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妾换马
 
娇姿骏骨
 
爱妾换马
 
愧青骊
 
换佳人
  
换美妾
 
换马邯郸娼
 
行雨水换追风
 
赤骥换青娥
  
骏马换妾
 
骏马换蛾眉
 
骢子换
 
龙媒欲换

相关人物
曹彰


唐·李冗《独异志》卷中
后魏曹彰性倜傥,偶逢骏马爱之,其主所惜也。彰曰:「予有美妾可换,惟君所选。」马主因指一妓,彰遂换之。马号曰「白鹘」。后因猎,献于文帝。
《乐府诗集》卷七十三〈杂曲歌辞十三·爱妾换马〉
《乐府解题》曰:「《爱妾换马》,旧说淮南王所作,疑淮南王即刘安也。」古辞今不传。

例句

千金骏马换少妾,醉坐雕鞍歌落梅。 李白 襄阳歌

豹钱骢子能擎举,兼著连乾许换无。 段成式 戏高侍御七首之七

典故
俗书博白鹅
 
内史写道经
 
内史写黄庭
 
博白鹅
 
右军鹅
 
好鹅寻道士
 
学溪老鹅
 
写经不惜鹅
  
将鹅与右军
 
山阴书罢
 
山阴道士鹅
 
惜鹅群
 
换经鹅
   
换鹅帖
 
换鹅文
  
换黄庭
 
挥帖致白鹅
 
挥翰邀鹅
 
书字换鹅
 
书经爱鹅
 
书邀道士鹅
 
白鹅书
 
笼归忆右军
 
笼随王右军
  
觅鹅群
  
鹅归逸少
   
鹅费羲之墨
 
黄庭换鹤

相关人物
王羲之


《晋中兴书》卷七〈琅琊王录〉~424~
王羲之字逸少。导之从子也。初讷于言。人未之知。年十三。尝见周顗。顗异之。时重牛心炙。座客未啖。先割啖之。羲之于是知名。及长。尤善草隶书。为今古冠绝。累迁为右将军。不乐京师。遂往会稽。与谢安、孙绰、等游处。山阴有道士养群鹅。羲之意甚悦。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举群相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去。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列传〉~200~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
《太平御览》卷二百三十八〈职官部三十六·右将军〉~258~
《晋中兴书》曰:「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祖正,尚书郎。父旷,淮南太守。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及长,尤善草隶书,为今古冠绝。累迁为右将军。不乐京师,遂往会稽。与谢安、孙绰、等游处。山阴有道士养群鹅,羲之意甚悦。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举群相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去。」

简释

换鹅:喻以自己的高才绝技换取心爱之物,或喻书法作品高妙。唐李白《送贺宾客归越》:“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例句

道经今为写,不虑惜鹅群。 刘长卿 过包尊师山院

枥嘶支遁马,池养右军鹅。 孟浩然 宴荣二山池(一题作〔宴〕(晏)荣山人池亭)

彭泽先生柳,山阴道士鹅。 孟浩然 寻梅道士

林栖居士竹,池养右军鹅。 孟浩然 晚春题远上人南亭

金粉为书重莫过,黄庭旧许右军多。请看今日酬恩德,何似当年为爱鹅。 景审 题所书黄庭经后(泥金正书)

鹅归逸少宅,鹤满令威家。 李商隐 喜雪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李白 送贺宾客归越

好鹅寻道士,爱竹啸名园。 李白 题金陵王处士水亭(此亭盖齐朝南苑。又是陆机故宅。)

山阴岂无尔,茧字换群鹅。 杜牧 鵁鶄

凤皇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杜甫 得房公池鹅

鹅费羲之墨,貂馀季子裘。 杜甫 摇落

尚书旧用裁天诏,内史新将写道经。 柳宗元 杨尚书寄郴笔知是小生本样令更商榷使尽其功辄献长句

咏雪因饶妹,书经为爱鹅。 卢纶 宴赵氏昆季书院因与会文并率尔投赠

新传左慈诀,曾与右军鹅。 卢纶 寻贾尊师

似君换得白鹅时,独凭阑干雪满池。 卢纶 赋得白鸥歌送李伯康归使

山阴妙术人传久,也说将鹅与右军。 薛涛 送扶炼师

玄堪教凤集,书好换鹅群。 陆龟蒙 又次前韵酬广文

便使笔精如逸少,懒能书字换群鹅。 陆龟蒙 自遣诗三十首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韩愈 石鼓歌

典故 
千金何足惜
 
千金市骏
  
千金骨
 
售骨
 
市白骨
  
市骏骨
  
捐金买骨
 
收骏骨
 
昭王买骏
 
死骨掷燕隗
 
燕山买骏
 
燕市死骨
 
燕市骏骨
  
燕昭怜马
 
燕昭求骏
 
燕台骏
 
燕马换金
 
白骨千金
 
筑台市骏
 
贵骏骨
    
买骨金台
 
郭隗无骏
   
骏骨千金

相关人物
燕昭王
 
郭隗


《战国策》卷二十九〈燕策一·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064~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雠。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丑,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雠者柰何?」……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例句

骏骨黄金买,英髦绛帐延。 元稹 献荥阳公诗五十韵(并启)

燕昭不是空怜马,支遁何妨亦爱鹰。 司空图 退栖

君王倘若不见遗,白骨黄金犹可市。 乔知之 羸骏篇

郭隗惭无骏,冯谖愧有鱼。 宋璟 奉和御制璟与张说源乾曜同日上官命宴都堂赐诗应制

知君市骏马,不是学燕王。 岑参 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马

买骨须求骐骥骨,爱毛宜采凤皇毛。 徐夤 偶题二首

燕昭寤寐常求骏,郭隗寻思未是贤。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之一

燕中有马如龙行,不换黄金无骏名。 李咸用 送人

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无人贵骏骨,騄耳空腾骧。 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

有能市骏骨,莫恨少龙媒。 杜甫 昔游

燕王买骏骨,渭老得熊罴。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

难逢王济知音癖,欲就燕昭买骏名。 韩琮 咏马

当时若遇燕昭王,肯把千金买枯骨。 顾云 苏君厅观韩干马障歌

始知物妙皆可怜,燕昭市骏岂徒然。 高适 同鲜于洛阳于毕员外宅观画马歌

典故
倚长门
 
冷落长门
 
千金求赋
  
千金赋
 
寿相如
 
守长门
 
换笑
 
换黄金
 
文园词赋
 
汉殿长门
 
无金买赋
 
百斤买赋
 
能赋受黄金
 
临邛卖赋郎
 
苔没长门
  
词赋得黄金
 
词金阙
 
买新赋
 
买词人赋
  
买赋临邛
 
赋换黄金
 
辞金屋
 
金屋赋
 
长门不惜金
 
长门事
 
长门夜悄
 
长门宫里人
 
长门心
 
长门望幸心
 
长门每人
 
长门泣
 
长门深闭
 
长门尽日
 
长门买赋
 
长门费万金
 
长门赋
 
长门闭
 
长门离恨
 
闭长门
 
闭阿娇
 
黄金买词赋
  
黄金达相如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司马相如
 
陈皇后


《昭明文选》卷十六汉·司马长卿(相如)《长门赋·序》
「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

