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513,分168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天下
陛下
上下
门下
山下
林下
而下
高下
月下
下者
下有
阁下
足下
花下
以下
《國語辭典》:天下  拼音:tiān xià
1.古代中国境内区域。《书经。大禹谟》:「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天下同名同姓也最多,怎见得便是我谋害你丈夫?这又出奇了!」
2.中国的政权。《论语。泰伯》:「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3.泛称全世界。如:「从小就希望能游遍天下。」
《國語辭典》:陛下  拼音:bì xià
古代臣民对天子的尊称。《汉书。卷五四。李广苏建传。苏建》:「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三国演义》第三回:「国不可一日无君,请陛下还都。」
《國語辭典》:上下  拼音:shàng xià
1.上升下降。《楚辞。屈原。卜居》:「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乎?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唐。杜甫 卜居诗:「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2.增减。《周礼。秋官。司仪》:「凡四方之宾客,礼仪辞命饩牢赐献,以二等从其爵而上下之。」《国语。齐语》:「索讼者三禁而不可上下,坐成以束矢。」
3.泛指相对的两个方向。如高低、尊卑、优劣、天地、神人、古今等,随文而异。《书经。周官》:「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每船两盏明角灯,一来一往,映著河里,上下明亮。」
4.左右、相差无几。唐。韩愈 与冯宿论文书:「有张籍者,年长于翱,而亦学于仆,其文与翱相上下。」《老残游记二编》第七回:「点算西首五排,人大概在一百名上下。」
5.公差、衙役。《水浒传》第八回:「前日方才吃棒,棒疮举发,这般炎热,上下只得担待一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上下饶恕,随老妇到家中取钱谢你。」
6.问谢世者或释家之名讳。如:「请教令师上下?」
《國語辭典》:门下(門下)  拼音:mén xià
1.拜某人为师,成为某人的弟子。《文明小史》第二四回:「周学监拿了他三张银票,回去见了王总教,先探口气,说他同乡某人,怎样仰慕,怎样孝敬,要拜投门下的意思。」
2.投靠世族的食客。《史记。卷七七。魏公子列传》:「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三国演义》第六回:「今钱粮缺少,洛阳富户极多,可籍没入官。但是袁绍等门下,杀其宗党而抄其家赀,必得巨万。」
3.职官名。南朝齐时,称侍中为「门下」。
4.对人的敬称。《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倘得门下做个盟主,可择日便离开,沿途杀掠回去。」《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四出》:「门下其声甚清,其韵又美。」
《國語辭典》:门下省(門下省)  拼音:mén xià shěng
职官名。本为秦、汉时服务皇室的机构,晋时始名门下省,掌献纳谏正及司进御之职。于元朝始废。因唐时一度更名为黄门省,且职掌枢要,故也称为「黄门」。
《國語辭典》:门第(門第)  拼音:mén dì
家族的社会地位及声望。《西游记》第二七回:「生了奴奴,欲扳门第,配嫁他人。」《红楼梦》第二五回:「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也作「门楣」、「门阀」。
《骈字类编》:山下
唐 王维 田园乐七首 其五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唐 杜甫 黄草 黄草峡西船不归,赤甲山下行人稀。
唐 张谔 东封山下宴群臣 明朝陪圣主,山下礼圆坛。
唐 李益 将赴朔方早发汉武泉 风吹山下草,系马河边树。
唐 王建 赠王屋道士赴诏 鹤遣院中童子养,鹿凭山下老人看。
唐 杜牧 沈下贤 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
唐 皮日休 酒中十咏 其三 酒篘 新从山下买,静向甔中试。
金 李俊民 赴山阳 落日寒林山下路,淡烟疏竹水边城。
明 方太古 拨闷 双台山下渔翁艇,独树江干野老家。
明 焦竑 灵谷寺梅花坞六首 其一 山下几家茅屋,村中千树梅花。
《韵府拾遗 马韵》:史记封禅书东幸缑氏礼登中岳太室从官在山下闻若有言万岁云
分类:山下
《國語辭典》:林下  拼音:lín xià
1.树林底下。唐。郑谷 慈恩寺偶题诗:「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西游记》第一回:「青松林下任他顽,绿水涧边随洗濯。」
2.田野。唐。灵彻〈东林寺酬韦丹刺史〉诗:「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聊斋志异。卷二。红玉》:「宋官御史,坐行赇兔。居林下,大扇威虐。」
