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俗书博白鹅
 
内史写道经
 
内史写黄庭
 
博白鹅
 
右军鹅
 
好鹅寻道士
 
学溪老鹅
 
写经不惜鹅
  
将鹅与右军
 
山阴书罢
 
山阴道士鹅
 
惜鹅群
 
换经鹅
   
换鹅帖
 
换鹅文
  
换黄庭
 
挥帖致白鹅
 
挥翰邀鹅
 
书字换鹅
 
书经爱鹅
 
书邀道士鹅
 
白鹅书
 
笼归忆右军
 
笼随王右军
  
觅鹅群
  
鹅归逸少
   
鹅费羲之墨
 
黄庭换鹤

相关人物
王羲之


《晋中兴书》卷七〈琅琊王录〉~424~
王羲之字逸少。导之从子也。初讷于言。人未之知。年十三。尝见周顗。顗异之。时重牛心炙。座客未啖。先割啖之。羲之于是知名。及长。尤善草隶书。为今古冠绝。累迁为右将军。不乐京师。遂往会稽。与谢安、孙绰、等游处。山阴有道士养群鹅。羲之意甚悦。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举群相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去。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列传〉~200~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
《太平御览》卷二百三十八〈职官部三十六·右将军〉~258~
《晋中兴书》曰:「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祖正,尚书郎。父旷,淮南太守。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及长,尤善草隶书,为今古冠绝。累迁为右将军。不乐京师,遂往会稽。与谢安、孙绰、等游处。山阴有道士养群鹅,羲之意甚悦。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举群相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去。」

简释

换鹅:喻以自己的高才绝技换取心爱之物,或喻书法作品高妙。唐李白《送贺宾客归越》:“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例句

道经今为写,不虑惜鹅群。 刘长卿 过包尊师山院

枥嘶支遁马,池养右军鹅。 孟浩然 宴荣二山池(一题作〔宴〕(晏)荣山人池亭)

彭泽先生柳,山阴道士鹅。 孟浩然 寻梅道士

林栖居士竹,池养右军鹅。 孟浩然 晚春题远上人南亭

金粉为书重莫过,黄庭旧许右军多。请看今日酬恩德,何似当年为爱鹅。 景审 题所书黄庭经后(泥金正书)

鹅归逸少宅,鹤满令威家。 李商隐 喜雪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李白 送贺宾客归越

好鹅寻道士,爱竹啸名园。 李白 题金陵王处士水亭(此亭盖齐朝南苑。又是陆机故宅。)

山阴岂无尔,茧字换群鹅。 杜牧 鵁鶄

凤皇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杜甫 得房公池鹅

鹅费羲之墨,貂馀季子裘。 杜甫 摇落

尚书旧用裁天诏,内史新将写道经。 柳宗元 杨尚书寄郴笔知是小生本样令更商榷使尽其功辄献长句

咏雪因饶妹,书经为爱鹅。 卢纶 宴赵氏昆季书院因与会文并率尔投赠

新传左慈诀,曾与右军鹅。 卢纶 寻贾尊师

似君换得白鹅时,独凭阑干雪满池。 卢纶 赋得白鸥歌送李伯康归使

山阴妙术人传久,也说将鹅与右军。 薛涛 送扶炼师

玄堪教凤集,书好换鹅群。 陆龟蒙 又次前韵酬广文

便使笔精如逸少,懒能书字换群鹅。 陆龟蒙 自遣诗三十首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韩愈 石鼓歌

典故
北海朱旄
 
十九年归
 
啖雪龙庭
 
啮毡
 
啮雪
 
塞北驱羊
 
子卿
 
子卿全汉节
 
子卿持节
 
子卿白首
 
属国毡
 
属国餐毡
 
残毡拥雪
 
海上看羊
 
汉节支持
 
牧羊拢漠
  
牧羝人
 
牧羝虽乳
 
白头苏武
 
白发丹心
 
看羊属国
 
窖里雪毡
 
节旄落尽
  
羝乳年
 
苏卿执
 
苏卿持节
 
苏君
 
苏子卿
 
苏子节
 
苏武
 
苏武在天山
 
苏武归
 
苏武毡
 
苏武争禁十九秋
 
苏武牧羊
 
苏武看羊
 
苏武窖
  
苏郎有节
 
苏郎卧处
 
阴山海上窖群中
  
雪窖羝羊
 
雪里餐毡
 
餐毛
  
餐毡雪
 
相关人物
苏武

参考典故
苏武封薄


《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列传·苏建·(子)苏武〉~2459~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馀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馀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齧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屮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于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于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馀,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常惠、徐圣、赵终根皆拜为中郎,赐帛各二百匹。其馀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常惠后至右将军,封列侯,自有传。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彊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简释

羝乳:指无法办到之事。元袁桷《题郝伯常雁足》:“不须羝乳终回汉,肯学鸡鸣诈度关。”

苏武节:喻忠臣出使,宁死不屈。唐戎昱《闻颜尚书陷贼中》:“能持苏武节,不受马超勋。”