简释

千金赋:喻作品极有价值。金元好问《白屋》:“长门谁买千金赋,祖道虚传五鬼文。”

长门泣:喻失宠后的凄怨心情。南朝梁何逊《扬州法曹梅花盛开》:“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例句

长门谁买千金赋,祖道虚传五鬼文。 元好问 白屋

虽然不似王孙女,解爱临邛卖赋郎。 崔珏 有赠

无金可买长门赋,有恨空吟团扇诗。 张窈窕 寄故人

买得千金赋,花颜已如灰。 曹邺 代班姬

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 李白 白头吟

翻悲因买赋,索镜照空辉。 梁锽 长门怨

黄金买赋心徒切,清路飞尘信莫通。 卢汝弼 薄命妾

阿娇得似红儿貌,不费长门买赋金。 罗虬 比红儿诗之十八

赋成无处换黄金,却向春风动越吟。 罗隐 送进士臧濆下第后归池州

六宫谁买相如赋,团扇恩情日日疏。 罗隐 闲居早秋

掖庭羞改画,长门不惜金。 虞世南 怨歌行

展转令人思蜀赋,解将惆怅感君王。 韦庄 宫怨

宫买长门赋,天迎驷马车。 魏万 金陵酬李翰林谪仙子

典故
一斗得凉州
 
五斗凉州
 
刺史葡萄酒
 
博凉州
 
取凉州牧
 
蒲萄一斗
 
酒换西凉州


《三国志》卷三〈魏书·明帝纪〉~92~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三辅决录》曰:「伯郎,凉州人,名不令休。其注曰:伯郎姓孟,名他,扶风人。灵帝时。中常侍张让专朝政,让监奴典护家事。他仕不遂,乃尽以家财赂监奴,与共结亲,积年家业为之破尽。?奴皆惭,问他所欲,他曰:『欲得卿曹拜耳。』奴被恩久,皆许诺。时宾客求见让者,门下车常数百乘,或累日不得通。他最后到,?奴伺其至,皆迎车而拜,径将他车独入。众人悉惊,谓他与让善,争以珍物遗他。他得之,尽以赂让,让大喜。他又以蒲桃酒一斛遗让,即拜凉州刺史。」
《后汉书》卷七十八〈宦者列传·张让传〉
灵帝时,让、忠并迁中常侍,封列侯,与曹节、王甫等相为表里。节死后,忠领大长秋。让有监奴典任家事,交通货赂,威形諠赫。扶风人孟佗,资产饶赡,与奴朋结,倾竭馈问,无所遗爱。奴咸德之,问佗曰:「君何所欲?力能办也。」曰:「吾望汝曹为我一拜耳。」时宾客求谒让者,车恒数百千两,佗时诣让,后至,不得进,监奴乃率诸仓头迎拜于路,遂共舆车入门。宾客咸惊,谓佗善于让,皆争以珍玩赂之。佗分以遗让,让大喜,遂以佗为凉州刺史。

简释

一斗得凉州:喻以行贿得官,或喻美酒。宋苏轼《次韵秦观秀才见赠》:“将军百战竟不侯,伯郎一斗得凉州。”

典故
令人买牛
 
佩刀买犊
 
佩剑博牛羊
 
佩牛
  
刀剑化耕蚕
 
刀换犊
 
刀买犊
 
劝买耕牛
 
带牛
  
凭剑换牛
 
戴牛佩犊
 
持刀买黄犊
 
易牛以剑
 
渤海卖刀剑
 
犊佩
 
腰下牛闲
 
腰剑不换牛
 
腰无犊
 
解剑换牛
 
买牛捐三尺
 
买牛捐宝剑
   
卖刀收茧栗
 
卖刀耕陇上
 
卖刀买牛
  
卖剑渤海
  
卖剑买牲
 
卖腰间剑
 
销兵铸农器
 
锄犁化刀剑
 
铸农器
 
黄犊无人佩
 
龙泉候买牛
 
龚牛

相关人物
龚遂


《汉书》卷八十九〈循吏列传·龚遂传〉~3639~
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馀,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渤海又多劫略相随,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钩锄。盗贼于是悉平,民安土乐业。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榆、百本薤、五十本、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困实菱芡。劳来循行,郡中皆有畜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简释

佩犊:喻弃官务农。宋苏轼《张作诗送砚反剑乃和其诗卒以剑归之》:“斩蛟刺虎老无力,带牛佩犊吏所诃。”

卖剑买牛:喻重本务农。宋苏轼《常润道中有怀钱塘五首》之五:“卖剑买牛吾欲老,杀鸡为黍子来无?”

犊佩:指佩带刀剑,或指弃农背本。来苏轼《次韵聪上人见寄》:“归心忘犊佩,生术寄羊鞭”

典故
不识金貂重
 
相如酒渴对文君
 
脱貂贳醑
 
裘貂醉
 
解金貂
  
贳貂裘
 
醉当貂裘
 
金貂不抵银瓶贵
  
金貂换
 
相关人物
司马相如
 
阮孚
 
卓文君


《晋书》卷四十九〈阮籍列传·(瞻弟)阮孚〉
孚字遥集。其母,即胡婢也。孚之初生,其姑取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曰:「胡人遥集于上楹」而以字焉。初辟太傅府,迁骑兵属。避乱渡江,元帝以为安东参军。蓬发饮酒,不以王务婴心。时帝既用申韩以救世,而孚之徒未能弃也。虽然,不以事任处之。转丞相从事中郎。终日酣纵,恒为有司所按,帝每优容之。琅邪王裒为车骑将军,镇广陵,高选纲佐,以孚为长史。帝谓曰:「卿既统军府,郊垒多事,宜节饮也。」孚答曰:「陛下不以臣不才,委之以戎旅之重。臣僶勉从事,不敢有言者,窃以今王莅镇,威风赫然,皇泽遐被,贼寇敛迹,氛祲既澄,日月自朗,臣亦何可爝火不息?正应端拱啸咏,以乐当年耳。」迁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尝以金貂换酒,复为所司弹劾,帝宥之。转太子中庶子、左卫率,领屯骑校尉。
《西京杂记》卷二
司马相如,初与卓文君还成都。居贫愁懑,以所著鹔鹴裘,就市人阳昌贳酒,与文君对饮。

简释

金貂换:文人狂放不羁,或喻喜好饮酒。唐温庭筠《寄卢生》:“他年犹拟金貂换,寄语黄公旧酒垆。”


