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劭伯树
 
南山遗爱
 
召伯遗泽
  
召南棠
 
思召伯
   
忆召公
 
忆甘棠
 
故国裁棠
 
棠影
    
棠树遗爱
 
棠花
  
棠茂
 
棠叶
 
棠遗善政
 
棠郊
     
甘棠不剪
 
甘棠少讼
  
甘棠颂
 
蔽芾棠阴
  
遗爱召伯
  
相关人物
召公姬奭

参考典故
周召分陕


《毛诗正义》卷一之四〈国风·召南·甘棠〉~54~
毛诗序:「〈甘棠〉,美召伯也。召伯之教,明于南国。」诗曰:「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史记》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550~
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
《说苑》卷五〈贵德〉~27~
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惟恐其不至于大也。诗曰:「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传曰:自陕以东者周公主之,自陜以西者召公主之。召公述职当桑蚕之时,不欲变民事,故不入邑中,舍于甘棠之下而听断焉,陜间之人皆得其所。是故后世思而歌诔之,善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夫诗思然后积,积然后满,满然后发,发由其道而致其位焉;百姓叹其美而致其敬,甘棠之不伐也,政教恶乎不行!孔子曰:「吾于甘棠,见宗庙之敬也。」甚尊其人,必敬其位,顺安万物,古圣之道几哉!
《孔子家语》卷第二〈好生第十〉~2~
孔子常自筮其卦,得贲焉,愀然有不平之状。子张进曰:「师闻卜者得贲卦,吉也,而夫子之色有不平,何也?」孔子对曰:「以其离耶!在周易,山下有火谓之贲,非正色之卦也。夫质也黑白宜正焉,今得贲,非吾兆也。吾闻丹漆不文,白玉不雕,何也?质有馀不受饰故也。」孔子曰:「吾于甘棠,见宗庙之敬甚矣,思其人必爱其树,尊其人必敬其位,道也。」

简释

棠树政:咏官吏治理有方,政绩卓著。唐许浑《郡斋夜坐寄旧乡二侄》:“三月已乘棠树政,二年空负竹林期。”


例句

东风二月淮阴郡,唯见棠梨一树花。 刘商 送元使君自楚移越

人咏甘棠茂,童谣竹马群。 刘商 送庐州贾使君拜命

从发坡头向东望,春风处处有甘棠。 刘禹锡 同乐天送令狐相公赴东都留守(自户部尚书拜)

白芷江边分驿路,山桃蹊外接甘棠。 刘禹锡 朗州窦员外见示与澧州元郎中郡斋赠答长句二篇因以继和

闻说天台有遗爱,人将琪树比甘棠。 刘禹锡 衢州徐员外使君遗以缟纻兼竹书箱因成一篇用答佳贶(按此郡本自婺州析置。徐(州)自合州迁)

暂辍清斋出太常,空携诗卷赴甘棠。 刘禹锡 送王司马之陕州(自太常丞授。工为诗)

儒行公才竟何在,独怜棠树一枝存。 刘长卿 哭陈歙州

梅吹前军发,棠阴旧府空。 刘长卿 奉钱郎中四兄罢馀杭太守恩加侍御史充行军司马赴汝南行营

留客胜看竹,思人比爱棠。 司空曙 和李员外与舍人咏玫(一作冬)瑰花寄徐侍郎

甘棠名异奭,大树姓非冯。 吴融 赴阙次留献荆南成相公三十韵

公门何事更相牵,邵伯优贤任养闲。 姚鹄 和陕州参军李通微首夏书怀呈同寮张裳段群二先辈

勿剪棠犹在,波澄水更清。 孟浩然 送韩使君除洪州都曹

棠颂庶可比,桂词难以逾。 孟郊 和宣州钱判官使院厅前石楠树

被兹甘棠树,美掩召伯诗。 岑参 尹相公京兆府中棠树降甘露诗

无复甘棠在,空馀蔓草深。 张九龄 陪王司马登薛公逍遥台

讼虚棠户曙,观静竹檐曛。 张垍 奉和岳州山城

空惭棠树下,不见政成歌。 张说 岳州看黄叶

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 李商隐 武侯庙古柏

爱此如甘棠,谁云敢攀折。 李白 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

岘山风已远,棠树事难追。 李逢吉 再赴襄阳辱宣武相公贻诗今用奉酬

树古棠阴在,耕馀让畔空。 李隆基 途次陕州

岘山云影畔,棠叶水声前。 杜牧 往年随故府吴兴公夜泊芜湖口今赴官西去再宿芜湖感旧伤怀因成十六韵

凄风洛下同羁思,迟日棠阴得醉歌。 杜牧 陕州醉赠裴四同年

敬逾齐国社,恩比召南棠。 柳宗元 弘农公以硕德伟才屈于诬枉(弘农公杨凭也。为御史李夷简所弹)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末由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

惭非甘棠咏,岂有思人不。 白居易 三年为刺史二首之一

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 白居易 别州民

到后定知人易化,满街棠树有遗风。 卢渥 题嘉祥驿

烟月一时搜古句,山川两地植甘棠。 章碣 赠婺州苏员外

棠遗善政阴犹在,薤送哀声事已空。 罗隐 商于驿楼东望有感

化向棠阴布,春随棣萼芳。 罗隐 投浙东王大夫二十韵

今日斯文向谁说,泪碑棠树两成空。 罗隐 故洛阳公镇大梁时隐得游门下今之经历事往人非聊抒所怀以伤以谢

玉帐空严道,甘棠见野花。 羊士谔 题郡南山光福寺寺即严黄门所置时自给事中京兆少尹出守年三十性乐山水故老云每旬数至后分阃(一有西字)川州门有云思碑即郤拾遗之词也

川原馀让畔,歌吹忆遗棠。 蔡希寂 陕中作

闻说公卿尽南望,甘棠花暖凤池头。 许浑 闻韶州李相公移拜郴州因寄

甘棠城上客先醉,苦竹岭头人未归。 许浑 听歌鹧鸪辞(并序)

