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53,分77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典故
未必能陶写
笑口能开
旧鸥能记
能赋受黄金
安能守笔砚
蛙能鼓吹
能回赵璧
山能移
襞笔能赋
伯玉能觉
能鸣分(又作:能鸣雁 雁能鸣)
山能招隐
长江能限
无能为也
能言桃李
典故
中年作恶
 
中年别
 
中年怕踏长亭路
 
中年怀抱
 
中年丝竹
 
作数日恶
 
儿辈知此乐
 
儿辈莫教知
 
哀感中年
 
好怀中年减
 
未必能陶写
 
东山丝竹
 
歌管陶写
 
正赖丝与竹
 
畏逢亲友别
  
丝竹东山
 
丝竹陶写
 
羲之常恐儿曹觉
 
莫遗儿辈觉
 
越山丝竹
 
陶写中年

相关人物
谢安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言语〉~2~
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列传〉~20~
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顷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复徵之。
典故
不用登临恨落晖
 
人世难逢开口笑
 
人生一笑难开口
 
尘世难逢开口笑
 
好将沉醉酬佳节
 
把菊满斗簪
  
江函秋影雁初飞
 
笑口能开
 
笑口难逢
 
簪黄菊
 
与客携壶
 
醉插花
 
雁影涵秋
 
难逢开口笑
 
黄花不插满头归
 
齐山杜牧
 
齐山诗妙
 
齐山诗酒
 
齐山高兴

相关人物
杜牧


《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二〈九日齐安登高【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叹落晖【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泪沾衣【牛山何必独沾衣】。
典故
不惊鸥
 
同盟鸥鹭
 
问讯白殴
 
忘情鱼鸟
 
忘机鸥
 
机忘鸟不猜
 
机息海滨
 
沙边鸥鹭
 
沙鸥盟寒
 
波上鸥
 
海上狎鸥
 
海上逢鸥
 
海上鸥
 
海翁机
 
海边鸥鸟
 
海鸟作朋俦
 
海鸟忘机
  
海鸥相疑
 
海鸥高翔
 
无机鸥不惊
 
狎鸟
  
狎鸥鸟
  
白鸥波
 
白鸥猜
 
白鸥盟
 
白鸥亲
 
盟在白鸥
  
盟鸥鹭
 
相忘鸥鸟
 
旧鸥
 
旧鸥能记
 
逐轻鸥
 
随白鸥
 
驯鸥
 
惊鸥
 
鱼鸟忘情
 
鸥可亲
  
鸥浩荡
  
鸥相狎
 
鸥惊耻海滨
 
鸥鸟伴
 
鸥鸟忘机
 
鸥鸟情
 
鸥鸟相猜
 
鸥鸟相亲
 
鸥鸟莫猜
  
鹭鸥盟
 
黄鲁直笛弄

相关人物
列子


《列子集释》卷二〈黄帝篇〉~67~
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故曰,至言去言,至为无为。齐智之所知,则浅矣。晋·张湛注:「心和而形顺者,物所不恶。住当作数。」
《宋诗钞·山谷诗钞》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例句

自顾疏野性,难忘鸥鸟情。 丘为 渡汉江

今日却回垂钓处,海鸥相见已高翔。 刘长卿 喜朱拾遗承恩拜命赴任上都

渔竿吾道在,鸥鸟世情赊。 刘长卿 奉送从兄罢官之淮南

只被浮名系,宁无愧海鸥。 刘长卿 松江独宿

渔父自夷犹,白鸥不羁束。 刘长卿 江中晚钓寄荆南一二相识(一作西江雨后忆荆南诸公)

谁见白鸥鸟,无心洲渚间。 刘长卿 福公塔(龙门八咏)

牢落机心尽,惟怜鸥鸟亲。 刘长卿 负谪后登干越亭作

海鸥知吏傲,砂鹤见人衰。 刘长卿 酬张夏别后道中见寄

跃马非吾事,狎鸥宜我心。 孟浩然 秦中苦雨思归赠袁左丞贺侍郎

不知鲈鱼味,但识鸥鸟情。 孟浩然 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二公

莫奏琴中鹤,且随波上鸥。 孟浩然 与黄侍御北津泛舟

欲知冥灭意,朝夕海鸥驯。 孟浩然 还山贻湛法师

易俗去猛虎,化人似驯鸥。 岑参 送颜平原(并序)

只恐东归后,难将鸥鸟亲。 崔涂 送友人归江南

功名如不立,岂易狎汀鸥。 张乔 岳阳即事

时人见黄绶,应笑狎鸥还。 曹松 江西题东湖

心闲鸥鸟时相近,事简鱼竿私自亲。 李嘉祐 晚登江楼有怀

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 李峤 同赋山居七夕

摇裔双白鸥,鸣飞沧江流。宜与海人狎,岂伊云鹤俦。 李白 古风之四十二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李白 江上吟

愿狎东海鸥,共营西山药。 李白 金门答苏秀才

白鸥兮飞来,长与君兮相亲。 李白 鸣皋歌送岑征君(时梁园三尺雪。在清泠池作。)