例句

还将今夜意,西海话苏君。 司空曙 夜闻回雁

可嗟牧羊臣,海上久为客。 崔融 塞垣行

能持苏武节,不受马超勋。 戎昱 闻颜尚书陷贼中

幽囚苏武节,弃市仲由缨。 李商隐 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

苏武天山上,田横海岛边。 李白 奔亡道中五首之一

蔡琰没去造胡笳,苏武归来持汉节。 李益 塞下曲

燕山苏武上,海岛田横住。 李端 千里思

丁零苏武别,疏勒范羌归。 李端 雨雪曲

苏武却生返,邓通终死饥。 杜牧 杜秋娘诗

游人一听头堪白,苏武争禁十九年。 杜牧 边上闻笳三首之一

前军苏武节,左将吕虔刀。 杜甫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

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贾生对鵩伤王傅,苏武看羊陷贼庭。 杜甫 题郑十八著作虔

疑比庄周梦,情如苏武归。 柳宗元 朗州窦常员外寄刘二十八诗见促行骑走笔酬赠

节异苏卿执,弦殊蔡女弹。 杨巨源 和吕舍人喜张员外自北番回至境上先寄二十韵

钟仪琴未奏,苏武节犹新。 杨炯 和刘长史答十九兄

塞北草生苏武泣,陇西云起李陵悲。 胡曾 交河塞下曲

停骖一顾犹魂断,苏武争禁十九年。 胡曾 居延

轻猛李陵心,摧残苏武节。 贯休 战城南二首之二

苏卿持节终还汉,葛相行师自渡泸。 贾岛 巴兴作

子卿犹奉使,常向节旄看。 郑愔 塞外三首

始笑子卿心计失,徒看海上节旄稀。 钱起 送张将军征西

苏武执节归,班超束书起。 鲍溶 壮士行

闲杀何从事,伤哉苏子卿。 齐己 寄答武陵幕中何支使二首之二

典故
入陈仓
  
瑞宝入陈仓
 
碧野鸡
 
碧鸡飞去
 
秦王雉
 
荻碧鸡
 
陈仓雉
 
陈宝归秦
 
雉失群
 
飞雄雌


《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359~
作鄜畤后九年,文公获若石云,于陈仓北阪城祠之。其神或岁不至,或岁数来,来也常以夜,光辉若流星,从东南来集于祠城,则若雄鸡,其声殷云,野鸡夜雊。以一牢祠,命曰陈宝。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案:列异传云「陈仓人得异物以献之,道遇二童子,云:『此名为媦,在地下食死人脑。』媦乃言云:『彼二童子名陈宝,得雄者王,得雌者伯。』乃逐童子,化为雉。秦穆公大猎,果获其雌,为立祠。祭,有光,雷电之声。雄止南阳,有赤光长十馀丈,来入陈仓祠中」。

简释

陈仓雉:咏雉。南朝陈张正见《雉子斑》:“陈仓雉未飞,敛翮依芳甸。”

典故
冀北空
 
冀北群空
 
冀北马
 
冀群空
   
朔庭空
 
空冀北
  
空群马
 
空马群
 
群空
 
群空冀
 
离冀北
  

《春秋左传正义》卷四十二〈昭公·传四年〉~727~
九州之险也。是不一姓。冀之北土。马之所生。无兴国焉。恃险与马。不可以为固也。从古以然。
《全唐文》卷五百五十六〈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5625~2~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耶?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东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温生。大夫乌公,以鈇钺镇河阳之三月,以石生为才,以礼为罗,又罗而致之幕下。东都虽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执事,与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处焉?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搢绅之东西行过是都者,无所礼于其卢。若是而称曰:「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卢无人焉。」岂不可也?夫南面而听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与将耳。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内外无治,不可得也。愈縻于兹,不能自引去,资二生以待老。今皆为有力者夺之,其何能无介然于怀耶?生既至,拜公于军门,其为吾以前所称,为天下贺;以后所称,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留守相公,首为四韵诗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典故
三四计朝暮
 
三四调群狙
 
喜众狙
  
朝三
  
朝四暮三
 
狙公倒七芧
 
狙公分栗
 
众狙皆喜
 
被狙公卖


《庄子集释》卷一下〈内篇·齐物论〉~69~
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谲怪,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庄子集释》卷一下〈内篇·齐物论〉~73~
唐·成玄英疏:「此解譬也。狙,猕猴也。赋,付与也。芧,橡子也,似栗而小也。列子曰:宋有养狙老翁,善解其意,戏狙曰:『吾与汝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又曰:『我与汝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焉。朝三暮四,朝四暮三,其于七数,并皆是一。名既不亏,实亦无损,而一喜一怒,为用愚迷。此亦同其所好,自以为是。亦犹劳役心虑,辩饰言词,混同万物以为其一因以为一者,亦何异众狙之惑耶!」

简释

朝四暮三:指反复无常或愚弄他人。宋黄庭坚《再答明略二首》之二:“使年七十今中安,安能朝四暮三浪忧喜。”