龙城凤沼棠阴在,只恐归鸿更北飞。 许浑 贺少师相公致政

三月已乖棠树政,二年空负竹林期。 许浑 郡斋夜坐寄旧乡二侄

共喜甘棠有新咏,独惭霜鬓又攀龙。 路贯 和元常侍除浙东留题

我家有棠阴,枝叶竟不繁。 邵谒 送从弟长安下第南归觐亲

郡移棠转茂,车至鹿还驯。 钱起 送王使君移镇淮南

红旆正怜棠影茂,彩衣偏带桂香浓。 颜萱 送羊振文归觐桂阳

樵童不须剪,聊起邵公思。 马戴 路傍树

憩棠疑勿剪,曳葛似攀樛。 骆宾王 至分陕

已听甘棠颂,欣陪旨酒欢。 高适 同群公十月朝宴李太守宅

向风扃戟户,当署近棠阴。 高适 同郭十题杨主簿新厅

游子不缘贪献赋,永依棠树托蓬根。 黄滔 鄜畤李相公

典故
吟归去
 
彭泽初归
 
彭泽归田
 
愧渊明
 
归来同元亮
  
归去来兮
 
归去陶
 
归田先作赋
 
归卧渊明
 
渊明未肯低头为米
 
渊明归
 
渊明归来
 
渊明归去
 
渊明归意
 
渊明解徵骖
 
渊明赋归
 
罢官陶令
 
赋得归来
    
还家陶令
 
陶令思归
 
靖节赋归

相关人物
陶潜


《晋书》卷九十四〈隐逸列传·陶潜〉~246~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希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来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而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而流憩,时翘首而遐观。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其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十六〈陶潜·归去来兮〉~986~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为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馀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典故
彭泽酒
 
携觞王太守
 
无钱对菊
 
王弘送酒
    
醉东篱
 
醉菊花
 
陶令酒
 
陶宰酒
 
陶家酒
 
陶潜杯
 
陶潜酒

相关人物
陶潜
 
王弘


《艺文类聚》卷四〈岁时部中·九月九日〉~8~
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曰。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二十〈陶潜传〉~3068~2~
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

简释

白衣酒:喻饮酒,或喻菊花。唐罗隐《菊丶“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


例句

一丛黄菊地,九日白衣人。 刘方平 寄陇右严判官

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 刘长卿 九日登李明府北楼

避世歌芝草,休官醉菊花。 刘长卿 赠元容州

漉酒有巾无黍酿,负他黄菊满东篱。 司空图 五十

醉坐自倾彭泽酒,思归长望白云天。 孟浩然 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什

酒邀彭泽载,琴辍武城弹。 孟浩然 卢明府九日岘山宴袁使君张郎中崔员外

为报使君多泛菊,更将弦管醉东篱。 岑参 九日使君席奉钱卫中丞赴长水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岑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未收长安)

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崔国辅 九日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崔曙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李嘉祐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李白 九日登山

虽游道林室,亦举陶潜杯。 李白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重入远师溪,谁尝陶令酒。 李端 慈恩寺怀旧

泉尊陶宰酒,月眉谢郎妓。 李贺 昌谷诗

愁里又闻清笛怨,望中难见白衣来。 李郢 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

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杜审言 重九日宴江阴

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 杜甫 复愁十二首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 杜甫 秋尽

不见携觞王太守,空思落帽孟参军。 权德舆 九日北楼宴集

醉收陶令菊,贫卖邵平瓜。 温庭筠 赠郑处士

白衣今送酒,若个是陶家? 王勃 九日

谩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王昌龄 九日登高

董奉杏成林,陶潜菊盈把。 王维 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韵

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菊自开花。 皇甫冉 重阳日酬李观

愁看日晚良辰过,步步行寻陶令家。 皇甫冉 重阳酬李观

黄菊陶潜酒,青山谢公妓。 皮日休 奉献致政裴秘监

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秦系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白衣虽不至,鸥鸟自相寻。 韦庄 婺州水馆重阳日作

家贫陶令酒,月俸沈郎钱。 韩翃 送金华王明府

今朝陶令宅,不醉却应难。 顾非熊 万年厉员外宅残菊

正开彭泽酒,来向高阳池。 高瑾 晦日重宴

红叶寺多诗景致,白衣人尽酒交游。 高骈 途次内黄马病寄僧舍呈诸友人

典故
一枝春雨
 
一笑无颜色
 
三千粉黛
 
分钗半夜
 
动地鼙鼓
 
合金钿
 
回头一笑千娇媚
 
天长地久有时尽
 
太液芙蓉未央柳
 
带雨梨花
 
恩泽初承
 
凭肩私语
 
春雨带梨花
 
梧桐疏雨
 
梧桐秋雨
 
梧桐雨
 
梨花一枝春带雨
  
梨花春带雨
 
梨花枝上雨
  
歌长恨
 
洪都方士
 
海上仙山缥缈
  
玉容寂寞
 
百媚生
 
盟钗一股
 
睡髻偏
 
笳鼓动,渔阳弄
 
粉泪梨花
 
绵绵此恨无尽期
 
股钗还一半
 
花带雨
 
回廊私语
 
金钗信
  
钿盒偷传
 
云栈萦纡
 
惊破霓裳
 
相关人物
李隆基(唐玄宗)
 
杨玉环(杨贵妃)


《全唐诗》卷四百三十五〈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青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云鬓花冠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芙蓉帐里暖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閒暇【承欢侍寝无閒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汉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兄弟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尽日君王听不足】。渔阳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馀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六军不发知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回首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栈纡登剑阁【云栈栈回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目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水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马嵬坡下尘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西宫南内多秋草】,宫叶满阶红不扫【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秋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旧枕故衾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临邛方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展转思【为感君王展转恩】,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排云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慌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楼殿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中有一人字玉真】【中有一人名玉妃】,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金阙两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九华帐下梦魂惊】。揽衣推枕起裴回,珠箔银屏逦迤开【珠箔银钩逦迤开】【珠箔银钩迤逦开】【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含情凝涕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回头下问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空持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此恨绵绵无尽期】。
典故
下泽乘车
  
乘下泽
 
乘款段
 
少游车
 
少游乡里
 
少游马
 
平生马少游
 
思少游
  
款段下泽
 
款段乘春
 
款段少游
 
归来款段
 
泽车款段
 
百年须下泽
 
马游
 
骑款段
 
驱款段

相关人物
马少游


《东观汉记校注》卷十二〈马援传〉~422~
马援击交阯,从容谓官属曰:「吾从弟少游尝哀吾慷慨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御款段马,为郡掾吏,守坟墓,乡里称为善人,斯可矣。致求盈馀,但自苦耳。』当吾在浪泊、西里、乌间,虏未灭之时,下潦上雾,毒气熏蒸,仰视乌鸢跕跕堕水中,卧念少游平生时语,何可得也!」
《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马援〉
封援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援乃击牛酾酒,劳飨军士。从容谓官属曰:「吾从弟少游常哀吾慷慨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御款段马,为郡掾史,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致求盈馀,但自苦耳。』当吾在浪泊、西里閒,虏未灭之时,下潦上雾,毒气重蒸,仰视飞鸢跕跕墯水中,卧念少游平生时语,何可得也!今赖士大夫之力,被蒙大恩,猥先诸君纡佩金紫,且喜且惭。」唐·李贤注:「《周礼》曰:『车人为车,行泽者欲短毂,行山者欲长毂,短毂则利,长毂则安』也。」

