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8,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亡为
从徒
性具
大九州
回夺
含道
主则
南顿
重弹
标新
主战
复社
宣夜
执言
孔教
《漢語大詞典》:亡为(亡爲)
古代道家的一种哲学思想。主张一切顺应自然的变化。汉书·董仲舒传:“ 孔子 曰:‘亡为而治者,其 舜 虖!’”
《漢語大詞典》:从徒(從徒)
(1).按徒刑处理。《周书·宣帝纪》:“见囚死罪竝降从流,流罪从徒,五岁刑已下悉皆原宥。”
(2).有徒众跟随着。 唐 韩愈 《进学解》:“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
《国语辞典》:性具  拼音:xìng jù
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基本主张之一。认为一切现象是法性本来所具有的。众生的本性既具有佛的善法,也具菩萨以下九界的恶法。一切都是法性本来具有。《十二门指要钞。卷下》:「故知他宗极圆秖云性起不云性具,深可思量,又不谈性具百界,但论变造诸法,何名无作邪?」也作「本具」、「体具」、「理具」。
《漢語大詞典》:大九州
战国 齐 人 邹衍 主张的一种地理学说。指中国以外的大陆。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騶衍 ﹞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 赤县神州 。 赤县神州 内自有九州, 禹 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 赤县神州 者九,乃所谓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 清 黄遵宪 《和周朗山琨见赠之作》诗:“万户侯耳岂足道,乌知今日裨瀛大海还有大九州。” 郭沫若 《星空·广寒宫》诗:“织成鸦鹊十三头,放入尘寰大九州。”
《漢語大詞典》:回夺(回奪)
谓转变态度,更改主张。新唐书·韦处厚传:“ 处厚 姿状如甚懦者,居家亦循易,至廷争,嶷然不可回夺。”
《漢語大詞典》:含道
怀藏正道;抱有主张。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考 景皇帝 ,含道居贞,卷怀前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立德何隐,含道必授。”
《漢語大詞典》:主则(主則)
犹主张,作主。 明 无名氏 《女姑姑》楔子:“(官人白)夫人主则便了也。 张瑞甫 ,你听的么?俺夫人认你做个姪儿,你意下如何?”
分類:主张作主
《國語辭典》:南顿(南頓)  拼音:nán dùn
中国禅宗自六祖慧能之后,分成南、北两宗。南宗禅法以机缘成熟,瞬间开悟,故称为「南顿」。《景德传灯录。卷九。京兆大荐福寺弘辩禅师》:「其所得法虽一,而开导发悟有顿渐之异,故曰:『南顿北渐』。」
《漢語大詞典》:重弹
比喻重新提起旧的主张等。例如:老调重弹。
《漢語大詞典》:标新(標新)
标举新的主张。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古人门户虽各自标新,亦各有所祖述。” 朱自清 《文学的标准与尺度》:“有的依据着‘风流’那个标准,结果就是标新的文学。”参见“ 标新立异 ”。
分類:标举主张
《國語辭典》:标新立异(標新立異)  拼音:biāo xīn lì yì
创立新奇的名目或主张,以表示与众不同。《隋唐演义》第三一回:「但今作者,止取体艳句娇,标新立异而已,原没甚骨力规则。」也作「标新领异」、「标新取异」。
《国语辞典》:主战(主战)  拼音:zhǔ zhàn
主张发动战争。如:「这个国家已十分贫穷,如果在位者又主战,必定会民不聊生。」
《漢語大詞典》:复社(復社)
明 末 江南 士大夫主张改良政治的文学结社之一。 明 天启 时 江 南 张溥 、 陈贞慧 等初结应社, 崇祯 六年又集合南北文社中人,会于 苏州 虎丘 ,取兴复绝学之义,成立复社,继东林党之后,以讲学批评时政。 南明 弘光 时,屡受 马士英 、 阮大鋮 的迫害。 清 军南下,复社主要人物 吴应箕 、 陈子龙 等参加抗 清 ,殉难。 顺治 九年,复社被 清 政府取缔解散。
《漢語大詞典》:宣夜
(1).我国古代三种宇宙学说之一。主张天无一定形状,也非物质造成,其高远无止境,日月星辰飘浮空中,动和静都依靠“气”。见晋书·天文志书·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齐七政” 唐 孔颖达 疏:“ 蔡邕 《天文志》曰:言天体者有三家: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浑天。宣夜絶无师説…… 虞喜 云:宣,明也;夜,幽也。幽明之数,其术兼之,故曰宣夜。” 唐 杨炯 《浑天赋》:“客有为宣夜之学,喟然而言曰:旁望万里之横山,而皆青翠;俯察千仞之深谷,而皆黝黑。”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测天三家以外诸说:“测天者,宣夜、浑天、昕天三家,人皆知之。”
(2).借称测天之学。 宋 钱易 南部新书己:“ 杨盈川 , 显庆 五年待制宏文馆,时年方十一, 上元 三年制举,始补校书郎,尤最深於宣夜之学。”
(3).指司天之官夜间宣报时辰星象等。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挈壶宣夜,辩气朔於灵臺;书笏珥彤,纪言事於仙室。”挈壶氏,指司天之官。
《漢語大詞典》:执言(執言)
(1).拿出主张;建白。《易·师》:“田有禽,利执言,无咎。” 王弼 注:“物先犯己,故可以执言而无咎也。” 孔颖达 疏:“故可以执此言往问之。”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政体:“自今詔敕疑有不稳便,必须执言,无得妄有畏惧,知而寝默。”
(2).谓坚持自己的话,不改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折狱:“公曰:‘井有死人,恐未必即是汝夫。’妇执言甚坚。公乃出尸于井,视之,果不妄。”
(3).借口。金史·叛臣传·张觉:“及 金 人伐 宋 ,竟以纳 平州 之叛为执言云。”
《國語辭典》:孔教  拼音:kǒng jiào
孔子的思想、学说。南朝宋。谢灵运 辨宗论。答法勖问:「倚孔教者,所以潜成学圣,学圣不出六经。」《晋书。卷四九。阮籍等传。赞曰》:「老篇爰植,孔教提衡。各存其趣,道贵无名。」