例句

机疑闻不二,蒙昧即朝三。 沈佺期 九真山净居寺谒无碍上人

典故
化鹤三千岁
 
化鹤群
  
苏仙橘井
 
苏君迹
 
苏耽井
 
苏耽仙
 
苏耽化鹤
 
苏耽宅
 
苏耽鹤
 
送苏耽
 
避弹归
 
鹤爪书

相关人物
苏耽

参考典故
桔井


《太平广记》卷十三〈神仙十三·苏仙公〉~90~
苏仙公者,桂阳人也,汉文帝时得道。先生早丧所怙,乡中以仁孝闻。宅在郡城东北,出入往来,不避燥湿。至于食物,不惮精粗。先生家贫,常自牧牛,与里中小儿,更日为牛郎。先生牧之,牛则徘徊侧近,不驱自归。余小儿牧牛,牛则四散,跨冈越险。诸儿问曰:「尔何术也?」先生曰:「非汝辈所知。」常乘一鹿。先生常与母共食,母曰:「食无鲊,他日可往市买也。」先生于是以箸插饭中,携钱而去,斯须即以鲊至。母食去(明钞本去作未)毕,母曰:「何处买来?」对曰:「便县市也。」母曰:「便县去此百二十里,道途径险,往来遽至,汝欺我也!」欲杖之。先生跪曰:「买鲊之时,见舅在市,与我语云,明日来此,请待舅至,以验虚实。」母遂宽之。明晓,舅果到。云昨见先生便县市买鲊。母即惊骇,方知其神异。先生曾持一竹杖,时人谓曰:「苏生竹杖,固是龙也。」数岁之后,先生洒扫门庭,修饰墙宇。友人曰:「有何邀迎?」答曰:「仙侣当降。」俄顷之间,乃见天西北隅,紫云氤氲,有数十白鹤,飞翔其中,翩翩然降于苏氏之门,皆化为少年,仪形端美,如十八九岁人,怡然轻举。先生敛容逢迎,乃跪白母曰:「某受命当仙,被召有期,仪卫已至,当违色养,即便拜辞。」母子歔欷。母曰:「汝去之后,使我如何存活?」先生曰:「明年天下疾疫,庭中井水,檐边桔树,可以代养,井水一升,桔叶一枚,可疗一人。兼封一匮留之,有所阙之,可以扣匮言之,所须当至,慎勿开也。」言毕即出门,踟蹰顾望,耸身入云,紫云捧足,众鹤翱翔,遂升云汉而去。来年,果有疾疫,远近悉求母疗之,皆以水及桔叶,无不愈者。有所阙乏,即扣匮,所须即至。三年之后,母心疑,因即开之,见双白鹤飞去。自后扣之。无复有应。母年百馀岁,一旦无疾而终。乡人共葬之,如世人之礼。葬后,忽见州东北牛脾山,紫云盖上,有号哭之声,咸知苏君之神也。郡守乡人,皆就山吊慰,但闻哭声,不见其形。郡守乡人,苦请相见,空中答曰:「出俗日久,形容殊凡,若当露见,诚恐惊怪。」固请不已,即出半面,示一手,皆有细毛,异常人也。因请郡守乡人曰:「远劳见慰,途径险阻,可从直路而还,不须回顾。」言毕,即见桥亘岭傍,直至郡城。行次,有一官吏辄回顾,遂失桥所,堕落江滨,乃见一赤龙于脚下,宛转而去。先生哭处,有桂竹两枝,无风自扫,其地恒净。三年之后,无复哭声,因见白马常在岭上,遂改牛脾山为白马岭。自后有白鹤来止郡城东北楼上,人或挟弹弹之,鹤以瓜攫楼板,似漆书云:城郭是,人民非,三百甲子一来归,吾是苏君弹何为?」至今修道之人,每至甲子日,焚香礼于仙公之故第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九《耒水》引《桂阳列仙传》
「耽,郴县人,少孤,养母至孝。言语虚无,时人谓之痴。常与众儿共牧牛,更直为帅,录牛无散。每至耽为帅,牛辄徘徊左右,不逐自还。众儿曰:『汝直,牛何道不走耶?』耽曰:『非汝曹所知。』即面辞母云:『受性应仙,当违供养。』涕泗又说:『年将大疫,死者略半,穿一井饮水,可得无恙。』如是有哭声甚哀。后见耽乘白马还此山中,百姓为立坛祠。」

简释

橘井:喻孝事父母,或指仙丹妙药。唐杜甫《奉送二十三舅录事之摄彬州》:“彬州颇凉冷,橘井尚凄清。”

苏耽宅:喻仙人居处。唐王昌龄《奉赠张荆州》:“王君飞舄仍未去,苏耽宅中意遥缄。”


例句

如何蹑得苏君迹,白日霓旌拥上天。 元结 桔井

敢忘二疏归,痛迫苏耽井。 杜甫 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昨临苏耽井,复向衡阳求。同疚来相依,脱身当有筹。 王昌龄 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

王君飞舄仍未去,苏耽宅中意遥缄。 王昌龄 奉赠张荆州

典故
别鸡群
  
鸡鹤分
 
鹤在鸡群
 
鹤避鸡群
 
鹤鸡殊羽翼

相关人物
王戎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容止〉~62~
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答曰:「君未见其父耳!」

例句

又须随计吏,鸡鹤迥然分。 李咸用 宿隐者居

昨日朱门一见君,忽惊野鹤在鸡群。 李群玉 酬崔表仁

百里岂能容骥足,九霄终自别鸡群。 雍陶 寄永乐殷尧藩明府

张籍学古淡,轩鹤避鸡群。 韩愈 醉赠张秘书

不道鹤鸡殊羽翼,许依龙虎借风云。 黄滔 出京别崔学士

典故
卜商
 
子夏
 
子夏索居
 
子夏离群

相关人物
卜商(子夏)


《礼记·檀弓上》
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曾子吊之,哭。子夏曰:「天乎!予之无罪也!」曾子怒曰:「商!汝何无罪也?吾与汝事夫子于洙、泗之间,退而老于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汝于夫子,尔罪一也。丧尔亲,使民未有异闻,尔罪二也。丧尔子,丧尔明,尔罪三也。而曰汝何无罪欤?」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过矣!吾过矣!吾离群而索居,亦以久矣!」
《史记》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2202~
卜商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子夏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孔子曰:「商始可与言诗已矣。」子贡问:「师与商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然则师愈与?」曰:「过犹不及。」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