例句

脱貂贳桂醑,射雁与山厨。 王维 过崔驸马山池

不识金貂重,偏惜玉山颓。 骆宾王 畴昔篇

典故
七里溪
 
严光钓濑
 
严子垂钓
  
严陵卧
 
严陵钓
 
垂钓严生
 
垂钓沧波
  
子陵钓
 
富春渔钓
 
富春生
 
思严子
 
披羊裘
 
披裘垂钓
 
披裘泽畔
 
换钓舟
 
桐江叟
 
桐江羊裘
 
桐江钓叟
 
汉皇故人
 
狂客羊裘
 
独抱羊裘
 
笑严陵
  
羊裘翁
 
羊裘老子
 
羊裘钓
 
野水投竿
  
相关人物
严光


《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严光〉~2764~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馀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徵,不至。年八十,终于家。帝伤惜之,诏下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
《水经注》卷四十〈渐江水〉~3283~
会贞按:《后汉书·严光传》,字子陵。光武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注》引顾野王《舆地志》,七里濑在东阳江下,与严陵濑相接,有严山。桐庐县南有严子陵渔钓处,今山边有石,上平,可坐十人,临水,名为严陵钓坛也。《元和志》,严子陵钓台在桐庐县西三十里,浙江北岸。即今桐庐县西。
《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传·严光传》
「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唐·李贤注引顾野王《舆地志》:「桐庐县南有严子陵渔钓处,今山边有石,上平,可坐十人,临水,名为『严陵钓坛』也。」

简释

严陵钓:咏隐士。唐李白《独酌清溪江石上寄权昭夷》:“永愿坐此石,长垂严陵钓。”


例句

知君济世有长策,莫问沧浪隐钓矶。 刘沧 赠颛琐山人

栖迟惯得沧浪思,云阁还应梦钓矶。 刘沧 题王校书山斋

何忍严子陵,羊裘死荆棘。 李华 杂诗六首之二

云山绕屋犹嫌浅,欲棹渔舟近钓台。 李郢 钱塘青山题李隐居西斋

王程倘馀暇,一上子陵台。 柳宗元 桂州北望秦驿手开竹径至钓矶留待徐容州

垂老登云路,犹胜守钓矶。 许棠 寄江上弟妹

结茅秪约钓鱼台,溅水鸬鹚去又回。 郑谷 寄赠杨夔处士

典故  
大树日萧萧
 
将军换马
  
思冯异
 
树比公孙

相关人物
溤异


《后汉书》卷十七〈冯岑贾列传·溤异〉~64~
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别击破铁胫于北平,又降匈奴于林闟顿王,[六]因从平河北。
《东观汉记校注》卷九〈冯异传〉~33~
冯异,字公孙,为人谦退,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每止顿,诸将共论功伐,异常屏止树下,军中号「大树将军」。

例句

甘棠名异奭,大树姓非冯。 吴融 赴阙次留献荆南成相公三十韵

树比公孙大,城如道济长。 张九龄 钱王尚书出边

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 李商隐 武侯庙古柏

无由睹雄略,大树日萧萧。 杜甫 故武卫将军挽歌三首

将军别换马,夜出拥雕戈。 杜甫 日暮

更识将军树,悲风日暮多。 杜甫 过宋员外之问旧庄

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 王昌龄 从军行二首

典故
兜牟未换貂蝉
 
功名马上兜鍪出
 
貂蝉自兜鍪出


《南齐书》卷二十九〈周盘龙列传〉~543~
周盘龙,北兰陵兰陵人也。宋世土断,属东平郡。盘龙胆气过人,尤便弓马。……父子两匹骑,萦搅数万人,虏众大败。盘龙父子由是名播北国。形甚羸讷,而临军勇果,诸将莫逮。永明元年,迁征虏将军、南琅邪太守。三年,迁右卫将军,加给事中。五年,转大司马,加征虏将军、济阳太守。世祖数讲武,常令盘龙领马军,校骑骋。后以疾为光禄大夫。寻出为持节、都督州缘淮诸军事、平北将军、州刺史。进爵为侯。盘龙表年老才弱,不可镇边,求解职,见许,还为散骑常侍、光禄大夫。世祖戏之曰:「卿著貂蝉,何如兜鍪?」盘龙曰:「此貂蝉从兜鍪中出耳。」十一年,病卒,年七十九。赠安北将军、州刺史。
典故
一襦五裤
 
五裤得歌
 
五裤换破衣
  
五裤瑶
     
来和暮
 
叔度歌
  
楚瑶襦裤
 
歌五裤
 
歌来暮
 
歌叔度
  
歌裤襦
 
歌襦裤
 
民五裤
 
民有裤襦
 
民谣岂敢裤
  
裤襦恩
  
襦温裤暖
  
襦裤歌咏
 
颂襦裤

相关人物
廉范


《后汉书》卷三十一《廉范传》
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人,赵将廉颇之后也。……建初中,迁蜀郡太守,其俗尚文辩,好相持短长,范每厉以淳厚,不受偷薄之说。成都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范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绔。」在蜀数年,坐法免归乡里。范世在边,广田地,积财粟,悉以赈宗族朋友。

例句

五裤有前闻,斯言我非诈。 元稹 茅舍

遥想庐陵郡,还听叔度歌。 刘长卿 送梁郎中赴吉州

太守新临郡,还逢五裤歌。 李端 送张少府赴夏县

虽微五裤咏,幸免兆人诅。 白居易 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韵

路喧歌五裤,军醉感单醪。 白居易 寄献北都留守裴令公

水寒不见双鱼信,风便唯闻五裤讴。 罗隐 秋日有寄姑苏曹使君

惭愧苍生还有意,解歌襦裤至如今。 罗隐 重过随州故兵部李侍郎恩知因抒长句

典故
斛量买婢
 
明珠换绿珠
 
明珠买妾
 
真珠换妾
 
量珠买娉婷

相关人物
绿珠


《太平御览》卷一百八十九〈居处部十七·井〉~047~
《岭表录》:「绿珠井在白州双角山下。昔梁氏之女有容貌,石季伦为交趾使,以真珠三斛买之。梁氏之居,旧井存焉。」
典故 
马酬少妾


《独异志》卷中
后魏曹彰性倜傥,偶逢骏马爱之,其主所惜也。彰曰:「予有美妾可换,惟君所选。」马主因指一妓,彰遂换之。马号曰「白鹘」。后因猎,献于文帝。
《乐府诗集》卷七十三〈杂曲歌辞十三·爱妾换马〉
《乐府解题》曰:「爱妾换马,旧说淮南王所作,疑淮南王即刘安也。」古辞今不传。
典故
换却毛发


