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中道 拼音:zhōng dào
1.道路的中央。《礼记。曲礼上》:「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
2.中正的大道。《孟子。尽心下》:「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獧乎!」唐。柳宗元 〈时令论下〉:「圣人之为教,立中道以示于后。」
3.半路、中途。《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徂。」唐。孟郊 〈审交〉诗:「结交若失人,中道生谤言。」
4.中年。《三国演义》第五四回:「人若无妻,如屋无梁,岂可中道而废人伦!」
5.佛教用语:(1)不落入苦行和纵欲两种极端的修行方法。也就是八正道。《中阿含经》卷五六:「五比丘!舍此两边,有取中道。」(2)对现象的观察不落入实有或虚无两种思想的极端。《中论》卷四:「离有无两边,故名为中道。」
2.中正的大道。《孟子。尽心下》:「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獧乎!」唐。柳宗元 〈时令论下〉:「圣人之为教,立中道以示于后。」
3.半路、中途。《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徂。」唐。孟郊 〈审交〉诗:「结交若失人,中道生谤言。」
4.中年。《三国演义》第五四回:「人若无妻,如屋无梁,岂可中道而废人伦!」
5.佛教用语:(1)不落入苦行和纵欲两种极端的修行方法。也就是八正道。《中阿含经》卷五六:「五比丘!舍此两边,有取中道。」(2)对现象的观察不落入实有或虚无两种思想的极端。《中论》卷四:「离有无两边,故名为中道。」
《國語辭典》:中朝 拼音:zhōng cháo
1.朝中。《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中朝苟乏人,兼才者势不独多。」《新唐书。卷一七四。李宗闵传》:「今中朝半为党人,虽后来者,趍利而靡,往往陷之。」
2.中原地区。《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传中。李邕传》:「虽贬职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赍持金帛,往求其文。」《新五代史。卷六五。十国世家。南汉世家》:「是时,天下已乱,中朝士人以岭外最远,可以避地,多游焉。」
3.泛指中国。《宋史。卷四八七。外国传三。高丽传》:「以其岁贡中朝,不敢发兵报怨。」宋。释文莹《玉壶清话》卷一:「使契丹虏主曰:『中朝党进者,真骁将也,如进辈有几?虏所以固矜者,意谓进本虏族,中国无之。』」
2.中原地区。《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传中。李邕传》:「虽贬职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赍持金帛,往求其文。」《新五代史。卷六五。十国世家。南汉世家》:「是时,天下已乱,中朝士人以岭外最远,可以避地,多游焉。」
3.泛指中国。《宋史。卷四八七。外国传三。高丽传》:「以其岁贡中朝,不敢发兵报怨。」宋。释文莹《玉壶清话》卷一:「使契丹虏主曰:『中朝党进者,真骁将也,如进辈有几?虏所以固矜者,意谓进本虏族,中国无之。』」
《國語辭典》:个中(個中) 拼音:gè zhōng
《國語辭典》:个中人(個中人) 拼音:gè zhōng rén
《骈字类编》:殿中
后汉书灵帝纪:建宁元年春正月壬午,城门校尉窦武为大将军。己亥,帝到夏门亭,使窦武持节,以王青盖车迎入殿中。庚子,即皇帝位,年十二,改元建宁。
又郑众传:建武中,皇太子及山阳王荆因虎贲中郎将梁松以缣帛聘请众,欲为通义,引籍出入殿中。众谓松曰:太子储君,无外交之义。汉有旧防,藩王不宜私通宾客,遂辞不受桓。又丁鸿传:肃宗诏鸿与广平王羡及诸儒楼望、成封、桓郁、贾逵等论定五经同异于北宫白虎观,使五官中郎将魏应主承制问难,侍中淳于恭奏上,帝亲称制临决。鸿以才高,论难最明,诸儒称之,帝数嗟美焉。时人叹曰殿中无双丁孝公。齐书高帝纪:我请顿新亭以当其锋,征北可以见甲 守白下。中堂旧是置兵地,领军宜屯宣阳门,为诸军节度。诸贵安坐殿中,右军诸人,不须竞出,我自前驱,破贼必矣。 魏书杨津传:颢败,津乃入宿殿中,扫洒宫掖,遣第二子逸封闭府库,各令防守。 徐陵双林寺傅大士碑:帝于华林园重云殿,自开讲三慧般若经,乃令大士独榻,对扬天扆,并遣传诏及宣传,左右四人,接受言论。尔时纳揆之于台内,司隶之在殿中。杜预还朝,马防亲贵。旧仪悬席,皆等庶僚,以大士绝世通人,故加其殊礼。
又唐书百官志:殿中侍御史九人,从七品,掌殿庭供奉之仪,京畿诸州兵皆隶焉 。山堂肆考:唐崔沔除殿中侍御史,以嫉邪忿佞为己任。
又郑众传:建武中,皇太子及山阳王荆因虎贲中郎将梁松以缣帛聘请众,欲为通义,引籍出入殿中。众谓松曰:太子储君,无外交之义。汉有旧防,藩王不宜私通宾客,遂辞不受桓。又丁鸿传:肃宗诏鸿与广平王羡及诸儒楼望、成封、桓郁、贾逵等论定五经同异于北宫白虎观,使五官中郎将魏应主承制问难,侍中淳于恭奏上,帝亲称制临决。鸿以才高,论难最明,诸儒称之,帝数嗟美焉。时人叹曰殿中无双丁孝公。齐书高帝纪:我请顿新亭以当其锋,征北可以见甲 守白下。中堂旧是置兵地,领军宜屯宣阳门,为诸军节度。诸贵安坐殿中,右军诸人,不须竞出,我自前驱,破贼必矣。 魏书杨津传:颢败,津乃入宿殿中,扫洒宫掖,遣第二子逸封闭府库,各令防守。 徐陵双林寺傅大士碑:帝于华林园重云殿,自开讲三慧般若经,乃令大士独榻,对扬天扆,并遣传诏及宣传,左右四人,接受言论。尔时纳揆之于台内,司隶之在殿中。杜预还朝,马防亲贵。旧仪悬席,皆等庶僚,以大士绝世通人,故加其殊礼。
又唐书百官志:殿中侍御史九人,从七品,掌殿庭供奉之仪,京畿诸州兵皆隶焉 。山堂肆考:唐崔沔除殿中侍御史,以嫉邪忿佞为己任。
分类: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