简释

款段:喻指普通的生活或侮悟之情。唐李白《江南赠韦南陵冰》:“昔骑天子大宛马,今乘款段诸侯门。”


典故
抱恨湘流
 
楚大夫行吟泽畔

相关人物
屈原


《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2486~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离骚序〉曰:「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
典故
气蒸云梦泽
 
波撼楼


《全唐诗》卷一百六十〈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临洞庭】〉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波动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怜垂钓者】【徒怜垂钓叟】【坐观垂钓叟】,空有羡鱼情【从有羡鱼情】。
典故
元亮归来
 
投组归来
 
归去吟
 
归去篇
 
赋归去来
 
陶令去官
 
陶令几时归
 
陶令归去
 
陶令解龟
 
陶令赋归来
 
陶令辞彭泽
 
陶休
 
陶潜休官

相关人物
陶潜


《宋书》卷九十三〈隐逸列传·陶潜〉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也。潜少有高趣,……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陶渊明集》卷五〈归去来兮辞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馀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陶渊明集》卷五〈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希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来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而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而流憩,时翘首而遐观。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其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暮春,将有事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晨以孤往,或植杖而芸,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而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例句

陶令之官去,穷愁惨别魂。 崔峒 送陆明府之盱眙

前贤未必全堪学,莫读当时归去篇。 方干 送永嘉王令之任二首之一

陶令弃官后,仰眠书屋中。 李商隐 自贶

不胜庾信乡关思,遂作陶潜归去吟。 李群玉 请告南归留别同馆

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 杜甫 醉时歌

散员疏去未为贵,小邑陶休何足云。 白居易 题崔常侍济上别墅

潘郎作赋年,陶令辞官后。 皇甫冉 寄刘方平

云埋野艇吟归去,草没山田赋遂初。 罗隐 新安投所知

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归去来。 罗隐 曲江春感

茂陵久病书千卷,彭泽初归酒一瓢。 许浑 送前东阳于明府由鄂渚归故林

陶令何足录,彭泽归已迟。 顾况 拟古三首之三

典故
不斋醉如泥
  
太常已醉
 
太常醉
 
太常醉如泥
 
太常长斋
 
太常斋
 
学太常
 
犯斋收
 
斋日多

相关人物
周泽


《后汉书》卷七十九下〈儒林列传下·周泽〉~2579~
十二年,以泽行司徒事,如真。泽性简,忽威仪,颇失宰相之望。数月,复为太常。清絜循行,尽敬宗庙。常卧疾斋宫,其妻哀泽老病,窥问所苦。泽大怒,以妻干犯斋禁,遂收送诏狱谢罪。当世疑其诡激。时人为之语曰:「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十八年,拜侍中骑都尉。后数为三老五更。建初中致仕,卒于家。
《说苑》卷五《贵德》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馀胥;

简释

太常妻:用于夫妻调侃。唐李白《赠内》:“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例句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李白 赠内

太常应已醉,刘君恒带酲。 李百药 妾薄命

转枕挑灯候晓鸡,相君应叹太常妻。 权德舆 太常寺宿斋有寄

别离不惯无穷忆,莫误卿卿学太常。 苏颋 春晚紫微省直寄内

卧看中散论,愁忆太常斋。 高适 酬裴员外以诗代书

典故
唐生决
 
唐生讥
 
唐举问封侯
 
问唐举
 
才非唐举知
 
蔡泽问相
 
蔡泽栖迟

相关人物
唐举


《史记》卷七十九〈蔡泽列传〉~248~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小大甚众,不遇。而从唐举相,曰:「吾闻先生相李兑,曰『百日之内持国秉』,有之乎?」曰:「有之。」曰:「若臣者何如?」唐举孰视而笑曰:「先生曷鼻,巨肩,魋颜,蹙齃,膝挛。吾闻圣人不相,殆先生乎?」蔡泽知唐举戏之,乃曰:「富贵吾所自有,吾所不知者寿也,愿闻之。」唐举曰:「先生之寿,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蔡泽笑谢而去,谓其御者曰:「吾持粱刺齿肥,跃马疾驱,怀黄金之印,结紫绶于要,揖让人主之前,食肉富贵,四十三年足矣。」
典故
蔡泽丑
 
蔡泽诡怪

相关人物
蔡泽


《史记》卷七十九《蔡泽列传》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小大甚众,不遇。而从唐举相曰:「吾闻先生相李兑,曰『百日之内持国秉』,有之乎?」曰:「有之。」曰:「若臣者何如?」唐举孰视而笑曰:「先生曷鼻,巨肩,魋颜,蹙齃,膝挛。吾闻圣人不相,殆先生乎?」蔡泽知唐举戏之,乃曰:「富贵吾所自有,吾所不知者寿也,愿闻之。」唐举曰:「先生之寿,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蔡泽笑谢而去,谓其御者曰:「吾持粱刺齿肥,跃马疾驱,怀黄金之印,结紫绶于要,揖让人主之前,食肉富贵,四十三年足矣。」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于涂。……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

例句

君不见蔡泽嵌枯诡怪之形状,大言直取秦丞相。 李白 鞠歌行

苏秦憔悴人多厌,蔡泽栖迟世看丑。 高适 九日酬颜少府

典故
蔡泽无媒

相关人物
蔡泽


《史记》卷七十九《蔡泽列传》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小大甚众,不遇。而从唐举相,曰:「吾闻先生相李兑,曰『百日之内持国秉』,有之乎?」曰:「有之。」曰:「若臣者何如?」唐举孰视而笑曰:「先生曷鼻,巨肩,魋颜,蹙齃,膝挛。吾闻圣人不相,殆先生乎?」蔡泽知唐举戏之,乃曰:「富贵吾所自有,吾所不知者寿也,愿闻之。」唐举曰:「先生之寿,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蔡泽笑谢而去,谓其御者曰:「吾持粱刺齿肥,跃马疾驱,怀黄金之印,结紫绶于要,揖让人主之前,食肉富贵,四十三年足矣。」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于涂。

例句

长卿未遇杨朱泣,蔡泽无媒原宪贫。 卢纶 冬日登城楼有怀因赠程腾

典故
大泽诛蛇
 
大蛇中断
  
斩蛇人
 
断蟒长途
 
沛公斩蛇
 
汉祖白蛇
 
汉高斩蛇
 
白蛇死
 
蛇分
 
蛇母哭
 
赤帝孙
    
高祖斩蛇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史记》卷八〈 高祖本纪〉~347~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馀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斩蛇沟源出徐州丰县中平地,故老云高祖斩蛇处,至县西十五里入泡水也。」