旧绶有香笼驿马,皇华无暇狎沙鸥。 李频 送罗著作两浙按狱

终年狎鸥鸟,来去且无机。 杜牧 渔父

赖有杯中物,还同海上鸥。 杜甫 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使君二首之一

闻道偏为五禽戏,出门鸥鸟更相亲。 柳宗元 从崔中丞过卢少府郊居

霏微傍青霭,容与随白鸥。 楼颖 伊水门

白鸥惊不起,绿芡行堪采。 白居易 同韩侍郎游郑家池吟诗小饮

海边曾狎鸟,濠上正观鱼。 皇甫冉 和郑少尹祭中岳寺北访萧居士越上方

邑有弦歌宰,翔鸾狎野鸥。 卢象 早秋宴张郎中海亭即事

久卧云间已息机,青袍忽著狎鸥飞。 秦系 即事奉呈郎中韦使君

客在烟霞里,闲闲逐狎鸥。 秦系 山中崔大夫有书相问

忘怀不使海鸥疑,水映桃花酒满卮。 羊士谔 野望二者之二

举翮笼中鸟,知心海上鸥。 贾岛 岐下送友人归襄阳

我逐江潭雁,君随海上鸥。 赵冬曦 奉答燕公

枕上见渔父,坐中常狎鸥。 郎士元 题刘相公三湘图

指期乘禁马,无暇狎沙鸥。 郑谷 驻跸华下同年司封员外从翁许共游西溪久违前契戏成寄赠

寄谢鸳鹭群,狎鸥拙所慕。 钱起 谷口新居寄同省朋故

无阶异渐鸿,有志惭驯鸥。 长孙佐辅 闻韦驸马使君迁拜台州

不及能鸣雁,徒思海上鸥。 陈子昂 宿襄河驿浦

不然拂衣去,归从海上鸥。 陈子昂 答洛阳主人

却去金銮为近侍,便辞鸥鸟不归来。 韦庄 含香

白衣虽不至,鸥鸟自相寻。 韦庄 婺州水馆重阳日作

息虑狎群鸥,行藏合自由。 韩偓 息虑

我心寄青霞,世事惭白鸥。 高适 同薛司直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作

揽辔隼将击,忘机鸥复来。 高适 和贺兰判官望北海作

典故
倚长门
 
冷落长门
 
千金求赋
  
千金赋
 
寿相如
 
守长门
 
换笑
 
换黄金
 
文园词赋
 
汉殿长门
 
无金买赋
 
百斤买赋
 
能赋受黄金
 
临邛卖赋郎
 
苔没长门
  
词赋得黄金
 
词金阙
 
买新赋
 
买词人赋
  
买赋临邛
 
赋换黄金
 
辞金屋
 
金屋赋
 
长门不惜金
 
长门事
 
长门夜悄
 
长门宫里人
 
长门心
 
长门望幸心
 
长门每人
 
长门泣
 
长门深闭
 
长门尽日
 
长门买赋
 
长门费万金
 
长门赋
 
长门闭
 
长门离恨
 
闭长门
 
闭阿娇
 
黄金买词赋
  
黄金达相如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司马相如
 
陈皇后


《昭明文选》卷十六汉·司马长卿(相如)《长门赋·序》
「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

简释

千金赋:喻作品极有价值。金元好问《白屋》:“长门谁买千金赋,祖道虚传五鬼文。”

长门泣:喻失宠后的凄怨心情。南朝梁何逊《扬州法曹梅花盛开》:“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例句

长门谁买千金赋,祖道虚传五鬼文。 元好问 白屋

虽然不似王孙女,解爱临邛卖赋郎。 崔珏 有赠

无金可买长门赋,有恨空吟团扇诗。 张窈窕 寄故人

买得千金赋,花颜已如灰。 曹邺 代班姬

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 李白 白头吟

翻悲因买赋,索镜照空辉。 梁锽 长门怨

黄金买赋心徒切,清路飞尘信莫通。 卢汝弼 薄命妾

阿娇得似红儿貌,不费长门买赋金。 罗虬 比红儿诗之十八

赋成无处换黄金,却向春风动越吟。 罗隐 送进士臧濆下第后归池州

六宫谁买相如赋,团扇恩情日日疏。 罗隐 闲居早秋

掖庭羞改画,长门不惜金。 虞世南 怨歌行

展转令人思蜀赋,解将惆怅感君王。 韦庄 宫怨

宫买长门赋,天迎驷马车。 魏万 金陵酬李翰林谪仙子

典故
安能守笔砚
 
定远见弃
  
封侯相
   
掷笔
   
班笔掷
 
班超束书

相关人物
班超


《后汉书》卷四十七〈班梁列传·班超〉~57~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閒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其后行诣相者,曰:「祭酒,布衣诸生耳,[四]而当封侯万里之外。」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后坐事免官。

简释

投笔:指弃文就武。唐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例句

班笔行看掷,黄陂莫漫澄。 元稹 纪怀赠李六户曹崔二十功曹五十韵

赴敌甘负戈,论兵勇投笔。 刘长卿 吴中闻潼关失守因奉寄淮南萧判官

朅来投笔砚,长揖谢亲族。 刘长卿 赠别于群投笔赴安西

年少不应辞苦节,诸生若遇亦封侯。 严维 送薛居士和州读书

掷笔不作尉,戎衣从嫖姚。 姚合 送任畹评事赴沂海

封侯应不远,燕颔岂徒然。 岑参 送张都尉东归

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岑参 银山碛西馆

看取不成投笔后,谢安功业复何如。 崔涂 东晋

一朝弃笔砚,十年操矛戟。 崔融 塞垣行

昔闻班家子,笔砚忽然投。 张宣明 使至三姓咽面

投笔尊前起,横戈马上辞。 张说 送赵二尚书彦昭北伐

龙泉恩已著,燕颔相终成。 张说 送赵顺直郎中赴安西副大都督

尝矜有奇骨,必是封侯相。 张谓 同孙构免官后登蓟楼

昔去惊投笔,今来分挂冠。 李商隐 大卤平后移家到永乐县居书怀十寄刘韦二前辈二公尝于此县寄居

封侯万里者,燕颔乃徒劳。 李频 送许棠归泾县作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杜甫 后出塞五首

垂泪方投笔,伤时即据鞍。 杜甫 送杨六判官使西蕃

将军欲定远,见弃不应赊。 杨师道 咏砚

武人荣燕颔,志士恋渔竿。 权德舆 送山人归旧隐

壮怀空掷班超笔,久客谁怜季子裘。 殷尧藩 九日

何言投笔去,终作勒铭回。 沈佺期 塞北二首之二

多君有奇略,投笔佐元戎。 独孤及 送游员外赴淮西

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 王昌龄 从军行二首之一

燕颔多奇相,狼头敢犯边。 王涯 从军词三首之二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祖咏 望蓟门