《论衡校释》卷四〈书虚〉~70~
传书或言:颜渊与孔子俱上鲁太山,孔子东南望,吴阊门外有系白马,引颜渊指以示之,曰:「若见吴昌门乎?」颜渊曰:「见之。」孔子曰:「门外何有?」曰:「有如系练之状。」孔子抚其目而正(止)之,因与俱下。下而颜渊发白齿落,遂以病死。盖以精神不能若孔子,彊力自极,精华竭尽,故早夭死。
典故
写黄庭不要鹅
 
换字鹅


《晋中兴书》卷七《琅琊王录》~424~
王羲之字逸少。导之从子也。初讷于言。人未之知。年十三。尝见周顗。顗异之。时重牛心炙。座客未啖。先割啖之。羲之于是知名。及长。尤善草隶书。为今古冠绝。累迁为右将军。不乐京师。遂往会稽。与谢安、孙绰、等游处。山阴有道士养群鹅。羲之意甚悦。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举群相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去。
《漢語大詞典》:换妾
(1).喻旧爱失宠或有功被弃。 唐 纪唐夫 《骢马曲》:“今日虏平将换妾,不如罗袖舞春风。”
(2).换取姬妾。 明 高启 《石崇墓》诗:“真珠换妾胜惊鸿,笑踏香尘如踏空。”
《漢語大詞典》:骏马换倾城(駿馬换傾城)
见“ 骏马换小妾 ”。
《漢語大詞典》:骏马换小妾(駿馬换小妾)
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爱妾换马 郭茂倩 题解引《乐府解题》:“《爱妾换马》,旧説 淮南王 所作,疑 淮南王 即 刘安 也。古辞今不传。”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中:“ 后魏 曹彰 ,性倜儻,偶逢骏马,爱之,其主所惜也。 彰 白:‘余有美妾可换,唯君所选。’马主因指一妓, 彰 逐换之。”后以“骏马换小妾”、“骏马换倾城”形容人的风流豪放。 唐 李白 《襄阳歌》:“千金骏马换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 宋 苏轼 《次韵许仲元送成都高士敦钤辖》:“坐看飞鸿迎使节,归来骏马换倾城。”
分類:风流豪放
《漢語大詞典》:写经换鹅(寫經换鵝)
晋书·王羲之传:“ 山阴 有一道士,养好鹅, 羲之 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羣相赠耳。’ 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后遂以为典实。按白孔六帖卷九五亦记此事,谓所写为《黄庭经》
分類:典实
《漢語大詞典》:换群鹅(换羣鵝)
犹换鹅。
分類:换鹅
《漢語大詞典》:换鹅(换鵝)
晋 代书法家 王羲之 写经换鹅的典故。晋书·王羲之传:“又 山阴 有一道士,养好鹅, 羲之 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羣相赠耳。’ 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归。”按,白孔六帖卷九五作“写《黄庭经》”。 宋 陈与义 《送张迪功赴南京掾》诗之二:“看客休题凤,将书莫换鹅。”
《漢語大詞典》:换鹅经(换鵝經)
《黄庭经》,或谓道德经。 王羲之 曾写以换鹅,故称。四朝闻见录附录载 元 仇远 《题保母帖》诗:“大字无过《瘞鹤铭》,小字亦有换鹅经。” 宋 苏舜钦 《丹阳子高得逸少〈瘗鹤铭〉于焦山之下来求诗因作长句以寄》:“ 山阴 不见换鹅经, 京口 今存《瘞鹤铭》。”参见“ 换鹅 ”。
《漢語大詞典》:换鹅(换鵝)
晋 代书法家 王羲之 写经换鹅的典故。晋书·王羲之传:“又 山阴 有一道士,养好鹅, 羲之 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羣相赠耳。’ 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归。”按,白孔六帖卷九五作“写《黄庭经》”。 宋 陈与义 《送张迪功赴南京掾》诗之二:“看客休题凤,将书莫换鹅。”
《漢語大詞典》:笼鹅(籠鵝)
以笼置鹅。晋书·王羲之传:“ 山阴 有一道士,养好鹅, 羲之 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羣相赠耳。’ 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后以“笼鹅”指 王羲之 以字换鹅事。 唐 李白 《王右军》诗:“ 右军 本清真,瀟洒出风尘。 山阴 过羽客,爱此好鹅宾。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
《漢語大詞典》:道士鹅(道士鵝)
《晋书·王羲之传》载: 山阴 道士养好鹅, 羲之 因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 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归。后因以为典实。 唐 孟浩然 《寻梅道士》诗:“ 彭泽 先生柳, 山阴 道士鹅。” 宋 黄庭坚 《自咸平至太康鞍马间得十小诗寄怀晏叔原》:“诗入 鸡林寺 ,书邀道士鹅。” 清 朱彝尊 《万岁通天帖歌赠王舍人》:“试将射的仙人鹤,笼作 山阴 道士鹅。”
分類:山阴道士
《漢語大詞典》:鹅经(鵝經)
(1).指 王羲之 为换鹅所写的道德经。 宋 苏轼 《闻钱道士与越守穆父饮酒送二壶》诗:“一纸鹅经 逸少 醉,他年《鹏赋》 謫仙 狂。”参见“ 鹅羣 ”。
(2).《黄庭经》的别称。 元 卢大雅 《舟中寄张外史》诗:“输与仙都老居士,一帘山雨听《鹅经》。”
分類:王羲之
《漢語大詞典》:鹅群(鵝羣)
(1).成群的鹅。特指 晋 王羲之 书道德经所换之群鹅。典出晋书·王羲之传:“又 山阴 有一道士,养好鹅, 羲之 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羣相赠耳。’ 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唐 刘长卿 《过包尊师山院》诗:“《道经》终为写,不虑惜鹅羣。” 唐 陆龟蒙 《又次前韵酬广文》:“玄堪教凤集,书好换鹅羣。”
(2).即鹅群帖。 明虞堪《赠倪云镇》诗:“尚想君家清閟阁,临池谁见搨《鹅羣》。” 清 查慎行 《送陈子文出守石阡》诗之五:“碑版光传照裔文,临池妙手继《鹅羣》。”参见“ 鹅羣帖 ”。
《國語辭典》:鹅群帖(鵝群帖)  拼音:é qún tiè
行草尺牍,为王献之所书,收入宋《淳化阁帖》中。墨迹已佚,后传有宋米芾临本。