简释

子夏索居:指寂寥独居。唐杜甫《上韦左相二十韵》:“长卿多病久,子夏索居频。”


例句

清秋将落帽,子夏正离群。 张贲 贲中间有吴门旅泊之什蒙鲁望垂和更作一章以伸酬谢

人间搦管穷苍颉,地上修文待卜商。 徐夤 伤前翰林杨左丞

燕地尊邹衍,西河重卜商。 李商隐 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

长卿多病久,子夏索居频。 杜甫 上韦左相二十韵

空留左氏传,谁继卜商名。 王维 故西河郡杜太守挽歌三首

犹嫌子夏儒,肯学樊迟稼。 韩愈 县斋有怀

典故
三月群贤毕集
 
山阴禊饮
 
山阴醉
 
永和节
 
群贤毕集
 
禊饮
 
长少群贤毕会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列传〉~2098~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典故
陈群戚容

相关人物
陈群


《世说新语》中卷上《方正》
魏文帝受禅,陈群有戚容。帝问曰:「朕应天受命,卿何以不乐?」群曰:「臣与华歆,服膺先朝,今虽欣圣化,犹义形于色。」

例句

华歆忤旨,陈群蹙容。 李瀚 蒙求

典故
乱石似羊
 
仙人拥石
 
初平期
 
初平羊
 
初平群羊
 
动石为羊
 
叱起
 
问羊初平在
 
问羊到金华
 
寻初平
 
慕初平
  
牧羊金华
 
白羊
 
童子驱石
 
羊起
 
群羊化石
 
金华牧羊
  
金华羽士
 
鞭石仙人
 
驱石不成羊
 
驱羊动石

相关人物
黄初平(赤松子)


《太平广记》卷七〈神仙七·黄初平〉
黄初平者。丹溪人也。年十五,家使牧羊,有道士见其良谨,便将至金华山石室中,四十馀年,不复念家。其兄初起,行山寻索初平,历年不得。后见市中有一道士,初起召问之曰:「吾有弟名初平,因令牧羊,失之四十馀年,莫知死生所在,愿道君为占之。」道士曰:「金华山中有一牧羊儿,姓黄,字初平,是卿弟非疑。」初起闻之,即随道士去,求弟遂得,相见悲喜。语毕,问初平羊何在,曰:「近在山东耳。」初起往视之,不见,但见白石而还,谓初平曰:「山东无羊也。」初平曰:「羊在耳,兄但自不见之。」初平与初起俱往看之。初平乃叱曰:「羊起。」于是白石皆变为羊数万头。初起曰:「弟独得仙道如此,吾可学乎?」初平曰:「唯好道,便可得之耳。」初起便弃妻子留住,就初平学。共服松脂茯苓,至五百岁,能坐在立亡,行于日中无影,而有童子之色。后乃俱还乡里,亲族死终略尽,乃复还去。初平改字为赤松子,初起改字为鲁班。其后服此药得仙者数十人。

简释

金华牧羊儿:指得道成仙,或喻有点石成金之神奇魔力。唐李白《古风》之十七:“金华牧羊儿,乃是紫烟客。”


例句

仙人拥石去,童子驭车来。 李峤

金华牧羊儿,乃是紫烟客。 李白 古风

驱石不成羊,指丹空毙狗。 李端 送吉中孚拜官归楚州

叱起文武业,可以豁洪溟。 杜牧 感怀诗一首(时沧州用兵)

驱羊先动石,走兔欲投巾。 王勃 出境游山二首

吹沙聊作鸟,动石试为羊。 王绩 游仙四首

燕归犹可候,羊起自成群。 苏味道 咏石

群羊化石尽,双凫与我违。 鲍溶 感兴

典故
出尘野鹤
  
轩昂野鹤
 
野鹤在鸡群
 
野鹤姿
 
野鹤昂昂
 
野鹤为鸡伴
 
野鹤立鸡群
  
相关人物
嵇绍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容止〉~62~
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答曰:「君未见其父耳!」
《晋书》卷八十九《忠义传·嵇绍传》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郤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乃发诏徵之,起家为秘书丞。绍始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如野鹤之在鸡群。」戎曰:「君复未见其父耳。」

简释

嵇鹤:喻指人才出众。唐李商隐《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嵇鹤元无对,荀龙不在夸。”


例句

嵇鹤元无对,荀龙不在誇。 李商隐 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

野鹤终踉跄,威凤徒参差。 王维 送高适弟耽归临淮作

典故
五鹿角折
 
岳鹿折来
 
折五鹿
 
折五鹿角
 
折群儒角
  

《汉书》卷六十七〈杨胡朱梅云列传·朱云〉~293~
是时,少府五鹿充宗贵幸,为梁丘易。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有荐云者,召入,摄𡵙登堂,抗首而请,音动左右。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繇是为博士。
《西京杂记》卷二~077~
长安有儒生曰惠庄、闻朱云折五鹿充宗之角。乃叹息曰栗犊反能尔邪。吾终耻溺死沟中。遂裹粮从云。云与言。庄不能对。逡巡而去。拊心谓人曰吾口不能剧谈。此中多有。
典故
一马化为龙
 