因君指似封侯骨,渐拟回头别醉乡。 秦韬玉 寄李处士

莫向尊前更惆怅,古来投笔尽封侯。 许浑 赠河东虞押衙二首之二

此去知投笔,须求利剑磨。 许浑 送友人罢举归东海

终童之死谁继出,燕颔儒生今俊逸。 钱起 送傅管记赴蜀军

雁门太守能爱贤,麟阁书生亦投笔。 钱起 送崔校书从军

一朝愿投笔,世难激中肠。 韦应物 始建射侯

不有封侯相,徒负幽并客。 顾况 从军行二首

封侯万里外,未肯后班超。 顾况 送从兄使新罗

怀铅惭后进,投笔愿前驱。 骆宾王 久戌边城有怀京邑

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 骆宾王 夕次蒲类津

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顾勋。 骆宾王 宿温城望军营

曳裾诚已矣,投笔尚凄然。 高适 信安王幕府诗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魏徵 述怀

苏武执节归,班超束书起。 鲍溶 壮士行

燕颔已知飞食肉,龙门犹自退为鱼。 黄滔 寄南海黄尚书

典故
一部鸣蛙
 
一部鼓吹
 
乱蛙成两部
   
半部蛙鼓
 
春雨一池蛙
 
秋蛙一部
 
舞两蛙
 
蛙两部
  
蛙成部
 
蛙声为鼓乐
 
蛙能鼓吹
 
鼓吹荒池
 
鼓吹蛙


《南齐书》卷四十八〈孔稚圭列传〉~840~
圭风韵清疏,好文咏,饮酒七八斗。与外兄张融情趣相得,又与琅邪王思远、庐江何点、点弟胤并款交。不乐世务,居宅盛营山水,凭机独酌,傍无杂事。门庭之内,草莱不剪,中有蛙鸣,或问之曰:「欲为陈蕃乎?」稚圭笑曰:「我以此当两部鼓吹,何必期效仲举。」
《南史》卷四十九〈孔圭列传〉~25~
圭风韵清疏,好文咏,饮酒七八斗。与外兄张融情趣相得,又与琅邪王思远、庐江何点、点弟胤并款交,不乐世务。居宅盛营山水,凭几独酌,傍无杂事。门庭之内,草莱不剪。中有蛙鸣,或问之曰:「欲为陈蕃乎?」圭笑答曰:「我以此当两部鼓吹,何必效蕃。」王晏尝鸣鼓吹候之,闻群蛙鸣,曰:「此殊聒人耳。」圭曰:「我听鼓吹,殆不及此。」晏甚有惭色。

简释

两部蛙:咏环境清悠。唐戴复古《豫章巨浸呈陈幼度提干》:“自成鼓吹喧朝夕,输与东湖两部蛙。”

典故
先生令赵重
 
入贡全璧
  
全赵璧
 
回赵璧
    
抱璧还
 
指图睨柱
 
冲冠发
 
璧终全
 
相如璧
 
睨柱吞赢
 
碎壁
 
秦城未易
 
秦璧归
 
能回赵璧
 
蔺卿全璧
 
冲冠发
  
赵璧犹全
     
连城贵
 
酬赵璧
 
重连城
 
头碎柱
 
头与璧俱还

相关人物
秦昭王
 
蔺相如


《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2439~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彊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彊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柰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彊,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彊秦之驩,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彊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馀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閒至赵矣。且秦彊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彊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驩,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昭明文选》卷四十二〈书中·与钟大理书〉~900~
近日南阳宗惠叔称君侯昔有美玦,闻之惊喜,笑与抃会。当自白书,恐传言未审,是以令舍弟子建因荀仲茂时从容喻鄙旨。乃不忽遗,厚见周称,邺骑既到,宝玦初至,捧匣跪发,五内震骇,绳穷匣开,烂然满目。猥以蒙鄙之姿,得睹希世之宝,不烦一介之使,不损连城之价,既有秦昭章台之观,而无蔺生诡夺之诳,嘉贶益腆,敢不钦承。谨奉赋一篇,以赞扬丽质。

例句

连城犹隐石,唯有卞和知。 刘商 殷秀才求诗

璧从全赵去,鹏自北溟抟。 刘长卿 瓜洲驿奉钱张侍御公拜膳部郎中却复宪台充贺兰大夫留后使之岭南时侍御先在淮南幕府

随珠此去方酬德,赵璧当时误指瑕。 方干 送郑端公

一片琼英价动天,连城十二昔虚传。 李商隐 一片

映石先过魏,连城欲向秦。 李峤

誇作天下珍,却哂赵王璧。赵璧无缁磷,燕石非贞真。 李白 古风

秦欺赵氏璧,却入邯郸宫。 李白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

赵璧为谁点,隋珠枉被弹。 李白 送窦司马贬宜春

连城为宝重,茂宰得才新。 杜甫 送赵十七明府之县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 杨炯 夜送赵纵

连城之璧不可量,五百年知草圣当。 窦冀 怀素上人草书歌

因知君有用,高价伫连城。 叶季良 赋得琢玉成器

色共梁珠远,光随赵璧圆。 褚亮 奉和望月应魏王教

再取连城璧,三陟平津侯。 陈子昂 答洛阳主人

魏珠能烛乘,秦璧许连城。 韦嗣立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

谁为倾国媒,自许连城价。 韩愈 县斋有怀

典故
北公
 
北山愚
 
夸娥
 
子又生孙
 
孙子又生孙
 
山能移
   
愚叟移
 
操蛇北叟
 
移太行
   
负锸移山

相关人物
夸娥


《列子集释》卷五〈汤问篇〉
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晋·张湛注:「夸娥氏,传记所未闻,盖神力者也。」