《漢語大詞典》:千里骨
千里马的骨骼。比喻英俊不凡的气质。 宋 苏轼 《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诗:“喜见三少年,俱有千里骨。”
《國語辭典》:千金市骨  拼音:qiān jīn shì gǔ
战国时郭隗以古人用五百金买已死千里马的骨头为喻,劝谏燕昭王要礼遇天下贤士,则能为其效劳。见《战国策。燕策一》。后用以比喻重金礼聘贤士,恳切求才的意思。宋。黄庭坚〈咏李伯时摹韩干三马次苏子由韵简伯时兼寄李德素〉诗:「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价五羖皮。」也作「千金买骨」。
《國語辭典》:市骏(市駿)  拼音:shì jùn
比喻求贤。参见「千金市骨」条。南朝梁。萧统 答东湘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又爱贤之情,与时而笃,冀同市骏,庶匪畏龙。」唐。骆宾王〈与程将军书〉:「燕昭王为市骏之资,郭隗居礼贤之始。」
《國語辭典》:千金市骨  拼音:qiān jīn shì gǔ
战国时郭隗以古人用五百金买已死千里马的骨头为喻,劝谏燕昭王要礼遇天下贤士,则能为其效劳。见《战国策。燕策一》。后用以比喻重金礼聘贤士,恳切求才的意思。宋。黄庭坚〈咏李伯时摹韩干三马次苏子由韵简伯时兼寄李德素〉诗:「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价五羖皮。」也作「千金买骨」。
《漢語大詞典》:市骨
指 战国 时 燕昭王 用千金买千里马骨以求贤才事。常用以比喻招揽人才之迫切。南史·郑鲜之传:“昔 叶公 好龙而真龙见, 燕昭 市骨而骏足至。” 唐 柳宗元 《斩曲几文》:“ 昭王 市骨, 乐毅 归 燕 。” 清 魏源 《都中吟》:“市骨招骏人才出,纵不拔得十五终得一。”参见“ 千金市骨 ”。
《國語辭典》:千金市骨  拼音:qiān jīn shì gǔ
战国时郭隗以古人用五百金买已死千里马的骨头为喻,劝谏燕昭王要礼遇天下贤士,则能为其效劳。见《战国策。燕策一》。后用以比喻重金礼聘贤士,恳切求才的意思。宋。黄庭坚〈咏李伯时摹韩干三马次苏子由韵简伯时兼寄李德素〉诗:「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价五羖皮。」也作「千金买骨」。
《漢語大詞典》:燕昭市骏(燕昭市駿)
指 战国 时 郭隗 以古代君王悬赏千金买千里马为喻,劝说 燕昭王 真心求贤的事。 唐 高适 《同鲜于洛阳于毕员外宅观画马歌》:“家僮愕视欲先鞭,櫪马惊嘶还屡顾。始知物妙皆可怜, 燕昭 市骏岂徒然。”参见“ 燕骏千金 ”。
《漢語大詞典》:燕骏千金(燕駿千金)
战国 时, 燕昭王 即位后急于招揽人才。 郭隗 以马为喻,说古代君王悬赏千金卖千里马,三年后得一死马,用五百金买下马骨,于是不到一年,得到三匹千里马,劝说 燕昭王 若能真心求贤,贤士将闻风而至。见《战国策·燕策一》。后以“燕骏千金”为招纳贤士之典。 宋 真德秀 《谢赐衣带鞍马表》:“ 舜 裳五色,惭微裨补之能; 燕 骏千金,愿广招徠之意。”
《漢語大詞典》:买骏(買駿)
见“ 买骏骨 ”。
《漢語大詞典》:买骏骨(買駿骨)
战国 时, 燕昭王 要招揽贤才, 郭隗 喻以故事:从前有国君欲以千金求千里马,三年未得。有人花五百金买一死千里马的头回报,国君大怒,此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不久果然买得三匹千里马。见《战国策·燕策一》。后因以“买骏骨”为求贤若渴之典。 唐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 燕王 买骏骨, 渭老 得熊羆。” 唐 李贺 《马诗》之十三:“堆金买骏骨,将送 楚襄王 。”亦省作“ 买骏 ”、“ 买骨 ”。 闽 徐夤 《偶题》之一:“买骨须求騏驥骨,爱毛宜採凤凰毛。” 唐 韩琮 《咏马》:“难逢 王济 知音癖,欲就 燕昭 买骏名。” 明王錂《春芜记·忤奸》:“你空费着买骏黄金,怎知他把駑駘来鞚引。” 清 陈维嵩 《齐天乐·梅庐花下送潘原白之蓟门友人之彭城》词:“今日游 燕 ,问谁买骏有如此。” 清 丘逢甲 《十一用久旱得雨初霁饮人境庐时闻和局将定韵》之二:“悲歌 易水 无豪侠,买骨 金臺 有钝駑。”
《漢語大詞典》:买骏骨(買駿骨)
战国 时, 燕昭王 要招揽贤才, 郭隗 喻以故事:从前有国君欲以千金求千里马,三年未得。有人花五百金买一死千里马的头回报,国君大怒,此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不久果然买得三匹千里马。见《战国策·燕策一》。后因以“买骏骨”为求贤若渴之典。 唐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 燕王 买骏骨, 渭老 得熊羆。” 唐 李贺 《马诗》之十三:“堆金买骏骨,将送 楚襄王 。”亦省作“ 买骏 ”、“ 买骨 ”。 闽 徐夤 《偶题》之一:“买骨须求騏驥骨,爱毛宜採凤凰毛。” 唐 韩琮 《咏马》:“难逢 王济 知音癖,欲就 燕昭 买骏名。” 明王錂《春芜记·忤奸》:“你空费着买骏黄金,怎知他把駑駘来鞚引。” 清 陈维嵩 《齐天乐·梅庐花下送潘原白之蓟门友人之彭城》词:“今日游 燕 ,问谁买骏有如此。” 清 丘逢甲 《十一用久旱得雨初霁饮人境庐时闻和局将定韵》之二:“悲歌 易水 无豪侠,买骨 金臺 有钝駑。”
《國語辭典》:买骨(買骨)  拼音:mǎi gǔ
古时有人欲以千金购买千里马,三月后马死,仍以五百金买回马首,以表示惜念之心。典出《战国策。燕策一》。后以买骨比喻求贤心切。五代十国闽。徐夤 偶题诗二首之一:「买骨须求骐骥骨,爱毛宜采凤皇毛。」
《漢語大詞典》:买骏骨(買駿骨)
战国 时, 燕昭王 要招揽贤才, 郭隗 喻以故事:从前有国君欲以千金求千里马,三年未得。有人花五百金买一死千里马的头回报,国君大怒,此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不久果然买得三匹千里马。见《战国策·燕策一》。后因以“买骏骨”为求贤若渴之典。 唐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 燕王 买骏骨, 渭老 得熊羆。” 唐 李贺 《马诗》之十三:“堆金买骏骨,将送 楚襄王 。”亦省作“ 买骏 ”、“ 买骨 ”。 闽 徐夤 《偶题》之一:“买骨须求騏驥骨,爱毛宜採凤凰毛。” 唐 韩琮 《咏马》:“难逢 王济 知音癖,欲就 燕昭 买骏名。” 明王錂《春芜记·忤奸》:“你空费着买骏黄金,怎知他把駑駘来鞚引。” 清 陈维嵩 《齐天乐·梅庐花下送潘原白之蓟门友人之彭城》词:“今日游 燕 ,问谁买骏有如此。” 清 丘逢甲 《十一用久旱得雨初霁饮人境庐时闻和局将定韵》之二:“悲歌 易水 无豪侠,买骨 金臺 有钝駑。”