五马南来
 
五马南游
  
南渡马
 
浮五马
 
渡江天马
 
群马南渡


《晋书》卷二十八〈五行中志·言不从·诗妖〉~845~
太安中,童谣曰:「五马游渡江,一马化为龙。」后中原大乱,宗藩多绝,唯琅邪、汝南、西阳、南顿、彭城同至江东,而元帝嗣统矣。
《晋书》卷六〈中宗元帝纪〉~57~
太安之际,童谣云:「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及永嘉中,岁、镇、荧惑、太白聚斗、牛之间,识者以为吴越之地当兴王者。是岁,王室沦覆,帝与西阳、汝南、南顿、彭城五王获济,而帝竟登大位焉。

例句

五马浮渡江,一龙跃天津。 吴筠 建业怀古

双鹅飞洛阳,五马渡江徼。 李白 经乱后将地剡中留赠崔宣城

五马渡江日,群鱼食蒲年。大风荡天地,万阵黄须膻。 皮日休 鲁望昨以五百言见贻过有褒美内揣庸陋弥增愧悚因成一千言上述吾唐文物之盛次叙相得之欢亦迭和之微旨也

五马南浮一化龙,谢安入相此山空。 胡曾 东山

大蛇中断丧前王,群马南渡开新主。 韩愈 桃源图

典故
相关人物
高思好
 
高祥(北齐文宣帝)


《北史》卷五十一《齐宗室诸王上·高思宗传》附《高思好传》
思宗弟思好,本浩氏子也,思宗养以为弟,遇之甚薄。少以骑射事文襄。及文宣受命,为左卫大将军。本名思孝,天保五年讨蠕蠕,文宣悦其骁勇,谓曰:「尔击贼如鹘入鸦群,宜思好事。」故改名焉。