例句

虚中始讶巨灵擘,陡处乍惊愚叟移。 林滋 望九华山

题柱心犹壮,移山志不忘。 罗隐 投浙东王大夫二十韵

东堂旧屈移山志,南国新留煮海功。 许浑 送岭南卢判官罢职归华阴山居

恐是夸娥怒,教临巀嶭衰。 陆龟蒙 奉和袭美古杉三十韵

巨灵与夸蛾,远贾期必售。 韩愈 南山诗

终令夸蛾抉汝出,卜师烧锥钻灼满板如星罗。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典故
襞笔能赋


《南史》卷十〈陈本纪下·后主〉~306~
后主愈骄,不虞外难,荒于酒色,不恤政事,左右嬖佞珥貂者五十人,妇人美貌丽服巧态以从者千馀人。常使张贵妃、孔贵人等八人夹坐,江总、孔范等十人预宴,号曰「狎客」。先令八妇人襞采笺,制五言诗,十客一时继和,迟则罚酒。君臣酣饮,从夕达旦,以此为常。而盛修宫室,无时休止。税江税市,徵取百端。刑罚酷滥,牢狱常满。

例句

酒酣襞笺飞逸韵,至今传在人人口。 刘禹锡 乐天寄忆旧游因作报白君以答

典故
三十九年非
 
五十九年非
 
五十知非
 
伯玉年
 
伯玉知非
 
伯玉能觉
 
四十九
 
四十九年非
 
四十始知非
 
悟前非
 
慕蘧瑗
 
知六十二年非
  
蘧玉知非
  
蘧非

相关人物
蘧瑗


《淮南子》卷一〈原道训〉~25~
凡人中寿七十岁,然而趋舍指凑,日以月悔也,以至于死,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汉·高诱注:「伯玉,卫大夫璩瑗也。今年则行是也,则还顾知去年之所行非也。岁岁悔之,以至于死,故有四十九年非,所谓月悔朔,日悔昨也。」
《庄子集释》卷八下〈杂篇·则阳〉~905~
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尝不始于是之而卒诎之以非也,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

简释

伯玉知非:指不断改过或表示往事不堪回首。宋陆游《累日文符沓至怅然有感》之二:“白首逢人只累欷,今虽未是昨真非。”


例句

年方伯玉早,恨比四愁多。 刘禹锡 答柳子厚

年纪少他蘧伯玉,幸因多难早知非。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之八

首开三百六旬日,新知四十九年非。 李谅 苏州元日郡斋感怀寄越州元相公杭州白舍人(时长庆四年也)

自禀道情龆龀异,不同蘧玉学知非。 杨巨源 和令狐郎中

不待蘧生年,从此知昔非。 权德舆 刘绍相访夜话因书即事

廉颇不觉老,蘧瑗始知非。 武元衡 西亭题壁寄中书李相公

非通非介人,谁论四十九。贤哉蘧伯玉,清风独不朽。 黄滔 寓言

典故
不材木
 
不鸣烹
  
材不材间
 
能鸣分
 
能鸣雁
 
庄叟悲雁
 
庄周解爱鸣
 
雁能鸣
 
相关人物
庄子


《庄子集释》卷七上〈外篇·山木〉~667~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物物而不物于物,胡可得而累邪!此黄帝、神农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

简释

不材木:喻无才而得福。宋苏轼《宥老楮》:“湖为寻丈地,养此不材木。”


例句

庄叟虚悲雁,终童漫识艇。 李商隐 寄太原卢司空三十韵

方知不材者,生长漫婆娑。 杜甫 恶树

急急能鸣雁,轻轻不下鸥。 杜甫 白帝城楼

木雁才不才,吾知养生主。 权德舆 八音诗

始验山中木,方知贵不材。 毛明素 与琳法师

余以不材寿,非智免斧斤。 王季友 寄韦子春

木雁一篇须记取,致身才与不才间。 白居易 偶作

与君别有相知分,同置身于木雁间。 白居易 咏怀寄皇甫朗之

唯有庄周解爱鸣,复道郊哥重奇色。 卢照邻 失群雁(并序)

不及能鸣雁,徒思海上鸥。 陈子昂 宿襄河驿浦

我言庄周云,水雁各有喜。 韩愈 落齿

无复能鸣分,空知愧稻粱。 骆宾王 同张二咏雁

典故
丛桂招隐
 
守桂丛
 
小山丛桂
 
小山志
 
小山招
 
小山招隐
 
小山桂
 
小山桂枝
 
小山碧芜春句
 
小山词
 
小山隐
 
小山高赋
 
山中有桂枝
 
山中桂树
 
山能招隐
 
招隐赋
  
攀桂枝
  
桂枝小山传
 
桂树游
 
桂树留人
 
桂树隐
 
淮南幽桂
 
淮南春草赋
 
淮南旧桂丛
 
淮阳桂
 
留人桂


《楚辞补注》卷十二〈招隐士〉~232~
〈招隐士〉者,淮南小山之所作也。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怀天下俊伟之士。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归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辞赋,以类相从,故或称小山,或称大山。其义犹《诗》有〈小雅〉、〈大雅〉也。小山之徒,闵伤屈原,又怪其文升天乘云,役使百神,似若仙者,虽身沈没,名德显闻,与隐处山泽无异,故作〈招隐士〉之赋,以章其志也。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文》卷二十〈淮南小山·招隐士〉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山气巃嵷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猿狖群啸兮虎豹原,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坱兮轧,山曲岪,心淹留兮恫慌忽。罔兮沕,憭兮慄,虎豹穴。丛薄深林兮,人上慄。嵚岑埼礒兮碅磳磈硊,树轮相纠兮林木茷骫。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白鹿麔麚兮或腾或倚。状儿崟崟兮峨峨,凄凄兮漇漇。猕猴兮熊罴,慕类兮以悲。攀援桂枝兮聊淹留。虎豹斗兮熊罴咆,禽兽骇兮亡其曹。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例句

小山宜大隐,要自望蓬莱。 储光羲 安宜园林献高使君

为惜淮南子,如何攀桂枝。 储光羲 河中望鸟滩作贻吕四郎中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刘禹锡 杨柳枝词九首