《漢語大詞典》:马骨(馬骨)
战国 时, 燕昭王 欲求贤才, 郭隗 以买千里马为喻,说古代有君王悬赏千金买千里马,三年后得一死马,用五百金买下马骨,于是不到一年,得到三匹千里马。比喻若能真心求贤,贤士必闻风而至。事见战国策·燕策一。后以“马骨”喻贤才俊士。 明 张煌言 《感遇》诗:“落拓何曾夸马骨,淹留岂为恋猪肝。” 清 朱之瑜 《与源纲条书》之一:“是则千里逸足,期年三至,而僕为五百金之马骨矣。”
《國語辭典》:骏骨(駿骨)  拼音:jùn gǔ
良马的骨头。战国时郭隗以古人用五百金买已死千里马骨头,后果得千里马的比喻,来劝谏燕王求贤之方的故事。见《战国策。燕策一》。后用以比喻贤才。唐。杜甫 昔游诗:「赋诗独流涕,乱世想贤才,有能市骏骨,莫恨少龙媒。」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三折:「你名满金台下,还将骏骨搜。」
《國語辭典》:千金市骨  拼音:qiān jīn shì gǔ
战国时郭隗以古人用五百金买已死千里马的骨头为喻,劝谏燕昭王要礼遇天下贤士,则能为其效劳。见《战国策。燕策一》。后用以比喻重金礼聘贤士,恳切求才的意思。宋。黄庭坚〈咏李伯时摹韩干三马次苏子由韵简伯时兼寄李德素〉诗:「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价五羖皮。」也作「千金买骨」。
《漢語大詞典》:千金买赋(千金買賦)
汉武帝 陈皇后 的故事。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序:“ 孝武皇帝 陈皇后 ,时得幸,颇妒,别在 长门宫 ,愁闷悲思。闻 蜀郡 成都 司马相如 ,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 相如 、 文君 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词。而 相如 为文以悟主上, 陈皇后 復得亲幸。” 唐 李白 《白头吟》之二:“闻道 阿娇 失恩宠,千金买赋要君王。”
分類:汉武帝
《漢語大詞典》:蜀赋(蜀賦)
汉武帝 陈皇后 别在 长门宫 ,闻 蜀郡 司马相如 工文辞,乃奉黄金百斤为 相如 、 文君 取酒。 相如 为作《长门赋》以悟主上,遂复得亲幸。后用“蜀赋”为典,指后妃求幸之事。 前蜀 韦庄 《宫怨》诗:“展转令人思 蜀 赋,解将惆悵感君王。”
《國語辭典》:买赋(買賦)  拼音:mǎi fù
汉武帝时,陈皇后得幸。因善妒,被武帝冷置长门宫。后闻司马相如擅长作赋,遂以黄金百斤请相如作赋,感动武帝,再度受宠。见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唐。黄滔 司马长卿诗:「汉宫不锁陈皇后,谁肯量金买赋来?」
《漢語大詞典》:黄金买赋(黄金買賦)
谓 汉武帝 时 陈皇后 用重金聘请 司马相如 作赋。语本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序:“ 孝武皇帝 陈皇后 ,时得幸,颇妒,别在 长门宫 ,愁闷悲思。闻 蜀郡 成都 司马相如 ,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 相如 、 文君 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 相如 为文以悟主上, 陈皇后 復得亲幸。” 唐 卢弼 《妾薄命》诗:“黄金买赋心徒切,清路飞尘信莫通。”
《漢語大詞典》:佩犊(佩犢)
汉书·循吏传·龚遂:“ 遂 见 齐 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勤民务农桑……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后因以“佩犊”喻弃官务农。《陈书·世祖纪》:“自顷寇戎,游手者众,民失分地之业,士有佩犊之讥。” 宋 曾巩 《阅武堂》诗:“柳间自诧投壶乐,桑下方安佩犊行。”
分類:务农弃官
《國語辭典》:带牛佩犊(帶牛佩犢)  拼音:dài niú pèi dú
汉宣帝时,渤海岁饥,民多沦为盗匪,龚遂受命为守,教民卖刀买犊,卖剑买牛,改业归农。典出《汉书。卷八九。龚遂传》。比喻弃武务农。如:「古代太平盛世时,英雄无用武之地,人民往往带牛佩犊,弃甲归田。」
《國語辭典》:买牛卖剑(買牛賣劍)  拼音:mǎi niú mài jiàn
比喻弃盗归农。参见「卖剑买牛」条。元。朱庭玉青杏子。紫塞冒风沙〉套:「归来好向林泉下,买牛卖剑,求田问舍,学圃耘瓜。」
《漢語大詞典》:买犁卖剑(買犁賣劍)
犹言卖剑买牛。 宋 陈亮 《贺新郎·怀辛幼安用前韵》词:“天下适安耕且老,看买犁卖剑平家铁。”一本作“ 买犂卖剑 ”。
《國語辭典》:卖刀买犊(賣刀買犢)  拼音:mài dāo mǎi dú
比喻舍弃剽掠而改行务农。参见「卖剑买牛」条。唐。武元衡〈兵行褒斜谷作〉诗:「三川顿使气象清,卖刀买犊消忧患。」
《國語辭典》:卖剑买牛(賣劍買牛)  拼音:mài jiàn mǎi niú
汉宣帝时,渤海因饥荒,居民多带持刀剑为盗,龚遂为太守后,劝民舍弃刀剑,改业归农。见《汉书。卷八九。循吏传。龚遂传》。后比喻舍弃剽掠而改行务农。宋。陆游 答吴提宫启:「卖剑买牛,念即归于农亩,乘车载笠,尚永记于交盟。」也作「买牛卖剑」、「买犁卖剑」、「卖刀买犊」、「卖刀买牛」、「卖剑渤海」。
《國語辭典》:貂裘换酒(貂裘換酒)  拼音:diāo qiú huàn jiǔ
晋人阮孚曾经以貂裘换取美酒。典出《晋书。卷四九。阮藉传》:「尝以金貂换酒,复为劾,帝宥之。」后用以形容富贵者的豪放不羁。
《漢語大詞典》:金貂取酒
见“ 金貂换酒 ”。
《國語辭典》:金貂换酒(金貂換酒)  拼音:jīn diāo huàn jiǔ
晋代阮孚任高官后,曾以代表身分地位的金貂换酒来喝。见《晋书。卷四九。列传。阮籍》。后用以形容富贵者放荡不羁。如:「他一向出手豪阔,兴致一来,金貂换酒,一掷千金,丝毫不以为意。」
《國語辭典》:金貂换酒(金貂換酒)  拼音:jīn diāo huàn jiǔ
晋代阮孚任高官后,曾以代表身分地位的金貂换酒来喝。见《晋书。卷四九。列传。阮籍》。后用以形容富贵者放荡不羁。如:「他一向出手豪阔,兴致一来,金貂换酒,一掷千金,丝毫不以为意。」
《漢語大詞典》:严子濑(嚴子瀨)