例句

左盘右射红尘中,鹘入鸦群有谁敌。 韩翃 寄哥舒仆射

《漢語大詞典》:写经换鹅(寫經换鵝)
晋书·王羲之传:“ 山阴 有一道士,养好鹅, 羲之 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羣相赠耳。’ 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后遂以为典实。按白孔六帖卷九五亦记此事,谓所写为《黄庭经》
分類:典实
《漢語大詞典》:换群鹅(换羣鵝)
犹换鹅。
分類:换鹅
《漢語大詞典》:换鹅(换鵝)
晋 代书法家 王羲之 写经换鹅的典故。晋书·王羲之传:“又 山阴 有一道士,养好鹅, 羲之 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羣相赠耳。’ 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归。”按,白孔六帖卷九五作“写《黄庭经》”。 宋 陈与义 《送张迪功赴南京掾》诗之二:“看客休题凤,将书莫换鹅。”
《漢語大詞典》:换鹅经(换鵝經)
《黄庭经》,或谓道德经。 王羲之 曾写以换鹅,故称。四朝闻见录附录载 元 仇远 《题保母帖》诗:“大字无过《瘞鹤铭》,小字亦有换鹅经。” 宋 苏舜钦 《丹阳子高得逸少〈瘗鹤铭〉于焦山之下来求诗因作长句以寄》:“ 山阴 不见换鹅经, 京口 今存《瘞鹤铭》。”参见“ 换鹅 ”。
《漢語大詞典》:换鹅(换鵝)
晋 代书法家 王羲之 写经换鹅的典故。晋书·王羲之传:“又 山阴 有一道士,养好鹅, 羲之 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羣相赠耳。’ 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归。”按,白孔六帖卷九五作“写《黄庭经》”。 宋 陈与义 《送张迪功赴南京掾》诗之二:“看客休题凤,将书莫换鹅。”
《漢語大詞典》:笼鹅(籠鵝)
以笼置鹅。晋书·王羲之传:“ 山阴 有一道士,养好鹅, 羲之 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羣相赠耳。’ 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后以“笼鹅”指 王羲之 以字换鹅事。 唐 李白 《王右军》诗:“ 右军 本清真,瀟洒出风尘。 山阴 过羽客,爱此好鹅宾。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
《漢語大詞典》:道士鹅(道士鵝)
《晋书·王羲之传》载: 山阴 道士养好鹅, 羲之 因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 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归。后因以为典实。 唐 孟浩然 《寻梅道士》诗:“ 彭泽 先生柳, 山阴 道士鹅。” 宋 黄庭坚 《自咸平至太康鞍马间得十小诗寄怀晏叔原》:“诗入 鸡林寺 ,书邀道士鹅。” 清 朱彝尊 《万岁通天帖歌赠王舍人》:“试将射的仙人鹤,笼作 山阴 道士鹅。”
分類:山阴道士
《漢語大詞典》:鹅经(鵝經)
(1).指 王羲之 为换鹅所写的道德经。 宋 苏轼 《闻钱道士与越守穆父饮酒送二壶》诗:“一纸鹅经 逸少 醉,他年《鹏赋》 謫仙 狂。”参见“ 鹅羣 ”。
(2).《黄庭经》的别称。 元 卢大雅 《舟中寄张外史》诗:“输与仙都老居士,一帘山雨听《鹅经》。”
分類:王羲之
《漢語大詞典》:鹅群(鵝羣)
(1).成群的鹅。特指 晋 王羲之 书道德经所换之群鹅。典出晋书·王羲之传:“又 山阴 有一道士,养好鹅, 羲之 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羣相赠耳。’ 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唐 刘长卿 《过包尊师山院》诗:“《道经》终为写,不虑惜鹅羣。” 唐 陆龟蒙 《又次前韵酬广文》:“玄堪教凤集,书好换鹅羣。”
(2).即鹅群帖。 明虞堪《赠倪云镇》诗:“尚想君家清閟阁,临池谁见搨《鹅羣》。” 清 查慎行 《送陈子文出守石阡》诗之五:“碑版光传照裔文,临池妙手继《鹅羣》。”参见“ 鹅羣帖 ”。
《國語辭典》:鹅群帖(鵝群帖)  拼音:é qún tiè
行草尺牍,为王献之所书,收入宋《淳化阁帖》中。墨迹已佚,后传有宋米芾临本。
《漢語大詞典》:牧羊臣
指 苏武 。 唐 崔湜 《塞垣行》:“可嗟牧羊臣,海上久为客。”参见“ 牧羝 ”。
分類:苏武
《漢語大詞典》:牧羝
苏武 牧羊的典故。 汉 苏武 出使 匈奴 ,单于胁迫他投降, 苏武 不屈服。后来把他流放到“ 北海 上无人处,使牧羝(公羊),羝乳乃得归。”羝根本不会产乳,以此来断绝他回 汉 的希望。 苏武 在 匈奴 坚持了十九年,“及归,鬚髮皆白”。见《汉书·苏武传》。 宋 文天祥 《乙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诗之三:“沙边莫待哀黄鵠,雪里何须问牧羝。” 叶玉森 《玉楼春》词:“伤心失马塞翁吟,忍泪牧羝 苏武 怨。”
《漢語大詞典》:羝乳
公羊产乳。喻不可能发生之事。汉书·苏武传:“﹝ 匈奴 ﹞乃徙 武 北海 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颜师古 注:“羝不当产乳,故设此言,示絶其事。” 元 袁桷 《题郝伯常雁足诗》:“不须羝乳终回 汉 ,肯学鸡鸣诈度关。”
《漢語大詞典》:苏武节(蘇武節)
指 苏武 出使 匈奴 时所持的符节。 汉武帝 天 汉 元年, 苏武 以中郎将使持节出使 匈奴 ,单于留不遣,欲其降, 武 坚贞不屈,持 汉 节牧羊于 北海 畔十九年, 始元 六年得归,须发尽白。后以“苏武节”用作忠臣的典故。 宋 文天祥 《正气歌》:“在 秦 张良 椎,在 汉 苏武 节。” 郁达夫 《岁暮感愤》诗:“穷塞寒浸 苏武 节,朝廷宴赐侍中貂。”
《國語辭典》:雪窖冰天  拼音:xuě jiào bīng tiān
形容天气酷寒或酷寒之地。如:「塞外雪窖冰天,冱寒难熬,难得他在此一住三十载,却丝毫不以为苦。」也作「冰天雪窖」。
分類:严寒地区
《漢語大詞典》:雪窖
