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200,分414页显示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22  23  24  2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军中
中道
中道
关中
中郎
中朝
雪中
个中
个中
客中
中庭
杯中
侍中
画中
殿中
《韵府拾遗 东韵》:军中(军中)
礼记:野外军中无挚,以缨拾矢可也。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军中但闻将军令。
分类:军中
《漢語大詞典》:中道
合乎道义。《礼记·中庸》:“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孔颖达 疏:“从容閒暇而自中乎道。”汉书·董仲舒传:“万民皆安仁乐谊,各得其宜,动作应礼,从容中道。” 明 杨慎 丹铅总录·人品·尹和靖对宋高宗:“儒者对君之言,从容中道若此,所养可知矣!”
分類:中道道义
《國語辭典》:中道  拼音:zhōng dào
1.道路的中央。《礼记。曲礼上》:「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
2.中正的大道。《孟子。尽心下》:「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獧乎!」唐。柳宗元时令论下〉:「圣人之为教,立中道以示于后。」
3.半路、中途。《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徂。」唐。孟郊审交〉诗:「结交若失人,中道生谤言。」
4.中年。《三国演义》第五四回:「人若无妻,如屋无梁,岂可中道而废人伦!」
5.佛教用语:(1)不落入苦行和纵欲两种极端的修行方法。也就是八正道。《中阿含经》卷五六:「五比丘!舍此两边,有取中道。」(2)对现象的观察不落入实有或虚无两种思想的极端。《中论》卷四:「离有无两边,故名为中道。」
《國語辭典》:关中(關中)  拼音:guān zhōng
地名。位于今陕西省。东至函谷关,南至武关,西至散关,北至萧关,位于四关之中,故称为「关中」。
《國語辭典》:中郎  拼音:zhōng láng
职官名。秦置,汉代沿置,担任宫中宿卫、侍从。分属五官、左、右三署,其长官称为「中郎将」。
《國語辭典》:中朝  拼音:zhōng cháo
1.朝中。《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中朝苟乏人,兼才者势不独多。」《新唐书。卷一七四。李宗闵传》:「今中朝半为党人,虽后来者,趍利而靡,往往陷之。」
2.中原地区。《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传中。李邕传》:「虽贬职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赍持金帛,往求其文。」《新五代史。卷六五。十国世家。南汉世家》:「是时,天下已乱,中朝士人以岭外最远,可以避地,多游焉。」
3.泛指中国。《宋史。卷四八七。外国传三。高丽传》:「以其岁贡中朝,不敢发兵报怨。」宋。释文莹《玉壶清话》卷一:「使契丹虏主曰:『中朝党进者,真骁将也,如进辈有几?虏所以固矜者,意谓进本虏族,中国无之。』」
《骈字类编》:雪中
唐 李益 暖川 塞外征行无尽日,年年移帐雪中天。
唐 杜牧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题诗寄赠十韵 他年雪中棹,阳羡访吾庐。
唐 杜牧 郡斋独酌 旗亭雪中过,敢问当垆娘。
唐 李商隐 崔处士 雪中东郭履,堂上老莱衣。
唐 李山甫 山中览刘书记新诗 云外山高寒色重,雪中松苦夜声多。
《韵府拾遗 东韵》:方干诗湖边风力归帆上岭顶云根在雪中
分类:雪中
《漢語大詞典》:个中
此中,这当中。 唐 寒山 《诗》之二五五:“若得箇中意,纵横处处通。” 宋 陆游 《春残》诗:“箇中有佳处,袖手看人忙。”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今夜里弹他几操,博箇相逢。若见花容,平生的学识,今夜箇中用。” 清 曹寅 《题堂前竹》诗:“箇中吟啸亦难事,眼外阴晴皆好秋。”
分類:个中当中
《國語辭典》:个中(個中)  拼音:gè zhōng
