贤。”
分類:伯夷叔齐
《國語辭典》:夷齐(夷齊)  拼音:yí qí
伯夷与叔齐。《文选。郭璞。游仙诗七首之一》:「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夷齐耻周而远饿,文武不以卑。」
分類:伯夷叔齐
《漢語大詞典》:夷叔
伯夷 、 叔齐 的并称。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彭城相袁元服》:“ 伯楚 名 彭 ,清拟 夷 叔 ,政则 冉季 ,歷典三郡,致位上列。”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二:“积善云有报, 夷 叔 在 西山 !”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五:“空谤 齐景 非,徒称 夷 叔 贤。”
分類:伯夷叔齐
《國語辭典》:孤竹  拼音:gū zhú
1.孤生的竹。《周礼。春官。大司乐》:「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宋。朱熹。注:「孤竹,竹特生者,孙竹竹枝根之末。」汉。张衡〈东京赋〉:「尔乃孤竹之管,云和之瑟。」
2.乐器名,吹管乐器。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常作定律或调律之用。晋。张协〈七命〉:「吹孤竹,拊云和。」
3.复姓。
《國語辭典》:采薇  拼音:cǎi wéi
1.相传殷商遗民伯夷、叔齐于武王克殷之后,义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临终作〈采薇歌〉以申其志。见《史记。卷六一。伯夷列传》。后借指隐居山林。三国魏。嵇康 幽愤诗:「采薇山阿,散发岩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一折:「将人浪品题,惹得他长歌忆采薇。」也作「采薇」。
2.《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六章。根据〈诗序〉:「采薇,遣戍役也。」首章二句为:「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國語辭典》:采薇(採薇)  拼音:cǎi wéi
比喻隐居山林。参见「采薇」条。宋。王禹偁 贤人不家食赋:「当年汉殿,犹闻索米之言;今日商山,不见采薇之老。」
《漢語大詞典》:蕨薇
蕨与薇。均为山菜,每联用之以指代野蔬。《诗·小雅·四月》:“山有蕨薇,隰有杞桋。” 宋 苏辙 《上清辞》:“玉食有不享兮,会潢污蕨薇之不弃。” 明 何景明 《沅州道中》诗之四:“果熟收梨枣,蔬香煮蕨薇。” 陈樗 《甲寅十一月感事》诗:“薪胆初闻忘 越 耻,蕨薇竟见拜 周 封。”
分類:为山野蔬
《漢語大詞典》:采蕨
借指隐居不仕的生活。 唐 张九龄 《在郡秋怀》诗之二:“挂冠东都门,采蕨南山岑。”
《漢語大詞典》:首阳(首陽)
山名。一称 雷首山 ,相传为 伯夷 、 叔齐 采薇隐居处。《诗·唐风·采苓》:“采苓采苓, 首阳 之巔。” 毛 传:“ 首阳 ,山名也。”论语·季氏:“ 伯夷 、 叔齐 ,饿于 首阳 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史记·伯夷列传:“ 武王 已平 殷 乱,天下宗 周 ,而 伯夷 、 叔齐 耻之,义不食 周 粟,隐於 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按, 首阳山 在今何地,旧说不一。论语 何晏 集解引 汉 马融 曰:“ 首阳山 在 河东 蒲坂 , 华山 之北, 河曲 之中。” 蒲坂 故城,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南。
《漢語大詞典》:平津馆(平津館)
(1).亦作“ 平津邸 ”、“ 平津阁 ”。 汉 公孙弘 为丞相,封 平津侯 ,起客馆,开东阁,招请士人。后因以“平津馆”等称高级官僚延纳宾客的处所。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吴明彻墓志铭》:“归 平津 之馆,时闻櫪马之嘶;舍 广城 之传,裁见诸侯之客。” 南朝 齐 陆厥 《奉答内兄希叔》诗:“出入 平津邸 ,一见 孟尝 尊。” 唐 韩翊 《送李侍御赴徐州行营》:“远属 平津阁 ,前驱 博望侯 。” 清 郑燮 《李锴》诗:“西风吹冷 平津阁 ,何处重寻孔雀屏。”