简释

赤龙子:喻指帝王。唐李贺《公莫舞歌》:“材官小臣公莫舞,座上真人赤龙子。”


例句

火德道将亨,夜逢蛇母哭。 于濆 秦原览古

赤龙已赴东方暗,黄犬徒怀上蔡悲。 储嗣宗 长安怀古

又疑汉高帝,西方未斩蛇,人不识,谁为当风杖莫邪。 刘叉 冰柱

地识斩蛇处,河临饮马间。 张九龄 奉和圣制次成皋先圣擒建德之所

秦皇矻矻筑长城,汉祖区区白蛇死。 张碧 野田行

惠子休惊学五车,沛公方起斩长蛇。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

汉高偶试神蛇验,武王龟筮惊人险。 李咸用 西门行

材官小臣公莫舞,座上真人赤龙子。 李贺 公莫舞歌

大蛇中断丧前王,群马南渡开新主。 韩愈 桃源图

马去遥奔郑,蛇分近带丰。 骆宾王 过故宋

典故
七里溪
 
严光钓濑
 
严子垂钓
  
严陵卧
 
严陵钓
 
垂钓严生
 
垂钓沧波
  
子陵钓
 
富春渔钓
 
富春生
 
思严子
 
披羊裘
 
披裘垂钓
 
披裘泽畔
 
换钓舟
 
桐江叟
 
桐江羊裘
 
桐江钓叟
 
汉皇故人
 
狂客羊裘
 
独抱羊裘
 
笑严陵
  
羊裘翁
 
羊裘老子
 
羊裘钓
 
野水投竿
  
相关人物
严光


《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严光〉~2764~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馀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徵,不至。年八十,终于家。帝伤惜之,诏下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
《水经注》卷四十〈渐江水〉~3283~
会贞按:《后汉书·严光传》,字子陵。光武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注》引顾野王《舆地志》,七里濑在东阳江下,与严陵濑相接,有严山。桐庐县南有严子陵渔钓处,今山边有石,上平,可坐十人,临水,名为严陵钓坛也。《元和志》,严子陵钓台在桐庐县西三十里,浙江北岸。即今桐庐县西。
《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传·严光传》
「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唐·李贤注引顾野王《舆地志》:「桐庐县南有严子陵渔钓处,今山边有石,上平,可坐十人,临水,名为『严陵钓坛』也。」

简释

严陵钓:咏隐士。唐李白《独酌清溪江石上寄权昭夷》:“永愿坐此石,长垂严陵钓。”