(1).积雪覆盖下的地窖。 宋 汪元量 《浮丘道人招魂歌》:“嚙氊雪窖身不容,寸心耿耿摩苍穹。” 金 宇文虚中 《郑下赵光道与余有十五年家世之旧因各题数句》诗:“脱身枳棘下,顾我雪窖中。”
(2).借指酷寒和酷寒的地区。宋史·朱弁传:“其后, 伦 復归,又以 弁 奉送 徽宗 大行之文为献,其辞有曰:‘叹马角之未生,魂消雪窖;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 清 黄遵宪 《归过日本志感》诗:“今日荷戈边塞去,可堪雪窖復冰天。”
(3).比喻水珠飞溅的水潭。 金 元好问 《宝岩纪行》诗:“哀湍下絶壑,电击龙怒鬭。崩奔飜雪窖,莹滑泻琼甃。”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神絃仙管玻璃杯,火龙蜿蜒波崔嵬。云连金闕天门迥,星舞银城雪窖开。”
《漢語大詞典》:餐毡(餐氈,餐氊)
亦作“飡毡”。 汉书·苏武传:“天雨雪, 武 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后因以“餐氊”谓身居异地,茹苦含辛,而心向朝廷。 宋 苏轼 《至济南李公择以诗相迎次其韵》之一:“自笑飡氊典属国,来看换酒謫仙人。”一本作“ 餐毡 ”。
分類:异地朝廷
《漢語大詞典》:驱羊旧节(驅羊舊節)
汉 臣 苏武 出使 匈奴 被禁,餐毡啮雪,持节牧羊,坚贞不屈。见汉书·苏武传。后以“驱羊旧节”比喻坚贞的气节。 宋 辛弃疾 《苏武慢·雪》词:“回首驱羊旧节,入 蔡 奇兵,等閒陈迹。”
《國語辭典》:宝鸡(寶雞)  拼音:bǎo jī
1.神话传说中的神鸡。晋。潘岳〈西征赋〉:「宝鸡前鸣,甘泉后涌。」《北齐书。文苑传。樊逊》:「我太祖收宝鸡之瑞,握凤皇之书,体一德以匡朝,屈三分而事主,荡此妖寇,易如沃雪。」
2.县名。参见「宝鸡县」条。
《漢語大詞典》:冀马(冀馬)
古 冀州 之北所产的马,亦泛指马。后汉书·刘表传赞:“鱼儷 汉 舳,云屯 冀 马。” 李贤 注引左传曰:“ 冀 之北土,马之所生。”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俄而梯衝乱舞, 冀 马云屯。”
分類:冀州
《漢語大詞典》:北群空(北羣空)
韩愈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伯乐 一过 冀北 之野,而马羣遂空。夫 冀北 马多天下, 伯乐 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羣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后常以喻无人才。 宋 陈亮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词:“不见南师久,谩説北羣空。当场隻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分類:无人人才
《國語辭典》:空群  拼音:kōng qún
相传伯乐善相马,经他挑选后的马群,已没有良马。见唐。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后比喻能选拔真才。宋。陆游 陈阜卿得先生手帖诗:「冀北当年浩莫分,斯人一顾每空群。」
《漢語大詞典》:马空冀北(馬空冀北)
见“ 马羣空 ”。
《漢語大詞典》:马群空(馬羣空)
比喻人才得到充分的选拔和任用。 唐 韩愈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伯乐 一过 冀 北之野,而马羣遂空……大夫 乌公 一镇 河阳 ,而 东都 处士之庐无人焉。” 元 周伯琦 《至正元年复科举取士制纪事》诗:“周南麟趾厚, 冀 北马羣空。” 清 刘大櫆 《与李侍郎书》:“盖 伯乐 过 渥洼 之渚,而马羣为空。近古以来,号称得人之盛,未有如明公者。”亦作“ 马空冀北 ”。 宋 汪元量 《别杨驸马》:“去去马空 冀 北,行行鹤度 辽东 。”
《漢語大詞典》:马群空(馬羣空)
比喻人才得到充分的选拔和任用。 唐 韩愈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伯乐 一过 冀 北之野,而马羣遂空……大夫 乌公 一镇 河阳 ,而 东都 处士之庐无人焉。” 元 周伯琦 《至正元年复科举取士制纪事》诗:“周南麟趾厚, 冀 北马羣空。” 清 刘大櫆 《与李侍郎书》:“盖 伯乐 过 渥洼 之渚,而马羣为空。近古以来,号称得人之盛,未有如明公者。”亦作“ 马空冀北 ”。 宋 汪元量 《别杨驸马》:“去去马空 冀 北,行行鹤度 辽东 。”
《國語辭典》:暮四朝三  拼音:mù sì zhāo sān
比喻心意不定,反覆无常。参见「朝三暮四」条。宋。辛弃疾 洞仙歌。旧交贫贱词:「悠悠今古事。得丧乘除,暮四朝三又何异。」
《國語辭典》:朝三暮四  拼音:zhāo sān mù sì
本指一养猴人以果子饲养猴子,施以诈术骗猴的故事。见《庄子。齐物论》。后比喻以诈术欺人,或心意不定、反覆无常。《旧唐书。卷一三五。皇甫镈传》:「直以性惟狡诈,言不诚实,朝三暮四,天下共知,惟能上惑圣聪,足见奸邪之极。」元。杨讷《西游记》第九出:「也是我为人不肖,和这等朝三暮四的便成交。」也作「暮四朝三」、「朝四暮三」。
《國語辭典》:橘井  拼音:jú jǐng
湖南省郴县东的一口井。因神仙传载苏仙公告母以井水橘叶疗疾的故事而得名。见晋。葛洪《神仙传。卷九。苏仙公》。
《漢語大詞典》:鸡群(雞羣)
亦作“鷄群”。 比喻平庸之辈。 唐 雍陶 《寄永乐殷尧藩明府》诗:“百里岂能容驥足,九霄终自别鸡羣。” 宋 范仲淹 《谢柳太傅惠鹤》诗:“鷄羣与处曾非辱,鹏路将翔孰谓荣。” 清 李渔 《蜃中楼·耳卜》:“甘心迟凤侣,刻意别鸡羣。”参见“ 鸡羣鹤 ”。
分類:平庸之辈
《漢語大詞典》:鸡群鹤(雞羣鶴)
比喻一般之中的突出者。语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有人语 王戎 曰:‘ 嵇延祖 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羣。’” 宋 楼钥 《题赵尊道渥洼图》诗:“中间名种鸡羣鹤,无復瘦疮乌暮啄。”
分類:突出
《漢語大詞典》:牧羊儿(牧羊兒)
