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草盛苗稀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十七〈陶潜·归园田居诗五首〉~992~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典故 
羽又重瞳
 
舜目重瞳
 
岂其苗裔
  
相关人物
项羽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338~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尸子曰:「舜两眸子,是谓重瞳。」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帝舜〉~3~
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

简释

重瞳:指舜或项羽,或指有帝王之相。唐李白《远别离》:“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典故
窜苗

相关人物


《尚书·虞书·舜典》
窜三苗于三危。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尧本纪》
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

例句

窜苗犹有孽,戮负自贻辜。 许敬宗 奉和执契静三边应诏

典故
君苗见爇
 
相关人物
崔君苗
 
陆机


《晋书》卷五十四《陆机传》
机天才秀逸,辞藻宏丽,张华尝谓之曰:「人之为文,常恨才少,而子更患其多。」弟云尝与书曰:「君苗见兄文,辄欲烧其笔砚。」

简释

焚砚:指自谦文才不如他人。唐冯伉《和权载之离合诗》:“息心欲焚砚,自腼陪群英。”


例句

君苗徒见爇,谁咏士衡篇。 李峤

息心欲焚砚,自腼陪群英。 冯伉 和权载之离合诗

典故
扈苗征

相关人物
夏启
 


《尚书·夏书·甘誓》
「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作《甘誓》。」旧题汉·孔安国传:「夏启嗣禹位,伐有扈之罪。」
《尚书·虞书·大禹谟》
「帝曰:『咨禹,惟时有苗弗率,汝徂征。』」旧题汉·孔安国传:「三苗之民数干王诛。」

例句

安得封域内,长有扈苗征。 杜牧 感怀诗一首

典故
刘章解立苗


《史记》卷五十二〈齐悼惠王世家〉~2000~
朱虚侯年二十,有气力,忿刘氏不得职。尝入待高后燕饮,高后令朱虚侯刘章为酒吏。章自请曰:「臣,将种也,请得以军法行酒。」高后曰:「可。」酒酣,章进饮歌舞。已而曰:「请为太后言耕田歌。」高后儿子畜之,笑曰:「顾而父知田耳。若生而为王子,安知田乎?」章曰:「臣知之。」太后曰:「试为我言田。」章曰:「深耕穊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锄而去之。」吕后默然。顷之,诸吕有一人醉,亡酒,章追,拔剑斩之,而还报曰:「有亡酒一人,臣谨行法斩之。」太后左右皆大惊。业已许其军法,无以罪也。因罢。自是之后,诸吕惮朱虚侯,虽大臣皆依朱虚侯,刘氏为益彊。
典故
柳宗元窜三苗

相关人物
柳宗元


《新唐书》卷一百六十八〈柳宗元列传〉~532~
俄而叔文败,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既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仿离骚数十篇,读者咸悲恻。
典故
南山豆苗


《汉书》卷六十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列传·杨敞·(子)杨恽〉~2894~
恽既失爵位,家居治产业,起室宅,以财自娱。岁馀,其友人安定太守西河孙会宗,知略士也,与恽书谏戒之,为言大臣废退,当阖门惶惧,为可怜之意,不当治产业,通宾客,有称誉。恽宰相子,少显朝廷,一朝以晻昧语言见废,内怀不服,报会宗书曰:「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岁时伏腊,亨羊炰羔,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卬,顿足起舞,诚淫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恽幸有馀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董生不云乎?「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意也;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十七〈归园田居诗五首〉~992~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例句

南山豆苗早荒秽,青门瓜地新冻裂。 杜甫 投简成华两县诸子

典故
时苗留犊

相关人物
时苗


《魏书》卷二十三《魏书·常林传》
南朝宋·裴松之注:「《魏略》以林及吉茂、沐并、时苗四人为《清介传》。……时苗字德冑,钜鹿人也。少清白,为人疾恶。建安中,入丞相府。出为寿春令,令行风靡。扬州治在其县,时蒋济为治中。苗以初至往谒济,济素嗜酒,适会其醉,不能见苗。苗恚恨还,刻木为人,署曰「酒徒蒋济」,置之墙下,旦夕射之。州郡虽知其所为不恪,然以其履行过人,无若之何。又其始之官,乘薄軬(音饭)。车,黄牸牛,布被囊。居官岁馀,牛生一犊。及其去,留其犊,谓主簿曰:「令来时本无此犊,犊是淮南所生有也。」群吏曰:「六畜不识父,自当随母。」苗不听,时人皆以为激,然由此名闻天下。

例句

时苗留犊,羊续悬鱼。 李瀚 蒙求

典故
水覆难收

相关人物
何苗


《后汉书》卷六十九〈窦何列传·何进〉~2250~
苗谓进曰:「始共从南阳来,俱以贫贱,依省内以致贵富。国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且与省内和也。」

例句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李白 妾薄命

典故
新苗翼好风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十六〈陶潜·时运诗〉~968~
时运。游暮春也,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影独游。欣慨交心,迈迈时运。穆穆良朝,袭我春服。薄言东郊,山涤馀霭。宇暧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洋洋平津。乃漱乃濯,邈邈遐景。载欣载瞩,称心而言。人亦易足,挥兹一觞。陶然自乐,延目中流。悠想清沂,童冠齐业。闲咏以归,我爱其静。寤寐交挥,但恨殊世。邈不可追,斯晨斯夕。言息其庐,花药分列。林竹翳如,清琴横。浊酒半壶,黄唐莫逮。慨独在余。
典故
揠长伤苗