例句

知君济世有长策,莫问沧浪隐钓矶。 刘沧 赠颛琐山人

栖迟惯得沧浪思,云阁还应梦钓矶。 刘沧 题王校书山斋

何忍严子陵,羊裘死荆棘。 李华 杂诗六首之二

云山绕屋犹嫌浅,欲棹渔舟近钓台。 李郢 钱塘青山题李隐居西斋

王程倘馀暇,一上子陵台。 柳宗元 桂州北望秦驿手开竹径至钓矶留待徐容州

垂老登云路,犹胜守钓矶。 许棠 寄江上弟妹

结茅秪约钓鱼台,溅水鸬鹚去又回。 郑谷 寄赠杨夔处士

典故
大泽龙蛇


《春秋左传正义》卷三十四〈襄公·传二十一年〉~592~
深山大泽,实生龙蛇。

例句

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漢語大詞典》:召公棠
见“ 召棠 ”。
《國語辭典》:召棠  拼音:shào táng
周召伯巡行南国,舍于甘棠之下,国人爱之而敬其树,作甘棠。见《诗经。召南。甘棠》。比喻官吏的德化显著,遗爱在民。南朝梁。刘孝绰 栖隐寺碑:「地虽旧域,其宇惟新,召棠且思,羊碑犹泣。」
分類:巡行
《漢語大詞典》:爱棠(愛棠)
左传·襄公十四年:“ 武子 之德在民,如 周 人之思 召公 焉,爱其甘棠,况其子乎?” 杜预 注:“ 召公 奭 听讼,舍於甘棠之下, 周 人思之,不害其树,而作勿伐之诗,在《召南》。”后以“爱棠”为称颂地方官德政之典。 唐 刘禹锡 《奉送裴司徒令公自东都留守再命太原》诗:“爱棠餘故吏,骑竹见新童。”
《漢語大詞典》:憩棠
《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败, 召伯 所憩。”此为 周 人怀念 召伯 德政的颂诗。后因以“憩棠”喻地方官的德政。 宋 梅尧臣 《送棣州唐虞部》诗:“风俗已如此,憩棠无讼争。”参见“ 爱树 ”。
《國語辭典》:爱树(愛樹)  拼音:ài shù
相传周武王时燕召公曾决讼于甘棠树下,教化乡民,死后乡人追怀召公而不忍砍伐其树。典出《诗经。召南。甘棠》。后比喻把爱心推及他人。《文选。潘岳。马汧督诔》:「思人爱树,甘棠不剪。」
《漢語大詞典》:棠户
指施行惠政的官署。 唐 张垍 《奉和岳州山城》:“讼虚棠户曙,观静竹簷曛。”参见“ 棠树政 ”。
《漢語大詞典》:棠树政(棠樹政)
喻惠政。 唐 许浑 《郡斋夜坐寄旧乡二侄》诗:“三月已乖棠树政,三年空负竹林期。”亦省作“ 棠政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明年,甘露復降殿前树。从事 冯巡 、主簿 华操 等相与褒树,表勒棠政。”参见“ 棠树 ”。
分類:惠政
《漢語大詞典》:棠树(棠樹)
棠梨树。史记·燕召公世家:“ 召公 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 召公 卒,而民人思 召公 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后因以“棠树”喻惠政。 唐 刘禹锡 《寄陕州姚中丞》诗:“相思望棠树,一寄商声謳。” 唐 黄滔 《鄜畤李相公》诗:“游子不缘贪献赋,永依棠树託蓬根。”
《漢語大詞典》:棠树政(棠樹政)
喻惠政。 唐 许浑 《郡斋夜坐寄旧乡二侄》诗:“三月已乖棠树政,三年空负竹林期。”亦省作“ 棠政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明年,甘露復降殿前树。从事 冯巡 、主簿 华操 等相与褒树,表勒棠政。”参见“ 棠树 ”。
分類:惠政
《漢語大詞典》:棠树(棠樹)
棠梨树。史记·燕召公世家:“ 召公 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 召公 卒,而民人思 召公 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后因以“棠树”喻惠政。 唐 刘禹锡 《寄陕州姚中丞》诗:“相思望棠树,一寄商声謳。” 唐 黄滔 《鄜畤李相公》诗:“游子不缘贪献赋,永依棠树託蓬根。”
《漢語大詞典》:棠芾
《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召伯 所茇。”蔽芾,树木茂盛、浓荫覆蔽貌。后因以“棠芾”喻惠政。 宋 李昴英 《贺新郎·陪广帅方右史登越台》词:“清明官府歌棠芾。且萧閒事外,下看玉城珠市。”参见“ 棠树 ”。
《漢語大詞典》:棠树(棠樹)
棠梨树。史记·燕召公世家:“ 召公 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 召公 卒,而民人思 召公 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后因以“棠树”喻惠政。 唐 刘禹锡 《寄陕州姚中丞》诗:“相思望棠树,一寄商声謳。” 唐 黄滔 《鄜畤李相公》诗:“游子不缘贪献赋,永依棠树託蓬根。”
《漢語大詞典》:棠郊成政
犹言棠树政。 宋 柳永 《永遇乐》词:“甘雨车行,仁风扇动,雅称安黎庶。棠郊成政,槐府登贤,非久定须归去。”参见“ 棠树政 ”。
《漢語大詞典》:棠树政(棠樹政)
喻惠政。 唐 许浑 《郡斋夜坐寄旧乡二侄》诗:“三月已乖棠树政,三年空负竹林期。”亦省作“ 棠政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明年,甘露復降殿前树。从事 冯巡 、主簿 华操 等相与褒树,表勒棠政。”参见“ 棠树 ”。
分類:惠政
《國語辭典》:棠阴(棠陰)  拼音:táng yīn
周时召伯巡行南国,曾在棠树下听讼理事。召公死后,后人爱其树不忍剪伐。见《史记。卷三四。燕召公世家》。后以棠阴誉称去职官吏的政绩。唐。刘长卿 馀乾夜宴奉饯前苏州韦使君新除婺州诗:「幸容栖托分,犹恋旧棠阴。」
《漢語大詞典》:棠树(棠樹)
棠梨树。史记·燕召公世家:“ 召公 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 召公 卒,而民人思 召公 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后因以“棠树”喻惠政。 唐 刘禹锡 《寄陕州姚中丞》诗:“相思望棠树,一寄商声謳。” 唐 黄滔 《鄜畤李相公》诗:“游子不缘贪献赋,永依棠树託蓬根。”
《漢語大詞典》:棠颂(棠頌)
诗·召南·甘棠的歌颂之辞。该篇歌颂 周 召公奭 巡行南国,在棠树下听讼断案的惠政,故称。 唐 孟郊 《和宣州钱判官使院厅前石楠树》:“始觉石楠咏,价倾赋《两都》。棠颂庶可比,桂词难以踰。”
《國語辭典》:甘棠  拼音:gān táng
1.棠梨的别名。参见「棠梨」条。
2.《诗经。召南》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甘棠,美召伯也。」或以为南国之人,爱召穆公虎而及其所曾憩息之树,因作是诗。首章二句为:「蔽芾甘棠,勿剪勿伐。」
《國語辭典》:甘棠遗爱(甘棠遺愛)  拼音:gān táng yí ài
本指周代召公行德政,人民感戴,对召公憩息过的甘棠树亦爱护有加。后用以表示对贤官廉吏的爱戴或怀念。典出《诗经。召南。甘棠》。《镜花缘》第五回:「这个异种,大约就是武则天留的甘棠遗爱。」也作「甘棠之惠」、「甘棠之爱」、「甘棠有荫」。
《國語辭典》:甘棠  拼音:gān táng
1.棠梨的别名。参见「棠梨」条。
2.《诗经。召南》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甘棠,美召伯也。」或以为南国之人,爱召穆公虎而及其所曾憩息之树,因作是诗。首章二句为:「蔽芾甘棠,勿剪勿伐。」
《漢語大詞典》:讼棠(訟棠)