即 严陵濑 。 唐 钱起 《送虞说擢第东游》诗:“月中 严子瀨 ,花际 楚王城 。” 唐 钱起 《送杨皞擢第游江南》诗:“挂帆 严子瀨 ,酹酒 敬亭祠 。”参见“ 严陵瀨 ”。
分類:严陵濑
《漢語大詞典》:严陵濑(嚴陵瀨)
在 浙江 桐庐县 南,相传为 东汉 严光 隐居垂钓处。后汉书·逸民传·严光:“除为諫议大夫,不屈,乃耕於 富春山 ,后人名其钓处为 严陵瀨 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自县( 桐庐县 )至 於潜 ,凡十有六瀨,第二是 严陵瀨 ,瀨带山,山下有一石室, 汉 光武帝 时 严子陵 之所居也。故山及瀨,皆即人姓名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严州 有 严光 钓瀨,名 严陵瀨 。”
《漢語大詞典》:子陵台(子陵臺)
东汉 严子陵 隐居钓鱼处。在 浙江 桐庐县 南 富春山 腰间,有东西两台,各高百余米。东称 严子陵钓台 ,西是 宋 末 谢翱 哭 文天祥 处。 南朝 梁 顾野王 《舆地志》:“ 桐庐县 南,有 严子陵 渔钓处。今山边有石,上平,可坐十人,临水,名为 严陵钓坛 也。” 唐 谭用之 《寄王侍御》诗:“鸟尽弓藏良可哀,谁知归钓 子陵臺 。” 宋 王自中 《酹江月·题钓台》词:“扁舟夜泛,向 子陵臺 下,偃帆收櫓,水阔风摇舟不定。”参见“ 富春山 ”。
《漢語大詞典》:富春山
山名。在 浙江 桐庐县 南。一名 严陵山 。前临 富春江 ,山下有滩称 严陵濑 ,为 汉 隐士 严光 游钓处。山腰有二盘石,称东西二钓台。各高百余米,巍然对峙,耸立江湄。东称 严子陵钓台 ,西为 宋 处士 谢翱 哭 文天祥 处。后汉书·逸民传·严光:“﹝ 严光 ﹞乃耕於 富春山 ,后人名其钓处为 严陵瀨 焉。” 李贤 注:“今 杭州 富阳县 也。本 汉 富春县 ,避 晋 简文帝 郑太后 讳,改曰 富阳 。”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二:“长揖万乘君,还归 富春山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浙江二·严州府》:“ 富春山 ,县( 桐庐县 )西三十里,一名 严陵山 ,前临大江, 汉 子陵 钓处,人号 严陵瀨 ,有东西二钓臺,各高数百丈。”
《漢語大詞典》:羊裘
(1).羊皮做的衣服。
(2). 汉 严光 少有高名,与 刘秀 同游学,后 刘秀 即帝位, 光 变名隐身,披羊裘钓泽中。见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后因以“羊裘”指隐者或隐居生活。 宋 陆游 《寓叹》诗:“人怪羊裘忘富贵,我从牛侩得贤豪。” 元 萨都剌 《钓雪图》诗:“人间富贵草头露, 桐江 何处觅羊裘。”
《漢語大詞典》:钓矶(釣磯)
钓鱼时坐的岩石。 北周 明帝 《贻韦居士诗》:“坐石窥仙洞,乘槎下钓磯。” 唐 赵嘏 《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诗:“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遶钓磯。” 宋 陆游 《晚春感事》诗:“幽居自喜浑无事,又向湖阴坐钓磯。” 清 杜浚 《送友》诗之一:“送客停橈傍钓磯,江风初起浪花稀。”
《漢語大詞典》:钓台(釣臺)
见“ 钓臺 ”。
亦作“ 钓台 ”。
(1).钓鱼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其水东注 天渊池 ,池中有 魏文帝 九华臺 。殿基悉是 洛中 故碑累之。今造钓臺於其上。” 唐 张乔 《宿江叟岛居》诗:“了得平生志,还归筑钓臺。”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刘书樵〈晋游诗选〉:“但留荒塚在,遥并钓台孤。”
(2).指 东汉 严子陵 垂钓处。故址在 浙江 桐庐 城西十五公里的 富春山 上。 东汉 严光 ,字 子陵 ,隐于此山垂钓。见后汉书·逸民传·严光。今 钓台 处有石亭,临江有 严先生祠 。
《漢語大詞典》:大树(大樹)
指 东汉 冯异 。旧五代史·世袭传一·李茂贞:“但御军整众,都无纪律,当食则造庖厨,往往席地而坐,内外持管钥者,亦呼为司空太保,与夫 细柳 、 大树 之威名,盖相远矣。”参见“ 大树将军 ”。
分類:大树冯异
《國語辭典》:大树将军(大樹將軍)  拼音:dà shù jiāng jūn
1.东汉大将冯异。《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2.不居功自傲的将领。《南史。卷五五。冯道根传》:「武帝尝指道根示尚书令沈约,美其口不论勋。约曰:『此陛下之大树将军也。』」
分類:大将冯异
《國語辭典》:大树将军(大樹將軍)  拼音:dà shù jiāng jūn
1.东汉大将冯异。《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2.不居功自傲的将领。《南史。卷五五。冯道根传》:「武帝尝指道根示尚书令沈约,美其口不论勋。约曰:『此陛下之大树将军也。』」
分類:大将冯异
《漢語大詞典》:将军树(將軍樹)
(1).后汉书·冯异传:“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 异 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后遂以“将军树”借指大树。 北周 庾信 《预麟趾殿校书和刘仪同》:“月落将军树,风惊御史乌。”亦用为建立军功之典。 唐 王昌龄 《从军行》:“虽投 定远 军,未坐将军树。”
(2).指 吴 越王 钱鏐 事。 鏐 , 临安 人,里中有大木,幼时与群儿戏于木下。及贵,归宴故老,山林皆覆以锦,号其幼所尝戏之大木曰“衣锦将军”。见新五代史·吴越世家。 宋 苏轼 有《临安三绝·将军树》诗,咏其事。
《漢語大詞典》:五裤歌
指五袴谣。 宋 苏轼 《次韵子由送陈侗知陕州》:“君独一麾去,欲賡五袴歌。” 清 赵翼 《擢授贵西兵备道纪恩述怀》诗:“长途但拟单车赴,遗爱惭无五袴歌。”
《漢語大詞典》:五裤咏(五袴詠)
指五袴谣。 宋 王禹偁 《对雪感怀呈翟使君冯中允同年》诗:“深闻五袴咏,略减贰车愁。”
《漢語大詞典》:五裤谣(五袴謡)
称颂地方官吏善政的歌谣。 唐 白居易 《西楼喜雪命宴》诗:“歌乐虽盈耳,惭无五袴謡。” 明 高启 《送长洲周丞陞吴县令》:“寂寞 长洲 路,空闻五袴謡。”参见“ 五絝 ”。
《漢語大詞典》:五绔(五絝)