虽攀小山桂,此地不淹留。 刘禹锡 酬李相公喜归乡国自巩县夜泛洛水见寄

小山桂树比权奇,上林桃花况颜色。 乔知之 羸骏篇

日日在心中,青山青桂丛。 姚合 酬张籍司业见寄

少留攀桂树,长渴望梅林。 崔备 清溪路中寄诸公

时攀小山桂,共挹大王风。 张易之 侍从过公主南宅侍宴探得风字应制

秋吟小山桂,春醉后堂萱。 李商隐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梦思。 李白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方从桂树隐,不羡桃花源。 李白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迹仆离群远怀亦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寄之

佩兰长坂上,攀桂小山前。 杜淹 寄赠齐公

有喜留攀桂,无劳问转蓬。 杜甫 上已日徐司录林园宴集

人事伤蓬转,吾将守桂丛。 杜甫 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

露裛思藤架,烟霏想桂丛。 杜甫 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

犹知小山桂,尚识大罗天。 杨炯 游废观

归去尘寰外,春山桂树丛。 权德舆 送李城门罢官归嵩阳

遥知小山桂,五马待邀欢。 权德舆 送梁道士谒寿州崔大夫

攀桂留卿月,徵文待使星。 皎然 同诸公奉侍祭岳渎使大理卢幼平自会稽回经平望将赴于朝廷期过故林不至

谁问乌台客,家山忆桂丛。 羊士谔 和窦吏部雪中寓直

誓息兰台策,将从桂树游。 陈子昂 入峭峡安居溪伐木溪源幽邃林岭相映有奇致焉

小山迷隐路,大块切劳生。 骆宾王 早发淮口望盱眙

典故 
长江能限


《南史》卷七十七〈恩倖列传·孔范〉~94~
隋师将济江,群官请为备防,文庆沮坏之,后主未决。范奏曰:「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度?边将欲作功劳,妄言事急。臣自恨位卑,虏若能来,定作太尉公矣。」或妄言北军马死,范曰:「此是我马,何因死去。」后主笑以为然,故不深备。
典故
无能为也
 
臣壮不如人

相关人物
郑君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七〈僖公·传三十年〉~284~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倍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谓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典故
成蹊桃李
 