《國語辭典》:林下风气(林下風氣)  拼音:lín xià fēng qì
人处清幽山林之下,举手投足自然娴雅脱俗。形容妇女举止娴雅,风韵脱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醒世恒言。卷四。灌园叟晚逢仙女》:「举目看十八姨,体态飘逸,言词泠泠有林下风气。」也作「林下风范」、「林下风致」。
《漢語大詞典》:而下
以下。《易·繫辞上》:“形而下者谓之器。” 宋 沈括 梦溪笔谈·神奇:“郡守而下,少时皆至,士民观者如墻。” 明 李贽 《答刘方伯书》:“故愚谓千载而下,虽有 孔子 出而善诱之,亦必不能易其所飢渴以就吾之食饮也。”
分類:而下
《國語辭典》:高下  拼音:gāo xià
1.上下。《老子》第二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
2.优劣。如:「棋逢对手,难分高下。」
3.多少。《管子。版法》:「远近高下,各得其嗣。」
《漢語大詞典》:月下
(1).月光之下。 南朝 梁武帝 《七夕》诗:“白露月下团,秋风枝上鲜。” 前蜀 韦庄 《捣练篇》:“临风縹緲叠秋雪,月下丁冬擣寒玉。” 宋 文同 《莲赋》:“张翠帷於月下兮,列綵仗於烟际。” 元 刘因 《采石图》诗:“平生曾有 金陵 梦,似记扁舟月下归。” 清 阮大铖 《燕子笺·双逅》:“闪得我月下星前,独自孤单。”
(2).指月下老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月下传言,多蒙作伐,堂前醮酒,权作主婚。”参见“ 月下老人 ”。
《國語辭典》:月下老人  拼音:yuè xià lǎo rén
唐韦固年少未娶,某日夜宿宋城,在旅店遇异人,为其缔结姻缘的故事。典出唐。李复言《续幽怪录。定婚店》。后指主管男女婚姻的神。《红楼梦》第五七回:「自古道:『千里姻缘一线牵』,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亦借指媒人。《儿女英雄传》第九回:「莫非他心里有这段姻缘,自己不好开口,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先说定了我的事,然后好借重我爹妈,给他作个月下老人。」简称为「月老」。
《骈字类编》:下者
汉书萧望之传时上初即位思进贤良多上书言便宜辄下望之问状高者请丞相御史次者中二千石试事满岁以状闻下者报闻或罢归田里所白处奏皆可 老子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分类:下者
《骈字类编》:下有
汉 王逸 九思 其六 悼乱 欲入兮深谷,下有兮虺蛇。
分类:下有
《國語辭典》:阁下(閣下)  拼音:gé xià
1.对人的敬称。初为对显贵者的尊称,后乃泛用。《汉书。卷一。高帝纪下》「大王陛下」句下汉。应劭。注:「因卑以达尊之意也。若今称殿下、阁下、侍者、执事,皆此类也。」《老残游记》第六回:「阁下如此宏材大略,不出来做点事情实在可惜!」也作「閤下」。
2.楼阁之下。《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曹世叔妻传》:「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言嶊。」
《國語辭典》:足下  拼音:zú xià
1.脚下。《老子》第六四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2.古代下对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足下骄恣,诛杀无道,天下共畔足下,足下其自为计。」《三国演义》第四五回:「吾久别足下,特来叙旧。」
《骈字类编》:花下
唐 孟浩然 梅道士水亭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唐 杜甫 漫成二首 其二 江皋已仲春,花下复清晨。
唐 韦庄 寄江南逐客 二年音信阻湘潭,花下相思酒半酣。
唐 罗虬 比红儿诗 其三十八 倾国倾城总绝伦,红儿花下认真身。
唐 和凝 宫词百首 其九十一 花下贪忙寻百草,不知遗却蹙金蝉。
宋 周必大 己未二月十七日会同甲次旧韵 莫算酒行徵罚令,一株花下一杯传。
宋 范成大 寿栎堂前小山峰凌霄花盛开葱茜如画因名之曰凌霄峰 其一 天风摇曳宝花垂,花下仙人住翠微。
宋 杨万里 梅花下遇小雨 偶来花下聊散策,落英满地珠为席。
元 陈基 分省诸公邀西湖宴集 湖上相逢宴屡开,紫薇花下约同来。
明 高启 踏歌行 香尘和露踏成泥,花下风寒鬓脚低。
宋 秦观 水龙吟 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
分类:花下
《國語辭典》:以下  拼音:yǐ xià
1.次序、位置、数目等在某一界限之下。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杂文》:「自七发以下,作者继踵。」《红楼梦》第六四回:「说到这里,觉得以下的话有些难说,连忙咽住。」
2.人的容貌、才华、地位等较为低劣。《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就中有引礼赞礼之人,叫做『傧相』,都不是以下人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