《孟子注疏》卷三上〈公孙丑章句上〉~55~
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典故
相关人物
孟子


《孟子》卷三《公孙丑上》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例句

揠苗方灭裂,成器待陶钧。 贾岛 送令狐绹相公

典故
荑苗


《毛诗正义》卷三之二(续)〈国风·卫风·硕人〉~29~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盻兮。
《國語辭典》:青苗  拼音:qīng miáo
初生、未开花的绿色草木。多指未成熟的农作物。
《國語辭典》:青苗法  拼音:qīng miáo fǎ
宋神宗时宰相王安石所采行的财政措施。在每年春夏间农家经济拮据时,政府可贷款给农民。秋收后,农民再将本息一并归还政府,以免农民受高利贷剥削。
《漢語大詞典》:青苗钱(青苗錢)
(1). 唐 代赋税名。 大历 元年,诏天下苗一亩征税钱十五,以补百官俸钱,因国急用,当苗青即预征,又有地头钱每亩征二十,通称“青苗钱”。新唐书·食货志一:“至 大历 元年,詔流民还者,给復二年,田园尽,则授以逃田。天下苗一亩税钱十五,市轻货给百官手力课。以国用急,不及秋,方苗青即征之,号‘青苗钱’。又有‘地头钱’,每亩二十,通名为青苗钱。”新唐书·食货志五:“ 大历 元年,歛天下青苗钱,得钱四百九十万緡。” 清 顾炎武 日知录·豫借:“ 代宗 广德 二年七月庚子税天下地亩青苗钱以给百官俸。所谓青苗钱者,以国用急不及待秋,方苗青而徵之,故号青苗钱。”原注:“此与 宋 王安石 所行青苗钱之法不同。”亦省作“ 青苗 ”。 唐 无名氏 大唐传载:“ 至德 元年,勑天下州县量定酤酒,随月纳税。 建中 二年,更加青苗。”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辨讹下:“《新(唐)书》 大历 元年,詔天下苗一亩税钱十五,以国急用,不及秋收,苗青则征之,号曰‘青苗钱’,此青苗之始也。”
(2). 宋 代在青黄未接时发放的农业贷款。(1) 宋仁宗 时, 陕西 转运使 李参 在辖区内贷出的钱。宋史·李参传:“﹝ 李参 ﹞部多戍兵,苦食少。 参 审订其闕,令民自隐度麦粟之赢,先贷以钱,俟穀熟还之官,号‘青苗钱’。经数年,廩有羡粮。 熙寧 青苗法,盖萌於此矣。”(2) 宋 熙宁 二年, 王安石 创青苗之法于青黄不接之际,官府贷钱与民。正月放而夏敛,五月放而秋敛,纳息二分。本名常平钱,民间称青苗钱。宋史·食货志四:“今放青苗钱,凡春贷十千,半年之内便令纳利二千,秋再放十千,至岁终又令纳利二千。”参见“ 青苗法 ”。
《漢語大詞典》:楚重瞳
指 楚霸王 项羽 。相传 项羽 目有重瞳,故称。 元 赵显宏 《刮地风·叹世》曲之二:“ 韩 元帅 阵开, 楚重瞳 命衰, 汉高皇 拆了坛臺。”参阅史记·项羽本纪
《國語辭典》:重瞳  拼音:chóng tóng
眼中有两个眸子。相传舜跟项羽都是重瞳。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后用以指舜或项羽。亦可比喻帝王。《红楼梦》第六四回:「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漢語大詞典》:重瞳子
亦作“ 重童子 ”。 谓目中有两个瞳人。旧时认为是一种异相、贵相。史记·项羽本纪论:“吾闻之 周生 曰‘ 舜 目盖重瞳子’,又闻 项羽 亦重瞳子。 羽 岂其苗裔邪?” 裴駰 集解引尸子:“ 舜 两眸子,是谓重瞳。”汉书·陈胜项籍传赞:“ 周生 亦有言,‘ 舜 盖重童子’, 项羽 又重童子,岂其苗裔邪?” 颜师古 注:“童子,目之眸子。”梁书·沈约传:“ 约 左目重瞳子……聪明过人。”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煜:“ 煜 字 重光 ……丰额、駢齿,一目重瞳子。”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文》:“夫人 黄氏 先大夫之长女。生重瞳子,眉目如画。”
《國語辭典》:重华(重華)  拼音:chóng huá
1.史臣赞美虞舜的话,指其继尧而有光华,或即以为舜的字号。《书经。舜典》:「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
2.岁星之名。《史记。卷二七。天官书》:「岁星一曰摄提,曰重华,曰应星,曰纪星。」
《國語辭典》:焚砚(焚硯)  拼音:fén yàn
自愧文不如人,自燬笔砚,以示不再著述。也作「焚研」。
《國語辭典》:焚研  拼音:fén yàn
自愧文不如人,自燬笔砚,以示不再著述。唐。陆龟蒙、皮日休〈开元寺楼看雨联句〉:「接思强挥毫,窥词几焚研。」也作「焚砚」。
《漢語大詞典》:揠苗
见“ 揠苗助长 ”。
《國語辭典》:揠苗助长(揠苗助長)  拼音:yà miáo zhù zhǎng
古时宋国人因他种的苗未长高,而用手将它拉高,结果苗却反而枯死了。典出《孟子。公孙丑上》。比喻为求速成而未循序渐进,结果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宋。吕本中《紫微杂说》:「学问功夫全在浃洽涵养蕴蓄之久……非如世人强袭取之,揠苗助长,苦心极力,卒无所得也。」也作「拔苗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