无言桃李
 
无语成蹊
 
能言桃李


《史记》卷一百九〈李将军列传〉~2878~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姚氏云:『桃李本不能言,但以华实感物,故人不期而往,其下自成蹊径也。以喻广虽不能出辞,能有所感,而忠心信物故也。』」
《漢語大詞典》:丝竹中年(絲竹中年)
晋书·王羲之传:“ 谢安 尝谓 羲之 曰:‘中年以来,伤於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 羲之 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顷正赖丝竹陶写。’”后因谓中年人以丝竹陶情排遣哀伤为“丝竹中年”。 傅尃 《避地》诗之二:“宾朋此日差相倚,丝竹中年强自宽。”
《國語辭典》:插花  拼音:chā huā
1.一种将花材作适当的安排,使之美观,藉以陶冶心性的艺术。
2.插花于冠帽以为饰。旧时科举中试者,得插花披红,以示荣宠。
3.戴花。宋。张耒〈田家〉诗三首之二:「插花野妇包儿至,曳杖老翁扶背行。」
4.赌局进行时,由局外人搭角共承担输赢的责任。后引指参与别人的事情而获利。如:「这场纠纷,是因插花分红不均所引起的。」
5.比喻参与、加入另一个团体的活动。如:「别班举办郊游,他老爱去插花。」
《國語辭典》:海鸥(海鷗)  拼音:hǎi ōu
动物名。一种海鸟。鸟纲鹬形目鸥科。嘴尖朝下弯曲,捕食鱼类,常飞翔于海上,群栖于靠近陆地的岛屿。
《漢語大詞典》:狎鸥(狎鷗)
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沤,同“ 鸥 ”。后以“狎鸥”指隐逸。 南朝 梁 任昉 《别萧咨议》诗:“儻有 关 外驛,聊访狎鸥渚。” 明 李贽 《客吟》之二:“正是狎鸥老,又作塞上翁。”参见“ 鸥鷺忘机 ”。
分類:隐逸
《國語辭典》:鸥鹭忘机(鷗鷺忘機)  拼音:ōu lù wáng jī
隐者恬淡自适,不存机心忘身物外。参见「鸥鸟忘机」条。宋。陆游 乌夜啼。世事从来惯见词:「镜湖西畔秋千顷,鸥鹭共忘机。」
《國語辭典》:白鸥(白鷗)  拼音:bái ōu
动物名。鸟纲鸥科。喙纤细,浓红色。头黑褐色,眼周围有一白圈。全身大部分的羽毛均为白色,故称为「白鸥」。
《漢語大詞典》:盟鸥(盟鷗)
(1).谓与鸥鸟订盟同住水乡。喻退隐。 宋 陆游 《雨夜怀唐安》诗:“小阁帘櫳频梦蝶,平湖烟水已盟鸥。” 宋 戴复古 《子渊送牡丹》诗:“海上盟鸥客,人间失马翁。” 元 吴鍈 逸句:“塞翁休问马,海客自盟鸥。”
(2).指结为伴侣的鸥鸟。 明 徐复祚《投梭记·大会》:“美人何处狎盟鸥,江水汤汤如旧。”
《漢語大詞典》:鸥梦(鷗夢)
指隐逸的志趣。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一四:“男儿解读 韩愈 诗,女儿好读 姜夔 词;一家倘许圆鸥梦,昼课男儿夜女儿。” 清 王鹏运 《水调歌头·淮安舟中》词:“试看沧波冷,鸥梦不能惊。”
分類:隐逸志趣
《國語辭典》:鸥盟(鷗盟)  拼音:ōu méng
形容隐居江湖的人,与鸥鸟为伴侣,如有盟约。宋。陈造〈次丁嘉会韵〉二首之二:「百年衮衮须今日,岁晚鸥盟要重寻。」
分類:鸥鸟隐退
《漢語大詞典》:鸥鹭盟(鷗鷺盟)
犹鸥盟。 元 黄庚 《渔隐为周仲明赋》:“不羡渔虾利,惟寻鸥鷺盟。” 清 黄遵宪 《游丰湖》诗:“下与鸥鷺盟,上告云天知。”
《漢語大詞典》:千金买赋(千金買賦)
汉武帝 陈皇后 的故事。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序:“ 孝武皇帝 陈皇后 ,时得幸,颇妒,别在 长门宫 ,愁闷悲思。闻 蜀郡 成都 司马相如 ,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 相如 、 文君 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词。而 相如 为文以悟主上, 陈皇后 復得亲幸。” 唐 李白 《白头吟》之二:“闻道 阿娇 失恩宠,千金买赋要君王。”
分類:汉武帝
《漢語大詞典》:蜀赋(蜀賦)
汉武帝 陈皇后 别在 长门宫 ,闻 蜀郡 司马相如 工文辞,乃奉黄金百斤为 相如 、 文君 取酒。 相如 为作《长门赋》以悟主上,遂复得亲幸。后用“蜀赋”为典,指后妃求幸之事。 前蜀 韦庄 《宫怨》诗:“展转令人思 蜀 赋,解将惆悵感君王。”
《國語辭典》:买赋(買賦)  拼音:mǎi fù
汉武帝时,陈皇后得幸。因善妒,被武帝冷置长门宫。后闻司马相如擅长作赋,遂以黄金百斤请相如作赋,感动武帝,再度受宠。见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唐。黄滔 司马长卿诗:「汉宫不锁陈皇后,谁肯量金买赋来?」
《漢語大詞典》:黄金买赋(黄金買賦)
谓 汉武帝 时 陈皇后 用重金聘请 司马相如 作赋。语本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序:“ 孝武皇帝 陈皇后 ,时得幸,颇妒,别在 长门宫 ,愁闷悲思。闻 蜀郡 成都 司马相如 ,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 相如 、 文君 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 相如 为文以悟主上, 陈皇后 復得亲幸。” 唐 卢弼 《妾薄命》诗:“黄金买赋心徒切,清路飞尘信莫通。”
《國語辭典》:封侯  拼音:fēng hóu
封赠的侯爵。《史记。卷一一一。卫将军传》:「贵人也,官至封侯。」《文选。班彪。王命论》:「其后果定于汉,陵为宰相封侯。」
《漢語大詞典》:封侯骨
封侯的骨相。汉书·翟方进传:“ 蔡父 大奇其形貌,谓曰:‘小史有封侯骨,当以经术进,努力为诸生学问。’” 宋 辛弃疾 《满江红·送汤朝美司谏自便归金坛》词:“活国手,封侯骨。腾汗漫,排閶闔。待十分做了,诗书勋业。”
分類:封侯骨相
《漢語大詞典》:投笔(投筆)
谓弃文而就他业。多指弃文就武。 唐 魏徵 《述怀》诗:“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宋 杨万里 《送谈星辰许季升》诗:“ 许子 儒冠怨误身,如今投笔説星辰。”《瑟榭丛谈》卷下引 清 蔡莘腴 《龙门即事》诗:“投笔何须侯万里,飞书尚欲辟千人。” 王德钟 《十九岁述怀》诗:“批龙探虎知无我,投笔荷戈更有谁?”参见“ 投笔从戎 ”。
分類:弃文
《國語辭典》:投笔从戎(投筆從戎)  拼音:tóu bǐ cóng róng
汉代班超因家贫而常为官佣书以供养,后辍业而叹:「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典出《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后指弃文从军以卫国建功。《孽海花》第二五回:「你道珏斋为何安安稳稳的抚台不要做,要自告奋勇去打仗呢?虽出于书生投笔从戎的素志,然在发端的时候,还有一段小小的考古轶史。」