《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召伯 所茇。” 郑玄 笺:“ 召伯 听男女之讼,不重烦劳百姓,止舍小棠之下而听断焉。国人被其德,説其化,思其人,敬其树。”遂以“讼棠”指政简刑清、人民仰戴的官府。 宋 洪适 《贺方镇江启》:“讼棠可款,曾无步武之遥;荫樾焉依,更借齿牙之助。”
分類:人民官府
《漢語大詞典》:遗棠(遺棠)
典出《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召伯 所茇。” 郑玄 笺:“茇,草舍也。 召伯 听男女之讼,不重烦劳,百姓止舍小棠之下听断焉,国人被其德,説其化,思其人,敬其树。”后以“遗棠”指 召伯 留下的盛德惠政。 唐 蔡希叔 《陕中作》诗:“川原餘让畔,歌吹忆遗棠。”
《漢語大詞典》:邵伯
周 召公 奭 。因封地在 召 ,故称 召公 或 召伯 ,又作 邵公 、 邵伯 。 汉 王符 潜夫论·爱日:“ 邵伯 讼不忍烦民,听断棠下,能兴时雍而致刑错。”参见“ 邵伯树 ”。
分類:封地
《漢語大詞典》:邵伯树(邵伯樹)
史记·燕召公世家:“ 召公 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 召公 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 召公 卒,而民人思 召公 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 张守节 正义:“今之棠梨树也。”后因称棠梨树为“邵伯树”。 唐 杜甫 《巴山》诗:“天寒 邵伯 树,地阔 望仙臺 。” 仇兆鳌 注引《九域志》:“ 邵伯 甘棠树在 陕州府 署西南隅。”
分類:棠梨梨树
《漢語大詞典》:归去来(歸去來)
(1).辞赋篇名。 晋 陶潜 所作。晋书·隐逸传·陶潜:“执事者闻之,以为 彭泽令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 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义熙 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后用以归隐之典。 宋 梅尧臣 《田家语》诗:“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
(2).回去。 唐 杜甫 《发刘郎浦》诗:“白头厌伴渔人宿,黄帽青鞋归去来。” 唐 颜真卿 《赠裴将军》诗:“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 匈奴 不敢敌,相呼归去来。”
(3).词牌名。双调,四十九字、五十二字二体,仄韵。 清 王奕清 《词谱》卷七:“《归去来》调见乐章集词二首,因词有‘歌筵舞,且归去,休惆悵,好归去’句,取以为名。”
《國語辭典》:赋归(賦歸)  拼音:fù guī
归乡、还家。宋。朱熹〈宿密庵分韵赋诗得衣字〉诗:「明朝驿骑黄尘里,莫待迷途始赋归。」
分類:辞官归里
《漢語大詞典》:赋归来(賦歸來)
见“ 赋归去 ”。
《漢語大詞典》:赋归去(賦歸去)
晋 陶潜 为 彭泽 令,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并赋《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后因以“赋归去”为辞官归隐之典。 唐 王维 《奉送六舅归陆浑》诗:“酌醴赋归去,共知 陶令 贤。”亦作“ 赋归田 ”、“ 赋归来 ”。 宋 邵雍 《诲答尧夫见寄》诗:“应笑无成三黜后,病衰方始赋归田。” 宋 晁补之 《八声甘州·扬州次韵和东坡钱塘作》词:“谓 东坡 、未老赋归来,天未遣公归。” 宋 叶梦得 《满江红·重阳赏菊》词:“问何须、特地赋归来,抛 彭泽 。”
《漢語大詞典》:赋归田(賦歸田)
见“ 赋归去 ”。
《漢語大詞典》:赋归去(賦歸去)
晋 陶潜 为 彭泽 令,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并赋《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后因以“赋归去”为辞官归隐之典。 唐 王维 《奉送六舅归陆浑》诗:“酌醴赋归去,共知 陶令 贤。”亦作“ 赋归田 ”、“ 赋归来 ”。 宋 邵雍 《诲答尧夫见寄》诗:“应笑无成三黜后,病衰方始赋归田。” 宋 晁补之 《八声甘州·扬州次韵和东坡钱塘作》词:“谓 东坡 、未老赋归来,天未遣公归。” 宋 叶梦得 《满江红·重阳赏菊》词:“问何须、特地赋归来,抛 彭泽 。”
《國語辭典》:白衣送酒  拼音:bái yī sòng jiǔ
晋人陶渊明好酒而不能常得。某年九月九日,于宅边东篱下的菊丛中摘菊赏花,恰巧江州刺史王弘命白衣人送酒来,便一起饮酒,酒醉才归。见《宋书。卷九三。隐逸列传。陶潜》。后指内心渴望的东西,朋友即时送到,雪中得炭,遂心所愿。或借以咏菊花、饮酒等。宋。苏轼 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白衣送酒舞渊明,急扫风轩洗破觥。」
《國語辭典》:白衣人  拼音:bái yī rén
1.穿白衣服的人。如:「夜空里只见一白衣人飞奔而去!」
2.平民。参见「白衣」条。
《漢語大詞典》:白衣酒
白衣人所送之酒。 唐 刘长卿 《九日登李明府北楼》诗:“无劳白衣酒, 陶令 自相携。” 唐 罗隐 《菊》诗:“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参见“ 白衣人 ”。
《國語辭典》:白衣人  拼音:bái yī rén
1.穿白衣服的人。如:「夜空里只见一白衣人飞奔而去!」
2.平民。参见「白衣」条。
《漢語大詞典》:送酒
(1).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 陶潜 九月九日无酒,於宅边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人望见白衣人,乃 王弘 送酒,即便就酌而后归。”后因以为典。 唐 李嘉佑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诗:“共知不是 潯阳郡 ,那得 王弘 送酒来。” 元 卢挚 《沉醉东风·重九》曲:“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明 何景明 《登坚山寺绝顶真武庙》诗之二:“不尽登高兴,无人送酒来。”
(2).奉酒;敬酒。 唐 张鷟 游仙窟:“ 十娘 曰:‘遣 緑竹 取琵琶弹,儿与少府公送酒。’” 元 史九敬先 《庄周梦》第一折:“小生平生爱的是花酒,不知怎么説,若是有弹唱的送酒,小生也吃不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这里送酒安席,一应规矩, 赵老头儿 全然不懂。”
(3).下酒;佐酒。 唐 裴铏 《传奇·宁茵》:“及局罢而饮,数巡, 寅 请备脩脯以送酒。” 叶灵凤 《能不忆江南·碧玉一般的莴苣》:“这是我们家乡独有的特产,是送粥的妙品,同时也是一种可以送酒的小吃。”
《國語辭典》:梨花带雨(梨花帶雨)  拼音:lí huā dài yǔ
形容美女的泪容,有如春天沾著雨的梨花。如:「看她哭得梨花带雨的模样,更惹人怜爱。」《封神演义》第四回:「纣王定睛观看,见妲己乌云叠鬓,杏脸桃腮,浅淡春山,娇柔柳腰,真似海棠醉日,梨花带雨,不亚九天仙女下瑶池,月里嫦娥离玉阙。」