亦作“ 五裤 ”。 后汉书·廉范传:“﹝ 范 ﹞ 建初 中,迁 蜀郡 太守……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 范 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 ,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絝。’”后以“五絝”作为称颂地方官吏施行善政之词。 唐 储光羲 《晚次东亭献郑州宋使君文》:“籍籍歌五袴,祁祁颂千箱。”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赵衡州》词:“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袴,归詔凤凰啣。”《金瓶梅词话》第六六回:“又久仰贵任荣修德政,举民有五袴之曲,境有三留之誉。” 清 钱谦益 《户部江西清吏司员外郎廉第授奉直大夫制》:“尔之字人可以庶,尔之祥刑可以教……〈无衣〉五袴之謡岂遂逊於前烈乎?”
《漢語大詞典》:五裤讴(五袴謳)
指五袴谣。 唐 罗隐 《秋日有寄姑苏曹使君》诗:“水寒不见双鱼信,风便唯闻五袴謳。”
《漢語大詞典》:来何暮(來何暮)
本为 东汉 蜀郡 百姓对太守 廉范 的颂辞,后用为赞扬地方官德政之典。 唐 韩愈 《题合江亭寄刺使邹君》诗:“老郎来何暮,高唱久乃和。”详“ 来暮 ”。
《漢語大詞典》:来暮(來暮)
后汉书·廉范传:“ 成都 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 范 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 ,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袴。’” 叔度 , 廉范 字。后遂以“来暮”为称颂地方官德政之辞。 唐 王勃 《上绛州上官司马书》:“藩维克振,既参来暮之歌;邦国不空,自有康沂之相。” 宋 柳永 《永遇乐》词:“拥朱旛,喜色欢声,处处竞歌来暮。” 何启 胡礼垣 《曾论书復》:“《卿云》之歌,金天之颂,来暮之嘆,去思之碑,无当亦无谓也。”
《漢語大詞典》:廉公裤
见“ 廉袴 ”。
《漢語大詞典》:廉裤
后汉书·廉范传载, 廉范 ,字 叔度 , 建初 中为 蜀郡 太守,废除禁止百姓点灯夜作的旧制。百姓称便,作《五袴歌》以颂其功德。后遂以“廉袴”作为民众称颂地方官吏施行善政之词。 唐 李商隐 《为裴懿无私祭薛郎中衮文》:“ 汉 滎 出牧, 晋 议州兵, 廉 袴歌送, 刘 钱 赠行。”亦作“ 廉公袴 ”。 清 赵翼 《前守韦缘事罢官诗以送别》:“民犹争诵 廉公 袴,我敢相矜 范叔 袍。”参见“ 五絝 ”。
《漢語大詞典》:歌裤
后汉书·廉范传载: 廉范 字 叔度 ,为 蜀郡 太守时,“ 成都 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 范 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 ,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袴。’”后遂以“歌袴”为歌颂官吏德政之典。 宋 梅尧臣 《送阎中孚郎中知磁州》诗:“持麾邦寄重,歌袴民欣早。”
《漢語大詞典》:裤襦
(1).后汉书·廉范传:“迁 蜀郡 太守……百姓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 ,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袴。’”后遂以“袴襦”指地方官吏的善政。 唐 黄滔 《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初,僕射 太原公 ,以 子房 之帷幄布 泉 城,以 叔度 之袴襦纊 泉 民,而谓 竺 乾 之道与 尼聃 鼎。” 宋 苏轼 《庆源宣义王丈求红带》诗:“今年蚕市数州禁,中有遗民怀袴襦。” 清 赵翼 《偕孙渊如汪春田两观察游牛首山》诗:“岂有袴襦留 叔度 ,空传尸祝到 庚桑 。”
(2).衣裤。 宋 陆游 《贫甚戏作绝句》:“数种袴襦秋未赎,羡他邻巷捣衣声。” 宋 洪迈 《夷坚甲志·叶若谷》:“方初见时,著粉青衫,水红袴襦,既久未尝易衣,然常如新。”
《漢語大詞典》:裤襦歌
对地方官吏善政的称颂。 宋 杨万里 《辛卯五月送邱宗卿太傅出守秀州》诗:“身达当难免,能称未要多。但无田里嘆,不必袴襦歌。” 宋 王禹偁 《戏题二章述滁州官况寄翰林旧同院》诗之一:“小郡既无衣袄使,丰年兼有袴襦歌。”参见“ 袴襦 ”。
《漢語大詞典》:裤襦
(1).后汉书·廉范传:“迁 蜀郡 太守……百姓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 ,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袴。’”后遂以“袴襦”指地方官吏的善政。 唐 黄滔 《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初,僕射 太原公 ,以 子房 之帷幄布 泉 城,以 叔度 之袴襦纊 泉 民,而谓 竺 乾 之道与 尼聃 鼎。” 宋 苏轼 《庆源宣义王丈求红带》诗:“今年蚕市数州禁,中有遗民怀袴襦。” 清 赵翼 《偕孙渊如汪春田两观察游牛首山》诗:“岂有袴襦留 叔度 ,空传尸祝到 庚桑 。”
(2).衣裤。 宋 陆游 《贫甚戏作绝句》:“数种袴襦秋未赎,羡他邻巷捣衣声。” 宋 洪迈 《夷坚甲志·叶若谷》:“方初见时,著粉青衫,水红袴襦,既久未尝易衣,然常如新。”
《國語辭典》:襦裤(襦褲)  拼音:rú kù
衣裤。《礼记。内则》:「衣不帛襦裤,礼帅初,朝夕学幼仪,请肄简谅。」
分類:短衣衣服
《國語辭典》:襦裤歌(襦褲歌)  拼音:rú kù gē
汉代廉范任蜀郡太守时,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富裕,因此人们作「襦裤歌」颂扬他。典出《后汉书。卷三一。廉范传》。后用以表彰政治清廉,百姓富庶。
《漢語大詞典》:换马(换馬)
(1).指爱妾换马。 宋 苏轼 《戏周正孺二绝》之二:“ 相如 虽老犹能赋,换马还应继二生。”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诇约》:“料我郎君虽无粉黛三千,不少金釵十二,尚堪换马,何况赠君!”
(2).比喻撤换某项职务的任职人员。多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