分類:立功西域
《漢語大詞典》:弃笔(棄筆)
犹言投笔。谓放弃文墨之事。 北周 庾信 《谢滕王集序启》:“非有 班超 之志,遂已弃笔;未见 陆机 之文,久同烧砚。”参见“ 弃笔从戎 ”。
《漢語大詞典》:弃笔从戎(棄筆從戎)
犹投笔从戎。谓文人弃文就武。 唐 张鷟 游仙窟:“ 蜀 生狡猾,屡侵边境。兄及夫主,弃笔从戎,身死寇埸,煢魂莫返。”
分類:文人
《漢語大詞典》:燕颔(燕頷)
(1).形容相貌威武。颔,下巴。 唐 王宏 《从军行》:“儿生三日掌上珠,燕頷猿肱穠李肤。”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三:“ 童贯 彪形燕頷,亦略有髭,瞻视炯炯,不类宦人。”《群音类选·蟠桃记·诞孙相庆》:“看兰孙,虎头燕頷,知不是等闲人。”
(2). 东汉 名将 班超 自幼即有立功异域之志。相士说他“燕頷虎颈”,有封“万里侯”之相。后奉命出使 西域 三十一年,陆续平定各地贵族的变乱,官至 西域 都护,封 定远侯 。见后汉书·班超传。后以“燕頷”为封侯之相。 南朝 陈 徐陵 《出自蓟北门行》:“生平燕頷相,会自得封侯。” 唐 岑参 《送张都尉东归》诗:“封侯应不远,燕頷岂徒然。” 清 赵翼 《赠相士彭铁嘴》诗:“幸免鼠目求官讯,本无燕頷封侯状。”
(3).指武将;勇士。 明 徐渭 《次夕降抟雪径满鹅鸭卵烧竹照之八十韵》:“燕頷不醒頽锦帐,蛾眉邀醉叠金椑。” 清 孙致弥 《咏史次王玠右先生韵》:“燕頷何年驰铁马,羊头此日总金貂。” 清 陈维嵩 《贺新凉·和竹逸江村遇伎之作》词:“风前小进休仍却,从古是、蛾眉燕頷,此身奚託?”
《漢語大詞典》:两部蛙(兩部蛙)
鸣叫着的青蛙。 宋 戴复古 《豫章巨浸呈陈幼度提干》诗:“自成鼓吹喧朝夕,输与东湖两部蛙。” 叶玉森 《浮生迭和忆园》:“两部蛙争喧阁阁,一羣鱼戏乱田田。”参见“ 两部鼓吹 ”。
分類:鸣叫青蛙
《國語辭典》:两部鼓吹(兩部鼓吹)  拼音:liǎng bù gǔ chuì
鼓吹,古代仪仗队合奏的音乐。两部鼓吹指南朝齐孔稚圭对宅庭中之蛙鸣不仅不厌烦,反美称其为「两部鼓吹」。典出《南齐书。卷四八。孔稚圭传》。后以喻指蛙鸣。
《國語辭典》:两部鼓吹(兩部鼓吹)  拼音:liǎng bù gǔ chuì
鼓吹,古代仪仗队合奏的音乐。两部鼓吹指南朝齐孔稚圭对宅庭中之蛙鸣不仅不厌烦,反美称其为「两部鼓吹」。典出《南齐书。卷四八。孔稚圭传》。后以喻指蛙鸣。
《漢語大詞典》:两部(兩部)
(1).古代乐队中坐部乐和立部乐的合称。两部俱备的音乐表示隆重盛大。 宋 苏轼 《约公择饮是日大风》诗:“紫衫玉带两部全,琵琶一抹四十弦。” 宋 苏轼 《游武昌寒溪西山寺》诗:“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
(2).今指不同的两个声部,多用于合唱中。
《漢語大詞典》:蛙吹
南朝 齐 孔稚珪 门庭之内,草莱不剪,中有蛙鸣, 珪 对人称此为可当“两部鼓吹”。见《南齐书·孔稚珪传》。后因以“蛙吹”称蛙鸣。 前蜀 韦庄 《夏夜》诗:“蛙吹鸣还息,蛛罗灭又光。” 宋 范成大 《积雨作寒》诗之二:“养成蛙吹无谓,扫尽蚊雷却奇。”
《漢語大詞典》:全璧
比喻完整而无缺损的东西。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余常言,自刻本説郛出,而説郛亡矣,然其中全帙有另鐫行者,后人缘其书目,广求之,始为全璧,未可为此刻误也。” 鲁迅 《热风·儿歌的‘反动’》:“然拜读原诗,亦存小失,倘能改第二句为‘两半个都那里去了’,即成全璧矣。”
《國語辭典》:完璧归赵(完璧歸趙)  拼音:wán bì guī zhào
蔺相如奉使秦国,交涉以和氏璧换取秦城时,识破秦国讹诈,巧妙的使璧安然回到赵国。典出《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后比喻物归原主。明。汪廷讷《种玉记》第一五出:「再休思重会兰房,那虏骑如云不可当。便得个完璧归赵也。」也作「归赵」、「原璧归赵」。
《國語辭典》:怒发冲冠(怒髮衝冠)  拼音:nù fǎ chōng guān
盛怒的样子。《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也作「发上冲冠」、「发踊冲冠」、「冲冠发怒」。
《漢語大詞典》:赵璧(趙璧)
见“ 赵氏璧 ”。
《漢語大詞典》:赵氏璧(趙氏璧)
亦作“ 赵王璧 ”。 和氏 璧的别称。 春秋 时, 楚 人 卞和 自山中所得宝玉。 战国 时,为 赵惠文王 所得,故称。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 秦昭王 曾恃强遗书 赵王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蔺相如 奉璧出使,终于完璧归 赵 。“赵氏璧”遂以著称,并常为后人诗文所道及。 南朝 宋 谢灵运 《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空班 赵氏 璧,徒乖 魏王 瓠。” 唐 李白 《古风》之五十:“夸作天下珍,却哂 赵王 璧。” 清 孙枝蔚 《旅兴》诗:“贵若 赵氏 璧,富若 猗顿 囷。”亦省称“ 赵璧 ”。 唐 方干 《送陈端公》诗:“ 随 珠此去方酬德, 赵 璧当时误指瑕。” 宋 王安石 《次韵酬微之赠池纸并诗》:“篇终有意责 赵 璧,穷国恐误连城归。” 明 沈鲸《双珠记·珠传女信》:“看此物既着神奇,如 赵 璧有完期。”
《國語辭典》:连城(連城)  拼音:lián chéng
1.并列相连的城。《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上》:「汉兴,大封诸侯王,连城数十。」
2.比喻物品贵重。如:「价值连城」。
3.县名。参见「连城县」条。
《漢語大詞典》:连城价(連城價)
价值连城。形容珍贵难得。 三国 魏 曹丕 《与锺大理书》:“不烦一介之使,不损连城之价。”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谁为倾国媒,自许连城价。” 明 徐复祚《红梨记·诉衷》:“那解元风雅连城价,谱鸳鸯无端輳咱。”参见“ 连城璧 ”。
分類:珍贵难得
《國語辭典》:连城璧(連城璧)  拼音:lián chéng bì
相传秦昭王欲以十五座城与赵国交换和氏璧,故称和氏璧为「连城璧」。见《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后比喻价值极高的物品。晋。张载〈拟四愁〉诗:「佳人遗我云中翮,何以赠之连城璧?」
《漢語大詞典》:连城玉(連城玉)
见“ 连城璧 ”。
《國語辭典》:连城璧(連城璧)  拼音:lián chéng bì