(1).借称世外之人。典出 晋 葛洪 神仙传·黄初平: 黄初平 十五岁时牧羊山中,有道士带他到 金华山 石室里住了四十馀年。有一天他哥哥在街上遇一道士,问之。道士说:“ 金华山 中有一牧羊儿,姓 黄 名 初平 ,是卿弟非疑。”于是哥哥找到了弟弟,问他羊何在,他说近在山东。哥哥去看时,只看到白石头, 初平 叫一声:“羊起!”石头都变成羊,有几万头。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七:“ 金华 牧羊儿,乃是紫烟客。” 宋 杨万里 《饮酒》诗:“我本非搢绅, 金华 牧羊儿。”
(2).指见识浅陋的人。新五代史·唐太祖刘太妃传:“ 晋 兵屡败, 太祖 忧窘,不知所为。大将 李存信 等劝 太祖 亡入北边,以图再举。 太祖 入以语夫人,夫人问谁为此谋者,曰:‘ 存信 也。’夫人駡曰:‘ 存信 , 代北 牧羊儿耳,安足与计成败邪!’”
(3).指 秦 末 项梁 所立之 楚怀王 孙 心 。因时在民间牧羊,故称。 宋 王安石 《范增》诗之一:“有道吊民天即助,不知何用牧羊儿。”参阅史记·项羽本纪
《漢語大詞典》:金华仙伯(金華仙伯)
宋 黄庭坚 的别称。 宋 陈师道 《题画李白真》诗:“ 金华仙伯 哦七字,好事不復千金模。”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山谷上》:“《復斋漫録》云:‘ 无己 呼 山谷 为 金华仙伯 …… 苏养直 诗亦云:“但见 金华仙伯 语,笔端丘壑饱经心。”’”
分類:黄庭坚
《漢語大詞典》:金华牧羊儿(金華牧羊兒)
指传说中的仙人 黄初平 。亦称 赤松子 。因其牧羊遇仙而出世修炼,故称。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七:“ 金华 牧羊儿,乃是紫烟客。”
《漢語大詞典》:嵇鹤(嵇鶴)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有人语 王戎 曰:‘ 嵇延祖 ( 嵇绍 , 嵇康 之子)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羣。’答曰:‘君未见其父耳!’”事亦见《晋书·忠义传·嵇绍》。原比喻 嵇绍 出众拔萃如独立鸡群之野鹤,后借指脱俗超群之士。 唐 李商隐 《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 嵇 鹤元无对, 荀 龙不在夸。”
《漢語大詞典》:鸡群鹤(雞羣鶴)
比喻一般之中的突出者。语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有人语 王戎 曰:‘ 嵇延祖 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羣。’” 宋 楼钥 《题赵尊道渥洼图》诗:“中间名种鸡羣鹤,无復瘦疮乌暮啄。”
分類:突出
《漢語大詞典》:鹤行鸡群(鶴行鷄羣)
同“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宋 苏辙 《次韵子瞻感旧见寄》:“君才最高峙,鹤行鷄羣中。”
《漢語大詞典》:折角
(1). 汉元帝 时,少府 五鹿充宗 治 梁丘 ,以贵幸善辩,诸儒莫敢与抗论。人有荐 朱云 者, 云 入,昂首论难,驳得 充宗 无言以对。诸儒为之语曰:“ 五鹿 岳岳, 朱云 折其角。”事见汉书·朱云传。后以“折角”喻指雄辩。 宋 周邦彦 《汴都赋》:“虽有注河之辩,折角之口,终日危坐,抵掌而谭,犹不能既其万一。” 清 黄景仁 《送容甫归里》诗:“此日众中推折角,他年殿上待重茵。”
(2).指在争论中被人驳倒。旧五代史·周书·冯道传:“復有 梁 朝宰臣 李琪 ,每以文章自擅,曾进《贺平中山王都表》云:‘復 真定 之逆城。’ 道 让 琪 曰:‘昨来收復 定州 ,非 真定 也。’ 琪 昧於地理,顿至折角。”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外交》:“看诸卿闻命即行,絶无繫恋,似此皇华之选,必无折角之虞。”
(3).谓折迭其边角。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升庵集》:“余尝爱 赵子昂 《书跋》云:‘聚书藏书,良非易事。善观书者……勿捲脑,勿折角,勿以爪侵字,勿以唾揭幅。’”特指折迭头巾之角。 清 沈育 《郭有道墓》诗:“士林争折角,仙侣羡同舟。”参见“ 折角巾 ”。
《漢語大詞典》:折角巾
即林宗巾。 东汉 郭太 ,字 林宗 。名重一时。一日道遇雨,头巾沾湿,一角折迭。时人效之,故意折巾一角,称“林宗巾”。见《后汉书·郭太传》。 宋 张耒 《赠赵景平》诗之一:“定知 鲁国 衣冠异,尽戴 林宗 折角巾。”后用以泛指文士之冠。周书·武帝纪下:“初服常冠,以皂纱为之,加簪而不施缨导,其制若今之折角巾也。”《水浒传》第九八回:“忽见一秀士,头戴折角巾,引一个緑袍少年将军来,教 琼英 飞石子打击。”亦省作“ 折巾 ”。 清 侯方域 《九日登高》诗:“荒径遥开丛菊泪,折巾欹落短毛霜。”
分類:名重一时
《漢語大詞典》:犊角茧(犢角繭)
喻指年轻人。语本后汉书·赵憙传“茧栗犊,岂能负重致远乎” 唐 李贤 注:“犊角如茧栗,言小也。” 宋 苏轼 《再用数珠韵赠湜长老》:“耆年日彫丧,但有犊角茧,时来窥方丈,共笑虎毛浅。”
分類:年轻人
《漢語大詞典》:五马渡江(五馬渡江)
指 西晋 末 司马氏 五王南渡 长江 ,于 建邺 (今 南京 )建立 东晋 王朝事。晋书·元帝纪:“ 太安 之际,童謡云:‘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是岁,王室沦覆,帝与 西阳 、 汝南 、 南顿 、 彭城 五王获济,而帝竟登大位焉。”帝指 东晋 元帝 司马睿 ,原为 琅邪王 。 宋 王安石 《答张奉议》诗:“五马渡江开国处,一牛吼地作菴人。”亦作“ 五马浮江 ”。 唐 张说 《颍川夫人陈氏碑》:“五马浮江,侨人占乎 南海 。”
《國語辭典》:鹘入鸦群(鶻入鴉群)  拼音:hú rù yā qún
鹘,鸷鸟,一种猛禽。鹘入鸦群比喻威力强猛,所向无敌。《北史。卷五一。齐宗室诸王传上。上洛王思宗传》:「尔击贼如鹘入鸦群,宜思好事。」唐。韩翃〈寄哥舒仆射诗〉:「左盘右射红尘中,鹘入鸦群有谁敌?」
分類:骁勇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