1.此中,这里面。宋。苏轼 西江月。昨夜扁舟词:「此景百年几变,个中下语千难。」
2.对妓院的隐语。《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而既入个中,私心忐忑,强为酬答。」
分類:隐语妓家
《國語辭典》:个中人(個中人)  拼音:gè zhōng rén
1.此中人、局中人,了解或经历过某事的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兄弟你也是个中人,怎学别人说淡话?」
2.妓女的隐语。元。张可久锦橙梅。红馥馥〉曲:「料应他,必是个中人,打扮的堪描画。」
《漢語大詞典》:个中人
1.此中人,局中人。常指深悟其理或亲历其境者。 宋 苏轼 《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诗:“我非箇中人,何以默识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武技:“尼乃曰:‘既是 憨师 弟子,同是箇中人,无妨一戏。’” 清 李渔 《比目鱼·利逼》:“爹爹与母亲都曾做过生旦,也是两位箇中人,岂有解不出的道理?”一本作“ 个中人 ”。
2.暗指妓女。 明 无名氏 《勘金环》楔子:“兄弟 李仲义 ,他媳妇儿是 王腊梅 ,他是箇箇中人,好生的不贤慧。”
分類:妓女
《國語辭典》:客中  拼音:kè zhōng
旅居外地。唐。孟浩然 早寒江上有怀诗:「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红楼梦》第五七回:「不过我想著宝姐姐也是客中,既吃燕窝,又不可间断,若只管和他要,也太托实。」
《國語辭典》:中庭  拼音:zhōng tíng
1.古代庙堂前阶下的正中部分。《礼记。檀弓上》:「孔子哭子路于中庭。有人吊者,而夫子拜之。」《管子。中匡》:「管仲反,入,倍屏而立,公不与言;少进中庭,公不与言。」
2.住宅等建筑物中央的露天庭院。《文选。宋玉。风赋》:「然后倘佯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帷,经于洞房,乃得为大王之风也。」南朝宋。鲍照 梅花落诗:「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
《漢語大詞典》:杯中
指杯中之酒。 明 卓人月 《花舫缘》第一出:“吾何痛,且尽此杯中。”
分類:杯中
《國語辭典》:侍中  拼音:shì zhōng
职官名。秦置五人,往来殿内东厢奏事。汉以为加官,分掌乘舆服物,侍于君王左右,与闻朝政,为皇帝亲信重臣。魏晋以后为门下省的长官,到元代时废除。也称为「纳言」。
《骈字类编》:画中(画中)
唐 高适 金城北楼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韵府拾遗 东韵》:后汉书耿弇传弇进军画中居二城之间注画中邑名也故城在今西安城东南又晋书宣帝纪宣帝弟孚书问军事帝复书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分类:画中
《骈字类编》:殿中
后汉书灵帝纪:建宁元年春正月壬午,城门校尉窦武为大将军。己亥,帝到夏门亭,使窦武持节,以王青盖车迎入殿中。庚子,即皇帝位,年十二,改元建宁。
又郑众传:建武中,皇太子及山阳王荆因虎贲中郎将梁松以缣帛聘请众,欲为通义,引籍出入殿中。众谓松曰:太子储君,无外交之义。汉有旧防,藩王不宜私通宾客,遂辞不受桓。又丁鸿传:肃宗诏鸿与广平王羡及诸儒楼望、成封、桓郁、贾逵等论定五经同异于北宫白虎观,使五官中郎将魏应主承制问难,侍中淳于恭奏上,帝亲称制临决。鸿以才高,论难最明,诸儒称之,帝数嗟美焉。时人叹曰殿中无双丁孝公。齐书高帝纪:我请顿新亭以当其锋,征北可以见甲 守白下。中堂旧是置兵地,领军宜屯宣阳门,为诸军节度。诸贵安坐殿中,右军诸人,不须竞出,我自前驱,破贼必矣。 魏书杨津传:颢败,津乃入宿殿中,扫洒宫掖,遣第二子逸封闭府库,各令防守。 徐陵双林寺傅大士碑:帝于华林园重云殿,自开讲三慧般若经,乃令大士独榻,对扬天扆,并遣传诏及宣传,左右四人,接受言论。尔时纳揆之于台内,司隶之在殿中。杜预还朝,马防亲贵。旧仪悬席,皆等庶僚,以大士绝世通人,故加其殊礼。
又唐书百官志:殿中侍御史九人,从七品,掌殿庭供奉之仪,京畿诸州兵皆隶焉 。山堂肆考:唐崔沔除殿中侍御史,以嫉邪忿佞为己任。
分类: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