相传秦昭王欲以十五座城与赵国交换和氏璧,故称和氏璧为「连城璧」。见《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后比喻价值极高的物品。晋。张载〈拟四愁〉诗:「佳人遗我云中翮,何以赠之连城璧?」
《國語辭典》:连城璧(連城璧)  拼音:lián chéng bì
相传秦昭王欲以十五座城与赵国交换和氏璧,故称和氏璧为「连城璧」。见《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后比喻价值极高的物品。晋。张载〈拟四愁〉诗:「佳人遗我云中翮,何以赠之连城璧?」
《國語辭典》:愚公  拼音:yú gōng
神话传说中欲移太形、王屋二山的老人。参见「愚公移山」条。后用以比喻看似愚笨,实则具有坚忍毅力,不怕挫折的人。宋。辛弃疾 玉楼春。青山不会乘云去词:「青山不会乘云去,怕有愚公惊著汝。」
《國語辭典》:愚公谷  拼音:yú gōng gǔ
1.地名。位于山东省临淄县西。相传谷中老人因知狱讼不公,听任少年持去所买小马,傍邻以为愚,遂取谷名为愚公谷。
2.比喻归隐的地方。唐。王维 愚公谷诗三首之三:「借问愚公谷,与君聊一寻。」
《國語辭典》:愚公移山  拼音:yú gōng yí shān
相传北山愚公苦于家门前有太形、王屋二山阻拦出路,因而率领子孙挖掘土石,决心铲平二山。后天帝为其真诚所感动,于是命夸蛾氏二子背负二山,移去他地。见《列子。汤问》。后以愚公移山比喻努力不懈,不畏艰难,自能成事。如:「这件事确实不易,但如果效法愚公移山的精神,还怕不会成功吗?」清。黄宗羲〈张苍水墓志〉:「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常人藐为说铃,贤圣指为血路也。」
《漢語大詞典》:移山
移动山岳。典出列子·汤问所载 北山 愚公 举家移 太行 、 王屋 二山的寓言。后多以比喻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干到底的顽强决心或称颂有志者事竟成的坚毅精神。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岂寃禽之能塞海,非 愚叟 之可移山。”旧唐书·哀帝纪:“壬寅,敕:‘前太中大夫、尚书兵部侍郎、赐紫金鱼袋 司空图 俊造登科,朱紫升籍,既养高以傲代,类移山而钓名。’”参见“ 愚公移山 ”。
《國語辭典》:愚公移山  拼音:yú gōng yí shān
相传北山愚公苦于家门前有太形、王屋二山阻拦出路,因而率领子孙挖掘土石,决心铲平二山。后天帝为其真诚所感动,于是命夸蛾氏二子背负二山,移去他地。见《列子。汤问》。后以愚公移山比喻努力不懈,不畏艰难,自能成事。如:「这件事确实不易,但如果效法愚公移山的精神,还怕不会成功吗?」清。黄宗羲〈张苍水墓志〉:「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常人藐为说铃,贤圣指为血路也。」
《漢語大詞典》:移山志
移去大山的志气。比喻宏伟大志。 唐 许浑 《送岭南卢判官罢职归华阴山居》诗:“东堂旧屈移山志,南国新留煮海功。” 宋 陆游 《杂感》诗之三:“蹈海言犹在,移山志未衰。”
《漢語大詞典》:知非
(1).五十岁的代称。《淮南子·原道训》:“故 蘧伯玉 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谓年五十而知前四十九年之过失。后因以“知非”称五十岁。 唐 白居易 《自咏》:“诚知此事非,又过知非年。”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余自少 陆机 作赋之二年,至过 蘧瑗 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 清 钮琇 觚賸·除夜觇士:“﹝ 陈楚产 ﹞齿踰知非,始补弟子员。”
(2).省悟以往的错误。 唐 赵嘏 《东归道中》诗之一:“平生事行役,今日始知非。” 宁调元 《东蜕庵三什》:“北瘦南肥各迥然,知非遥想待他年。”
《國語辭典》:蘧瑗知非  拼音:qú yuàn zhī fēi
春秋时卫国贤大夫蘧瑗善于反省过失,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见《淮南子。原道》。后比喻不断改过反省,重新做起的意思。宋。苏轼 次韵曹九章见赠诗:「蘧瑗知非我所师,流年已似手中蓍。」
分類:五十大夫
《國語辭典》:蘧伯玉  拼音:qú bó yù
人名。春秋卫国大夫蘧瑗。参见「蘧瑗」条。
《國語辭典》:木雁  拼音:mù yàn
庄子行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以无所用,不受砍伐,因而得以长寿。之后又看见两只雁,一只会叫,一只不会叫,结果不会叫的被主人宰杀来招待客人。因此认为面对这两种境况,只有处在有用和无用之间才能全生远祸。典出《庄子。山木》。后因以「木雁」比喻无才与有才。唐。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才能疑木雁,报施迷夷蹠。」
《漢語大詞典》:雁默先烹
庄子·山木:“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后以“雁默先烹”比喻无才者先被弃。 唐 白居易 《岁暮》诗:“膏明自爇缘多事,雁默先烹为不才。”
《國語辭典》:攀桂  拼音:pān guì
比喻科举中第。参见「折桂」条。唐。杜甫 八月十五夜月诗二首之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今试期日近,若但迷恋于此,不惟攀桂无分,亦且身躯难保。」
《國語辭典》:折桂  拼音:zhé guì
晋代郤诜曾以「桂林之一枝」对晋武帝比喻自己举贤良对策的才能,为天下第一。见《晋书。卷五二。郤诜传》。后人遂以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唐。温庭筠 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诗:「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也作「攀桂」。
《漢語大詞典》:桂丛(桂叢)
(1).桂树林。多指隐居之地。 明 林云凤 《题申维久蕉隐》诗:“招隐曾闻有桂丛,君今何事隐蕉中。”
(2).指月宫。 唐 李商隐 《和友人戏赠》之一:“殷勤莫使清香透,牢合金鱼锁桂丛。” 冯浩 注:“桂丛,指月殿。” 清 洪升 《长生殿·重圆》:“听何处奏钧天,想近着桂丛边。”
《國語辭典》:天堑(天塹)  拼音:tiān qiàn
天然的河海险要地。《隋书。卷二三。五行志下》:「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南北,今日北军岂能飞渡耶?」宋。柳永 望海潮。东南形胜词:「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