《漢語大詞典》:梨花雨
(1).梨花开放时节的雨水。 宋 孙光宪 《虞美人》词:“红窗寂寂无人语,暗淡梨花雨。” 元 虞集 《答钱翼之》诗:“闭门三月梨花雨,徧写千林柿叶霜。”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棉村丽句:“﹝ 棉村 ﹞《醒》云:‘重门夜静梨花雨,孤馆春寒柳絮风。’”
(2).形容女子泣下如雨的姿容。 宋 欧阳修 《渔家傲》词:“三月芳菲看欲暮,胭脂泪洒梨花雨。” 宋 赵令畤 《商调蝶恋花》鼓词:“弹到离愁凄咽处,絃肠俱断梨花雨。”参见“ 梨花带雨 ”。
《國語辭典》:梨花带雨(梨花帶雨)  拼音:lí huā dài yǔ
形容美女的泪容,有如春天沾著雨的梨花。如:「看她哭得梨花带雨的模样,更惹人怜爱。」《封神演义》第四回:「纣王定睛观看,见妲己乌云叠鬓,杏脸桃腮,浅淡春山,娇柔柳腰,真似海棠醉日,梨花带雨,不亚九天仙女下瑶池,月里嫦娥离玉阙。」
《漢語大詞典》:渔阳鼙鼓(漁陽鼙鼓)
亦作“ 渔阳鞞鼓 ”。 指公元755年 安禄山 于 渔阳 举兵叛 唐 事。鼙鼓,骑兵用的小鼓。语本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渔阳 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后亦用为外族侵略之典。 宋 辛弃疾 《杏花村》词:“ 渔阳 鼙鼓边风急,人在 沈香亭 北。” 明徐复祚《红梨记·忆友》:“山河百二,一朝顿非。轮轂三千,难道寸筹莫出。好一似 渔阳 鼙鼓,霓裳酿胚。” 吴恭亨 《诸将》诗之二:“记谈 好望 风涛险,正及 渔阳 鼙鼓喧。”
《漢語大詞典》:钿合金钗(鈿合金釵)
(1).钿盒和金钗。相传为 唐玄宗 与 杨贵妃 定情之信物。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唯将旧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将去。” 宋 柳永 《二郎神》词:“鈿合金釵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
(2).泛指情人间之信物。 宋 王寀 《蝶恋花》词:“红粉阑干,有箇人相似。鈿合金釵谁与寄。”参见“ 金釵鈿合 ”。
《漢語大詞典》:金钗钿合(金釵鈿合)
金钗和钿合。传说中 唐玄宗 与 杨贵妃 定情的信物。 唐 陈鸿 《长恨歌传》:“进见之日,奏《霓裳羽衣曲》以导之;定情之夕,授金釵鈿合以固之。”
《漢語大詞典》:鸿都客(鴻都客)
神仙中人。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临邛 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清 洪升 《长生殿·传概》:“鸿都客引会 广寒宫 ,织女星盟証 长生殿 。” 徐朔方 校注:“鸿都客,神仙中人……鸿都,仙府。”
分類:朔方
《國語辭典》:下泽车(下澤車)  拼音:xià zé chē
一种短毂的车子。适于在沼泽地行驶。《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御款段马,为郡掾史,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五十二韵之作因其韵增至八十通赠二君子〉诗:「谁采中原菽?徒巾下泽车。」简称为「下泽」。
《國語辭典》:款段  拼音:kuǎn duàn
1.马行迟缓的样子。《聊斋志异。卷一○。神女》:「嘱坐待路隅,款段而去。」
2.小马或驽马。《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御款段马,为郡掾史,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唐。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诗:「昔骑天子大宛马,今乘款段诸侯门。」
《漢語大詞典》:太常妻
后汉 周泽 为太常,虔敬宗庙,常卧疾斋宫,其妻哀其老病,窥问疾苦。 泽 大怒,以妻干犯斋禁,收送诏狱,时人讥之曰:“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言 泽 不近人情,难为其妻。见《后汉书·儒林传下·周泽》。后用为夫妻不同居的典实。 唐 李白 《赠内》诗:“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 李白 妇,何异太常妻。” 宁调元 《用东坡狱中遗子由韵寄约真长沙》:“短气共怜 元祐 党,长斋偏有太常妻。”
《國語辭典》:斩蛇(斬蛇)  拼音:zhǎn shé
相传汉高祖刘邦起事前,曾夜行泽中,遇大蛇当道,拔剑斩之。典出《汉书。卷一。高帝纪上》。后以斩蛇指有帝王之运的徵兆。唐。薛逢 重送徐州李从事商隐诗:「斩蛇泽畔人烟晓,戏马台前树影疏。」
《漢語大詞典》:赤精
(1).谓南方之神。古代天子于立夏之日祭之南郊。《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赤璋礼南方” 汉 郑玄 注:“礼南方以立夏,谓赤精之帝,而 炎帝 、 祝融 食焉。”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其帝 炎帝 ,其神 祝融 ” 汉 郑玄 注:“此赤精之君,火官之臣…… 炎帝 , 大庭氏 也; 祝融 , 顓頊氏 之子,曰 黎 ,为火官。”
(2).见“ 赤精子 ”。
(3).谓眼球赤红。精,通“ 睛 ”。汉书·王莽传中:“ 莽 为人侈口蹷顄,露眼赤精,大声而嘶。”《文选·鲍照〈舞鹤赋〉》“精含丹而星曜” 李善 注引 浮丘公 《相鹤经》:“露目赤精则视远。”
《漢語大詞典》:赤精子
(1).指 汉高祖 刘邦 。汉书·哀帝纪:“待詔 夏贺良 等言 赤精子 之讖。”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高祖 感赤龙而生,自谓 赤帝 之精。”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十七:“三季沦 周赧 ,七雄灭 秦嬴 。復闻 赤精子 ,提剑入 咸京 。”亦省称“ 赤精 ”。 唐 李白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赤精 斩 白帝 ,叱咤入 关 中。” 清 顾炎武 《子房》诗:“归来遇 赤精 ,奋戈起榛薄。”
(2).相传为 范蠡 的别号。齐民要术·养鱼引 陶朱公 《养鱼经》:“ 威王 聘 朱公 ,问之曰:‘闻公在湖为渔父,在 齐 为 鴟夷子皮 ,在 西戎 为 赤精子 ,在 越 为 范蠡 ,有之乎?’”
(3).道家谓 老子 的化身。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二:“道家称 老子 化身,名号尤众…… 顓帝 时号 赤精子 。”
《漢語大詞典》:赤龙(赤龍)
(1).赤色的龙。传说以为神仙所乘。墨子·贵义:“﹝帝﹞以丙丁杀赤龙於南方。” 汉 刘向 列仙传·陶安公:“ 陶安公 者, 六安 铸冶师也……朱雀止冶上曰:‘ 安公 , 安公 ,冶与天通,七月七日,迎汝以赤龙。’至期,赤龙到。” 唐 钱起 《药堂秋暮》诗:“勉事 壶公 术,仙期待赤龙。”