(2). 清 孙星衍 任 山东 督粮道时,治所即在 公孙弘 所封 平津 故地,因名其书斋为 平津馆 ,所刊丛书名《平津馆丛书》。 清 孙星衍 《平津馆记》:“予参藩 山左 ,驻节 安德 ,地为 平原 故郡,当 燕 齐 孔道,通人过访无虚日……所以名吾馆者,以识风土古迹,后之 士夫 为国树人,或有慕夫开閤之风也。”
《國語辭典》:东阁(東閣)  拼音:dōng gé
1.东向的小门。《汉书。卷五八。公孙弘传》:「弘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于是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与参谋议。」后用以指宰相招贤的地方。唐。李商隐〈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早岁思东阁,为邦属故国。」
2.明、清时大学士所冠殿阁衔之一,称为「东阁大学士」。
3.地名。在今四川省简阳县东。
《漢語大詞典》:东閤(東閤)
东向的小门。汉书·公孙弘传:“ 弘 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於是起客馆,开东閤以延贤人。” 王先谦 补注引 姚鼐 曰:“此閤是小门,不以贤者为吏属,别开门延之。”后汉书·周黄徐等传序:“ 东平王 苍 为驃骑将军,开东閤延贤俊。”后因以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之所。 唐 孟浩然 《题长安主人壁》诗:“久废南山田,谬陪东閤贤。” 唐 李商隐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早岁思东閤,为邦属故园。”
《漢語大詞典》:开阁(開閣)
见“ 开閤 ”。
《漢語大詞典》:开閤(開閤)
亦作“ 开阁 ”。 汉 公孙弘 为宰相,“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与参谋议”。见汉书·公孙弘传。后以“开閤”指大臣礼贤爱士。 唐 刘禹锡 《答裴令公雪中讶白二十二与诸公不相访之什》诗:“玉树琼楼满眼新,的知开閤待诸賔。” 唐 邵谒 《论政》:“ 孙弘 不开阁, 丙吉 寧问牛。” 宋 曾巩 《回亳州知府谏议状》:“伏惟开阁之初,偃藩甚乐。”
边开边关。《收穫》1981年第4期:“忽听得北窗外有声响,好像滞重的大黑门在开合。”
《國語辭典》:商歌  拼音:shāng gē
宁越在车下喂牛,望见桓公心生悲伤,因而击牛角,作商歌。桓公听后,于是载越回国,任以官职。见《淮南子。道应》。后比喻自荐谋求官禄。晋。陶渊明〈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中〉诗:「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漢語大詞典》:宁戚歌(甯戚歌)
《楚辞·离骚》“ 宁戚 之謳歌兮” 洪兴祖 补注谓《三齐记》载其歌曰:“ 南山 矸,白石烂,生不遭 尧 与 舜 禪。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后遂以“宁戚歌”为不遇之士自求用世的典实。 宋 叶适 《题贾俨不忘室》诗:“每识饭牛下,有作 宁戚 歌。” 唐 许浑 《送李文明下第鄜州觐兄》:“ 宁 歌还夜苦, 宋 赋更秋悲。”参见“ 宁戚 ”。
分類:宁戚讴歌
《漢語大詞典》:宁戚
春秋 卫 人, 齐 大夫。《楚辞·离骚》:“ 宁戚 之謳歌兮, 齐桓 闻以该辅。” 王逸 注:“ 宁戚 修德不用,退而商贾,宿 齐 东门外。 桓公 夜出, 宁戚 方饭牛,叩角而商歌。 桓公 闻之,知其贤,举用为客卿,备辅佐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接疏:“若积素行乃託政,则 宁戚 不显於 齐 矣。”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采英奇於仄陋,宣皇明於巖穴,此 宁子 商歌之秋,而 吕望 所以投纶而逝也。”一本作“ 寗 ”。
分類:宁戚大夫
《漢語大詞典》:扣角
相传 春秋 时 卫 人 宁戚 家贫,在 齐 ,饭牛车下,适遇 桓公 ,因击牛角而歌。 桓公 闻而以为善,命后车载之归,任为上卿。见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后以“扣角”为求仕的典故。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奇士扣角而见遏,况乃潜於皋藪乎。” 前蜀 韦庄 《东游远归》诗:“扣角干名计已疎,剑歌休恨食无鱼。” 金 元好问 《除夜》诗:“折腰真有 陶潜 兴,扣角空传 宁戚 歌。” 高旭 《怀太一北京》诗:“漫漫长夜何时旦,扣角羞过将相门。”亦作“ 扣角歌 ”。 清 顾炎武 《哭归高士》诗:“常为扣角歌,不作穷途哭。”
《漢語大詞典》:扣角歌
见“ 扣角 ”。
《漢語大詞典》:扣角
相传 春秋 时 卫 人 宁戚 家贫,在 齐 ,饭牛车下,适遇 桓公 ,因击牛角而歌。 桓公 闻而以为善,命后车载之归,任为上卿。见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后以“扣角”为求仕的典故。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奇士扣角而见遏,况乃潜於皋藪乎。” 前蜀 韦庄 《东游远归》诗:“扣角干名计已疎,剑歌休恨食无鱼。” 金 元好问 《除夜》诗:“折腰真有 陶潜 兴,扣角空传 宁戚 歌。” 高旭 《怀太一北京》诗:“漫漫长夜何时旦,扣角羞过将相门。”亦作“ 扣角歌 ”。 清 顾炎武 《哭归高士》诗:“常为扣角歌,不作穷途哭。”
《漢語大詞典》:击角歌(擊角歌)
扣角歌。 唐 鲍溶 《秋思》诗:“徒为击角歌,且惭雕剑字。”参见“ 扣角 ”。
《漢語大詞典》:扣角
相传 春秋 时 卫 人 宁戚 家贫,在 齐 ,饭牛车下,适遇 桓公 ,因击牛角而歌。 桓公 闻而以为善,命后车载之归,任为上卿。见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后以“扣角”为求仕的典故。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奇士扣角而见遏,况乃潜於皋藪乎。” 前蜀 韦庄 《东游远归》诗:“扣角干名计已疎,剑歌休恨食无鱼。” 金 元好问 《除夜》诗:“折腰真有 陶潜 兴,扣角空传 宁戚 歌。” 高旭 《怀太一北京》诗:“漫漫长夜何时旦,扣角羞过将相门。”亦作“ 扣角歌 ”。 清 顾炎武 《哭归高士》诗:“常为扣角歌,不作穷途哭。”
《漢語大詞典》:牛下歌
见“ 牛角之歌 ”。
《國語辭典》:牛角之歌  拼音:niú jiǎo zhī gē
春秋时卫人宁戚欲求见齐桓公,因贫穷无资,遂替商旅驾车,终于到达齐国。夜晚露宿于城郭门外,值桓公往郊外迎客,夜开城门。宁戚正在车下喂牛,见状,便扣击牛角高歌。桓公听见以为不凡,便载他回去,后来果受重用。典出《吕氏春秋。离俗览。举难》。
《漢語大詞典》:白石烂(白石爛)
古诗《饭牛歌》之一歌辞中语。谓山石洁白耀眼。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宁戚 饭牛车下,而 桓公 任之以国” 裴駰 集解引 汉 应劭 曰:“ 齐桓公 夜出迎客,而 宁戚 疾击其牛角而 商 歌曰:‘……白石烂,生不遭 尧 与 舜 禪。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公召与语,説之,以为大夫。”后亦用以代称《饭牛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七:“醉上 山公 马,寒歌 宁戚 牛。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唐 李白 《南奔书怀》诗:“遥夜何漫漫!空歌白石烂。 宁戚 未匡 齐 , 陈平 终佐 汉 。”
《漢語大詞典》:饭牛(飯牛)
(1).喂牛,饲养牛。庄子·让王:“ 鲁 君闻 颜闔 得道之人也,使人以币先焉。 颜闔 守陋閭,苴布之衣,而自饭牛。”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卫庆:“自是家产日滋,饭牛四百蹄,垦田二千亩。” 清 钱澄之 《田园杂诗》之四:“呼儿且饭牛,吾去烧东菑。”
(2).寓不慕爵禄,过劳动自适的生活之意。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平章生日丁卯》词序:“短衣饭牛而至旦,业已归耕;搢笏笼鸽以放生,末由旅贺。”虞初新志卷四引 清 林璐 《丁药员外传》:“卜筑东冈,躬自饭牛。”
(3).比喻贤才屈身于卑贱之事。语本管子·小问:“ 百里徯 , 秦国 之饭牛者也, 穆公 举而相之,遂霸诸侯。”又吕氏春秋·举难:“ 宁戚 欲干 齐桓公 ,穷困无以自进,於是为商旅将任车以至 齐 ,暮宿於郭门之外。 桓公 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爝火甚盛,从者甚众。 宁戚 饭牛居车下,望 桓公 而悲,击牛角疾歌。 桓公 闻之,抚其僕之手曰:‘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赞:“ 卜式 拔於芻牧, 弘羊 擢於贾竖, 卫青 奋於奴僕, 日磾 出於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 唐 刘禹锡 《唐故中书侍郎平章事韦公集纪》:“古今相望,落落然如骑星辰,与夫起版筑饭牛者异矣。” 清 方文 《除夕咏怀》之四:“挽鹿实无偕隐妇,饭牛空有辟兵符。”