(2).赤色的龙。古代谶纬家附会为以火德王者(如 炎帝 神农氏 、 帝尧 、 汉 刘邦 )的祥瑞。《淮南子·修务训》“ 尧 眉八彩” 汉 高诱 注:“ 尧 母 庆都 ,盖天帝之女,寄 伊长孺 家,年二十无夫,出观于 河 。有赤龙负图而至……赤龙与 庆都 合而生 尧 。” 宋 罗泌 路史·前纪六·柏皇氏:“ 神农 、 唐尧 ,俱感赤龙…… 刘季 断虵而还感赤龙。”
(3).借指 汉高祖 刘邦 。 唐 陈子昂 《我府君有周居士文林郎陈公墓志文》:“ 战国 如麋,至於赤龙。赤龙之兴四百年,天纪復乱。” 唐 李白 《朱虚侯赞》:“赤龙登天,白日昇光。” 王琦 注:“赤龙登天,谓 高祖 升遐。”
(4).泛指皇帝。《邻女语》第五回:“更不见谁是赤龙种,只听説风潮处处汹。”
(5).比喻太阳。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赤龙黑乌烧口热,翎鬣倒侧相搪撑。” 清 魏源 《道中杂言》诗之四:“ 羲和 鞭赤龙,夙驾 扶桑 巔。”
(6).古代马苑名。晋书·石勒载记上:“﹝ 石勒 ﹞復东如 赤龙 、 騄驥 诸苑中,乘苑马远掠繒寳,以赂 汲桑 。”
(7).古代船名。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卷上:“ 孙权 , 吴 之主也。时号舸为‘赤龙’,小船为‘驰马’。”又 明 代有战舰名“赤龙舟”。参阅 明 茅元仪 武备志·军资乘·战船
《漢語大詞典》:赤龙子(赤龍子)
指 汉高祖 刘邦 。 唐 李贺 《公莫舞歌》:“ 项庄 掉箾拦前起,材官小臣公莫舞,座上真人 赤龙子 。”参见“ 赤龙 ”。
分類:刘邦
《漢語大詞典》:赤龙(赤龍)
(1).赤色的龙。传说以为神仙所乘。墨子·贵义:“﹝帝﹞以丙丁杀赤龙於南方。” 汉 刘向 列仙传·陶安公:“ 陶安公 者, 六安 铸冶师也……朱雀止冶上曰:‘ 安公 , 安公 ,冶与天通,七月七日,迎汝以赤龙。’至期,赤龙到。” 唐 钱起 《药堂秋暮》诗:“勉事 壶公 术,仙期待赤龙。”
(2).赤色的龙。古代谶纬家附会为以火德王者(如 炎帝 神农氏 、 帝尧 、 汉 刘邦 )的祥瑞。《淮南子·修务训》“ 尧 眉八彩” 汉 高诱 注:“ 尧 母 庆都 ,盖天帝之女,寄 伊长孺 家,年二十无夫,出观于 河 。有赤龙负图而至……赤龙与 庆都 合而生 尧 。” 宋 罗泌 路史·前纪六·柏皇氏:“ 神农 、 唐尧 ,俱感赤龙…… 刘季 断虵而还感赤龙。”
(3).借指 汉高祖 刘邦 。 唐 陈子昂 《我府君有周居士文林郎陈公墓志文》:“ 战国 如麋,至於赤龙。赤龙之兴四百年,天纪復乱。” 唐 李白 《朱虚侯赞》:“赤龙登天,白日昇光。” 王琦 注:“赤龙登天,谓 高祖 升遐。”
(4).泛指皇帝。《邻女语》第五回:“更不见谁是赤龙种,只听説风潮处处汹。”
(5).比喻太阳。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赤龙黑乌烧口热,翎鬣倒侧相搪撑。” 清 魏源 《道中杂言》诗之四:“ 羲和 鞭赤龙,夙驾 扶桑 巔。”
(6).古代马苑名。晋书·石勒载记上:“﹝ 石勒 ﹞復东如 赤龙 、 騄驥 诸苑中,乘苑马远掠繒寳,以赂 汲桑 。”
(7).古代船名。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卷上:“ 孙权 , 吴 之主也。时号舸为‘赤龙’,小船为‘驰马’。”又 明 代有战舰名“赤龙舟”。参阅 明 茅元仪 武备志·军资乘·战船
《漢語大詞典》:严子濑(嚴子瀨)
即 严陵濑 。 唐 钱起 《送虞说擢第东游》诗:“月中 严子瀨 ,花际 楚王城 。” 唐 钱起 《送杨皞擢第游江南》诗:“挂帆 严子瀨 ,酹酒 敬亭祠 。”参见“ 严陵瀨 ”。
分類:严陵濑
《漢語大詞典》:严陵濑(嚴陵瀨)
在 浙江 桐庐县 南,相传为 东汉 严光 隐居垂钓处。后汉书·逸民传·严光:“除为諫议大夫,不屈,乃耕於 富春山 ,后人名其钓处为 严陵瀨 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自县( 桐庐县 )至 於潜 ,凡十有六瀨,第二是 严陵瀨 ,瀨带山,山下有一石室, 汉 光武帝 时 严子陵 之所居也。故山及瀨,皆即人姓名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严州 有 严光 钓瀨,名 严陵瀨 。”
《漢語大詞典》:子陵台(子陵臺)
东汉 严子陵 隐居钓鱼处。在 浙江 桐庐县 南 富春山 腰间,有东西两台,各高百余米。东称 严子陵钓台 ,西是 宋 末 谢翱 哭 文天祥 处。 南朝 梁 顾野王 《舆地志》:“ 桐庐县 南,有 严子陵 渔钓处。今山边有石,上平,可坐十人,临水,名为 严陵钓坛 也。” 唐 谭用之 《寄王侍御》诗:“鸟尽弓藏良可哀,谁知归钓 子陵臺 。” 宋 王自中 《酹江月·题钓台》词:“扁舟夜泛,向 子陵臺 下,偃帆收櫓,水阔风摇舟不定。”参见“ 富春山 ”。
《漢語大詞典》:富春山
山名。在 浙江 桐庐县 南。一名 严陵山 。前临 富春江 ,山下有滩称 严陵濑 ,为 汉 隐士 严光 游钓处。山腰有二盘石,称东西二钓台。各高百余米,巍然对峙,耸立江湄。东称 严子陵钓台 ,西为 宋 处士 谢翱 哭 文天祥 处。后汉书·逸民传·严光:“﹝ 严光 ﹞乃耕於 富春山 ,后人名其钓处为 严陵瀨 焉。” 李贤 注:“今 杭州 富阳县 也。本 汉 富春县 ,避 晋 简文帝 郑太后 讳,改曰 富阳 。”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二:“长揖万乘君,还归 富春山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浙江二·严州府》:“ 富春山 ,县( 桐庐县 )西三十里,一名 严陵山 ,前临大江, 汉 子陵 钓处,人号 严陵瀨 ,有东西二钓臺,各高数百丈。”
《漢語大詞典》:羊裘
(1).羊皮做的衣服。
(2). 汉 严光 少有高名,与 刘秀 同游学,后 刘秀 即帝位, 光 变名隐身,披羊裘钓泽中。见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后因以“羊裘”指隐者或隐居生活。 宋 陆游 《寓叹》诗:“人怪羊裘忘富贵,我从牛侩得贤豪。” 元 萨都剌 《钓雪图》诗:“人间富贵草头露, 桐江 何处觅羊裘。”
《漢語大詞典》:钓矶(釣磯)
钓鱼时坐的岩石。 北周 明帝 《贻韦居士诗》:“坐石窥仙洞,乘槎下钓磯。” 唐 赵嘏 《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诗:“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遶钓磯。” 宋 陆游 《晚春感事》诗:“幽居自喜浑无事,又向湖阴坐钓磯。” 清 杜浚 《送友》诗之一:“送客停橈傍钓磯,江风初起浪花稀。”
《漢語大詞典》:钓台(釣臺)
见“ 钓臺 ”。
亦作“ 钓台 ”。
(1).钓鱼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其水东注 天渊池 ,池中有 魏文帝 九华臺 。殿基悉是 洛中 故碑累之。今造钓臺於其上。” 唐 张乔 《宿江叟岛居》诗:“了得平生志,还归筑钓臺。”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刘书樵〈晋游诗选〉:“但留荒塚在,遥并钓台孤。”
(2).指 东汉 严子陵 垂钓处。故址在 浙江 桐庐 城西十五公里的 富春山 上。 东汉 严光 ,字 子陵 ,隐于此山垂钓。见后汉书·逸民传·严光。今 钓台 处有石亭,临江有 严先生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