《漢語大詞典》:饭牛歌(飯牛歌)
又名《扣角歌》《牛角歌》《商歌》。古歌名。相传 春秋 时 卫 人 宁戚 喂牛于 齐国 东门外,待 桓公 出,扣牛角而唱此歌。楚辞·离骚“ 宁戚 之謳歌兮, 齐桓 闻以该辅” 王逸 注引《三齐记》所载歌辞:“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遭 尧 与 舜 禪,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后遂用作寒士自求用世的典故。 宋 陆游 《羸卧》诗:“马上元无听鸡句,原头那有饭牛歌。” 沈砺 《送友北上》诗:“市上已无屠狗辈,车前试唱饭牛歌。”
分類:宁戚
《漢語大詞典》:齐歌(齊歌)
(1).指 齐 宁戚 饭牛作歌,为 齐桓公 相。 唐 李峤 《咏牛诗》:“ 齐 歌初入相, 燕 阵早横功。”
(2).齐声歌唱。汉书·高帝纪上“皆歌謳思东归” 唐 颜师古 注:“謳,齐歌也,谓齐声而歌。或曰 齐 地之歌。”
《漢語大詞典》:唾壶击缺(唾壺擊缺)
亦作“ 唾壶敲缺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豪爽:“ 王处仲 ( 王敦 )每酒后輒咏‘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后以“唾壶击缺”或“唾壶敲缺”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 清 钮琇 觚賸·虎林军营唱和:“ 吴愧菴 名 炎 ……同以史事株连,逮繫 虎林军营 。 吴 有《营中送春》诗云:‘一半春光縲絏过,唾壶敲缺待如何。’”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先祖 旦釜公 《巩县幕中五十自寿沁园春》云﹞忧来处,把唾壶敲缺,羯鼓频挝。” 周斌 《和剑华醉歌行》:“毕竟英雄心不死,唾壶击缺剑光紫。”参阅晋书·王敦传
《漢語大詞典》:唾壶敲缺(唾壺敲缺)
见“ 唾壶击缺 ”。
《漢語大詞典》:唾壶击缺(唾壺擊缺)
亦作“ 唾壶敲缺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豪爽:“ 王处仲 ( 王敦 )每酒后輒咏‘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后以“唾壶击缺”或“唾壶敲缺”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 清 钮琇 觚賸·虎林军营唱和:“ 吴愧菴 名 炎 ……同以史事株连,逮繫 虎林军营 。 吴 有《营中送春》诗云:‘一半春光縲絏过,唾壶敲缺待如何。’”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先祖 旦釜公 《巩县幕中五十自寿沁园春》云﹞忧来处,把唾壶敲缺,羯鼓频挝。” 周斌 《和剑华醉歌行》:“毕竟英雄心不死,唾壶击缺剑光紫。”参阅晋书·王敦传
《漢語大詞典》:击唾壶(擊唾壺)
见“ 击碎唾壶 ”。
《國語辭典》:击碎唾壶(擊碎唾壺)  拼音:jí suì tuò hú
晋代王敦酒后往往歌咏魏武帝诗歌,并以如意敲打唾壶以和节拍,造成唾壶边缘碎缺。典出《晋书。卷九八。王敦传》。后用以比喻对文学作品非常激赏。也作「击缺唾壶」。
《漢語大詞典》:玉唾壶(玉唾壺)
玉制的唾壶。 晋 王嘉 拾遗记·魏:“ 灵芸 闻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沾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 俞锷 《无题》诗之七:“画屏香冷博山炉,情泪珠殷玉唾壶。”
分類:玉制
《漢語大詞典》:缺壶歌(缺壺歌)
晋 王敦 酒后辄咏 曹操 《乐府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边尽缺。见晋书·王敦传。后因用“缺壶歌”为发抒壮怀之典实。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三:“ 鄴 下风流在 晋 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分類:王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